CN207195040U - 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95040U
CN207195040U CN201721015801.0U CN201721015801U CN207195040U CN 207195040 U CN207195040 U CN 207195040U CN 201721015801 U CN201721015801 U CN 201721015801U CN 207195040 U CN207195040 U CN 207195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adiator
fixed
fuel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158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营
李征鸿
单玉伟
隋青云
刘静
李群
李丽
闫宇森
姜文
丁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 AVIC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 AV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 AVIC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 AVIC
Priority to CN2017210158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95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95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95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通道,通过前部进气通道唇口引入飞机外部冲压气体,经进气通道内部气体导流片改变内部气流流动状态后进入空气‑燃油散热器的空气通道,经过空气‑燃油散热器热交换后的气体经排气通道排出机外,通过通道外罩的拆装可以实现狭小空间空气‑燃油散热器产品的维护,进排气通道的几何尺寸需满足空气‑燃油散热器冷却气流的要求及飞机外形减阻设计要求,该散热器进排气通道具有通用性,且具备结构灵巧、占用空间小、工艺实施性好、易维护等特点,可应用推广至不同的领域要求进、排气功能的空气燃油散热器的通道机构设计。

Description

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设计领域,根据任务的需要与功能的需求,往往需要设计一种特殊形式的小型散热器进、排气机构,一方面适应特殊的狭小安装空间,一方面要满足冲压外部冷却气流的性能需要,且工艺实施性及维护性要好,同时要适应飞机外形减阻设计要求,但传统的散热器进排气机构往往形体较为规则,在安装区域限定的条件下,不能很好的适用,其机构设计形式也不能移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全新形式的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通道机构,以满足特定情况下功能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包括:
空气-燃油散热器,其顶部的进气侧固定有前支架,顶部的排气侧固定有后支架,前支架和后支架均与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
进气通道,其为唇口结构,进气通道内层为内流道,内流道为变截面矩形气流通道,其尾端边缘和空气-燃油散热器相固定,内流道内固定有导流板,进气通道外层为唇口翻边,唇口翻边的顶部和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
排气通道,其为变截面矩形气流通道,排气通道前端边缘和空气 -燃油散热器相固定;
外罩,其位于空气-燃油散热器下部且顶部和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外罩的进气侧一端和唇口翻边连接,外罩的排气侧一端和排气通道相固定;
连接带板,其呈U型并位于内流道和唇口翻边之间,连接带板的进气侧和唇口翻边相固定,排气侧和外罩的进气侧一端相固定。
优选的,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同一侧固定有侧支架,前支架和后支架还通过侧支架与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
优选的,导流板呈折弯结构,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内流道内。
优选的,空气-燃油散热器的进气侧固定有前框架,前框架的进气侧设有前密封垫片,进气通道通过前框架与空气-燃油散热器相固定。
优选的,空气-燃油散热器的排气侧固定有后框架,后框架的排气测设有后密封垫片,排气通道通过后框架与空气-燃油散热器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该种结构形式进排气通道机构的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了既定安装空间及接口形式、冷却气流性能需要、工艺实施性、适应机体外形、维护性等多因素限制条件下特殊形状腔体的连通性机构设计,可应用推广至不同的领域特定安装空间下有进排气功能需求的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气通道的后视示意图;
图4是排气通道的前视示意图;
图5是外罩的前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空气-燃油散热器1,前支架11,后支架12,侧支架13;
进气通道2,内流道21,唇口翻边22,导流板23;
排气通道3;外罩4;连接带板5;
前框架61,前密封垫片62;
后框架71,后密封垫片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 “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其为适用于狭小安装空间的变截面管状腔体形状空气-燃油散热器的进排气通道,是能够满足特定安装空间及接口形式、冷却气流性能需要、工艺可实施性、适应机体外形减阻需求、维护性等多因素限制条件下特殊形状进排气腔体。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散热器进排气装置包括空气-燃油散热器1、进气通道2、排气通道3、外罩4和连接带板5。
空气-燃油散热器1顶部的进气侧固定有前支架11,顶部的排气侧固定有后支架12,前支架11和后支架12均与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前支架11和后支架12的同一侧固定有侧支架13,前支架11和后支架12还通过侧支架13与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
如图3所示,进气通道2为唇口结构,进气通道2内层为内流道21,内流道21为变截面矩形气流通道,其尾端边缘和空气-燃油散热器1相固定,内流道21内固定有导流板23,通过导流板23实现进气上下分流并进入空气-燃油散热器1冷却端,进气通道2外层为唇口翻边22,唇口翻边22的顶部和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导流板23呈折弯结构,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内流道21内;考虑到强度 的要求,进气通道2采用钛合金材料。
如图4所示,排气通道3内部为变截面矩形气流通道,排气通道3前端边缘和空气-燃油散热器1相固定,后端将气体顺气流方向排出机外;考虑到强度的要求,排气通道3采用钛合金材料。
如图5所示,外罩4位于空气-燃油散热器1下部,且为了达到外形减阻要求,外罩4的顶部和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外罩4的进气侧一端和唇口翻边22连接,且外罩4的进气侧一端的边缘和唇口翻边22的边缘贴合接触,外罩4的排气侧一端和排气通道3相固定。
连接带板5呈U型并位于内流道21和唇口翻边22之间,连接带板5的进气侧和唇口翻边22相固定,排气侧和外罩4的进气侧一端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空气-燃油散热器1的进气侧固定有前框架61,前框架61的进气侧设有前密封垫片62,进气通道2通过前框架61与空气-燃油散热器1相固定,空气-燃油散热器1的排气侧固定有后框架71,后框架71的排气测设有后密封垫片72,排气通道3通过后框架71与空气-燃油散热器1相固定。
通过前部进气通道2唇口引入飞机外部冲压气体,经进气通道21内部气体导流板23改变内部气流流动状态后进入空气-燃油散热器1的空气通道,经过空气-燃油散热器1交换后的气体经排气通道3排出机外,通过通道外罩4的拆装可以实现狭小空间空气-燃油散热器产品的维护,进排气通道的几何尺寸需满足空气-燃油散热器冷却气流的要求及飞机外形设计要求。
为适应安装空间的限制且保证冷却气流进入及排出的需要,空气 -燃油散热器1部分突出于飞机结构壁板的下壁板,故进气通道2和排气通道3外部通过外罩4连接过渡,外罩4顶部与飞机结构壁板采用托板紧固形式连接固定,前部通过连接带板5采用托板紧固形式与进气通道2连接固定,后部圆滑过渡与排气通道3贴合,且外罩4的设计考虑了外形减阻要求,空气-燃油散热器1的拆装维护通过拆装外罩4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燃油散热器(1),其顶部的进气侧固定有前支架(11),顶部的排气侧固定有后支架(12),前支架(11)和后支架(12)均与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
进气通道(2),其为唇口结构,进气通道(2)内层为内流道(21),内流道(21)为变截面矩形气流通道,其尾端边缘和空气-燃油散热器(1)相固定,内流道(21)内固定有导流板(23),进气通道(2)外层为唇口翻边(22),唇口翻边(22)的顶部和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
排气通道(3),其为变截面矩形气流通道,排气通道(3)前端边缘和空气-燃油散热器(1)相固定;
外罩(4),其位于空气-燃油散热器(1)下部且顶部和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外罩(4)的进气侧一端和唇口翻边(22)连接,外罩(4)的排气侧一端和排气通道(3)相固定;
连接带板(5),其呈U型并位于内流道(21)和唇口翻边(22)之间,连接带板(5)的进气侧和唇口翻边(22)相固定,排气侧和外罩(4)的进气侧一端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支架(11)和后支架(12)的同一侧固定有侧支架(13),前支架(11)和后支架(12)还通过侧支架(13)与飞机结构壁板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其 特征在于,导流板(23)呈折弯结构,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内流道(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燃油散热器(1)的进气侧固定有前框架(61),前框架(61)的进气侧设有前密封垫片(62),进气通道(2)通过前框架(61)与空气-燃油散热器(1)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燃油散热器(1)的排气侧固定有后框架(71),后框架(71)的排气测设有后密封垫片(72),排气通道(3)通过后框架(71)与空气-燃油散热器(1)相固定。
CN201721015801.0U 2017-08-15 2017-08-15 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Active CN207195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5801.0U CN207195040U (zh) 2017-08-15 2017-08-15 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5801.0U CN207195040U (zh) 2017-08-15 2017-08-15 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95040U true CN207195040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15801.0U Active CN207195040U (zh) 2017-08-15 2017-08-15 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950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9581A (zh) * 2019-05-05 2019-09-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空气和燃油的外涵道双工质换热器
CN114112236A (zh) * 2021-11-18 2022-03-01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试验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9581A (zh) * 2019-05-05 2019-09-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空气和燃油的外涵道双工质换热器
CN114112236A (zh) * 2021-11-18 2022-03-01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试验装置及系统
CN114112236B (zh) * 2021-11-18 2023-09-12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试验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6369A (zh) 一种冰箱送风系统及风冷冰箱
CN107589592A (zh) 用于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及背光模组
CN207195040U (zh) 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CN104251523A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7628121A (zh) 发动机室组件和车辆
CN106672246A (zh) 一种直升机动力舱后部封严结构
CN204572269U (zh) 一种egr冷却装置
CN110173770A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7314604B (zh) 一种风冷冰箱的风循环系统及风冷冰箱
CN203375569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06817615U (zh) 一种机房空调的室内机
CN206086358U (zh) 一种汽车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CN201050844Y (zh) 管道式空调器
CN210986871U (zh) 高效散热变频柜
CN205408366U (zh) 一种智能数字信息亭的风冷系统
CN207809297U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结构
CN205243631U (zh) 一种中冷器进气室结构及其中冷器
CN103116391B (zh) 电脑系统的集中散热方法和集中散热系统
CN206111673U (zh) 风扇及电子设备
CN214623554U (zh) 一种易于清理的防尘散热计算机机箱
CN205808158U (zh) 一种机载制冷系统热交换器
CN204055989U (zh) 货车用前面罩
CN209562332U (zh) 电机与冷却器一体式散热结构
CN204749846U (zh) 一种新型驱动轴导流板装置
CN204638762U (zh) 一种可增加空气流量的空气放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