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62860U - 一种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62860U CN207162860U CN201721104539.7U CN201721104539U CN207162860U CN 207162860 U CN207162860 U CN 207162860U CN 201721104539 U CN201721104539 U CN 201721104539U CN 207162860 U CN207162860 U CN 2071628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pushing mechanism
- wind pushing
- side portion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涉及空气隔绝技术领域。该自循环风幕机包括整机外壳、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第一送风机构与第一侧边部连通,第二送风机构与第二侧边部连通,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均用于向通风空间输出稳定气流,回流部用于接收稳定气流,并使稳定气流能够通过第一侧边部回到第一送风机构或者通过第二侧边部回到第二送风机构。与现有技术中的风幕机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循环风幕机由于采用了依次连接的安装部、第一侧边部、回流部和第二侧边部,所以能够实现稳定气流帘的形成,并且稳定气流能够顺着回流部回到进气的位置,避免了气流空洞的产生,实用性强,性价比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隔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
背景技术
风幕机是通过高速电机带动贯流或离心风轮产生的强大气流,形成一面无形的门帘。风幕机安装在制冷、空调、防尘、隔热的商场、剧院、宾馆、饭店、会议厅、冷藏库、手术室及家居等门口上方,启动该机,能把室内外的空气隔开,起到既出入方便,又能防止室内外冷热空气交换,同时,又具有防尘、防污染、防蚊蝇之功效。广泛用于电子、仪表、制药、食品、精密加工、化工、制鞋、服务、商业等等行业。
发明人研究发现,现在的风幕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风幕机吹出的气流速度很高,所以气流在与地面接触的时候会在地面的作用下发生反弹,反弹的气流与风幕机吹出的气流发生碰撞,导致气流帘产生空洞,从而使内外空气流通,导致风幕机的作用减小,不能起到完全隔绝内外空气的作用。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不会产生气流空洞的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特别是在风幕机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风幕机,结构简单,吹出的气流能够自循环回到进气的位置,不会与地面发生碰撞从而反弹,避免了气流空洞的产生,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幕系统,结构简单,吹出的气流能够自循环回到进气的位置,不会与地面发生碰撞从而反弹,避免了气流空洞的产生,实用性强,性价比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循环风幕机,包括整机外壳、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整机外壳包括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回流部和安装部,安装部、第一侧边部、回流部和第二侧边部首尾相连,且依次连通,安装部、第一侧边部、回流部和第二侧边部组合形成一通风空间,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分别安装于安装部的两端,第一送风机构与第一侧边部连通,第二送风机构与第二侧边部连通,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均用于向通风空间输出稳定气流,回流部用于接收稳定气流,并使稳定气流能够通过第一侧边部回到第一送风机构或者通过第二侧边部回到第二送风机构。
进一步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导向件,第一风机固定安装于安装部上,第一风机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侧边部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一导向件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件的内部等间隔地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一端均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均与通风空间连通,且垂直于回流部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送风机构包括第二风机和第二导向件,第二风机固定安装于安装部上,第二风机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二侧边部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二导向件连通,第二导向件与第一导向件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导向件的内部等间隔地设置有第四空腔、第五空腔和第六空腔,第四空腔、第五空腔和第六空腔的一端均与第二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均与通风空间连通,且垂直于回流部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自循环风幕机还包括具有一集流空腔的集流件,集流件固定安装于安装部上,集流空腔相对设置有大端和小端,大端与小端连通,大端分别与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五空腔和第六空腔连通,小端与通风空间连通,且垂直于回流部的方向设置,小端的横截面呈矩形。
进一步地,集流件内设置有多个集流片,多个集流片固定安装于集流空腔内,且由大端沿小端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回流部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连接端部、隔断件和多个导流片,第一端部通过连接端部与第二端部连接,第一端部、连接端部和第二端部组合形成U形空腔,U形空腔的开口与通风空间连通,隔断件固定安装于连接端部的中部,隔断件的一端与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端部连接,多个导流片均固定安装于连接端部上,且间隔均匀地平行于第一端部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侧边部内部设置有第一侧边空腔,第一侧边空腔靠近通风空间设置有第一侧壁,第一侧壁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第一侧壁的一底面为通风空间的一个侧壁,第二侧边部内部设置有第二侧边空腔,第二侧边空腔靠近通风空间设置有第二侧壁,第二侧壁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第二侧壁的一底面为通风空间的另一个侧壁。
一种风幕系统,包括自循环风幕机和门框,自循环风幕机包括整机外壳、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整机外壳包括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回流部和安装部,安装部、第一侧边部、回流部和第二侧边部首尾相连,且依次连通,并安装于门框内侧的四周,安装部、第一侧边部、回流部和第二侧边部组合形成一通风空间,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分别安装于安装部的两端,第一送风机构与第一侧边部连通,第二送风机构与第二侧边部连通,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均用于向通风空间输出稳定气流,回流部用于接收稳定气流,并使稳定气流能够通过第一侧边部回到第一送风机构或者通过第二侧边部回到第二送风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循环风幕机,在使用的时候,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同时输出稳定气流,稳定气流穿过通风空间形成气流帘,气流帘对内外空气进行隔绝,气流帘的一端为安装部,另一端为回流部,回流部接收穿过通风空间的稳定气流,并使稳定气流通过第一侧边部回到第一送风机构或者通过第二侧边部回到第二送风机构,形成自循环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风幕机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循环风幕机由于采用了依次连接的安装部、第一侧边部、回流部和第二侧边部,所以能够实现稳定气流帘的形成,并且稳定气流能够顺着回流部回到进气的位置,避免了气流空洞的产生,实用性强,性价比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幕系统,包括自循环风幕机,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稳定气流帘的形成,并且稳定气流能够顺着回流部回到进气的位置,避免了气流空洞的产生,实用性强,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循环风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回流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回流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侧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第二侧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第一送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第二送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第一送风机构与第二送风机构并排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风幕系统;100-自循环风幕机;110-整机外壳;111-第一侧边部;1111-第一侧边空腔;1112-第一侧壁;112-第二侧边部;1121-第二侧边空腔;1122-第二侧壁;113-回流部;1131-第一端部;1132-第二端部;1133-连接端部;1134-隔断件;1135-导流片;1136-U形空腔;114-安装部;120-通风空间;130-第一送风机构;131-第一风机;1311-第一进风口;1313-第一出风口;133-第一导向件;1331-第一空腔;1333-第二空腔;1335-第三空腔;150-第二送风机构;151-第二风机;1511-第二进风口;1513-第二出风口;153-第二导向件;1531-第四空腔;1533-第五空腔;1535-第六空腔;170-集流件;171-集流空腔;1711-大端;1713-小端;173-集流片;200-门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幕系统10,用于形成一面无形的门帘阻隔内外空气。其结构简单,吹出的气流能够自循环回到进气的位置,不会与地面发生碰撞从而反弹,避免了气流空洞的产生,实用性强,性价比高。该风幕系统10包括自循环风幕机100和门框200。自循环风幕机100安装于门框200的内侧,以对门框200内外的空气进行隔绝。门框200安装在隔热的冷藏库、手术室、商场等地方的进出口,实现进出口内外空气的隔绝。
请参照图2,自循环风幕机100包括整机外壳110、第一送风机构130、第二送风机构150和集流件170。第一送风机构130和第二送风机构150均安装于整机外壳110内,以实现送风的功能。整机外壳110的中心设置有通风空间120,该通风空间120与门框200的内部空间连通。集流件170固定安装于整机外壳110上,用于对第一送风机构130和第二送风机构150吹出的空气进行集流,使风力更加强劲,更加均匀。
整机外壳110包括第一侧边部111、第二侧边部112、回流部113和安装部114。安装部114、第一侧边部111、回流部113和第二侧边部112首尾相连,且依次连通,并安装于门框200内侧的四周。安装部114、第一侧边部111、回流部113和第二侧边部112组合形成通风空间120。第一送风机构130和第二送风机构150分别安装于安装部114的两端,第一送风机构130与第一侧边部111连通,第二送风机构150与第二侧边部112连通。第一送风机构130和第二送风机构150均用于向通风空间120输出稳定气流,回流部113用于接收稳定气流,并使稳定气流能够通过第一侧边部111回到第一送风机构130或者通过第二侧边部112回到第二送风机构150。集流件170固定安装于安装部114上,用于对稳定气流进行集流。
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4安装于门框200的顶部,回流部113安装于门框200的底部,第一侧边部111和第二侧边部112分别安装于门框200的两侧,并且在安装过程中,回流部113的顶端与门框200底部的顶端平齐。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回流部113包括第一端部1131、第二端部1132、连接端部1133、隔断件1134和多个导流片1135。第一端部1131通过连接端部1133与第二端部1132连接,第一端部1131、连接端部1133和第二端部1132组合形成U形空腔1136。U形空腔1136的开口与通风空间120连通,以对穿过通风空间120的稳定气流进行接收。隔断件1134固定安装于连接端部1133的中部,隔断件1134的一端与第一端部113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端部1132连接,以将U形空腔1136隔成两段,其中一段与第一侧边部111连通,另一段与第二侧边部112连通,从而实现空气的均匀回流。多个导流片1135均固定安装于连接端部1133上,且间隔均匀地平行于第一端部1131设置,以对回流的空气进行导向输送,使其平稳地到达第一侧边部111或者第二侧边部112。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部111内部设置有第一侧边空腔1111,第一侧边空腔1111靠近通风空间120设置有第一侧壁1112,第一侧壁111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第一侧壁1112的一底面为通风空间120的一个侧壁,使通过通风空间120内气流的一侧在平直光滑的面上运动,并且在第一侧边空腔1111内,第一侧壁1112形成内凹的V形,由于空气的附壁效应,所以第一侧壁1112能够效果更好地引导回流部113内的气流穿过第一侧边空腔1111回到第一送风机构130。
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第二侧边部112内部设置有第二侧边空腔1121,第二侧边空腔1121靠近通风空间120设置有第二侧壁1122,第二侧壁112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第二侧壁1122的一底面为通风空间120的另一个侧壁,使通过通风空间120内气流的另一侧在平直光滑的面上运动,并且在第二侧边空腔1121内,第二侧壁1122形成内凹的V形,由于空气的附壁效应,所以第二侧壁1122能够效果更好地引导回流部113内的气流穿过第二侧边空腔1121回到第二送风机构150。
请结合参照图7、图8和图9,第一送风机构130包括第一风机131和第一导向件133。第一风机131固定安装于安装部114上,以输出气流。第一风机131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311和第一出风口1313,第一进风口1311与第一侧边部111连通,以产生吸力对第一侧边部111内的空气进行回收,从而对回流部113内的空气进行回收,第一出风口1313与第一导向件133连通,以使输出的气流在第一导向件133的作用下垂直进入通风空间120。
第一导向件133的内部等间隔地设置有第一空腔1331、第二空腔1333和第三空腔1335。第一空腔1331、第二空腔1333和第三空腔1335的一端均与第一出风口1313连通,另一端均与通风空间120连通,且垂直于回流部113的方向设置,以使第一风机131吹出的气流转向,并且从垂直于通风空间120的方向进入通风空间120。
第二送风机构150包括第二风机151和第二导向件153。第二风机151固定安装于安装部114上,以输出气流。第二风机151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511和第二出风口1513,第二进风口1511与第二侧边部112连通,以产生吸力对第二侧边部112内的空气进行回收,从而对回流部113内的空气进行回收,第二出风口1513与第二导向件153连通,以使输出的气流在第二导向件153的作用下垂直进入通风空间120。第二导向件153与第一导向件133并排设置,且互不干扰。
第二导向件153的内部等间隔地设置有第四空腔1531、第五空腔1533和第六空腔1535。第四空腔1531、第五空腔1533和第六空腔1535的一端均与第二出风口1513连通,另一端均与通风空间120连通,且垂直于回流部113的方向设置,以使第二风机151吹出的气流转向,并且从垂直于通风空间120的方向进入通风空间120。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31和第二风机151均为前倾式离心风机,具有输出空气压力较大、吸力较大的特点。
请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中,集流件170具有一集流空腔171,集流件170内设置有多个集流片173。集流空腔171相对设置有大端1711和小端1713,大端1711与小端1713连通。大端1711分别与第一空腔1331、第二空腔1333、第三空腔1335、第四空腔1531、第五空腔1533和第六空腔1535连通,小端1713与通风空间120连通,且垂直于回流部113的方向设置,使通过第一空腔1331、第二空腔1333、第三空腔1335、第四空腔1531、第五空腔1533和第六空腔1535进入大端1711的气流集中起来进入小端1713,加快空气流速,并且使得气流更加均匀。小端1713的横截面呈矩形,以使通过小端1713吹出的气流能够穿过通风空间120形成帘状,从而隔绝内外空气。多个集流片173固定安装于集流空腔171内,且由大端1711沿小端1713方向延伸,以对进入大端1711的气流进行导向集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循环风幕机100,在使用的时候,第一送风机构130和第二送风机构150同时输出稳定气流,稳定气流穿过通风空间120形成气流帘,气流帘对内外空气进行隔绝,气流帘的一端为安装部114,另一端为回流部113,回流部113接收穿过通风空间120的稳定气流,并使稳定气流通过第一侧边部111回到第一送风机构130或者通过第二侧边部112回到第二送风机构150,形成自循环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风幕机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循环风幕机100由于采用了依次连接的安装部114、第一侧边部111、回流部113和第二侧边部112,所以能够实现稳定气流帘的形成,并且稳定气流能够顺着回流部113回到进气的位置,避免了气流空洞的产生,实用性强,性价比高,使风幕系统10更加安全高效,隔绝效果更好,受到用户喜爱。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循环风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机外壳、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所述整机外壳包括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回流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侧边部、所述回流部和所述第二侧边部首尾相连,且依次连通,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侧边部、所述回流部和所述第二侧边部组合形成一通风空间,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和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送风机构与所述第一侧边部连通,所述第二送风机构与所述第二侧边部连通,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和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均用于向所述通风空间输出稳定气流,所述回流部用于接收所述稳定气流,并使所述稳定气流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侧边部回到所述第一送风机构或者通过所述第二侧边部回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风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一风机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侧边部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导向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循环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内部等间隔地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均与所述通风空间连通,且垂直于回流部的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循环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包括第二风机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风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二风机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侧边部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导向件连通,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并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循环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件的内部等间隔地设置有第四空腔、第五空腔和第六空腔,所述第四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和所述第六空腔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均与所述通风空间连通,且垂直于回流部的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循环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循环风幕机还包括具有一集流空腔的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集流空腔相对设置有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与所述小端连通,所述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五空腔和第六空腔连通,所述小端与所述通风空间连通,且垂直于回流部的方向设置,所述小端的横截面呈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循环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内设置有多个集流片,多个所述集流片固定安装于所述集流空腔内,且由所述大端沿所述小端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部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连接端部、隔断件和多个导流片,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所述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组合形成U形空腔,所述U形空腔的开口与所述通风空间连通,所述隔断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端部的中部,所述隔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多个所述导流片均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端部上,且间隔均匀地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部内部设置有第一侧边空腔,所述第一侧边空腔靠近所述通风空间设置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侧壁的一底面为所述通风空间的一个侧壁,所述第二侧边部内部设置有第二侧边空腔,所述第二侧边空腔靠近所述通风空间设置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二侧壁的一底面为所述通风空间的另一个侧壁。
10.一种风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循环风幕机和门框,所述自循环风幕机包括整机外壳、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所述整机外壳包括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回流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侧边部、所述回流部和所述第二侧边部首尾相连,且依次连通,并安装于所述门框内侧的四周,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侧边部、所述回流部和所述第二侧边部组合形成一通风空间,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和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送风机构与所述第一侧边部连通,所述第二送风机构与所述第二侧边部连通,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和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均用于向所述通风空间输出稳定气流,所述回流部用于接收所述稳定气流,并使所述稳定气流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侧边部回到所述第一送风机构或者通过所述第二侧边部回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04539.7U CN207162860U (zh) | 2017-08-30 | 2017-08-30 | 一种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04539.7U CN207162860U (zh) | 2017-08-30 | 2017-08-30 | 一种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62860U true CN207162860U (zh) | 2018-03-30 |
Family
ID=61718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0453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62860U (zh) | 2017-08-30 | 2017-08-30 | 一种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62860U (zh) |
-
2017
- 2017-08-30 CN CN201721104539.7U patent/CN2071628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270787B1 (ko) | 환기송풍장치및환기송풍시스템 | |
CN102822532B (zh) | 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 |
CN106288006A (zh) | 一种低噪音窗式空调 | |
CN207990883U (zh) | 冷库风幕机 | |
JP2017115629A (ja) | 送風装置および送風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 |
CN108489055A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补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
US10299394B2 (en) | Electrical function cassette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and ventilating fan employing the same | |
CN207162860U (zh) | 一种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 | |
CN107367010A (zh) | 一种自循环风幕机以及风幕系统 | |
CN108870688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973198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CN209459169U (zh) | 一种可防回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014457U (zh) | 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6133451B (zh) | 一体型空气调节机 | |
JP6467623B2 (ja) | 空気清浄装置 | |
JP2010107054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0440340A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CN109668289A (zh) | 一种可防回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5448017U (zh) | 分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33246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4593611U (zh) | 空调器 | |
CN208967999U (zh) | 风道结构和空调 | |
JP2003003997A (ja) | ダクト用換気扇 | |
CN209588256U (zh) | 一种凉霸 | |
JP2006046170A (ja) | ダクトファ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8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