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8543U - 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58543U
CN207158543U CN201721192062.2U CN201721192062U CN207158543U CN 207158543 U CN207158543 U CN 207158543U CN 201721192062 U CN201721192062 U CN 201721192062U CN 207158543 U CN207158543 U CN 207158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
truss
point
bottom plate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920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世云
田野
唐川东
匡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920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58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58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58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包括嵌固部、桁架、底坑底板梁、底坑底板、围护材料、副轨支承点、主轨支承点、对重缓冲器支承点、轿厢缓冲支承点;通过采用桁架钢结构改变了传统的混凝土筏板作为底坑底板的结构,解决了电梯底坑不能接触地面的问题,合理利用电梯井底部的建筑面积;并且通过桁架与预埋板焊接在井道侧壁,钢梁拉结桁架与预埋板嵌固在井道侧壁,法兰板钢梁拉结桁架与锚栓锚固在井道侧壁三种方案,分别实现了电梯在运作时对电梯底板压力转化到侧壁的效果,从而解决电梯底坑不能悬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背景技术
基于传统的施工方法,现有的电梯底坑一般是采用混凝土筏板作为电梯井底坑底板,和井道的四壁。这样容易造成电梯井底坑底板的压力过大,破坏底坑的结构。实际建筑功能性原因,导致底坑底板不能作为基底使用,电梯井道不能着地,需要悬空。
现有发明专利(专利公布号CN106698146A)公开了一种电梯底坑底座,包括底板、侧板和连接板,所述的底板为两根,平行设置在底坑的地面上,两根底板与缓冲器支架相连,底板两分别与轿厢导轨及对重导轨相连;底板上设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底板的连接板,连接板两端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的侧板相连,侧板固定在底坑的侧壁上。该发明专利具有如下优点:底坑底座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底坑的地面及侧壁的承重墙之间,使得底座更加牢固;整个底座安装在缓冲器下,加大了受力面积,使压力平均地分布在整个底座与底坑的接触面上,防止了轿厢对重压缓冲器时,由于压力过大,破坏了底坑的结构;对于缓冲器、张紧装置等安装在底坑底座上,安装工作更加简便快捷。
上述发明专利存在的缺陷在于电梯井底坑底部受力面积依然很大,并没有作出很大的改善,容易破坏电梯井底部地面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减少电梯井底坑底板和底坑底部压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电梯底坑,包括嵌固部、桁架、底坑底板梁、底坑底板、围护材料、副轨支承点、主轨支承点、对重缓冲器支承点、轿厢缓冲支承点;
所述电梯底坑包括上、下两层结构;上层结构包括桁架、底坑底板和底坑底板梁,所述桁架包括弦杆、斜杆和腹杆,所述弦杆和腹杆为桁架的两直角边,斜杆为上层结构连接弦杆和腹杆的斜边,所述桁架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侧面;所述底坑底板梁包括底坑底板主梁和底坑底板次梁,所述底坑底板主梁设置在电梯底坑上、下两层结构的交接面,为桁架的腹杆,所述底坑底板次梁为设置在电梯底坑上、下两层结构的交接面内与桁架垂直和平行的两根次梁;所述副轨支承点、主轨支承点、对重缓冲器支承点、轿厢缓冲支承点分别均匀地分布在底坑底板次梁上部;所述底坑底板设置在电梯底坑上、下两层结构的交接面上,覆盖整个交接面;所述下层结构包括与上层机构相同的桁架结构;所述嵌固部设置在桁架每条杆的连接处,与电梯井道相连;所述围护材料为包裹整个桁架结构外侧材料。
当电梯运作时,底坑底板的各支撑点所承受的压力转化给钢结构的桁架上,再通过桁架结构把压力转化给嵌固部,从而实现了电梯底坑底部压力转化到电梯井道侧壁的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桁架的弦杆、斜杆、腹杆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整个钢结构电梯底板的稳固性比传统的混凝土筏板结构更好;从而解决了电梯底坑不能接触地面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嵌固部为桁架与预埋板焊接在井道侧壁;电梯运作时,对副轨支承点、对重缓冲器支承点、主轨支承点、轿厢缓冲支承点带来的压力转化到桁架的钢结构上,再通过桁架与嵌固部的连接关系,实现压力转换给电梯井道侧壁的效果,进而实现了电梯底坑悬空不与地面接触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嵌固部为钢梁拉结桁架与预埋板嵌固在井道侧壁;实现压力转换给电梯井道侧壁的效果,进而减少了电梯底板钢结构对电梯井底部的压力,相比较桁架与预埋板焊接在井道侧壁的优点是,在现场安装焊接的时候,钢梁拉结桁架与预埋板嵌固结构在钢梁伸出的部分会使焊接井道侧壁时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嵌固部为法兰板钢梁拉结桁架与锚栓锚固在井道侧壁;对各个支承点带来的压力转化到桁架的钢结构上,再通过法兰板钢梁拉结桁架与锚栓锚固连接关系,实现部分压力转换给电梯井道侧壁的效果,进而实现了电梯底坑悬空不与地面接触的效果,相比较钢梁拉结桁架与预埋板嵌固或者桁架与预埋板焊接结构,本结构在嵌固部连接点不仅稳固,而且还实现了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电梯底坑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采用桁架钢结构改变了传统的混凝土筏板作为底坑底板的结构,解决了电梯底坑不能接触地面的问题,合理利用电梯井底部的建筑面积;并且通过桁架与预埋板焊接在井道侧壁,钢梁拉结桁架与预埋板嵌固在井道侧壁,法兰板钢梁拉结桁架与锚栓锚固在井道侧壁三种方案,分别实现了电梯在运作时对电梯底板压力转化到侧壁的效果,从而解决电梯底坑不能悬空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主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嵌固点;2.旋杆;3.斜杆;4.腹杆;5.桁杆;6.底坑底板次梁;7.底坑底板主梁;8.底坑底板梁;9.主轨支承点;10.副轨支承点;11.轿厢缓冲器支承点;12.对重缓冲器支承点;13.底坑底板;14.围护材料;15.预埋板;16.钢梁;17.法兰板;18.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电梯底坑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主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局部放大示意图;由图1可知,
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电梯底坑,包括嵌固部1、桁架5、底坑底板梁8、底坑底板13、围护材料14、副轨支承点10、主轨支承点9、对重缓冲器支承点12、轿厢缓冲支承点11;
所述电梯底坑包括上、下两层结构;上层结构包括桁架5、底坑底板13和底坑底板梁8,所述桁架5包括弦杆2、斜杆3和腹杆4,所述弦杆2和腹杆4为桁架的两直角边,斜杆3为上层结构连接弦杆2和腹杆4的斜边,所述桁架5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侧面;框架结构的电梯底坑本是很稳固,再加上桁架5结构的设置,使结构本身更加稳固。
所述底坑底板梁8包括底坑底板主梁7和底坑底板次梁6,所述底坑底板主梁7设置在电梯底坑上、下两层结构的交接面,为桁架5的腹杆4,所述底坑底板次梁6为设置在电梯底坑上、下两层结构的交接面内与桁架底坑底板主梁7垂直和平行的两根次梁;使上层结构的交接面有足够的支撑力,采用增设底坑底板次梁6来作为各支撑点的直接承重部位,实现更好的压力转化,不会导致力的散布不均匀现象。
所述副轨支承点10、主轨支承点9、对重缓冲器支承点12、轿厢缓冲支承点11分别均匀地分布在底坑底板次梁6上部;便于后续装置在各个支撑点的受力均匀,不会导致某一支撑点的受力失衡,也通过底坑底板次梁6得到力的转化。
所述底坑底板13(图1中仅画出部分)设置在电梯底坑上、下两层结构的交接面上,覆盖整个交接面;所述下层结构包括与上层机构相同的桁架5结构;所述嵌固部1设置在桁架5每条杆的连接处,与电梯井道相连;所述围护材料为包裹整个桁架5结构外侧材料;下层结构的底坑底板主梁7也是上层结构底部的腹杆4,为了实现桁架5上每根杆的受力都会充分的转化到电梯底坑的嵌固部1处。
由图2、图3、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电梯底坑局部放大,即为嵌固部1放大的三种结构:桁架5与预埋板15焊接在井道侧壁,钢梁16拉结桁架5与预埋板15嵌固在井道侧壁,法兰板17钢梁16拉结桁架5与锚栓18锚固在井道侧壁。电梯底坑现场安装时根据安装的需要可以从上述三种嵌固部1结构中任选一种作为安装需求。
为了解决电梯底坑不能悬空的问题,通过嵌固部1设置在桁架5每条杆的连接处,与电梯井道相连;实现电梯底坑地面受力转化到电梯井道侧壁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种不同的嵌固部1结构与井道的侧壁连接,即把底坑底板13上的压力转化到嵌固部1设置的井道侧壁,实现了电梯底坑悬空,得到稳固性更好的电梯底坑。
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

Claims (4)

1.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包括嵌固部(1)、桁架(5)、底坑底板梁(8)、底坑底板(13)、围护材料(14)、副轨支承点(10)、主轨支承点(9)、对重缓冲器支承点(12)、轿厢缓冲支承点(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底坑包括上、下两层结构;上层结构包括桁架(5)、底坑底板(13)和底坑底板梁(8),所述桁架包括弦杆(2)、斜杆(3)和腹杆(4),所述弦杆(2)和腹杆(4)为桁架(5)的两直角边,斜杆(3)为上层结构连接弦杆(2)和腹杆(4)的斜边,所述桁架(5)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侧面;所述底坑底板梁(8)包括底坑底板主梁(7)和底坑底板次梁(6),所述底坑底板主梁(7)设置在电梯底坑上、下两层结构的交接面,为桁架(5)的腹杆,所述底坑底板次梁(6)为设置在电梯底坑上、下两层结构的交接面内与桁架垂直和平行的两根次梁;所述副轨支承点(10)、主轨支承点(9)、对重缓冲器支承点(12)、轿厢缓冲支承点(11)分别均匀地分布在底坑底板次梁(6)上部;所述底坑底板(13)设置在电梯底坑上、下两层结构的交接面上,覆盖整个交接面;所述下层结构包括与上层机构相同的桁架(5)结构;所述嵌固部(1)设置在桁架(5)每条杆的连接处,与电梯井道相连;所述围护材料(14)为包裹整个桁架(5)结构外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底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固部(1)为桁架(5)与预埋板(15)焊接在井道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底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固部(1)为钢梁(16)拉结桁架(5)与预埋板(15)嵌固在井道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电梯底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固部(1)为法兰板(17)钢梁拉结桁架(5)与锚栓(18)锚固在井道侧壁。
CN201721192062.2U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Active CN207158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92062.2U CN207158543U (zh)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92062.2U CN207158543U (zh)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58543U true CN207158543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2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92062.2U Active CN207158543U (zh)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585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2538A (zh) * 2018-11-10 2019-01-22 张云天 一种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底坑基础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2538A (zh) * 2018-11-10 2019-01-22 张云天 一种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底坑基础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26525U (zh) 建筑爬升模板体系装置
CN104088449B (zh) 超高层幕墙安全快捷的双轨道式施工平台
CN105000482B (zh) 带行走机构的塔吊
CN206553961U (zh) 矮塔型斜拉桥轻型宽体复合式挂篮
CN106087752A (zh) 多跨提篮拱桥施工方法
CN104005338A (zh) 一种大跨斜拉桥塔梁三向临时固结结构
CN112854008A (zh) 预制桥梁墩梁一体化架桥机及其施工方法
CN209456892U (zh) 斜拉桥钢悬挑人行道结构
CN206204766U (zh) 独柱墩桥梁抗倾覆斜撑加固装置
CN207158543U (zh) 一种钢结构电梯底坑
CN102815606B (zh) 一种移动式塔吊在结构楼层上作业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2659027B (zh) 架梁龙门吊变跨过站的方法
CN206692230U (zh) 一种高层建筑行吊
CN207032062U (zh) 可用于大跨度钢箱梁施工的吊索塔架
CN113216257A (zh) 桩锚围护结构体系中装配式地铁车站全吊装施工方法
CN201507112U (zh) 一种滑动模板系统
CN210976552U (zh) 一种电梯井道内可折叠操作平台装置
CN107675792A (zh) 钢结构悬挑连廊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1141349U (zh) 一种轨排井龙门吊基础固定结构
CN104495653A (zh) 一种多功能大吨位架梁起重机及架梁方法
CN219218724U (zh) 一种用于组合梁斜拉桥的主梁吊铺一体机
CN109797964A (zh) 一种集成塔吊的顶升平台系统
CN104746932A (zh) 压重式楼顶通信塔及安装方法
CN107217685A (zh) 一种便携移动式管廊侧墙模板台车
CN210066473U (zh) 一种桥梁减隔震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