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0685U - 一种扒胎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扒胎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90685U
CN207190685U CN201721033660.5U CN201721033660U CN207190685U CN 207190685 U CN207190685 U CN 207190685U CN 201721033660 U CN201721033660 U CN 201721033660U CN 207190685 U CN207190685 U CN 207190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hole
take
tak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36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欣
刘晓岩
祖雷
王鸣宇
朱仁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210336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90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90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906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扒胎工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扒胎工具,包括底座、立柱和固定螺杆,所述执行系统包括扒胎杆,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扒胎杆的上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扒胎杆转动。在进行扒胎作业时将待扒轮胎从立柱的上端套入,并通过固定螺杆和螺母的配合将轮胎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将扒胎杆的下端手动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缝隙中,然后通过动力系统带动扒胎杆转动,扒胎杆旋转一周后就能够将轮胎取下;与现有的扒胎机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扒胎工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体积小巧、可以拆装,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便于随车携带;特别适用于汽车途中在轮胎损坏现场对轮胎进行扒胎修补,无需搬运,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扒胎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扒胎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的交通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在过去20年间,我国汽车产业繁荣发展,汽车保有量也近乎爆发式增长。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2800万量,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已达1.5亿量。目前我国个人自驾游及车队组团旅行日益常态化,由此带来的汽车轮胎损坏问题愈来愈明显。为消除汽车驾驶安全隐患,轮胎发生破损时需及时扒下并进行修补。目前常用的汽车轮胎扒胎机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难以随车携带。驾车旅行过程中发生爆胎或损坏而需要扒胎维修时,难以用简单的工具拆卸,只能求助救援单位,费用较高,且修理周期较长,影响旅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一)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市场上扒胎机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难以随车携带,汽车行驶途中轮胎维修扒胎不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易于操作、便于携带的扒胎工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扒胎工具,包括轮胎固定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所述轮胎固定系统包括底座、立柱和固定螺杆,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配合的固定孔;所述执行系统包括扒胎杆,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扒胎杆的上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扒胎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扒胎工具,包括轮胎固定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所述轮胎固定系统包括底座、立柱和固定螺杆,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配合的固定孔;所述执行系统包括扒胎杆,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扒胎杆的上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扒胎杆转动。在进行扒胎作业时将待扒轮胎从立柱的上端套入,并通过固定螺杆和螺母的配合将轮胎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然后将扒胎杆的下端手动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缝隙中,然后通过动力系统带动扒胎杆转动,扒胎杆旋转一周后就能够将轮胎取下;与现有的扒胎机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扒胎工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体积小巧、可以拆装,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便于随车携带;特别适用于汽车途中在轮胎损坏现场对轮胎进行扒胎修补,无需搬运,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包括圆柱段和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段,所述圆柱段的下端与所述圆锥段的上端相连,所述圆锥段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圆锥段的下端设有连接螺杆,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杆配合的连接螺孔;所述固定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孔对称设于所述连接螺孔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段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摇把、空心轴承、螺母和锥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空心轴承连接,另一端均设有外螺纹并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与螺母连接;
所述锥齿轮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的圆柱段上,所述主动齿轮远离所述被动齿轮的一端与所述花键轴连接;
所述摇把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为握持部,所述摇把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依次穿过空心轴承、花键轴、被动齿轮和第二通孔与螺母连接;所述扒胎杆的上端与所述被动齿轮相连。
所述摇把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为握持部,所述摇把的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依次穿过花键轴、被动齿轮和第二通孔与螺母连接;所述扒胎杆的上端与所述被动齿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与所述摇把配合的转动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的圆柱段上设有承托架,所述被动齿轮固定在所述承托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扒胎杆通过插栓与所述被动齿轮的下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扒胎杆与所述被动齿轮的连接处设有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摇把的握持部外侧设有防滑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为弧形孔。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中所述扒胎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底座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所述底座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所述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花键轴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底座,11、固定孔,12、固定螺杆,13、连接螺孔,2、立柱,21、圆柱段,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三通孔,214、转动轴承,215、承托架,22、圆锥段,221、连接螺杆,3、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摇把,51、握持部,511、防滑件,6、锥齿轮,61、主动齿轮,611、花键轴,62、被动齿轮,621、挡板,7、空心轴承,8、螺母,9、待扒轮胎,10、扒胎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扒胎工具,包括轮胎固定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所述轮胎固定系统包括底座1、立柱2和固定螺杆12,所述立柱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12配合的固定孔11;所述执行系统包括扒胎杆10,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扒胎杆10的上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扒胎杆10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扒胎工具,包括轮胎固定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所述轮胎固定系统包括底座1、立柱2和固定螺杆12,所述立柱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12配合的固定孔11。在进行扒胎作业时将待扒轮胎9从立柱2的上端套入,并通过固定螺杆12和螺母8的配合将轮胎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然后将扒胎杆10的下端手动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缝隙中,然后通过动力系统带动扒胎杆10转动,扒胎杆10旋转一周后就能够将轮胎取下;与现有的扒胎机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扒胎工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体积小巧、可以拆装,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便于随车携带;特别适用于汽车途中在轮胎损坏现场对轮胎进行扒胎修补,无需搬运,省时省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轮胎固定系统包括底座1、立柱2和固定螺杆12,其中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12配合的固定孔11,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孔11为弧形孔,这样方便于固定螺杆12调整插入的位置,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孔11包括相连通且同轴的两段通孔,其中位于下侧的通孔的直径大于为其上侧的通孔,这样在使用时将固定螺杆12的一端从底座1的下端插入,然后固定螺杆12的螺帽卡在两个通孔的连接出,同时固定螺杆12的上端穿过待扒轮胎9轮毂的螺孔,然后用螺母8拧紧,将待扒轮胎9固定在底座1上;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孔1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孔11对称设于所述连接螺孔13的两侧,这样能够更加牢固的将带扒轮胎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防止在扒轮胎过程中出现轮胎晃动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立柱2包括圆柱段21和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段22,所述圆柱段21的下端与所述圆锥段22的上端相连,所述圆锥段2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如图2所示,所述圆锥段22的下端设有连接螺杆221,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杆221配合的连接螺孔13(即所述连接螺杆221与所述连接螺孔13的形状尺寸一致),所述立柱2通过连接螺杆221和连接螺孔13的螺纹旋合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螺孔13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在扒轮胎时,将带扒轮胎从立柱2的上端套下,轮胎的轮毂的内径大于圆柱段21的外径,轮胎一直下落到圆锥段22,然后轮胎的轮毂卡在圆锥段22的某一位置,这样能够更好的对轮胎进行固定,防止轮胎移动,确保扒胎的顺利进行。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摇把5、空心轴承7、螺母8和锥齿轮6,所述圆柱段2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空心轴承7连接构成U形结构,另一端均设有外螺纹并分别穿过第一通孔211和第三通孔213与螺母8连接,将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和圆柱段21固定在一起;所述锥齿轮6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齿轮61和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之间的圆柱段21上,所述主动齿轮61远离所述被动齿轮62的一端与所述花键轴611连接;所述摇把5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为握持部51,所述摇把5的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依次穿过花键轴611、主动齿轮61和第二通孔212与螺母8连接,这样在进行扒胎作业是,作业人员攥住握持部51来转动摇把5,摇把5与与花键轴611配合,通过花键轴611传动扭矩带动主动齿轮61转动,主动齿轮61带动被动齿轮62转动,被动齿轮62带动扒胎杆10转动,扒胎杆10插入待扒车胎的轮毂和轮胎缝隙中,然后通过转动摇把5带动扒胎杆10转动一圈后,即可将轮胎扒下。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摇把5呈Z形,即所述摇把5包括一个竖杆和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其中一个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竖杆的上端连接,另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个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竖杆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握持部51,在所述握持部51上设有防滑件511,通过防滑件511能够使操作人员更好的施力,转动摇把5更加省力轻松,同时如图5所示,两个所述横杆分别位于所述竖杆的两侧。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通孔212内设有与所述摇把5配合的转动轴承214,这样能够减小转动摇把5时的摩擦力,作业人员转动更加省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摇把5的使用寿命,同时空心轴承7也是起到减小转动摇把5时的摩擦力的目的。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之间的圆柱段21上设有承托架215,所述被动齿轮62固定在所述承托架215上,其中所述被动齿轮62是套在所述圆柱段21的外侧的,所述被动齿轮62中部的孔径与所述圆柱段21外径的大小一致。
如图1所示,所述扒胎杆10通过插栓与所述被动齿轮62的下端相连,且在所述扒胎杆10与所述被动齿轮62的连接处设有挡板621,通过挡板621来限定插栓,防止因插栓脱落而导致出现扒胎杆10掉落的问题。如图1所示,所述扒胎杆10由多个依次连接的杆体构成,多个杆体依次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呈曲折状的扒胎杆10。
下面结合附图1来具体说明本申请进行扒胎作业的工作过程。
将立柱2的圆锥段22通过连接螺杆221和连接螺纹的连接固定在底座1上,将待扒胎轮胎从立柱2圆柱段21的上端套入卡于圆锥段22上,并将固定螺杆12依次穿入底座1的弧形固定孔11、轮毂的螺孔,并拧紧螺母8进行固定;将锥齿轮6的被动齿轮62套入立柱2的圆柱段21,并安装在所述承托架215上,将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壁的带有外螺纹的一端分别插入第一通孔211和第三通孔213,并用螺母8拧紧固定;将所述摇把5的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依次穿过花键轴611、被动齿轮62和第二通孔212与螺母8连接,此时通过螺母8略微对摇把5进行固定,能保证摇杆能够转动,此时主动齿轮61和被动齿轮62刚好接触;将扒胎杆10的上端通过插栓连接在被动齿轮62上,下端通过手动插入轮胎和轮毂缝隙;摇动摇杆带动主动齿轮61旋转,主动齿轮61带动被动齿轮62转动,被动齿轮62带动扒胎杆10转动,旋转一周将轮胎取下,完成扒胎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扒胎工具,包括轮胎固定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所述轮胎固定系统包括底座、立柱和固定螺杆,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配合的固定孔;所述执行系统包括扒胎杆,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扒胎杆的上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扒胎杆转动。在进行扒胎作业时将待扒轮胎从立柱的上端套入,并通过固定螺杆和螺母的配合将轮胎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然后将扒胎杆的下端手动插入轮胎和轮毂之间的缝隙中,然后通过动力系统带动扒胎杆转动,扒胎杆旋转一周后就能够将轮胎取下;与现有的扒胎机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扒胎工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体积小巧、可以拆装,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便于随车携带;特别适用于汽车途中在轮胎损坏现场对轮胎进行扒胎修补,无需搬运,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固定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所述轮胎固定系统包括底座、立柱和固定螺杆,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螺杆用于将待扒轮胎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配合的固定孔;所述执行系统包括扒胎杆,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扒胎杆的上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扒胎杆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圆柱段和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段,所述圆柱段的下端与所述圆锥段的上端相连,所述圆锥段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段的下端设有连接螺杆,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杆配合的连接螺孔;所述固定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孔对称设于所述连接螺孔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段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摇把、空心轴承、螺母和锥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空心轴承连接,另一端均设有外螺纹并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与螺母连接;
所述锥齿轮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的圆柱段上,所述主动齿轮远离所述被动齿轮的一端与所述花键轴连接;
所述摇把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为握持部,所述摇把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依次穿过空心轴承、花键轴、被动齿轮和第二通孔与螺母连接;所述扒胎杆的上端与所述被动齿轮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与所述摇把配合的转动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的圆柱段上设有承托架,所述被动齿轮固定在所述承托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扒胎杆通过插栓与所述被动齿轮的下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扒胎杆与所述被动齿轮的连接处设有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把的握持部外侧设有防滑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扒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弧形孔。
CN201721033660.5U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扒胎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90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3660.5U CN207190685U (zh)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扒胎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3660.5U CN207190685U (zh)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扒胎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90685U true CN207190685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7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366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90685U (zh)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扒胎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906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013A (zh) * 2019-05-08 2019-10-15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轮胎拆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013A (zh) * 2019-05-08 2019-10-15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轮胎拆装方法
CN110329013B (zh) * 2019-05-08 2020-05-05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车辆轮胎拆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4755B (zh) 一种平面设计板材模型教学展示装置
CN207190685U (zh) 一种扒胎工具
CN206263880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螺母拆卸装置
CN206265228U (zh) 一种紧凑折叠自行车
CN101920484B (zh) 螺丝起子
CN212046717U (zh) 一种便于安装胎芯的铝制轮毂
CN207195491U (zh) 一种回位弹簧方便拆卸的离合器专用分离轴承
CN205930677U (zh) 支腿内腿结构
CN205950168U (zh) 一种电机驱动式汽车门框翻转支撑夹具
CN209408281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翻转夹持工装
CN212287193U (zh) 一种防止晃动的精密管抛光用固定机构
CN210909024U (zh) 一种摩托车配件生产用旋转夹持机构
CN207165143U (zh) 一种新型led显示屏
CN209435643U (zh) 一种防水led灯具电源
CN209535342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209094231U (zh) 一种垫条调直机
CN207372636U (zh) 一种快速拆装滑板支架的装置
CN213248077U (zh) 一种市场营销商品展示台
CN206218104U (zh) 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05661623U (zh) 一种脚踏车的传动机构和包括该传动机构的脚踏车
CN213629592U (zh) 一种媒体展示屏的支撑结构
CN110103648A (zh) 一种便携式汽车外胎拆卸装置
CN213637279U (zh) 一种自带安装座的马达外壳
CN208283087U (zh) 电动转向管柱疲劳试验台
CN216332490U (zh) 一种通用型电动三轮车车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