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33639U -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33639U
CN207133639U CN201720463409.6U CN201720463409U CN207133639U CN 207133639 U CN207133639 U CN 207133639U CN 201720463409 U CN201720463409 U CN 201720463409U CN 207133639 U CN207133639 U CN 207133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ter station
layer
communication unit
controller
control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634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永进
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UOTI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UOTI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UOTI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UOTI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634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33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33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336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该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包括现场监控层、网络传输层以及监控主站。现场监控层与网络传输层通信连接,用于将监控到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通信连接,用于将现场监控层监控到的数据参数发送给监控主站。网络传输层包括通信设备、第一交换机和多个第二交换机。第一交换机与多个第二交换机连接形成自愈环形光钎网络。其中,第一交换机用于对自愈环形光钎网络进行管理,通信设备分别与监控主站和第一交换机通信连接,用于建立第一交换机与监控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该系统能够在灾害发生的时候迅速响应,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危险源。

Description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监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防灾监控装置多数是通过RS485或者CAN总线实现级联控制,此类总线存在通信速率的限制问题,往往不能在发生危险的时候迅速响应,无法排除危险源并采取相关安全措施,造成重大的灾害事故和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采用自愈式光纤组环设计,数据处理高效迅速,通信高速可靠,能够在灾害发生的时候迅速响应,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危险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防灾监控系统。所述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包括现场监控层、网络传输层以及监控主站。
所述现场监控层与网络传输层通信连接,用于将监控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网络传输层。所述网络传输层与所述监控主站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现场监控层监控到的数据参数发送给所述监控主站,以使所述监控主站根据所述数据参数对所述现场监控层进行控制。
所述网络传输层包括通信设备、第一交换机和多个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与多个第二交换机连接形成自愈环形光钎网络。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机用于对所述自愈环形光钎网络进行管理,所述通信设备分别与所述监控主站和所述第一交换机通信连接,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交换机与所述监控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现场监控层包括照明监控层、通风监控层、水泵监控层、电力设备监控层以及屏蔽门监控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监控层包括普通照明回路、应急照明回路、第一控制器以及第一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普通照明回路和所述应急照明回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所述普通照明回路或所述应急照明回路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监控层包括风机电气柜、环境监测仪、第二控制器以及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
所述风机电气柜和所述环境监测仪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对所述风机电气柜或环境监测仪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泵监控层包括水泵电气柜、液位传感器、第三控制器以及第三通信单元。
所述第三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指令。
所述水泵电气柜和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对所述水泵电气柜或所述液位传感器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力设备监控层包括多个电源接口、电源切换装置、智能仪表、第四控制器以及第四通信单元;
所述第四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指令;
所述多个电源接口与所述电源切换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切换装置与所述智能仪表分别与所述第四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器与所述第四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源切换装置切换与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对应的电源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屏蔽门监控层包括屏蔽门电控箱、第五控制器以及第五通信单元。
所述第五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指令。
所述第五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屏蔽门电控箱和所述第五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控制指令对所述屏蔽门电控箱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监控主站包括监控服务器和监控工作站,所述监控服务器与所述监控工作站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参数并将所述数据参数发送给所述监控工作站,以使所述监控工作站根据所述数据参数发出控制指令。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监控主站还包括与所述监控服务器和所述监控工作站电性连接用于为所述监控服务器和所述监控工作站提供电源的不间断电源。
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灾害管理系统,所述灾害管理系统包括有上述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该隧道防灾监控系统通过设置现场监控层、网络传输层以及监控主站。现场监控层与网络传输层通信连接,用于将监控到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通信连接,用于将现场监控层监控到的数据参数发送给监控主站。网络传输层包括通信设备、第一交换机和多个第二交换机。第一交换机与多个第二交换机连接形成自愈环形光钎网络。其中,第一交换机用于对自愈环形光钎网络进行管理,通信设备分别与监控主站和第一交换机通信连接,用于建立第一交换机与监控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上述方案采用自愈式光纤组环设计,数据处理高效迅速,通信高速可靠,能够在灾害发生的时候迅速响应,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危险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网络传输层的结构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现场监控层的结构框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照明监控层的结构框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通风监控层的结构框图;
图6为图3中所示的水泵监控层的结构框图;
图7为图3中所示的电力设备监控层的结构框图;
图8为图3中所示的屏蔽门监控层的结构框图;
图9为图1中所示的监控主站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10为图1中所示的监控主站的另一种结构框图。
图标:10-隧道防灾监控系统;100-现场监控层;200-网络传输层;300-监控主站;110-照明监控层;120-通风监控层;130-水泵监控层;140-电力设备监控层;150-屏蔽门监控层;111-第一通信单元;112-第一控制器;113-普通照明回路;114-应急照明回路;121-第二通信单元;122-第二控制器;123-风机电气柜;124-环境监测仪;131-第三通信单元;132-第三控制器;133-水泵电气柜;134-液位传感器;141-第四通信单元;142-第四控制器;143-智能仪表;144-电源切换装置;145-电源接口;151-第五通信单元;152-第五控制器;153-屏蔽门电控箱;210-通信设备;220-第一交换机;230-第二交换机;310-监控服务器;320-监控工作站;330-不间断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10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防灾监控系统10可以用于各种隧道的防灾监控,所述隧道可以是,但不限于人行隧道、铁路隧道、过江隧道、地铁隧道等,本实施例对所述隧道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1所示,所述隧道防灾监控系统10可以包括现场监控层100、网络传输层200以及监控主站300。
具体地,所述现场监控层100与网络传输层200通信连接,用于对所述隧道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参数进行监控,并将监控到的数据参数发送给所述网络传输层200。所述网络传输层200与所述监控主站300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现场监控层100监控到的数据参数发送给所述监控主站300。所述监控主站300接收所述数据参数后,根据所述数据参数对所述现场监控层100进行控制。
具体地,所述网络传输层2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图2,所述网络传输层200包括通信设备210、第一交换机220和多个第二交换机230。所述第一交换机220与多个第二交换机230连接形成自愈环形光钎网络。所述通信设备210分别与所述监控主站300和所述第一交换机220通信连接,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交换机220与所述监控主站300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换机220和所述第二交换机230可以采用以太网交换机,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机220用于对所述自愈环形光钎网络进行管理,所述第二交换机230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进行设置。
所述自愈环形光钎网络可以在当所述自愈环形光钎网络中某个交换机发生故障时,自动识别故障所在位置并将网络通道切换至另外一个传输方向,切换时间为数十毫秒,从而实现快速自愈功能,保证数据之间的通信传输。同时采用光钎网络使得数据处理高效迅速,通信高速可靠,能够在灾害发生的时候迅速响应,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危险源,防止灾害的进一步蔓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现场监控层100可以包括照明监控层110、通风监控层120、水泵监控层130、电力设备监控层140以及屏蔽门监控层150,下面对所述现场监控层100的各个监控层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监控层110可以用于对所述隧道的照明情况进行监控。所述照明监控层110可以包括第一通信单元111、第一控制器112、普通照明回路113以及应急照明回路114。
具体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1可以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200与监控主站30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300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普通照明回路113和所述应急照明回路114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12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112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1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所述普通照明回路113或所述应急照明回路114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监控层120可以用于对隧道内的通风情况进行监控。所述通风监控层120可以包括第二通信单元121、第二控制器122、风机电气柜123以及环境监测仪124。
具体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21可以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200与监控主站30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300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所述风机电气柜123和所述环境监测仪124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122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122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21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对所述风机电气柜123或环境监测仪124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泵监控层130可以用于对隧道内的水位情况进行监控。所述水泵监控层130可以包括第三通信单元131、第三控制器132、水泵电气柜133以及液位传感器134。
具体地,所述第三通信单元131可以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200与监控主站30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300发送的第三控制指令。所述水泵电气柜133和所述液位传感器134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器132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132与所述第三通信单元131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对所述水泵电气柜133或所述液位传感器134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力设备监控层140包括第四通信单元141、第四控制器142、智能仪表143、电源切换装置144以及多个电源接口145。
所述第四通信单元141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200与监控主站30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300发送的第四控制指令。
具体地,所述多个电源接口145与所述电源切换装置144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切换装置144与所述智能仪表143分别与所述第四控制器142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器142与所述第四通信单元141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源切换装置144切换与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对应的电源接口145。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门监控层150可以用于对隧道内的屏蔽门进行监控。所述屏蔽门监控层150可以包括第五通信单元151、第五控制器152以及屏蔽门电控箱153。
具体地,所述第五通信单元151可以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200与监控主站30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300发送的第五控制指令。所述第五控制器152分别与所述屏蔽门电控箱153和所述第五通信单元151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控制指令对所述屏蔽门电控箱153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控主站300可以包括监控服务器310和监控工作站320,具体地,所述监控服务器310与所述监控工作站320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现场监控层100发送的隧道内的数据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给所述监控工作站320,所述监控工作站320接收所述数据信息,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发出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第三控制指令、第四控制指令以及第五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监控主站300监控的可靠性,请参阅图10,所述监控主站300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监控服务器310和所述监控工作站320电性连接用于为所述监控服务器310和所述监控工作站320提供电源的不间断电源330。
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灾害管理系统,所述灾害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10及灾害管理系统,该隧道防灾监控系统10通过设置现场监控层100、网络传输层200以及监控主站300。现场监控层100与网络传输层200通信连接,用于将监控到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传输层200。网络传输层200与监控主站300通信连接,用于将现场监控层100监控到的数据参数发送给监控主站300。网络传输层200包括通信设备210、第一交换机220和多个第二交换机230。第一交换机220与多个第二交换机230连接形成自愈环形光钎网络。其中,第一交换机220用于对自愈环形光钎网络进行管理,通信设备210分别与监控主站300和第一交换机220通信连接,用于建立第一交换机220与监控主站300之间的数据传输。上述方案采用自愈式光纤组环设计,数据处理高效迅速,通信高速可靠,能够在灾害发生的时候迅速响应,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危险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包括现场监控层、网络传输层以及监控主站;
所述现场监控层与网络传输层通信连接,用于将监控到的数据参数发送给所述网络传输层,所述网络传输层与所述监控主站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现场监控层监控到的数据参数发送给所述监控主站,以使所述监控主站根据所述数据参数对所述现场监控层进行控制;
所述网络传输层包括通信设备、第一交换机和多个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与多个第二交换机连接形成自愈环形光钎网络,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机用于对所述自愈环形光钎网络进行管理,所述通信设备分别与所述监控主站和所述第一交换机通信连接,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交换机与所述监控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现场监控层包括照明监控层、通风监控层、水泵监控层、电力设备监控层以及屏蔽门监控层;
所述电力设备监控层包括多个电源接口、电源切换装置、智能仪表、第四控制器以及第四通信单元;
所述第四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指令;
所述多个电源接口与所述电源切换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切换装置与所述智能仪表分别与所述第四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器与所述第四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源切换装置切换与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对应的电源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监控层包括普通照明回路、应急照明回路、第一控制器以及第一 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普通照明回路和所述应急照明回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所述普通照明回路或所述应急照明回路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监控层包括风机电气柜、环境监测仪、第二控制器以及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
所述风机电气柜和所述环境监测仪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对所述风机电气柜或环境监测仪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监控层包括水泵电气柜、液位传感器、第三控制器以及第三通信单元;
所述第三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指令;
所述水泵电气柜和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对所述水泵电气柜或所述液位传感器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门监控层包括屏蔽门电控箱、第五控制器以及第五通信单元;
所述第五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网络传输层与监控主站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主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指令;
所述第五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屏蔽门电控箱和所述第五通信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控制指令对所述屏蔽门电控箱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主站包括监控服务器和监控工作站,所述监控服务器与所述监控工作站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参数并将所述数据参数发送给所述监控工作站,以使所述监控工作站根据所述数据参数发出控制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主站还包括与所述监控服务器和所述监控工作站电性连接用于为所述监控服务器和所述监控工作站提供电源的不间断电源。
8.一种灾害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灾害管理系统包括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防灾监控系统。
CN201720463409.6U 2017-04-27 2017-04-27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33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3409.6U CN207133639U (zh) 2017-04-27 2017-04-27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3409.6U CN207133639U (zh) 2017-04-27 2017-04-27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3639U true CN207133639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30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6340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33639U (zh) 2017-04-27 2017-04-27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3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0991B (zh) 一种基于二乘二取二架构的四/六线制道岔驱动系统
CN202098823U (zh) 主动式胶带输送机故障定位系统
CN107610485A (zh) 一种无线通信交通信号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7817514U (zh) 远程监测控制plc终端设备的系统
CN205195424U (zh) 开闭所或配电房运行工况在线监测装置
CN205247171U (zh) 一种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运煤控制系统
CN207133639U (zh)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及灾害管理系统
CN103825781B (zh) 一种基于Canbus总线的系统通信调度算法
CN103117800A (zh) 一种光缆防盗监控系统
CN204143590U (zh) 具有烟雾报警功能的阀厅智能巡检机器人
CN202549028U (zh) 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火灾报警综合控制系统
CN202035006U (zh) 用于热连轧的通信系统
CN202153792U (zh) 基于eib总线knx协议的自由拓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211349078U (zh) 模块化机柜动力环境监测系统
CN108111502A (zh) 一种用于消防设施的通讯系统
CN104656589A (zh) 一种新型智能建筑系统
CN205159839U (zh) 组合式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
CN205211097U (zh) 一种消防报警联动控制器
CN105763408B (zh) 一种改进的基于plc网络通信的长距离皮带输送系统
CN205951998U (zh) 用于铁路信号设备系统的中央控制装置
CN106094648A (zh) 一种控制污水处理设备自动监控系统
CN111968386A (zh) 一种智能光电交通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82930A (zh) 一种连铸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
CN209800335U (zh) 隧道风机控制系统
CN204832936U (zh) 一种工业智能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Monitored control system and calamity management system prevent disaster in tunne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Nanjing City Branch

Pledgor: NANJING GUOTIE ELECTRIC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1326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8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Nanjing City Branch

Pledgor: NANJING GUOTIE ELECTRIC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1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