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3061U - 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3061U
CN207143061U CN201720906574.4U CN201720906574U CN207143061U CN 207143061 U CN207143061 U CN 207143061U CN 201720906574 U CN201720906574 U CN 201720906574U CN 207143061 U CN207143061 U CN 207143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hamber
casing
sludge
paddle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65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秀仪
陈沛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e source energy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i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i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i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065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3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3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3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反应容器均采用普通的搅拌机构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的化学调理反应不够充分,难以达到稳定的预期调理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第一电机、反向双螺旋搅拌叶;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反向双螺旋搅拌叶,用于搅拌箱体内部的污泥进行反应;箱体的顶部安装有与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连接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进行旋转搅拌。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
背景技术
污泥的成分极为复杂,含有重金属颗粒、致病菌类、酸碱性以及丰富的有机质,因此污泥在脱水工艺处理以及后续工艺处置之前,必须先进行化学调理,以消除污泥的有害性,并改善污泥的工艺可处理性。
而污泥的化学调理过程不仅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反应药剂,还需要可以让污泥的药剂充分反应、达到调理预期效果的反应容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反应容器均采用普通的搅拌机构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的化学调理反应不够充分,难以达到稳定的预期调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反应容器均采用普通的搅拌机构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的化学调理反应不够充分,难以达到稳定的预期调理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包括:
箱体、第一电机、反向双螺旋搅拌叶;
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反向双螺旋搅拌叶,用于搅拌箱体内部的污泥进行反应;
箱体的顶部安装有与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连接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进行旋转搅拌。
优选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包括:内螺旋叶片、外螺旋叶片;
内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外螺旋叶片的内径,内螺旋叶片与外螺旋叶片高度相等且旋向相反;
内螺旋叶片竖直嵌套设置于外螺旋叶片的中央。
优选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还包括:主轴;
内螺旋叶片通过横梁与主轴固定连接;
外螺旋叶片通过横梁与主轴固定连接;
主轴与第一电机连接。
优选地,箱体包括:
第一反应腔、第二反应腔和第三反应腔;
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设置于第一反应腔;
第一反应腔的底部通过第一溢流通道与第二反应腔的顶部连接;
第二反应腔的底部通过第二溢流通道与第三反应腔的顶部连接。
优选地,箱体还包括:
第一悬垂挡板、第一落地挡板、第二悬垂挡板和第二落地挡板;
第一悬垂挡板固定设置于箱体内部的顶壁,第一落地挡板固定设置于箱体内部的底壁;
第一悬垂挡板与第一落地挡板均设置于第一反应腔与第二反应腔之间,用于构成第一溢流通道;
第二悬垂挡板固定设置于箱体内部的顶壁,第二落地挡板固定设置于箱体内部的底壁;
第二悬垂挡板与第二落地挡板均设置于第二反应腔与第三反应腔之间,用于构成第二溢流通道。
优选地,箱体还包括:出泥方管;
出泥方管与第三反应腔的外侧壁出口连接,用于流出在第三反应腔内反应后的污泥。
优选地,箱体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
第一搅拌叶设置于第二反应腔,第二电机安装于第二反应腔的顶部,用于驱动第一搅拌叶进行搅拌;
第二搅拌叶设置于第三反应腔,第三电机安装于第三反应腔的顶部,用于驱动第二搅拌叶进行搅拌。
优选地,箱体还包括:进药口和进泥口;
进药口和进泥口均设置于箱体的顶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还包括:底座和加固梁;
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箱体的外侧壁腰部上设置有加固梁。
优选地,箱体还包括:预留管口、进水管和排空管;
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预留管口和进水管;
箱体的内部底壁上设置有排空管。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污泥进行化学调理反应的箱体中设置反向双螺旋搅拌叶,并由电机驱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对箱体内部的污泥以及化学药剂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反应,由于所采用的搅拌机构为双螺旋的搅拌叶,污泥被搅动的体积大为增加;且由于双螺旋搅拌叶为反向的,即内外叶片旋向相反,使得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转动的时候,靠内的污泥被搅动从下往上涌动,靠外的污泥被搅动从上往下潜流,加上周向旋转,箱体内的污泥呈现出水平面和竖直面都循环流动的过程,底部容易沉积的固体污泥也能够被搅动起来,达到了剧烈的搅拌效果,使得在箱体内的化学调理反应非常充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反应容器均采用普通的搅拌机构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的化学调理反应不够充分,难以达到稳定的预期调理效果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反应容器均采用普通的搅拌机构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的化学调理反应不够充分,难以达到稳定的预期调理效果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箱体1、第一电机4a、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
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用于搅拌箱体1内部的污泥进行反应;
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与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连接的第一电机4a,用于驱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进行旋转搅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污泥进行化学调理反应的箱体1中设置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并由电机驱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对箱体1内部的污泥以及化学药剂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反应,由于所采用的搅拌机构为双螺旋的搅拌叶,污泥被搅动的体积大为增加;且由于双螺旋搅拌叶为反向的,即内外叶片旋向相反,使得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转动的时候,靠内的污泥被搅动从下往上涌动,靠外的污泥被搅动从上往下潜流,加上周向旋转,箱体1内的污泥呈现出水平面和竖直面都循环流动的过程,底部容易沉积的固体污泥也能够被搅动起来,达到了剧烈的搅拌效果,使得在箱体1内的化学调理反应非常充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反应容器均采用普通的搅拌机构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的化学调理反应不够充分,难以达到稳定的预期调理效果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后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箱体1、第一电机4a、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
箱体1包括有:进药口2和进泥口3;
进药口2和进泥口3均设置于箱体1的顶部。
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用于搅拌箱体1内部的污泥进行反应;
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与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连接的第一电机4a,用于驱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进行旋转搅拌。
当污泥从进泥口3输入到箱体1时,同时调理药剂也从进药口2按一定的配比输入;同时,开启第一电机4a以带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让污泥与药剂充分混合反应。
进一步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包括:内螺旋叶片、外螺旋叶片;
内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外螺旋叶片的内径,内螺旋叶片与外螺旋叶片高度相等且旋向相反;
内螺旋叶片竖直嵌套设置于外螺旋叶片的中央。
进一步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还包括:主轴;
内螺旋叶片通过横梁与主轴固定连接;
外螺旋叶片通过横梁与主轴固定连接;
主轴与第一电机4a连接。
进一步地,箱体1包括:
第一反应腔Ⅰ、第二反应腔Ⅱ和第三反应腔Ⅲ;
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设置于第一反应腔Ⅰ;
第一反应腔Ⅰ的底部通过第一溢流通道①与第二反应腔Ⅱ的顶部连接;
第二反应腔Ⅱ的底部通过第二溢流通道②与第三反应腔Ⅲ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箱体1还包括:
第一悬垂挡板14、第一落地挡板15、第二悬垂挡板16和第二落地挡板17;
第一悬垂挡板14固定设置于箱体1内部的顶壁,第一落地挡板15固定设置于箱体1内部的底壁;
第一悬垂挡板14与第一落地挡板15均设置于第一反应腔Ⅰ与第二反应腔Ⅱ之间,用于构成第一溢流通道①;
第二悬垂挡板16固定设置于箱体1内部的顶壁,第二落地挡板17固定设置于箱体1内部的底壁;
第二悬垂挡板16与第二落地挡板17均设置于第二反应腔Ⅱ与第三反应腔Ⅲ之间,用于构成第二溢流通道②。
箱体1内部被悬垂挡板和落地挡板、悬垂挡板和落地挡板分别分隔为第一反应腔Ⅰ、第二反应腔Ⅱ、第三反应腔Ⅲ;
其中,悬垂挡板和落地挡板共同构成第一溢流通道①,悬垂挡板和落地挡板共同构成第二溢流通道②。
当污泥从进泥口3输入到第一反应腔Ⅰ时,同时调理药剂也从进药口2按一定的配比输入;同时,开启第一电机4a以带动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让污泥与药剂充分混合反应。
其中,由于污泥和药剂在第一反应腔Ⅰ为初步混合,这个阶段的混合度和反应度十分关键,需要非常充分。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搅拌叶的结构优化设计,达到剧烈的搅拌效果,使得在第一反应腔Ⅰ内的化学调理反应即非常充分,几乎达到了90%以上;后续从第一溢流通道①进入第二反应腔Ⅱ的搅拌反应和从第二溢流通道②进入第三反应腔Ⅲ的搅拌反应只需延长加强并维持混合反应效果即可,因此可采用普通的搅拌叶。
进一步地,箱体1还包括:出泥方管5;
出泥方管5与第三反应腔Ⅲ的外侧壁出口连接,用于流出在第三反应腔Ⅲ内反应后的污泥。
其中,出泥方管5为第三溢流通道③,第三溢流通道③比第一溢流通道①和第二溢流通道②稍低,效果是充分反应后的污泥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泥方管5流出整个箱体1,同时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动效应。
进一步地,箱体1还包括:第二电机4b、第三电机4c、第一搅拌叶12和第二搅拌叶13;
第一搅拌叶12设置于第二反应腔Ⅱ,第二电机4b安装于第二反应腔Ⅱ的顶部,用于驱动第一搅拌叶12进行搅拌;
第二搅拌叶13设置于第三反应腔Ⅲ,第三电机4c安装于第三反应腔Ⅲ的顶部,用于驱动第二搅拌叶13进行搅拌。
进一步地,为了对污泥反应器进行加固,避免在箱体1内部进行搅拌反应时,箱体1震动不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还包括:底座6和加固梁8;
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6;
箱体1的外侧壁腰部上设置有加固梁8。
进一步地,箱体1还包括:预留管口7、进水管9和排空管10;
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预留管口7和进水管9;
箱体1的内部底壁上设置有排空管10。
每一个反应腔顶部均设有进水管9;每一个反应腔底部均设有排空管10(含阀),联通同一条管道;当污泥处理反应器停止污泥输入时,内部的污泥无法从第三溢流通道③溢出,这时即可打开排空管10,将剩余污泥从底部排出;另外,污泥排空以后,要清洗反应器只需要从顶部的进水管9通入自来水,经过一定的搅拌处理后即可将污水从排空管10排出,完成污泥处理反应器内部的清洗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的结构即可完成持续不断的污泥调理反应;反向双螺旋搅拌叶11的巧妙应用,使得污泥的调理反应在有限的空间和工艺流程内即可非常充分;另外,由于污泥从一个腔体转移到另外一个腔体的过程是从底部溢流出来的,完全避免了污泥在底部沉积的问题;达到了所有进入反应器设备的污泥都经过很充分的化学调理而稳定的排出的整体效果。且在污泥处理反应器中的所有操作包括输入污泥和药剂、混合反应、排出污泥、清洗污泥等等,均可以通过自动开关以及外部手动阀完成,生产过程十分简便卫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第一电机、反向双螺旋搅拌叶;
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用于搅拌所述箱体内部的污泥进行反应;
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与所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连接的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进行旋转搅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包括:内螺旋叶片、外螺旋叶片;
所述内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所述外螺旋叶片的内径,所述内螺旋叶片与所述外螺旋叶片高度相等且旋向相反;
所述内螺旋叶片竖直嵌套设置于所述外螺旋叶片的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还包括:主轴;
所述内螺旋叶片通过横梁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
所述外螺旋叶片通过横梁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
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
第一反应腔、第二反应腔和第三反应腔;
所述反向双螺旋搅拌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腔;
所述第一反应腔的底部通过第一溢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反应腔的顶部连接;
所述第二反应腔的底部通过第二溢流通道与所述第三反应腔的顶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
第一悬垂挡板、第一落地挡板、第二悬垂挡板和第二落地挡板;
所述第一悬垂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顶壁,所述第一落地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底壁;
所述第一悬垂挡板与所述第一落地挡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腔与第二反应腔之间,用于构成所述第一溢流通道;
所述第二悬垂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顶壁,所述第二落地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底壁;
所述第二悬垂挡板与所述第二落地挡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腔与第三反应腔之间,用于构成所述第二溢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出泥方管;
所述出泥方管与所述第三反应腔的外侧壁出口连接,用于流出在第三反应腔内反应后的污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
所述第一搅拌叶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腔,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反应腔的顶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叶进行搅拌;
所述第二搅拌叶设置于所述第三反应腔,所述第三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三反应腔的顶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搅拌叶进行搅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进药口和进泥口;
所述进药口和所述进泥口均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和加固梁;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座;
所述箱体的外侧壁腰部上设置有所述加固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预留管口、进水管和排空管;
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预留管口和所述进水管;
所述箱体的内部底壁上设置有排空管。
CN201720906574.4U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 Active CN207143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6574.4U CN207143061U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6574.4U CN207143061U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3061U true CN207143061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6574.4U Active CN207143061U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30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0663A (zh) * 2022-06-13 2022-10-14 华能伊春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污泥的稳定性的污泥消化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0663A (zh) * 2022-06-13 2022-10-14 华能伊春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污泥的稳定性的污泥消化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26928U (zh) 混凝沉淀机构
CN208513203U (zh) 一种废旧塑料回收清洗装置
CN207143061U (zh) 一种污泥处理反应器
CN110015732A (zh) 一种具有悬浮物清理功能的高效型沉淀池
CN21881068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消毒装置
CN206881536U (zh) 一种搅拌器
CN213537512U (zh) 一种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6551242U (zh) 一种用于搅拌桶的添加机构
CN212894265U (zh) 一种塔式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CN206965657U (zh) 管道混合装置
CN205627952U (zh) 一种生产聚合氯化铝用反应釜
CN105921094A (zh) 一种全新反应釜
CN220758811U (zh) 一种污水处理投药装置
CN215250372U (zh) 河道底泥重金属修复系统
CN2589465Y (zh) 固液分离器
CN108479661A (zh) 一种用于液态化工添加剂生产的加工设备
CN214182795U (zh) 一种新型化工用混合液体搅拌装置
CN216837610U (zh) 一种污泥处理用均料调节池
CN209890312U (zh) 一种氧化镁法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
CN217068536U (zh) 一种选煤厂煤泥水处理自动加药装置
CN211487277U (zh) 一种种子药剂搅拌装置
CN216737866U (zh) 一种污泥资源化处置装置
CN218665694U (zh) 撬装式污油泥减量化固液离心分离装置
CN209161823U (zh) 一种具有污泥脱水装置的聚合反应器
CN219991173U (zh) 一种自动定量加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5

Address after: 518000 B, seat 1509,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laza, Tianan Digital City,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e source energ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11340 704-705, room 20, Yanjiang Avenue, 20 Xintang Road, Xintang Town, Zengcheng,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WEI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