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86493U - 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86493U
CN207186493U CN201720178409.1U CN201720178409U CN207186493U CN 207186493 U CN207186493 U CN 207186493U CN 201720178409 U CN201720178409 U CN 201720178409U CN 207186493 U CN207186493 U CN 207186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temperature
outer pot
temperature sensibilit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84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平华
杜明辉
邢凤雷
吴坚
陈维维
许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84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86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86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86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外锅;内胆,能被装入外锅中,或被从外锅中取出;感温件,设在外锅中位于内胆侧方的位置处,用于在内胆装入外锅时,与内胆接触并检测内胆的温度信息;固定支撑件,用于支撑内胆,以使感温件距内胆底面的高度保持在预设值;本方案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固定支撑件对内胆进行定位支撑,使得内胆每次放入外锅中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将感温件距内胆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避免了感温件与内胆底面的距离发生变化,实现每次放入内胆后,感温件皆可与内胆的固定高度部位接触,保证感温件对内胆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Description

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电炖锅中,如图1所示,将发热盘150通过弹簧130支撑设计为可浮动式的结构,且在外锅110侧壁上设置感温件140对内胆120的侧壁感温,此类产品存在的问题是:内胆120放入外锅110时,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内胆120的装容量不同,导致弹簧130受压程度不同,因而使得每次使用时发热盘150及其上的内胆120的实际浮动高度不同,造成内胆120上每次与感温件140接触的位置不同,造成感温件140感温不准确、感温效果不稳定,降低了产品的运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外锅;内胆,能被装入所述外锅中,或被从所述外锅中取出;感温件,设在所述外锅中位于所述内胆侧方的位置处,用于在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与所述内胆接触并检测所述内胆的温度信息;固定支撑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外锅内的发热盘,所述固定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内胆,以使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内胆底面的高度保持在预设值;所述发热盘,位于所述内胆下方,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 60mm。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值并非特指某一固定值,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受热状态下,在内胆不同高度位置处热量的富集量不同会引起温控偏差,根据温控灵敏度需求,在满足温控偏差裕量的前提下,此处预设值可以理解为相应的区间值,仅需保证在取到区间上限值和下限值时能够满足产品的温控灵敏度要求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固定支撑件对内胆进行定位支撑,使得内胆每次放入外锅中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将感温件距内胆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避免了感温件与内胆底面的距离发生变化,实现每次放入内胆后,感温件皆可与内胆的固定高度部位接触,保证感温件对内胆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且设置感温件距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60mm,可以有效将发热盘对感温件的热影响控制在误差范围内,可以避免感温件对内胆感温位置过高导致感温件对内胆感温延迟的问题,防止温控延迟断开,尤其对于内胆为陶瓷等非金属内胆的方案,由于陶瓷内胆的热导率小,感温件对内胆上的感温位置过高容易出现温控延迟的问题,本方案将感温件距离发热盘的高度控制在60mm以内,可以防止感温件的感温位置过高,且对于陶瓷内胆的应用场合,利用发热盘对感温件的热补偿作用可一定程度上防止陶瓷内胆热导率小引起的感温延迟问题,防止内胆干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距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40mm,这样可以避免感温件受发热盘热影响过大导致温控早跳的问题。
更优选地,感温件距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45mm~55mm,更进一步优选感温件距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5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缓冲装置,伸入所述外锅内,用于当所述内胆在所述外锅内从预设位置向所述发热盘靠近时,与所述内胆相接触以进行缓冲。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位置并非特定位置,预设位置可以理解为,内胆在外锅中向发热盘靠近时与缓冲装置开始接触的位置,该开始接触的位置基于缓冲装置的设置位置而定。
在本方案中,设置缓冲装置对内胆的装入动作进行缓冲,避免内胆向发热盘靠近的速度过快而与发热盘发生刚性冲击的问题,从而防止内胆与发热盘接触应力过大而出现内胆和/或发热盘变形、损坏,提高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外锅;内胆,能被装入所述外锅中,或被从所述外锅中取出;感温件,设在所述外锅中位于所述内胆侧方的位置处,用于在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与所述内胆接触并检测所述内胆的温度信息;固定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内胆,以使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内胆底面的高度保持在预设值;发热盘,所述固定支撑件的位置被限定为:当所述内胆受所述固定支撑件支撑时,所述内胆与所述发热盘相接触;所述发热盘位于所述内胆下方,其中,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60mm。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值并非特指某一固定值,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受热状态下,在内胆不同高度位置处热量的富集量不同会引起温控偏差,根据温控灵敏度需求,在满足温控偏差裕量的前提下,此处预设值可以理解为相应的区间值,仅需保证在取到区间上限值和下限值时能够满足产品的温控灵敏度要求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固定支撑件对内胆进行定位支撑,使得内胆每次放入外锅中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将感温件距内胆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避免了感温件与内胆底面的距离发生变化,实现每次放入内胆后,感温件皆可与内胆的固定高度部位接触,保证感温件对内胆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且设置感温件距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60mm,可以有效将发热盘对感温件的热影响控制在误差范围内,可以避免感温件对内胆感温位置过高导致感温件对内胆感温延迟的问题,防止温控延迟断开,尤其对于内胆为陶瓷等非金属内胆的方案,由于陶瓷内胆的热导率小,感温件对内胆上的感温位置过高容易出现温控延迟的问题,本方案将感温件距离发热盘的高度控制在60mm以内,可以防止感温件的感温位置过高,且对于陶瓷内胆的应用场合,利用发热盘对感温件的热补偿作用可一定程度上防止陶瓷内胆热导率小引起的感温延迟问题,防止内胆干烧。
且设置固定支撑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外锅内的发热盘,这样,将内胆装入外锅时,内胆可直接受发热盘刚性支撑,从而避免了每次装入内胆时内胆在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度有偏差的问题,实现将感温件距内胆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从而保证感温件对内胆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此外,将发热盘固定安装在外锅中,限制了发热盘相对于感温件浮动,这样可以保证发热盘与感温件之间的距离恒定,例如控制发热盘与感温件之间的距离为恒定的预设值,由此可以控制发热盘向感温件的热辐射量,实现有效将感温件上受到的热影响控制预设范围内,避免温控早跳或延迟断开的问题。
且将固定支撑件的位置限定为:当内胆受固定支撑件支撑时,内胆刚好与发热盘接触,优选为内胆与发热盘之间为无应力接触,尤其对于发热盘浮动设计的场合而言,这样可以确保内胆每次放入外锅中的位置固定,避免了每次装入内胆时内胆在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度有偏差的问题,实现将感温件距内胆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从而保证感温件对内胆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外锅的锅口处,所述内胆的锅口处设有锅沿,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所述锅沿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件上。
在本方案中,在外锅的锅口处设置固定支撑件对内胆的锅沿刚性支撑,可以理解的是,此情况下内胆的其他部位应处于非支撑状态,例如悬空状态,可适于红外辐射加热的场合,再如,与发热盘无应力接触的状态,可适于导热式加热的场合,这样可以使得内胆每次放入外锅中的位置固定,避免了每次装入内胆时内胆在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度有偏差的问题,实现将感温件距内胆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从而保证感温件对内胆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距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40mm,这样可以避免感温件受发热盘热影响过大导致温控早跳的问题。
更优选地,感温件距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45mm~55mm,更进一步优选感温件距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50mm。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胆包括侧边、底边及与所述侧边和所述底边过渡连接的弧形边或倾斜边,其中,所述内胆受所述固定支撑件支撑时,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底边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弧形边或倾斜边与所述侧边的交汇处距所述底边的高度。
在本方案中,将固定支撑件的位置限定为:当内胆受固定支撑件支撑时,感温件距底边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弧形边或倾斜边与侧边的交汇处距底边的高度,以使得感温件与内胆的接触部位避开内胆的弧形边或倾斜边,确保感温件与内胆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并保证内胆每次装入外锅时,感温件与内胆的接触面积不改变,从而保证产品的感温性能稳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弹性支撑装置,所述感温件通过所述弹性支撑装置与所述外锅的侧壁连接,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所述感温件受所述弹性支撑装置支撑与所述内胆抵靠。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通过弹性支撑装置与外锅的侧壁连接,以当内胆装入外锅时,感温件受弹性支撑装置支撑与内胆抵靠,这样可以确保内胆与感温件贴合紧密,从而保证产品的感温性能稳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盖板,设置在所述外锅上;弹性件,支撑在所述感温件与所述盖板之间。
在本方案中,在外锅上设置盖板,使弹性件(例如为弹簧、弹片、弹性橡胶体或弹性硅胶体)支撑在盖板与感温件之间以实现对感温件的弹性组装,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锅上设有通孔,所述感温件受所述弹性支撑装置支撑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外锅,所述感温件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能够与所述外锅抵靠以将所述感温件限位在所述外锅的侧壁上。
在本方案中,在外锅的侧壁上设置通孔,使感温件配合在通孔内,一方面可以节省感温件及弹性支撑装置在外锅中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到达精简产品尺寸的目的,另一方面,该通孔对感温件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对感温件导向以将弹性支撑装置的受力方向纠正到通孔的轴向上,防止弹性支撑装置受到的剪力过大导致其发生不可逆变形的问题,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具体需求也可不设置该通孔,采用将弹性支撑装置直接安装在外锅内表面的结构同样可以实现对感温件弹性安装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炖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烹饪设备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外锅,120内胆,130弹簧,140感温件,150发热盘;
其中,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10外锅,211通孔,220内胆,221侧边,222底边,223弧形边,230 感温件,231翻边,240发热盘,250弹性支撑装置,251盖板,252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外锅210、内胆220、感温件230和固定支撑件。
具体地,内胆220能被装入外锅210中,或被从外锅210中取出;感温件230设在外锅210中位于内胆220侧方的位置处,用于在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时,与内胆220接触并检测内胆220的温度信息;固定支撑件用于支撑内胆220,以使感温件230距内胆220底面的高度保持在预设值。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值并非特指某一固定值,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受热状态下,在内胆220不同高度位置处热量的富集量不同会引起温控偏差,根据温控灵敏度需求,在满足温控偏差裕量的前提下,此处预设值可以理解为相应的区间值,仅需保证在取到区间上限值和下限值时能够满足产品的温控灵敏度要求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固定支撑件对内胆220进行定位支撑,使得内胆220每次放入外锅210中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将感温件230距内胆220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避免了感温件230与内胆220底面的距离发生变化,实现每次放入内胆220后,感温件230皆可与内胆220的固定高度部位接触,保证感温件230对内胆220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支撑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外锅210内的发热盘240,即发热盘240不可浮动,这样,将内胆220 装入外锅210时,内胆220可直接受发热盘240刚性支撑,从而避免了每次装入内胆220时内胆220在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度有偏差的问题,实现将感温件230距内胆220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从而保证感温件230对内胆220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发热盘240位于内胆220下方,其中,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即图示中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H2大于或等于40mm,和/或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H2小于或等于6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这样可以避免感温件230受发热盘240热影响过大导致温控早跳的问题,而设置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60mm,可以有效将发热盘240对感温件230的热影响控制在误差范围内,且可以避免感温件230对内胆220感温位置过高导致感温件230对内胆220感温延迟的问题,防止温控延迟断开,尤其对于内胆220为陶瓷等非金属内胆的方案,由于陶瓷内胆的热导率小,感温件230对内胆220 上的感温位置过高容易出现温控延迟的问题,本方案将感温件230距离发热盘240的高度控制在60mm以内,可以防止感温件230的感温位置过高,且对于陶瓷内胆的应用场合,利用发热盘240对感温件230的热补偿作用可一定程度上防止陶瓷内胆热导率小引起的感温延迟问题,防止内胆220 干烧。
更优选地,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H2为 45mm~55mm,更进一步优选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 50mm。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缓冲装置(图中未示出),缓冲装置伸入外锅210内,用于当内胆220在外锅210内从预设位置向发热盘 240靠近时,与内胆220相接触以进行缓冲。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位置并非特定位置,预设位置可以理解为,内胆220 在外锅210中向发热盘240靠近时与缓冲装置开始接触的位置,该开始接触的位置基于缓冲装置的设置位置而定。
在本方案中,设置缓冲装置对内胆220的装入动作进行缓冲,避免内胆220向发热盘240靠近的速度过快而与发热盘240发生刚性冲击的问题,从而防止内胆220与发热盘240接触应力过大而出现内胆220和/或发热盘 240变形、损坏,提高产品品质。
更具体地,缓冲装置可以为弹性缓冲装置或阻尼装置,起到对内胆220 减速以达到减小内胆220与发热盘240冲击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支撑件固定在外锅210的锅口处,内胆220的锅口处设有锅沿(图中未示出),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时,锅沿支撑在固定支撑件上。
在本方案中,在外锅210的锅口处设置固定支撑件对内胆220的锅沿刚性支撑,可以理解的是,此情况下内胆220的其他部位应处于非支撑状态,例如悬空状态,可适于红外辐射加热的场合,再如,与发热盘240无应力接触的状态,可适于导热式加热的场合,这样可以使得内胆220每次放入外锅210中的位置固定,避免了每次装入内胆220时内胆220在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度有偏差的问题,实现将感温件230距内胆220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从而保证感温件230对内胆220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支撑件可以为设置在外锅210 锅口部位的支撑凸耳或煲体的外壳罩等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发热盘240,其中,固定支撑件的位置被限定为:当内胆220受固定支撑件支撑时,内胆220与发热盘240 相接触。
在本方案中,将固定支撑件的位置限定为:当内胆220受固定支撑件支撑时,内胆220刚好与发热盘240接触,优选为内胆220与发热盘240 之间为无应力接触,尤其对于发热盘240浮动设计的场合而言,这样可以确保内胆220每次放入外锅210中的位置固定,避免了每次装入内胆220时内胆220在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度有偏差的问题,实现将感温件230距内胆220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从而保证感温件230对内胆220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盘240位于内胆220下方,其中,感温件 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和/或感温件230 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6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这样可以避免感温件230受发热盘240热影响过大导致温控早跳的问题,而设置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60mm,可以有效将发热盘240对感温件230的热影响控制在误差范围内,且可以避免感温件230对内胆220感温位置过高导致感温件230对内胆220感温延迟的问题,防止温控延迟断开,尤其对于内胆220为陶瓷等非金属内胆的方案,由于陶瓷内胆的热导率小,感温件230对内胆220 上的感温位置过高容易出现温控延迟的问题,本方案将感温件230距离发热盘240的高度控制在60mm以内,可以防止感温件230的感温位置过高,且对于陶瓷内胆的应用场合,利用发热盘240对感温件230的热补偿作用可一定程度上防止陶瓷内胆热导率小引起的感温延迟问题,防止内胆220 干烧。
更优选地,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 45mm~55mm,更进一步优选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 50mm。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胆220包括侧边221、底边222 及与侧边221和底边222过渡连接的弧形边223或倾斜边,其中,内胆220 受固定支撑件支撑时,感温件230距底边22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弧形边223 或倾斜边与侧边221的交汇处距底边222的高度。
在本方案中,将固定支撑件的位置限定为:当内胆220受固定支撑件支撑时,感温件230距底边22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弧形边223或倾斜边与侧边221的交汇处距底边222的高度,以使得感温件230与内胆220的接触部位避开内胆220的弧形边223或倾斜边,确保感温件230与内胆220 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并保证内胆220每次装入外锅时,感温件230与内胆220的接触面积不改变,从而保证产品的感温性能稳定。
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为现有烹饪设备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烹饪设备包括单个侧面感温结构,其中,发热盘150通过弹簧130支撑设计为上下浮动的结构,当内胆120放入外锅110时,内胆120压在发热盘 150抵抗弹簧130弹力向下移动,同时内胆120通过感温件140压缩支撑感温件140的弹簧,感温件140表面与内胆120外表面接触,控制器根据感温件140表面感应到的温度来控制电路的通断,达到控制温度的作用,其中,因每次使用时内胆120的装容量不一样,当内胆120为满容状态时,发热盘150底下的弹簧130被压缩到最小,例如,弹簧130受压后长度减小T,此时感温件140到内胆120底面的距离为H2,由于H2>L(L为内胆120的侧直边与R面的切点距内胆120底面的距离),这时感温件140 表面与内胆120侧边221紧密接触,使得感温件140感应的温度比较准确;当内胆120无内容物时,弹簧130部分回弹使发热盘150有一定程度的上浮,此时,感温件140与内胆120底面的距离为H1,内胆120的侧直边与R面的切点距内胆120底面的距离为L(H1<L<H2),此时感温件140可能与内胆120的R面(即弧形边223)接触,一般地,感温件140表面与内胆120的R面的表面弧度不一致,导致感温件140与内胆120的接触面积变小甚至成点接触,感应的温度很不准确,同时H2比H1高,感温件140 对内胆120感温的位置不一样,造成温度点不一样,感温不一致,造成感温不稳定。
在本方案中,如图2所示,设置固定支撑件对内胆220支撑,由于固定支撑件为不可浮动地固定结构,内胆220放入外锅210时,固定支撑件可以对内胆220进行支撑定位,以确保内胆220在外锅210中的装入位置恒定,从而使得内胆220底面与设置在外锅210侧壁上的感温件230之间的距离保持在预设值,不会因内胆220的装容量不同导致距离变化;此结构的优点为:因感温件230与内胆220的距离为恒定的,这样感温件230 表面与内胆220底部的距离H1也是不变的,可以确保感温件230对内胆 220感温的位置相同,使感温件230检测内胆220上的相同温度点,控制感应温度恒定,感应控温稳定,减小温控误差,此外,通过设计H1>L(L 为内胆220的侧边221与弧形边223节点距底边222的距离,即相当于内胆120的侧直边与R面的切点距内胆120底面的距离),可保证感温件230 表面与内胆220侧边221紧密接触,进一步提高感温精准度。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烹饪设备还包括弹性支撑装置250,感温件230通过弹性支撑装置250与外锅210的侧壁连接,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时,感温件230受弹性支撑装置250支撑与内胆220抵靠。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230通过弹性支撑装置250与外锅210的侧壁连接,以当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时,感温件230受弹性支撑装置250 支撑与内胆220抵靠,这样可以确保内胆220与感温件230贴合紧密,从而保证产品的感温性能稳定。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弹性支撑装置250包括:盖板251 和弹性件252,具体地,盖板251设置在外锅210上;弹性件252支撑在感温件230与盖板251之间。
在本方案中,在外锅210上设置盖板251,使弹性件252(例如为弹簧、弹片、弹性橡胶体或弹性硅胶体)支撑在盖板251与感温件230之间以实现对感温件230的弹性组装,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锅210上设有通孔211,感温件 230受弹性支撑装置250支撑从通孔211伸入外锅210,感温件230上设有翻边231,翻边231能够与外锅210抵靠以将感温件230限位在外锅210 的侧壁上。
在本方案中,在外锅210的侧壁上设置通孔211,使感温件230配合在通孔211内,一方面可以节省感温件230及弹性支撑装置250在外锅210 中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到达精简产品尺寸的目的,另一方面,该通孔211 对感温件230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对感温件230导向以将弹性支撑装置250的受力方向纠正到通孔211的轴向上,防止弹性支撑装置250 受到的剪力过大导致其发生不可逆变形的问题,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具体需求也可不设置该通孔211,采用将弹性支撑装置250直接安装在外锅 210内表面的结构同样可以实现对感温件230弹性安装的目的。
优选地,烹饪设备为电炖锅,当然,也可运用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电蒸锅等烹饪设备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固定支撑件对内胆进行定位支撑,使得内胆每次放入外锅中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将感温件距内胆底面的高度限定在预设值,避免了感温件与内胆底面的距离发生变化,实现每次放入内胆后,感温件皆可与内胆的固定高度部位接触,保证感温件对内胆每次感温的位置一致,使产品的感温性能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锅;
内胆,能被装入所述外锅中,或被从所述外锅中取出;
感温件,设在所述外锅中位于所述内胆侧方的位置处,用于在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与所述内胆接触并检测所述内胆的温度信息;
固定支撑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外锅内的发热盘,所述固定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内胆,以使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内胆底面的高度保持在预设值;
所述发热盘,位于所述内胆下方,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6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装置,伸入所述外锅内,用于当所述内胆在所述外锅内从预设位置向所述发热盘靠近时,与所述内胆相接触以进行缓冲。
4.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锅;
内胆,能被装入所述外锅中,或被从所述外锅中取出;
感温件,设在所述外锅中位于所述内胆侧方的位置处,用于在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与所述内胆接触并检测所述内胆的温度信息;
固定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内胆,以使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内胆底面的高度保持在预设值;
发热盘,所述固定支撑件的位置被限定为:当所述内胆受所述固定支撑件支撑时,所述内胆与所述发热盘相接触;所述发热盘位于所述内胆下方,其中,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6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外锅的锅口处,所述内胆的锅口处设有锅沿,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所述锅沿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包括侧边、底边及与所述侧边和所述底边过渡连接的弧形边或倾斜边,其中,所述内胆受所述固定支撑件支撑时,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底边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弧形边或倾斜边与所述侧边的交汇处距所述底边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支撑装置,所述感温件通过所述弹性支撑装置与所述外锅的侧壁连接,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所述感温件受所述弹性支撑装置支撑与所述内胆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
盖板,设置在所述外锅上;
弹性件,支撑在所述感温件与所述盖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锅上设有通孔,所述感温件受所述弹性支撑装置支撑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外锅,所述感温件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能够与所述外锅抵靠以将所述感温件限位在所述外锅的侧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设备为电炖锅。
CN201720178409.1U 2017-02-27 2017-02-27 烹饪设备 Active CN207186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8409.1U CN207186493U (zh) 2017-02-27 2017-02-27 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8409.1U CN207186493U (zh) 2017-02-27 2017-02-27 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86493U true CN207186493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2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8409.1U Active CN207186493U (zh) 2017-02-27 2017-02-27 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864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0983A (zh) * 2018-07-10 2019-02-2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09668655A (zh) * 2018-12-29 2019-04-23 广州祈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装置及其温度测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0983A (zh) * 2018-07-10 2019-02-2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09668655A (zh) * 2018-12-29 2019-04-23 广州祈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装置及其温度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5219C (zh) 一种电压力锅的压力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207186493U (zh) 烹饪设备
CN106073517B (zh) 一种上盖组件及其烹饪器具
CN105662112A (zh) 一种新型电饭锅控温总成及应用该控温总成的电饭锅
CN107912978A (zh) 一种智能电磁加热水壶
CN205923702U (zh) 称重装置和烹饪锅具
CN206617983U (zh) 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炉
CN201508244U (zh) 一种电压力锅测温装置
CN202553579U (zh) 节能式电饭锅的温控器安装结构
CN206979317U (zh) 烹饪设备
CN110522288A (zh) 汤米分离式蒸煮电饭煲
CN205872860U (zh) 用于家用电器的包装衬垫和家用电器组件
CN108954404A (zh) 防干烧灶具
CN207118808U (zh) 烹饪设备
CN208755703U (zh) 一种智能电磁加热水壶
CN205994354U (zh) 烹饪器具
CN208837597U (zh) 应用于电饭锅的精准控温结构及电饭锅
CN108278638A (zh) 燃气灶及燃气灶的温控方法
CN210373583U (zh) 电磁炉
CN206979327U (zh) 煲体及烹饪设备
CN207455654U (zh) 一种接触式精准温控电磁炉
CN207023911U (zh) 烹饪设备
CN205697265U (zh) 一种电饭煲超薄上盖及电饭煲
CN205568649U (zh) 一种新型电饭锅控温总成及应用该控温总成的电饭锅
CN20737055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