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5562U - 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5562U
CN207145562U CN201720906927.0U CN201720906927U CN207145562U CN 207145562 U CN207145562 U CN 207145562U CN 201720906927 U CN201720906927 U CN 201720906927U CN 207145562 U CN207145562 U CN 207145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rotation angle
sections
wandering st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69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景亮
赵宸
林柱楷
余建安
彭云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onstant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onstant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onstant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onstant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069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5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5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5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一段行星机构、二段行星机构和用于减速和转向的蜗轮蜗杆机构;还包括齿轮壳;所述齿轮壳和所述电机的壳体形成一个齿轮空间,所述一段行星机构和二段行星机构均设在所述齿轮空间内;所述齿轮壳的内壁还设有所述一段行星机构和二段行星机构共用的内齿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提供一种微型化、加工简便而且成本较低的减速转角机构。

Description

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速机应用领域,涉及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自动化的服务已发展成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机械传动结构正式自动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自动绑鞋带运动鞋装置为例,其减速箱目前大多采用体积较大的多段平行齿的传动结构。如图1所示的一种平行齿减速箱,需要六段减速才能达到近400多的减速比,以满足扭矩使用及类似自锁的功能,而且其结构未能完全稳固,大大影响其稳定性,因此实际使用中还需使用其他机构对其进行固定,才能避免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变形,但这不但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制造的复杂度;图2为该减速箱的爆炸图,可见该类的减速箱的部品数量繁多、各部品的形状不规则,极大增加了制造的难度和工艺的复杂度。
现亟需一种减速箱,能以较小的体积实现较高的减速比,而且制作也能较为简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提供一种微型化、加工简便而且成本较低的减速转角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一段行星机构、二段行星机构和用于减速和转向的蜗轮蜗杆机构;
还包括齿轮壳;
所述齿轮壳和所述电机的壳体形成一个齿轮空间,所述一段行星机构和二段行星机构均设在所述齿轮空间内;
所述齿轮壳的内壁还设有所述一段行星机构和二段行星机构共用的内齿圈。
进一步地,所述一段行星机构包括用于向所述一段行星机构输入动力的电机齿轮、用于从所述一段行星机构输出动力的第一驱动板和第一游星齿组;
所述电机齿轮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游星齿组设在所述第一驱动板的转轴上;
所述第一游星齿组的外侧齿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第一游星齿组的内侧齿与所述电机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游星齿组包括3个绕其轴线方向转动的游星齿。
进一步地,所述二段行星机构包括用于向所述二段行星机构输入动力的太阳齿、用于从所述二段行星机构输出动力的第二驱动板和第二游星齿组;
所述太阳齿与所述第一驱动板连接,所述第二游星齿组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板的转轴上;
所述第二游星齿组的外侧齿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第二游星齿组的内侧齿与所述太阳齿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齿与所述第一驱动板咬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齿为双联齿;
所述太阳齿的一端为用于所述二段行星机构传动的传动部,另一端为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板咬合的咬合部;
所述第一驱动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咬合部咬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所述二段行星机构向所述蜗轮蜗杆机构输出动力的出力轴;
所述出力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板连接并设在所述齿轮空间内,另一端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力轴与所述第二驱动板咬合连接;
所述出力轴与所述第二驱动板咬合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咬花,所述第二驱动板设有与所述咬花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游星齿组包括2个绕其轴线方向转动的游星齿。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壳和所述电机的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减速转角机构,采用依次连接的电机、一段行星机构、二段行星机构和涡轮蜗杆机构,采用两级的行星机构代替传统减速箱的多段平行齿结构,使得该减速转角机构的结构大大简化,有利于减少整个机构的体积,也有利于降低该机构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的多级平行齿减速箱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多级平行齿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星减速转角机构总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段行星机构和二段行星机构总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段行星机构和二段行星机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齿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力轴示意图;
图中:1-电机;11-电机齿轮;2-一段行星机构;21-第一游星齿组;22-第一驱动板;3-二段行星机构;31-第二游星齿组;32-第二驱动板;4-蜗轮蜗杆机构;5-齿轮壳;51-内齿圈;6-太阳齿;61-传动部;62-咬合部;7-出力轴;71-咬花;8-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1、一段行星机构2、二段行星机构3和用于减速和转向的蜗轮蜗杆机构4。采用两级的行星机构代替传统的多段平行齿机构,使得该减速转角机构的结构大大简化,有利于减小整个机构的体积,也有利于降低该机构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实施例,本申请的行星减速转角机构还包括齿轮壳5,齿轮壳5和电机1的壳体形成一个齿轮空间,一段行星机构2和二段行星机构3设在所述齿轮空间内,在齿轮壳5的内壁还设有内齿圈51,该内齿圈51为一段行星机构2和二段行星机构3共用;在齿轮壳5与电机1的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9。将行星机构的内齿圈51直接设置在齿轮壳5的内壁,不但使得内齿圈51的位置固定,还减少了用于固定内齿圈51的机构;而且该内齿圈51同时作为一段行星机构2和二段行星机构3的齿圈,也简化了该行星减速转角机构的结构,有利于减小机构的体积,也有利于降低机构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设置有密封垫9也能保证齿轮壳5内的润滑油密封,能更有效和稳定地对行星减速转角机构进行降温和润滑。
一段行星机构2包括用于向一段行星机构2输入动力的电机齿轮11、用于从一段行星机构2输出动力的第一驱动板22和第一游星齿组21;电机齿轮11设在电机1的输出轴上,第一游星齿组21设在第一驱动板的22的转轴上;第一游星齿组21的外侧齿与内齿圈51啮合,第一游星齿组21的内侧齿与电机齿轮11啮合。在本实施例的行星机构中,内齿圈51固定不动,作为太阳轮的电机齿轮11向一段行星机构2输入动力,作为行星架的第一驱动板22从一段行星机构2输出动力,从而实现减速的功能,而且该行星机构的结构较多段平行轴的减速机构简单,有利于减小机构的体积,也有利于降低机构的制作难度和制造成本。
第一游星齿组21包括3个绕其轴线方向转动的游星齿。由于第一游星齿组21设在一段行星机构2内,电机1将动力直接输送到一段行星机构2,此时电机齿轮11、第一游星齿组21和第一驱动板22的转速都比较大,为了提高机构的稳定性,在第一游星齿组设置3个游星齿,使得一段行星机构2的动力传输更为平顺和稳定。
二段行星机构3包括用于向二段行星机构3输入动力的太阳齿6、用于从二段行星机构3输出动力的第二驱动板32和第二游星齿组31;太阳齿31与第一驱动板22连接,第二游星齿组31设在第二驱动板32的转轴上;第二游星齿组31的外侧齿与内齿圈51啮合,第二游星齿组31的内侧齿与太阳齿6啮合。在本实施例的行星机构中,内齿圈51固定不动,作为太阳轮的太阳齿6与第一驱动板22连接并向二段行星机构3输入动力,作为行星架的第二驱动板32从二段行星机构3输出动力,从而实现减速的功能,而且该行星机构的结构较多段平行轴的减速机构简单,有利于减小机构的体积,也有利于降低机构的制作哦难度和制造成本。
如图4-6所示,太阳齿6与第一驱动板22咬合连接;太阳齿6为双联齿,其一端为用于二段行星机构2传动的传动部61,另一端为用于与第一驱动板22咬合的咬合部62,第一驱动板22上设有用于与咬合部61咬合的凹槽。采用这样的设计,实现了太阳齿6与第一驱动板22的连接;而且采用这种咬合的设计,使得太阳齿6与第一驱动板22之间不会出现打滑;没有将太阳齿6与第一驱动板22设计成一体,不但能方便本申请行星减速转角机构的拆装,而且在部件损坏时也能以更小的成本进行更换。
如图4-5、7所示,本申请的行星减速转角机构,还包括用于二段行星机构3向蜗轮蜗杆机构4输出动力的出力轴7;出力轴7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板32连接并设在齿轮空间内,另一端与蜗轮蜗杆机构4的蜗杆连接。出力轴7与第二驱动板32咬合连接,出力轴7与第二驱动板32咬合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咬花71,第二驱动板32设有与咬花71配合的凹槽。出力轴7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板32连接,另一端与蜗轮蜗杆机构4连接,使得二段行星机构3能将动力通过出力轴7传送给蜗轮蜗杆机构7,实现了减速后动力的传输;出力轴7与第二驱动板32采用咬合连接,使得出力轴7与第二驱动板32间不会出现打滑,而且这种设计也能更方便了行星减速转角机构的拆装,而且在部件损坏时也能以更小的成本进行更换。
如图3-5所示,第二游星齿组31包括2个绕其轴线方向转动的游星齿。第二游星齿组设在二段行星机构3内,动力经过一段行星机构2的减速才输送到二段行星机构3,此时速度已较电机1的转速有所降低,采用2个游星齿已经能保证第二游星齿组31能平顺和稳定地运行,而且只设置2个游星齿也有利于降低制造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一段行星机构2和二段行星机构3在较小的空间内完成了二段减速,减速比高达24.01,是传统平行齿结构在相同体积内所无法达到的;而本实施例的蜗轮蜗杆机构的减速比为38,同时还拥有自锁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三段的减速机构整体减速比可高达910,可见本申请的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拥有减速比高和体积小等优点,而且该机构采用了行星机构代替了传统的平行轴机构,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和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一段行星机构、二段行星机构和用于减速和转向的蜗轮蜗杆机构;
还包括齿轮壳;
所述齿轮壳和所述电机的壳体形成一个齿轮空间,所述一段行星机构和二段行星机构均设在所述齿轮空间内;
所述齿轮壳的内壁还设有所述一段行星机构和二段行星机构共用的内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行星机构包括用于向所述一段行星机构输入动力的电机齿轮、用于从所述一段行星机构输出动力的第一驱动板和第一游星齿组;
所述电机齿轮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游星齿组设在所述第一驱动板的转轴上;
所述第一游星齿组的外侧齿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第一游星齿组的内侧齿与所述电机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游星齿组包括3个绕其轴线方向转动的游星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行星机构包括用于向所述二段行星机构输入动力的太阳齿、用于从所述二段行星机构输出动力的第二驱动板和第二游星齿组;
所述太阳齿与所述第一驱动板连接,所述第二游星齿组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板的转轴上;
所述第二游星齿组的外侧齿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第二游星齿组的内侧齿与所述太阳齿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齿与所述第一驱动板咬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齿为双联齿;
所述太阳齿的一端为用于所述二段行星机构传动的传动部,另一端为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板咬合的咬合部;
所述第一驱动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咬合部咬合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所述二段行星机构向所述蜗轮蜗杆机构输出动力的出力轴;
所述出力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板连接并设在所述齿轮空间内,另一端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力轴与所述第二驱动板咬合连接;
所述出力轴与所述第二驱动板咬合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咬花,所述第二驱动板设有与所述咬花配合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游星齿组包括2个绕其轴线方向转动的游星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壳和所述电机的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垫。
CN201720906927.0U 2017-07-25 2017-07-25 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 Active CN207145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6927.0U CN207145562U (zh) 2017-07-25 2017-07-25 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6927.0U CN207145562U (zh) 2017-07-25 2017-07-25 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5562U true CN207145562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2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6927.0U Active CN207145562U (zh) 2017-07-25 2017-07-25 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55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1168A (zh) * 2019-09-21 2019-12-24 孙凤山 一种5g通信的多天线校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1168A (zh) * 2019-09-21 2019-12-24 孙凤山 一种5g通信的多天线校准装置
CN110611168B (zh) * 2019-09-21 2020-11-20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的多天线校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4723Y (zh) 外转子无齿啮合行星减速电动轮毂
CN206904154U (zh) 一种精密小体积高减速比行星齿轮传动的机构
CN205534041U (zh) 一种两级谐波行星齿轮减速器
CN108443422A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207145562U (zh) 新型行星减速转角机构
CN205278252U (zh) 一种先差速再换向变速的传动装置
CN214274393U (zh) 一种差动减速器
CN109944792A (zh) 一种双压双向齿轮泵
CN209557598U (zh) 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CN104776202A (zh) 一种用于6~8mw半直驱风电机组的功率分流式增速齿轮箱
CN208252678U (zh) 内齿柔轮减速机
CN206816783U (zh) 微型差动谐波减速机
CN109780148A (zh) 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CN108019472A (zh) 行星减速机
CN209041530U (zh) 一种行星齿轮箱
CN107575541A (zh) 具少齿差减速机构的行星减速器
CN208057836U (zh) 行星减速机
CN209516825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轮内减速电机
CN208522597U (zh) 一种内置变速箱轮毂电机
CN209458369U (zh) 一种改进型行星齿轮差速器
CN106090150A (zh) 减速比可变的rv减速机
CN207111848U (zh) 结构紧凑型少齿差行星减速器
CN207333591U (zh) 一种行星式变速机构
CN2260921Y (zh) 渐开线少齿差外齿轮输出型减速机
CN218094079U (zh) 一种行星增速齿轮箱高速输出轴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