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31218U - 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31218U
CN207131218U CN201720773680.XU CN201720773680U CN207131218U CN 207131218 U CN207131218 U CN 207131218U CN 201720773680 U CN201720773680 U CN 201720773680U CN 207131218 U CN207131218 U CN 207131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attacker
actuator
arm device
internal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36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信文荣
闫彦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36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31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31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31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其中,车门内扣手装置包括:扣手、驱动件以及限位部件;扣手转动连接在车门上,扣手的自由端位于与内饰板的连接端的前方,驱动件位于扣手的后方;限位部件设置在驱动件与扣手之间,驱动件驱动限位部件以限制扣手开启或关闭车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及车门内扣手装置,车门内扣手装置安装在车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使得开启车门时,需要先用远离车门一侧手的拇指操作驱动件以解除限位部件的限位,然后才能扳动扣手将车门打开,迫使车内人员使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开门,进而增大对后方路况的观察距离,降低车门开启时撞伤后方车辆和行人的几率。

Description

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门内扣手设置在车门内侧,用于扳动以将车门打开。现用技术的车门内扣手包括自由端、连接端和锁止端,连接端转动连接在车门内饰板上,自由端和锁止端位于连接端的两侧,且锁止端连接有门锁机构。打开车门时,用手扳动自由端,此时自由端朝向车门内侧转动,相应地,锁止端朝向车门外侧转动以解锁门锁机构。
当车辆停靠时,车内人员只需扳动车门内扣手的自由端,即可将车门打开。而处于方便考虑,车内人员一般会使用靠近车门一侧的手来扳动车门内扣手。
用靠近车门一侧的手来开启车门,会导致车内人员对车辆后侧的观察距离不足以判断后方路况。在对后方路况判断不足的情况下打开车门,会使车门容易撞击到后方的行人或车辆,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以解决车门开启时容易撞伤后方车辆和行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扣手装置,包括扣手、驱动件以及限位部件;扣手转动连接在车门上,扣手的自由端位于与内饰板的连接端的前方,驱动件位于扣手的后方;限位部件设置在驱动件与扣手之间,驱动件驱动限位部件以限制扣手开启或关闭车门。
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中,内饰板与扣手的下方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中,限位部件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第一卡钩固定在扣手靠近驱动件的一端;第二卡钩固定在驱动件上,且第二卡钩与第一卡钩扣合。
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还包括: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内饰板固定连接,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驱动件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中,弹性连接件为扭簧;扭簧包括弹簧体、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与驱动件固定连接,第二支臂与内饰板固定连接,弹簧体转动连接在内饰板上。
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中,内饰板设置有挡板,第二支臂抵顶在挡板上。
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件上,缓冲件的另一端固定在内饰板上。
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中,缓冲件为阻尼器。
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中,驱动件为按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及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车门内扣手装置安装在车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通过将扣手的自由端设置在连接端的前方,将驱动件设置在扣手的后方,并在驱动件与扣手之间设置限位部件,使得开启车门时,需要先用远离车门一侧手的拇指操作驱动件以解除限位部件的限位,然后才能扳动扣手将车门打开,迫使车内人员使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开门,进而增大对后方路况的观察距离,降低车门开启时撞伤后方车辆和行人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门内扣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门内扣手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限位部件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扣手; 11:自由端;
12:连接端 2:驱动件;
3:内饰板; 31:挡板;
4:限位部件; 41:第一卡钩;
42:第二卡钩; 5:扭簧;
51:弹簧体; 52:第一支臂;
53:第二支臂; 6: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前方”、“后方”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车辆行进方向的前方和后方。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门内扣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门内扣手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限位部件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请结合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包括扣手1、驱动件2以及限位部件4;扣手1转动连接在车门上,扣手1的自由端11位于与内饰板3的连接端12的前方,驱动件2位于扣手1的后方;限位部件4设置在驱动件2与扣手1之间,驱动件2驱动限位部件4以限制扣手1开启或关闭车门。
具体地,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扣手1的位置被限位部件4限制而无法扳动。当需要开启车门时,需要先用拇指操作驱动件2,驱动件2驱动限位部件4使得限位部件4解除限位,此时,扣手1的限位被解除,然后扳动扣手1才能打开车门。由于驱动件2位于扣手1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的后方,而扣手1的自由端11位于前方,因此,车内人员使用远离车门的手来开车门会比使用靠近车门的手操作更方便。而使用远离车门的手来开车门会增加对后方路况的观察距离,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限位部件可以为现有技术的机械式限位结构(例如卡接等),也可以为电磁式限位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驱动件可以为常闭开关,限位部件可以为电磁铁,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电磁铁通电依靠电磁力吸住扣手,使得扣手无法扳动。当驱动件切换为开合状态时,电磁铁断电,电磁力消失,扣手可以自由扳动。
驱动件可以为按钮、手柄、旋钮等现有技术的具体结构。扣手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扣手可以使用原有的汽车扣手,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扣手装置,通过将扣手的自由端设置在连接端的前方,将驱动件设置在扣手的后方,并在驱动件与扣手之间设置限位部件,使得开启车门时,需要先用远离车门一侧手的拇指操作驱动件以解除限位部件的限位,然后才能扳动扣手将车门打开,迫使车内人员使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开门,进而增大对后方路况的观察距离,降低车门开启时撞伤后方车辆和行人的几率。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车内人员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开启车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内饰板3可以与扣手1的下方相接触。具体地,扣手1的自由端11只能从上方将手指伸入,这种设置使得车内人员无法使用靠近车门的手从自由端11的下方将手指伸入,从而可以强制车内人员使用远离车门的手开车门。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限位部件4可以采用卡钩结构,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卡钩41和第二卡钩42;第一卡钩41固定在扣手1靠近驱动件2的一端;第二卡钩42固定在驱动件2上,且第二卡钩42与第一卡钩41扣合。
具体地,当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卡钩42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件2上,另一端与第一卡钩41扣合,使得扣手1无法扳动,当操作驱动件2后第二卡钩42可以相对内饰板3转动,并与第一卡钩41脱离,此时,扳动扣手1可以打开车门。利用卡钩扣合的方式来实现限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优选地,第一卡钩41与第二卡钩42可以为弹性卡钩,当车门打开后,手指离开驱动件2与扣手1,此时,如果扣手1先恢复原位,驱动件2也可以恢复原位使得第一卡钩41与第二卡钩42扣合;如果驱动件2先恢复原位,扣手1在恢复原位的过程中可能会抵顶到第二卡钩42,由于扣手1的抵顶力大于第二卡钩42的弹性力,可以使第二卡钩42向远离扣手1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扣手1可以先恢复原位。
另外,第一卡钩41与第二卡钩42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的任意加工方式加工而成,例如可以使用金属材料经过锻造、铸造等方法加工而成,还可以使用塑料材料经过注塑等方式加工而成。其形状及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卡钩41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的固定连接方式如焊接、胶接等方式固定在扣手1上,优选地,第一卡钩41可以与扣手1一体成型,便于加工。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扣手在车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快速复位,还可以在车门内扣手装置中设置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内饰板3固定连接,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驱动件2固定连接。
具体地,驱动件2可以通过弹性连接件固定在内饰板3上,依靠弹性连接件的弹性,使得驱动件2可以在力的作用下与内饰板3相对运动。另外,当拇指松开驱动件2时,驱动件2可依靠弹性连接件的弹性恢复原位,使得第二卡钩42也可以恢复与第一卡钩41扣合的状态。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驱动件2可以为按钮结构。使用按钮作为驱动件可以降低拇指的操作难度,便于操作。
作为一种可行的结构,弹性连接件可以是扭簧结构。图4为图3中扭簧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4,扭簧5包括弹簧体51、第一支臂52以及第二支臂53;第一支臂52与驱动件2固定连接,第二支臂53与内饰板3固定连接,弹簧体51转动连接在内饰板3上。
具体地,扭簧5的第二支臂53固定在内饰板3上,驱动件2可以在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体51的弹力,从而可以绕内饰板3相对转动,使得第二卡钩42与第一卡钩41脱离。当驱动件2的作用力消失,依靠弹簧体51的弹力可以使驱动件2及第二卡钩42恢复原位。扭簧5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还可降低成本。
另外,扭簧的弹力大小及支臂的形状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内饰板3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有挡板31,第二支臂53抵顶在挡板31上。使用挡板31抵顶住第二支臂53,可以便于扭簧5的拆装及维护。
本实施例中,车门内扣手装置还可以设置:缓冲件6,缓冲件6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件2上,缓冲件6的另一端固定在内饰板3上。
具体地,缓冲件6可以减缓驱动件2恢复原位的速度,从而减缓第二卡钩42恢复原位的速度。因此,当手指离开驱动件2及扣手1后,在缓冲件6的作用下可以保证扣手1先恢复原位,从而避免驱动件2先恢复原位之后,扣手1抵顶在第二卡钩42上的情况。
其中,缓冲件6可以为现有技术中起到缓冲作用的机械式或气动式等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缓冲件6可以采用阻尼器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及车门内扣手装置,车门内扣手装置安装在车门上。其中,车门内扣手装置包括扣手、驱动件以及限位部件;扣手转动连接在车门上,扣手的自由端位于与内饰板的连接端的前方,驱动件位于扣手的后方;限位部件设置在驱动件与扣手之间,驱动件驱动限位部件以限制扣手开启或关闭车门。
具体地,车身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车型的车身结构,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此外,本实施例中车门内扣手装置的结构、功能和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通过在车门内侧设置驱动件及限位部件,使得车内人员打开车门时,需要使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的拇指先操作驱动件,然后其余四指才能扳动扣手打开车门,扩大了车内人员对后方路况的观察距离,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安装”、“连接”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内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扣手、驱动件以及限位部件;
所述扣手转动连接在车门上,所述扣手的自由端位于与内饰板的连接端的前方,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扣手的后方;
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扣手之间,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限位部件以限制所述扣手开启或关闭所述车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板与所述扣手的下方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
所述第一卡钩固定在所述扣手靠近所述驱动件的一端;
所述第二卡钩固定在所述驱动件上,且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内饰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弹簧体、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内饰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体转动连接在所述内饰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板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二支臂抵顶在所述挡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内饰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阻尼器。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按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扣手装置,所述车门内扣手装置安装在所述车门上。
CN201720773680.XU 2017-06-29 2017-06-29 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07131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3680.XU CN207131218U (zh) 2017-06-29 2017-06-29 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3680.XU CN207131218U (zh) 2017-06-29 2017-06-29 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1218U true CN207131218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32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3680.XU Active CN207131218U (zh) 2017-06-29 2017-06-29 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1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6610B (zh) 车辆的门装置
US839814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engaging a drive rod in a door after an impact to the door
TW200607680A (en) Accelerating and decelerating mechanism and glove compartment for use in vehicle provided with accelerating and decelerating mechanism
CN206598847U (zh) 一种纯电动轨道车辆前端开闭机构
WO2001081696A8 (en) A door lock device for a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N207377320U (zh) 汽车电动双拉发盖锁
CN109072637A (zh) 用于锁定可移动面板的锁定系统
CN207131218U (zh) 车门内扣手装置及汽车
CN201472291U (zh) 一种汽车玻璃锤
CN205189566U (zh) 一种汽车车门门锁结构
CN203347372U (zh) 汽车尾门锁远程控制机构
KR101428272B1 (ko) 버스용 플랩도어 이너 핸들
CN103132812A (zh) 一种汽车背门锁
CN202755760U (zh) 一种无铆接结构的电动行李箱锁机构
CN101424150B (zh) 一种发动机盖板的开启弹簧装置
CN206667984U (zh) 一种开闭件锁止结构、汽车开闭件及汽车
CN111776081A (zh) 一种汽车自动化前舱系统及电动支撑杆
CN205365190U (zh) 一种车门主动防撞装置
CN219931909U (zh) 一种汽车电子开关门锁系统及汽车
CN204186199U (zh) 电子控制汽车后背门开关装置
CN209581307U (zh) 一种车辆开门提醒装置
CN201908507U (zh) 车门铰链
CN212773851U (zh) 一种防盗锁连接机构
CN202483289U (zh) 一种汽车车门锁的内开启装置
CN210032995U (zh) 汽车顶盖锁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