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66781U -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66781U
CN207166781U CN201721266253.9U CN201721266253U CN207166781U CN 207166781 U CN207166781 U CN 207166781U CN 201721266253 U CN201721266253 U CN 201721266253U CN 207166781 U CN207166781 U CN 207166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die head
vibrating diaphragm
alignment pin
locat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662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旦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662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66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66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66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振膜成型设备,包括上模头、下模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振膜包括薄膜、支架和振翼;所述下模装置包括基座和下模头,所述下模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下模头的另一端的端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用于安装所述支架,所述第三凸台用于安装所述振翼;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上模头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模头朝向所述下模头的方向或者远离下模头的方向运动。通过上述方案,能实现振翼与支架一体化定位,进而简化整个振膜制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铁受话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动铁受话器的振膜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薄膜、支架和振翼,该三个部分的具体尺寸都非常小,因此对振膜的生产加工工艺要求很高,其中,决定振膜的质量的关键就是成型模具以及该模具带来的成型方式,现有技术的方案一般是:先将振翼放入成型制具下模后,铺上薄膜,再将支架以紧配的方式嵌入上模,继续再将嵌有支架的上模盖在下模上方,使用定位销限位,最后,开启升降设备,对模腔加温的同时加入适当的压缩空气进行成型,取出后去除多余薄膜,得到振膜。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在嵌有支架的上模盖在固定有振翼的下模上时,对准精度要求太高,不易加工,进而导致振膜的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振翼与支架一体化定位,进而简化整个振膜制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振膜成型设备,包括上模头、下模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振膜包括薄膜、支架和振翼;
所述下模装置包括基座和下模头,所述下模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下模头的另一端的端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用于安装所述支架,所述第三凸台用于安装所述振翼;
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上模头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模头朝向所述下模头的方向或者远离下模头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的面积依次减小,并且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均构成台阶。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有气孔,所述下模头设置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与所述气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下模头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通气管道设置于所述下模头的四个侧面。
可选地,所述下模装置还包括定位销,所述第三凸台设置有定位槽;
所述第三凸台通过所述定位销安装所述振翼。
可选地,所述定位销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
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
所述第一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内壁均设置有螺纹;
所述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的一端也设置有螺纹;
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之间,以及,第二定位销与第二定位槽之间是螺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定位销一端的端面凸起有固定部;
所述定位槽的底面设置固定槽;
当所述定位销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时,所述固定部收容于所述固定槽。
可选地,所述定位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凹槽;
所述振膜成型设备还包括弹簧和固定圆球,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并且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圆球连接;
所述定位销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凹陷;
当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并且所述固定圆球部分嵌入所述凹陷时,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槽固定。
可选地,所述下模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上模头的数量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振膜成型设备,包括上模头、下模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振膜包括薄膜、支架和振翼;所述下模装置包括基座和下模头,所述下模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下模头的另一端的端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用于安装所述支架,所述第三凸台用于安装所述振翼;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上模头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模头朝向所述下模头的方向或者远离下模头的方向运动。通过上述方案,能实现振翼与支架一体化定位,进而简化整个振膜制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膜成型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模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模头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膜成型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膜成型设备的示意图,其包括上模头10、下模装置20和升降装置30,所述升降装置30(图1中未示出),与所述上模头1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模头10朝向所述下模头202的方向或者远离下模头202的方向运动,上模头10朝向下模头202运动即表示该振膜成型设备将进行冲压制备过程;所述上模头10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下模装置20的数量为两个,该振膜成型设备能一次性进行两个振膜的冲压制备,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成型设备还包括底座50,其包括两层,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对底座50做工艺上的各种调整,在底座的上层部分设置有密封圈,在上模头和下模装置合模时保证模腔的密封性。
前述下模装置20:请参见图2和图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模装置20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模头202的示意图;所述下模装置20包括基座201和下模头202,所述下模头20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201上,所述下模头202的另一端的端面从下到上(该从下到上的方向可参见图2,其与从基座201到下模头202的方向相同)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2021、第二凸台2022和第三凸台2023,所述第一凸台2021、第二凸台2022和第三凸台2023的面积依次减小,并且所述第一凸台2021和第二凸台2022之间、第二凸台2022和第三凸台2023之间均构成台阶;第三凸台2023和第二凸台2022在左端是对齐的,而在前端、后端和右端,第三凸台2023的投影落在了第二凸台2022的上表面内,即相当于构成前述台阶,第三凸台2023和第二凸台2022在前后左右四个端面的对齐情况不同使得第二凸台2022在未被第三凸台2023覆盖的部分形成了一个U形跑道区域,该区域可用于成型振膜的一条辅助加强筋。
值得说明的是,前述三个凸台都大致为扁平的长方体结构,跟标准长方体比较,该三个凸台的微小差别在于每个凸台的横截面的四个角并不是直角,而是做成了有一定曲率的弧边,一方面这样设计是为了与其所要固定的振膜的各部分的规格相对应(振膜各部分横截面的四角亦为弧边),另一方面,弧边较直角更有效的减小部件的应力集聚,对部件的机械保护效果好,另外,每一层凸台的厚度大致相同且均很薄,这也是从该下模装置20本身要制备的振膜的较小的厚度的角度来设定的,至于前述三个凸台的制备方式,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其可以跟下模头202一体冲压成型,亦可以选取与下模头202不同的材料,各凸层单独制备后再固定到所述下模头202的上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装置20是振膜成型工艺中的关键部分,其用于在振膜成型前精准定位振膜各部件,这里先对振膜做一定说明,一般来说振膜(参见图3)包括薄膜401、支架402和振翼403三个部分,薄膜401(图3中的薄膜401部分是薄膜铺在振翼403上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因为薄膜本身轻薄,用其成型后的结构更易于说明的目的)包括一个跑道4011,该跑道4011对外与支架402相连接,对内与振翼403连接;振翼403上设置有两个相同的凹槽4031,该凹槽可用于在其上面铺上薄膜后成型两个相同的加强筋,这样能大大提高振膜整体的刚性,进而提高其音压输出能力,在振翼403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4032a和第二定位孔4032b;成型后,振翼403具体固定于支架402内部,支架402相当于整个振膜的支撑骨架,其内径跟贴上薄膜后的振翼403的外径相同,在动铁单元中,连接杆传导的来自动铁单元的振动簧片的振动正是传到振翼403,然后振翼403会带动覆盖在其上面的薄膜振动,振动的结果是动铁单元前腔内的空气发生受迫振动,进而发出声音。
在利用下模装置20制备振膜时,所述第一凸台2021用于安装所述支架402,所述第三凸台2023用于安装所述振翼403,所述第二凸台2022的U形跑道区域具体用于将铺在振翼403上的薄膜在振翼403和支架402之间形成一条跑道,该跑道除了连接支架402和振翼403,还相当于薄膜401的一条辅助加强筋,增强振膜整体的刚性和抗机械冲击能力。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凸台2022的U形跑道区域是为了考虑在振膜中加上一条辅助加强筋而设计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振翼403和支架402直接连接后再铺上振膜,而不考虑辅助加强筋,这时,也就可以不考虑第二凸台2022的存在了,进一步的,在下模头202的上端面上也仅需设置一个凸台,在该凸台上放置振翼403,再在该凸台的四周框上支架402,即也能完成对振翼403和支架402的一体化定位。
考虑到支架402为框形结构,其内径与第二凸台2022的横截面的周长尺寸相同,因此第二凸台2022还可以卡住支架402,起一定的辅助定位作用;在垂直方向上,支架402的高度与振翼403的高度保持一致,这样的设计方便薄膜铺在振翼403上后表面整体起伏不大,进而提高成型后的振膜的整体声学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台2021设置有气孔,所述下模头202有通气管道2024,所述通气管道2024与所述气孔连通,考虑到下模头202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通气管道2021可以设置于下模头202的四个侧面;前述气孔相当于在第一凸台2021边沿部分打开的缺口,其尺寸跟第一凸台边沿上待固定的支架402的尺寸相对应,即该气孔的横截面的最大径向长度不大于支架402的框体的横向宽度,前述气孔由于与通气管道2024连通,其也相当于通气管道2024的在第一凸台2021的出口,因此,气孔的横截面形状跟通气管道2024的横截面形状一样;通气管道2024的作用在于提供负压,当其上面覆盖着支架402时,其能把支架402牢牢的吸住,这种利用负压的定位作用非常精准和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装置20还包括定位销203,所述第三凸台2023设置有定位槽20231;所述第三凸台2023通过所述定位销203安装所述振翼403;所述定位销20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销2031和第二定位销2032;所述定位槽2023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槽20231a和第二定位槽20231b,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销2031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0231a内,所述第二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0231b内,固定好前述两个定位销后,再将第一定位销2031穿过振翼403的第一定位孔4032a以及使第二定位销2032穿过第二定位孔4032b,即完成了振翼403安装在第三凸台2023的过程。
完成了对支架402和振翼403的安装后,再铺上薄膜,然后利用升降装置30,将上模头10朝向下模头202运动进行合模,上模头10上设置有密封盖,其与底座50上的密封圈相对应共同保证振膜成型过程的密封性,合模后,接入压缩空气,在上模10中的加热装置的作用下,薄膜开始受热软化,其在气压的作用下将在前述振翼403上设置的两个相同的凹槽403内成型两个相同的加强筋,同时薄膜与振翼403和支架402上受热融化的胶水相粘接,在第二凸台2022上的U形跑道区域内成型出前述跑道,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温保持后,上模10的加热装置停止加热、上模10的冷却装置进而开始进行冷却,此时胶水便会凝固,形成了振翼403、支架402以及薄膜三者完美合一的状态,即最终制得振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20231a和第二定位槽20231b的内壁还可以都设置有螺纹(图4未示出);所述第一定位销2031和第二定位销2032的一端可以都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定位销2031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0231a之间,以及第二定位销2032与第二定位槽20231b之间为螺接固定。所述定位销203一端的端面凸起有固定部(图4未示出);所述定位槽20231的底面设置固定槽(图4未示出);当所述定位销203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20231时,所述固定部收容于所述固定槽。所述定位槽20231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振膜成型设备还包括弹簧(图4未示出)和固定圆球(图4未示出),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并且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圆球连接;所述定位销203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凹陷;当所述定位销203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20231,并且所述固定圆球部分嵌入所述凹陷时,所述定位销203与所述定位槽20231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膜成型设备,如前所述,在下模头202一端的端面上设置了第一凸台2021、第二凸台2022和第三凸台2023,第一凸台2021用于安装所述支架402,第三凸台2023用于安装所述振翼403,通过这种对原振膜成型设备的改进设计,实现了振翼403与支架402一体化定位,简化了整个振膜制程,值得说明的是,经过生产确认,即使制备过程被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设备的定位精度也远远高于原来的分层定位设计,当然也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振膜成型的方法,包括:
S10:将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凸台,将所述振翼安装于所述第三凸台,再在支架和振翼上预涂热熔胶。
具体安装时,先将支架安装在第一凸台上时,在第一凸台上安装支架的部分,设置了通气管道,通气管道从下模头底部向上贯穿第一凸台,相当于为该通气管道在第一凸台打开一个缺口,该缺口的作用在于提供负压,当其上面覆盖着支架时,其能把支架牢牢的吸住,这种利用负压的定位作用非常精准和稳定;安装振翼时,需将第一定位销穿过振翼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使第二定位销穿过第二定位孔,值得注意的是,在垂直方向,安装的支架和振翼的高度保持一样。
S20:在已安装好的支架和振翼上方铺上薄膜。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完成本步骤时,可以在薄膜上涂抹热熔胶以替代前述在支架和振翼上涂抹热熔胶的方式,根具具体的工艺要求,可灵活选择。
S30:利用升降装置将上模头朝向下模头运动进行合模热压,以使所述薄膜与支架和振翼粘接,合模后再接入压缩空气,使所述薄膜在气压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二凸台生成跑道。
具体的,合模热压时,前述预涂抹的热熔胶将熔化进而使薄膜稳稳的粘接在支架和振翼上;在气压作用下,薄膜相当于被吹进了第二凸台上的U形跑道区域,进而贴着第二凸台的U形跑道区域形成一条跑道,其对内连接振翼,对外连接支架,还能提升最终成型的振膜的刚性。
S40:保压一定时间后,对粘接在一起的薄膜、振翼和支架进行冷却,并切除多余的薄膜,形成振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振膜成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在振膜的生产过程中,实现振翼与支架一体化定位,进而简化整个振膜制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振膜成型设备,包括上模头(10)、下模装置(20)和升降装置(30),所述振膜包括薄膜(401)、支架(402)和振翼(403),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下模装置(20)包括基座(201)和下模头(202),所述下模头(20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201)上,所述下模头(202)的另一端的端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2021)、第二凸台(2022)和第三凸台(2023),所述第一凸台(2021)用于安装所述支架(402),所述第三凸台(2023)用于安装所述振翼(403);
所述升降装置(30),与所述上模头(1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模头(10)朝向所述下模头(202)的方向或者远离下模头(202)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台(2021)、第二凸台(2022)和第三凸台(2023)的面积依次减小,并且所述第一凸台(2021)和第二凸台(2022)之间、第二凸台(2022)和第三凸台(2023)之间均构成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台(2021)设置有气孔,所述下模头(202)有通气管道(2024),所述通气管道(2024)与所述气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头(202)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通气管道(2024)可以设置于下模头(202)的四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装置(20)还包括定位销(203),所述第三凸台(2023)设置有定位槽(20231);
所述第三凸台(2023)通过所述定位销(203)安装所述振翼(4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销(20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销(2031)和第二定位销(2032);
所述定位槽(2023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槽(20231a)和第二定位槽(20231b);
所述第一定位销(2031)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0231a)内,所述第二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0231b)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槽(20231a)和第二定位槽(20231b)的内壁均设置有螺纹;
所述第一定位销(2031)和第二定位销(2032)的一端也设置有螺纹;
所述第一定位销(2031)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0231a)之间,以及第二定位销(2032)与第二定位槽(20231b)之间为螺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销(203)一端的端面凸起有固定部;
所述定位槽(20231)的底面设置固定槽;
当所述定位销(203)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20231)时,所述固定部收容于所述固定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槽(20231)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凹槽;
所述振膜成型设备还包括弹簧和固定圆球,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并且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圆球连接;
所述定位销(203)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凹陷;
当所述定位销(203)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20231),并且所述固定圆球部分嵌入所述凹陷时,所述定位销(203)与所述定位槽(20231)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振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头(20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上模头(10)的数量为一个。
CN201721266253.9U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Active CN207166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253.9U CN207166781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253.9U CN207166781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66781U true CN207166781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24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66253.9U Active CN207166781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667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449A (zh) * 2017-09-28 2018-01-19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449A (zh) * 2017-09-28 2018-01-19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CN107613449B (zh) * 2017-09-28 2023-10-24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66781U (zh)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CN107613449A (zh) 一种振膜成型设备
CN109986799A (zh) 用于制造纤维预制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3009627B (zh) 泡棉固定热熔装置
CN109940804A (zh) 盆式绝缘子制造方法
CN205883585U (zh) 一种用于制造动铁式受话器振膜的制具
CN209259924U (zh) 一种正压曲面玻璃成型模具及其加热设备
CN107948913A (zh) 一种音膜组件的加工方法、音膜组件及微型扬声器
CN208305501U (zh) 履带硫化模具
KR100997141B1 (ko) 사출금형
KR20100028135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이의 렌즈 몰딩 장치
JPH05138691A (ja) 液状樹脂射出成形金型
CN110381434B (zh) 一种扬声器网罩的制造方法
JP4420054B2 (ja) 樹脂板の製造方法と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CN104669643A (zh) 制作纤维复合壳体的装置及方法
KR101442419B1 (ko) 반도체 소자 몰딩 장치
CN208930703U (zh) 整形模具
CN109278225B (zh) 模具及毛坯的制作方法
CN207222859U (zh) 一种制造传动端盖砂芯模具的芯盒
CN110355933A (zh) Pcb板封装外壳的成型方法
JP2023056889A (ja) 金属樹脂複合体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金型セット、および方法
TWI616302B (zh) Continuous foam controlled pressure forming method
CN210257242U (zh) 一种膜片成型的分模板脱模装置
JP2022189013A (ja) 金属樹脂複合体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KR101535718B1 (ko) 웨이퍼 레벨 몰딩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3

Address after: 518000 No.3 Factory, Qiaotou Fuqiao Industrial Zone, Fuyong Tow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nd floor, building 25, Zhiheng Industrial Park, nantouguankou 2nd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