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1262U - 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1262U
CN207141262U CN201720820962.0U CN201720820962U CN207141262U CN 207141262 U CN207141262 U CN 207141262U CN 201720820962 U CN201720820962 U CN 201720820962U CN 207141262 U CN207141262 U CN 207141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new formula
lying prone
formula high
speed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209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伟健
曹雅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8209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1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1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1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包括碳纤维一体成型的车架、前轮、后轮和动力轴,前轮和后轮依次设置在车架上,动力轴设于车架的后下方,动力轴与后轮传动连接,车架内部设有分叉竖管,分叉竖管与车架之间形成三角构型,分叉竖管包裹于后轮外,车架上方设有座垫、胸垫和下巴托,车架下方设有与人体小臂相配合的肘托,肘托前端设有车把手。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舒适度高、速度快、阻力小、不易疲劳的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Description

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进行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骑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目前,普通的自行车一般包括车架、前轮、后轮、脚踏等,由动力轴、脚蹬、轮盘组成的驱动系统,且驱动系统位于前轮与后轮之间,骑行者需要采用坐姿或弯腰姿态骑行。但现有自行车为通用型,如果骑行者长时间弯腰姿态骑行,容易疲劳不适,而且容易导致脊椎劳损。在自行车竞技中,车把安装位置过高导致身体受到空气阻力较大,进而导致速度略慢。为了减小空气阻力提高速度,比赛中运动员常常压低身姿以获得更好的成绩,但却加剧了脊椎劳损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和铁三自行车,存在下述弊端:前叉车把一体式的场地自行车,虽然将车把放低却没能对车身作出合理调整导致骑行中对脊椎负载很大,不宜长期骑行;铁三自行车拥有良好的气动车身外形,但由于骑行姿势的限制导致发力受限。现有趴式自行车的骑行姿势,符合空气动力学但承载骑行者的受力点存在问题,1)主要受力点在胯部和肘部,胯部、肘部承托着整个身体,长时间骑行手肘容易发麻,2)缺少对身体的支撑导致向后发力无法达到最大,因此无法长时间高速骑行。现有的自行车极少使用胸垫,只起辅助支撑和缓冲的作用;普通趴车所使用的胸垫的外形过于累赘,由于重量和空气阻力关系,在高速自行车竞技中并没有使用,反而使用肘垫来支撑身体会更多。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舒适度高、速度快、阻力小、不易疲劳的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包括碳纤维一体成型的车架、前轮、后轮和动力轴,前轮和后轮依次设置在车架上,动力轴设于车架的后下方,动力轴与后轮传动连接,车架内部设有分叉竖管,分叉竖管与车架之间形成三角构型,分叉竖管包裹于后轮外,车架上方设有座垫、胸垫和下巴托,车架下方设有与人体小臂相配合的肘托,肘托前端设有车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上车架为扁平的弧形结构,下车架为设有通风槽的弧形结构。上车架采用扁平的弧形结构风阻减小,下车架表面设有通风槽,可保证前轮扰乱的气流由下车架重新引流平顺,减少行车阻力,提升骑行速度,同时加强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座垫与支架之间设有横向的圆弧形滑轨,圆弧形滑轨的半径等于动力轴与座垫重心之间的距离。座垫可以在滑轨上前后滑动来调节座垫的位置,适配于不同身材的骑行者,提高舒适度。在骑行中,座垫受到骑行者身体后倾的力,减少不必要的发力,保证力能完全作用到脚踏上。
进一步地,所述座垫与胸垫之间的长度为45-55cm,座垫与胸垫之间的距离等于人体胸骨顶端与臀部末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轴上设有脚踏,骑行过程中人脚位于脚踏并使人腿部最长时,脚踏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0°到85°之间。出于铁人三项竞技规则的考虑,此角度的设置可保证在骑行过程中骑者的舒适度和骑行速度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下巴托整体呈向前的子弹头状,下巴托包括外部的柔性缓冲材料层和内部的弹簧支撑片。整体呈向前的子弹头状下巴托,起到有效的整流作用,降低空气阻力,提高整体车身的气动性。骑行中下巴托因为承载着头部,所以上表面采用质地较软的硅胶材料保证舒适性缓冲,柔性缓冲材料层优选为硅胶层;内部的弹簧支撑片与柔性缓冲材料层配合缓冲,减小对头部的冲击。下巴托的外部采用硬质材料面板制成,防止从前轮、后轮或地面溅射上来的泥沙对骑行者脖子的伤害,同时提供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进一步地,所述胸垫包括依次固接的下层底板、中层减压缓冲气囊和表面贴合层,下层底板由碳纤维材质制成,中层减压缓冲气囊包括缓冲材质填充物和高韧性拉伸材料制成,表面贴合层采用高韧性拉伸材料制成。胸垫形状与人体胸骨高度贴合,是主要受力点。人体胸骨可承受很大的力,但受力超出胸骨范围则会导致呼吸不畅,腹部要害受压及软肋受压的情况发生,因此表面贴合层是可拆装的、量身定制的,而且表面采用高韧性拉伸材料制成,依据人体力学制造,能更好地贴合人体趴在车身时的形状和受力,高韧性拉伸材料优选为橡胶材质。中层减压缓冲气囊在车体受到冲击或震动时,减压缓冲气囊起到减震效果。胸垫的下层底板采用碳纤维作为支架,与车架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趴式高速自行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舒适度高、速度快、阻力小、不易疲劳。针对现有自行车车把手、座垫、车架、动力轴位置进行了改进,并添加了胸垫、下巴托作为辅佐,使其容易达到更高的速度,更方便骑行者骑行;由于添加了胸垫、下巴托以及改进的座垫外形,解决了现有自行车骑行中因长期弓背仰头导致的脊椎劳损问题;改变了传统的竖直骑行两轮之间的方式,趴在自行车上面骑行,使骑行者更舒适,不易疲劳,同时解决趴车舒适性问题以及必须量身定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将场地自行车、铁三自行车及现有趴式自行车有效结合,将骑行者主要的受力分散到肘托、胸垫、脚踏和座垫上,同时对骑行者的头部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护,可以有效的减少骑行者裆部和手肘的压力减少脖子受力,增加骑行舒适性保持更长时间地高速骑行。此自行车在铁人三项竞技中能有很大优势:铁人三项由游泳、自行车、跑步三个剧烈运动结合,在人的身体几乎横向运动的游泳和几乎垂直运动的跑步中,这种自行车能够让人的姿势能够起一定缓冲作用,而且速度比普通竞技自行车速度更快,骑行更舒适,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2、前轮,3、后轮,4、动力轴,5、分叉竖管,6、座垫,7、胸垫,8、下巴托,9、肘托,10、车把手,11、圆弧形滑轨,12、脚踏,101、上车架,102、下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一体成型的车架1、前轮2、后轮3和动力轴4,前轮2和后轮3依次设置在车架1上,动力轴4设于车架1的后下方,动力轴4与后轮3传动连接,车架1内部设有分叉竖管5,分叉竖管5与车架1之间形成三角构型,分叉竖管5包裹于后轮3外,车架1上方设有座垫6、胸垫7和下巴托8,车架1下方设有与人体小臂相配合的肘托9,肘托9前端设有车把手10。
其中,车架1包括上车架101和下车架102,上车架101为扁平的弧形结构,下车架102为上表面设有通风槽的弧形结构。座垫6与支架1之间设有横向的圆弧形滑轨11,圆弧形滑轨11的半径等于动力轴4与座垫6重心之间的距离。座垫6与胸垫7之间的长度为45-55cm。动力轴4上设有脚踏12,骑行过程中人脚位于脚踏12并使人腿部最长时,脚踏12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0°到85°之间。下巴托8整体呈向前的子弹头状,下巴托8包括外部的柔性缓冲材料层和内部的弹簧支撑片。胸垫7包括依次固接的下层底板、中层减压缓冲气囊和表面贴合层,下层底板由碳纤维材质制成,中层减压缓冲气囊包括缓冲材质填充物和高韧性拉伸材料制成,表面贴合层采用高韧性拉伸材料制成。
具体使用时,用户趴骑于本自行车上,臀部放于座垫6上,脚部放于脚踏12上,胸部放于胸垫7上,脸部放于下巴托8上,小臂部放于肘托9上并用手握紧车把手10骑行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一体成型的车架、前轮、后轮和动力轴,前轮和后轮依次设置在车架上,动力轴设于车架的后下方,动力轴与后轮传动连接,车架内部设有分叉竖管,分叉竖管与车架之间形成三角构型,分叉竖管包裹于后轮外,车架上方设有座垫、胸垫和下巴托,车架下方设有与人体小臂相配合的肘托,肘托前端设有车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上车架为扁平的弧形结构,下车架为设有通风槽的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与支架之间设有横向的圆弧形滑轨,圆弧形滑轨的半径等于动力轴与座垫重心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与胸垫之间的长度为45-5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上设有脚踏,骑行过程中人脚位于脚踏并使人腿部最长时,脚踏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0°到8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巴托整体呈向前的子弹头状,下巴托包括外部的柔性缓冲材料层和内部的弹簧支撑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垫包括依次固接的下层底板、中层减压缓冲气囊和表面贴合层,下层底板由碳纤维材质制成,中层减压缓冲气囊包括缓冲材质填充物和高韧性拉伸材料制成,表面贴合层采用高韧性拉伸材料制成。
CN201720820962.0U 2017-07-08 2017-07-08 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Active CN207141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0962.0U CN207141262U (zh) 2017-07-08 2017-07-08 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0962.0U CN207141262U (zh) 2017-07-08 2017-07-08 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1262U true CN207141262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2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20962.0U Active CN207141262U (zh) 2017-07-08 2017-07-08 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12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52088A (ko) * 2020-10-20 2022-04-27 김민호 자전거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52088A (ko) * 2020-10-20 2022-04-27 김민호 자전거
WO2022085892A1 (ko) * 2020-10-20 2022-04-28 김민호 자전거
KR102410926B1 (ko) * 2020-10-20 2022-06-20 김민호 자전거
CN115427297A (zh) * 2020-10-20 2022-12-02 金敏淏 自行车
CN115427297B (zh) * 2020-10-20 2024-05-14 金敏淏 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41262U (zh) 新型趴式高速自行车
CN201405978Y (zh) 电动自行车
CN208325535U (zh) 一种双动力的健身自行车
CN201604749U (zh) 一种健康型电动车
CN205801281U (zh) 半包围式电动搬运车
CN201501454U (zh) 分体活动保健自行车座
CN204606047U (zh) 改良式自行车
CN205769746U (zh) 一种自行车鞍座
CN206813191U (zh) 一种卧式三轮车
CN101234648A (zh) 脚踏人力车分体式软座垫
CN202987396U (zh) 一种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
CN202624455U (zh) 一种具有柔性座椅的摩托车
CN207389395U (zh) 躺式双轮自行车
CN205574165U (zh) 自行车
CN201179927Y (zh) 一种仰靠式骑行三轮车
CN220374677U (zh) 一种分体式自行车鞍座
JP6046845B1 (ja) 姿勢補助機構および姿勢補助機構一体型フレーム
CN2564461Y (zh) 卧骑式自行车
CN206317958U (zh) 电动趴车
CN114715311B (zh) 丁字斜面凹型自行车坐垫
CN220257072U (zh) 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把手
CN210681006U (zh) 一种俯卧式电动车
CN210284464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座垫套
CN208602602U (zh) 一种可调节座垫大小的自行车
CN216653277U (zh) 一种体育运动训练用的腹肌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