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32724U - 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 - Google Patents

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32724U
CN207132724U CN201721149960.XU CN201721149960U CN207132724U CN 207132724 U CN207132724 U CN 207132724U CN 201721149960 U CN201721149960 U CN 201721149960U CN 207132724 U CN207132724 U CN 207132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area
hole
foreboard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499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文强
马潇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XIN TT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XIN TT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XIN TT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XIN TT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499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32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32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32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炉体、第二炉体,所述第一炉体、第二炉体均包括前板、中板、后板,前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前板、中板、后板拼合形成炉膛,炉膛与通孔连通,炉膛内安装有硅钼棒,硅钼棒通过在后板上开设的孔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缩小了炉体的体积,炉体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炉体采用拼合的结构,可以防止炉体产生龟裂,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可拆卸后板,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清理和维修,十分的方便。

Description

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耐火材料广泛应用到各种工业场合中。在耐火材料的研发、生产过程中,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温试验炉用于检验耐火制品的高温性能,现有的高温试验炉会出现炉体龟裂的现象,降低了炉体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技术的工业用加热炉,通常为加热大型物料的设备,在加热一些小件物品时,效率不高且浪费资源,大型加热炉不易拆卸,在维修及清洗方面有很大困难,如果设备损坏,则需要将大型加热炉完全拆卸下来进行维修,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缩小了炉体的体积,炉体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炉体采用拼合的结构,可以防止炉体产生龟裂,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可拆卸后板,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清理和维修,十分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炉体、第二炉体,所述第一炉体、第二炉体均包括前板、中板、后板,前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前板、中板、后板拼合形成炉膛,炉膛与通孔连通,炉膛内安装有硅钼棒,硅钼棒通过在后板上开设的孔进行固定。
所述中板的中心为中空段,中空段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后板拼合,所述第三区域与前板拼合,通孔与第二区域连通。
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二区域上边、第二区域下边,所述通孔包括通孔上边、通孔下边,所述第二区域上边的尺寸大于第二区域下边的尺寸,第二区域下边的尺寸与通孔上边的尺寸相等,通孔上边尺寸大于通孔下边尺寸。
所述后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区域上边、第二区域下边,所述第一区域上边的尺寸与第一区域下边的尺寸相等,第一区域下边的尺寸与后板的长度相等,第一区域的高度与后板的高度相等。
所述第一炉体的前板上与第二炉体的前板接触的地方设有凸起,所述第二炉体的前板上与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
所述第一炉体、第二炉体的前板上在通孔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圆弧槽。
所述圆弧槽关于通孔的中心对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缩小了炉体的体积,炉体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炉体采用拼合的结构,可以防止炉体产生龟裂,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可拆卸后板,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清理和维修,十分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炉体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炉体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炉体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炉体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板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炉体前板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炉体 2、第二炉体 3、前板 4、中板 5、后板
6、通孔 7、炉膛 8、硅钼棒 9、第一区域 10、第二区域
11、第三区域 12、第二区域上边 13、第二区域下边 14、通孔上边
15、通孔下边 16、第一区域上边 17、第一区域下边 18、凸起
19、凹槽 20、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2配合使用,完成对微型材料的加热,所述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均包括前板3、中板4、后板5,前板3和后板5均为可拆卸板,便于设备的清理和维修,节约成本;前板上3开设有通孔6,所述前板3、中板4、后板5拼合形成炉膛7,炉膛7用于对微型材料加热,炉膛7与通孔6连通,炉膛7内安装有硅钼棒8,硅钼棒8通过在后板5上开设的孔进行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用前板3和中板4拼合而成,在中板4上可设与前板3拼合的槽,前板3与中板4拼合形成炉膛7,此时的中板4相当于中板4与后板5的结合,不可拆卸,但是前板3依然可以拆卸。
优选地,所述中板4的中心为中空段,中空段包括第一区域9、第二区域10、第三区域11,所述第一区域9与后板5拼合,使第二区域10的上端封闭,即后板5放置在第一区域9之后,通过后板5隔断了中板4的中空段,使中板4不再为中空段。
所述第三区域11与前板3拼合,通孔6与第二区域10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区域10包括第二区域上边12、第二区域下边13,所述通孔6包括通孔上边14、通孔下边15,所述第二区域上边12的尺寸大于第二区域下边13的尺寸,第二区域下边13的尺寸与通孔上边14的尺寸相等,通孔上边14尺寸大于通孔下边15尺寸。采用这种方式的设计,可以使炉膛7的体积增大,可以尽可能多的安装硅钼棒8,以便使炉体内达到更高的温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尺寸的大小关系不仅仅限于上述的描述,也可以是第二区域上边12的尺寸小于第二区域下边13的尺寸,简单的尺寸关系变化,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所述后板5的形状为矩形,后板5为可拆卸的,可以随时从中板4上拆卸下来,便于硅钼棒8的维修、更换,也便于炉体的清理;所述第一区域9包括第一区域上边16、第一区域下边17,所述第一区域上边16的尺寸与第一区域下边17的尺寸相等,第一区域下边17的尺寸与后板5的长度相等,第一区域9的高度与后板5的高度相等。在本实用新型中,后板5的形状和尺寸的大小关系不仅仅限于上述的描述,比如后板5也可以为梯形、正方形等,简单的形状变化、尺寸关系变化,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所述第一炉体1的前板3上与第二炉体2的前板3接触的地方设有凸起18,所述第二炉体2的前板3上设有与所述凸起18配合的凹槽19。凸起18与凹槽19配合使用,可以使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2配合的更紧密,使炉体的加热效果更好,在炉体内实现更好的温度,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使漏火的空间小,提高了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2之间的密封性,并于更进一步的阻止漏火的现象出现。
优选地,所述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的前板3上在通孔6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圆弧槽20。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配合后,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上设置的圆弧槽20配合后形成圆柱形;圆弧槽20设置的作用,可以将炉体与实验装置配合使用,如做拉伸试验时,将试验装置的卡具抱紧在圆柱形内,炉体直接对卡具上的试件进行加热,可以保证实时的温度,使试验的数据更加准确,圆弧槽20的尺寸根据设备上卡具的尺寸进行设计。
优选地,所述圆弧槽20关于通孔6的中心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2将工件抱紧,对硅钼棒8进行通电,硅钼棒8加热,通过炉膛7将热量散到前板3的通孔6内,工件相当于放置在两个炉体的前板3通孔6内,因而硅钼棒8对工件进行加热,炉体较小,炉体内的温度更高,从而对工件的加热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缩小了炉体的体积,炉体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炉体采用拼合的结构,可以防止炉体产生龟裂,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后板5,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清理和维修,十分的方便。在本实用新型的前板3上开设圆弧槽20,还可以直接与试验设备配合使用,提高试验精度、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所述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均包括前板(3)、中板(4)、后板(5),前板(3)上开设有通孔(6),所述前板(3)、中板(4)、后板(5)拼合形成炉膛(7),炉膛(7)与通孔(6)连通,炉膛(7)内安装有硅钼棒(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4)的中心为中空段,中空段包括第一区域(9)、第二区域(10)、第三区域(11),所述第一区域(9)与后板(5)拼合,所述第三区域(11)与前板(3)拼合,通孔(6)与第二区域(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10)包括第二区域上边(12)、第二区域下边(13),所述通孔(6)包括通孔上边(14)、通孔下边(15),所述第二区域上边(12)的尺寸大于第二区域下边(13)的尺寸,第二区域下边(13)的尺寸与通孔上边(14)的尺寸相等,通孔上边(14)尺寸大于通孔下边(15)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5)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区域(9)包括第一区域上边(16)、第一区域下边(17),所述第一区域上边(16)的尺寸与第一区域下边(17)的尺寸相等,第一区域下边(17)的尺寸与后板(5)的长度相等,第一区域(9)的高度与后板(5)的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1)的前板(3)上与第二炉体(2)的前板(3)接触的地方设有凸起(18),所述第二炉体(2)的前板(3)上与设有与所述凸起(18)配合的凹槽(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在前板(3)的通孔(6)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圆弧槽(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槽(20)关于通孔(6)的中心对称。
CN201721149960.XU 2017-09-08 2017-09-08 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 Active CN207132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9960.XU CN207132724U (zh) 2017-09-08 2017-09-08 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9960.XU CN207132724U (zh) 2017-09-08 2017-09-08 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2724U true CN207132724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38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49960.XU Active CN207132724U (zh) 2017-09-08 2017-09-08 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27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7101A (zh) * 2020-06-24 2020-09-25 中南大学 融滴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7101A (zh) * 2020-06-24 2020-09-25 中南大学 融滴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32724U (zh) 微小型材料试验专用高温炉
CN204649556U (zh) 耐火材料定型制品的抗热震性能评价装置
CN105050306A (zh) 一种自动控制的等离子加热枪
CN20707383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燃气大锅灶
CN103269535A (zh) 微波材料学工作站
CN208857330U (zh) 一种钢铁电炉的保温装置
CN206410521U (zh) 一种用于shpb动态冲击实验的高温加热装置
CN205782796U (zh) 一种微波加热蒸汽炉
CN201235452Y (zh) 用于焊接大型钢构件的焊接保温炉
CN108642567A (zh) 一种单晶炉
CN101733571B (zh) 利用电场作用下的超塑性焊接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04693412U (zh) 实验炉燃烧器
CN207263675U (zh) 一种烧结杯实验装置
CN204717651U (zh) 具有三回程的双锅筒纵置式室燃型锅炉
CN203984707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CN208952058U (zh) 新型蒸汽发生器
CN202281493U (zh) 一种燃气室式加热炉
CN208487951U (zh) 一种热能稳定的陶瓷制品专用窑炉
CN207760394U (zh) 拼装式热处理炉
CN205448688U (zh) 一种测试耐火浇注料爆裂性能的单面加热试验炉
CN202393241U (zh) 真空炉加热带固定装置
CN208936185U (zh) 一种热回收锅炉结构
CN203429203U (zh) 冶金热处理炉挡火用幕帘
CN204574447U (zh) 一种塑料烟筒多功能组合式锅炉
CN204694084U (zh) 一种金属合金熔炼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