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5321U -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5321U
CN207125321U CN201720996818.2U CN201720996818U CN207125321U CN 207125321 U CN207125321 U CN 207125321U CN 201720996818 U CN201720996818 U CN 201720996818U CN 207125321 U CN207125321 U CN 207125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part
radiating body
atomising head
infrared 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968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968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5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5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5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头,其包括发热组件、导气件以及吸液件,发热组件包括红外辐射体以及收容于红外辐射体内部的发热元件,导气件设置在红外辐射体和吸液件之间,且导气件为多孔件,导气件的孔洞连通形成出气通道,吸液件上吸附的烟液在发热组件和/或导气件的加热下形成烟雾,烟雾通过出气通道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头,导气件为多孔件,且导气件的孔洞连通形成出气通道,避免了在导气件上开槽,从而避免了导气件机械强度降低以及导气件受热不均或者红外热辐射无法均匀穿透导气件,可以使得烟液均匀受热,提升了雾化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带有该雾化头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Description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吸烟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烟大多采用金属发热丝进行加热,发热丝加热导液棉上吸附的烟液,从而使烟液雾化生成烟雾,外部空气将生成的烟雾带出,以供用户吸食。发热丝在高温下与导液棉、烟液以及空气直接接触,极易发生氧化和碳化,进而影响发热丝的发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利用红外辐射加热使得发热元件与吸液件隔离的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头,所述雾化头包括发热组件、导气件以及吸液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红外辐射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红外辐射体内部的发热元件,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红外辐射体和所述吸液件之间,且所述导气件为多孔件,所述导气件的孔洞连通形成出气通道,所述吸液件上吸附的烟液在所述发热组件和/或所述导气件的加热下形成烟雾,所述烟雾通过所述出气通道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件套设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部,且所述导气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件套设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部,且所述导气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周面之间具有一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件为金属网。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雾化头套管,所述吸液件套设在所述导气件的外部,所述吸液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导气件的外周面接触设置,所述雾化头套管套设在所述吸液件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件的外周面与所述雾化头套管的内周面接触设置,所述雾化头套管上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吸液件液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套管一端的雾化头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底座上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元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套管相对所述雾化头底座的一端内设置有卡环,所述电极上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阶,所述发热组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卡阶上,所述发热组件的另一端卡持在所述卡环上。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该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头、带有该雾化头的雾化器以及带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导气件为多孔件,且导气件的孔洞连通形成出气通道,与传统结构相比,避免了在导气件上开槽,从而避免了导气件机械强度降低以及导气件受热不均或者红外热辐射无法均匀穿透导气件,可以使得烟液均匀受热,提升了雾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头,所述雾化头包括发热组件、导气件以及吸液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红外辐射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红外辐射体内的发热元件,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红外辐射体和所述吸液件之间,所述导气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导气件上设置有出气通道,所述吸液件上吸附的烟液在所述导气件的加热下形成烟雾,所述烟雾通过所述出气通道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件套设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部,所述红外辐射体由红外辐射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红外辐射体包括基体以及涂覆在所述基体外表面上的红外辐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周面之间具有一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件套设在所述导气件的外部,所述吸液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导气件的外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雾化头套管,所述雾化头套管套设在所述吸液件的外部,且所述吸液件的外周面与所述雾化头套管的内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套管上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吸液件液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套管一端的雾化头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底座上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元件电性连接。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该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头、带有该雾化头的雾化器以及带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导气件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能够几乎完全吸收红外辐射,从而使导气件到达较高的温度,从而提升加热效率以及雾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头,所述雾化头包括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红外辐射体、安装在所述红外辐射体一端的第一电极柱、安装在所述红外辐射体另一端的第二电极柱以及收容于所述红外辐射体内部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柱电性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正极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中的另一个作为负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通过安装密封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两端,所述红外辐射体、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以及密封圈之间形成一个收容空间,所述发热元件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发热组件外部的雾化头套管以及设于所述雾化头套管一端的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中的一个与所述雾化套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电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套管相对所述电极的一端内设置有卡环,所述电极上设置有卡阶,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中的一个卡持于所述卡环内,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中的另一个抵持所述卡阶。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套管一端的雾化头底座,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底座上,所述雾化头底座与所述电极之间夹设有绝缘件,且所述雾化头底座、所述电极以及所述绝缘件之间围合形成收集腔。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红外辐射体外部的导气件,所述导气件上设置有出气通道,所述电极的内腔形成进气腔,所述电极上设置有过气间隙,所述进气腔通过所述过气间隙与所述出气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雾化头套管与所述导气件之间的吸液件,所述吸液件与所述雾化头套管接触设置,所述雾化头套管上开设有进液孔。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烟还包括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所述正极接触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极电性导通,所述负极接触与所述电源装置的负极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该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头、带有该雾化头的雾化器以及带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正极接触,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中的另一个作为负极接触,安装过程中,无需区分正负极,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头,所述雾化头包括发热组件、导气件以及吸液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红外辐射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红外辐射体内部的发热元件,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红外辐射体和所述吸液件之间,且所述导气件与所述红外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导气件上设置有出气通道,所述吸液件上吸附的烟液在所述发热组件和/或所述导气件的加热下形成烟雾,所述烟雾通过所述出气通道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件套设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部,所述导气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周面之间具有一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件为多孔件,所述出气通道由所述导气件的孔洞连通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件套设在所述导气件的外部,所述吸液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导气件的外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雾化头套管,所述雾化头套管套设在所述吸液件的外部,且所述吸液件的外周面与所述雾化头套管的内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套管上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吸液件液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套管一端的雾化头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底座上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元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套管相对所述雾化头底座的一端内设置有卡环,所述电极上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阶,所述发热组件的一端卡持在所述卡环内,所述发热组件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卡阶上。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该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头、带有该雾化头的雾化器以及带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导气件与红外辐射体间隔设置,避免了导气件因与红外辐射体接触不均匀而导致加热导气件不均匀的情况,防止烟液加热不均匀而影响吸食口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第五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头,所述雾化头包括发热组件以及信号检测层,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红外辐射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红外辐射体内部的发热元件,所述信号检测层与所述红外辐射体接触设置,所述信号检测层由随着形变产生电阻或电势变化的红外透过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检测层夹设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壁体内,或者,所述信号检测层包覆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壁上,或者,所述信号检测层涂覆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辐射体由红外辐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辐射体包括基体以及涂覆在所述基体外表面上的红外辐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周面上包覆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由红外透过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导气件以及吸液件,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红外辐射体和所述吸液件之间,所述导气件上设置有出气通道,所述吸液件上吸附的烟液在所述发热组件和/或所述导气件的加热下形成烟雾,所述烟雾通过所述出气通道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件套设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部,所述导气件与所述红外辐射体间接触设置或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发热组件外部的雾化头套管以及设于所述雾化头套管一端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元件电性连接。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烟还包括控制器以及提醒装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信号检测层以及所述提醒装置电性连接。
一种电子烟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上述的电子烟,其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器检测信号检测层的电阻/电势;
控制器将检测到的电阻/电势与参考电阻/电势进行比较,并判断两者的差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控制器控制提醒装置发出安全信息;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控制器控制提醒装置发出警报信息。
本实用新型该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头、带有该雾化头的雾化器以及带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红外辐射体上设置有随着形变产生电阻或电势变化的红外透过材料制成的信号检测层,通过信号检测层电阻或电势的变化,使用户知晓红外辐射体是否破裂或剥落,以便于及时更换发热组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雾化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雾化头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雾化头的剖视图;
图4是带有图1所示雾化头的电子烟的电路框图;
图5是图4所示电子烟的工作流程图;
图6是图4所示电子烟的另一工作流程图;
图7是图1所示雾化头中红外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雾化头中红外辐射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雾化头中红外辐射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述雾化头中红外辐射体的外部包覆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带有图1所示雾化头的电子烟的另一电路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电子烟中红外辐射体破裂或剥落的应对机制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雾化头的剖视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标号分别为:
雾化头100,200 雾化头套管10 进液孔101
雾化头底座20 电极30 进气腔301
进气孔302 凹槽303 发热组件40
红外辐射体41 内管411 外管412
信号检测层413 第一电极柱42 第二电极柱43
发热元件44 导气件50 出气通道501
间隙502 吸液件60 绝缘件70
点烟键108 控制器102 计时器103
卡环109 卡阶304 提醒装置106
电源装置107 保护膜414 收集腔20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雾化器(图未示出)以及与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107。其中,雾化器包括雾化头100,雾化头100包括雾化头套管10、安装在雾化头套管10一端的雾化头底座20、安装在雾化头底座20上的电极30、收容于雾化头套管10内部的发热组件40、套设于发热组件40外部的导气件50以及夹设于雾化头套管10与导气件50之间的吸液件60。
雾化头套管10大致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雾化头套管10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液孔101,雾化器中存储的烟液能够经由进液孔101进入至雾化头100的内部,进而被加热雾化生成烟雾,供用户吸食。本实施方式中,雾化头套管10由金属材料制成。一般而言,金属晶体十分致密,热辐射对金属的穿透深度在微米数量级上,降低了发热组件40产生的红外热辐射穿透雾化头套管10的可能性,减少了红外热辐射的损失。
雾化头底座20大致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雾化头底座20的上端插装在雾化头套管10的下端内,从而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关系。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雾化头底座20还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或磁性连接等方式连接在雾化头套管10的下端,或者雾化头套管10与雾化头底座20一体成型,此处不作限制。本实施方式中,雾化头底座2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图未标出),雾化头底座20通过该外螺纹与雾化器上的雾化器底座(图未示出)连接,从而实现了雾化头100与雾化器底座二者的连接关系。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雾化头100还可以通过插接、卡接或磁性连接等方式与雾化器底座连接。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进液孔101还可以设置在雾化头底座20上,或者进液孔101同时设置在雾化头套管10和雾化头底座20上,只需使得雾化器中存储的烟液能够经由进液孔101进入至雾化头100的内部即可,此处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2和图3,电极30大致呈上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电极30插装在雾化头底座20的下端,电极30的上端能够与发热组件40电性导通,电极30的下端能够与电源装置107电性导通。电极30的内腔形成进气腔301,电极30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孔302,进气孔302的一侧与外部气体相连通,进气孔302的另一侧与进气腔301相连通,外部气体经由进气孔302进入至进气腔301内。本实施方式中,进气孔302有四个,且沿电极30的周向均布设置在电极30的侧壁上。
本实施方式中,电极30上端的内侧壁上向下凹陷形成卡阶304,雾化头套管10的上端内设置有卡环109。具体地,发热组件40的上端卡持在雾化头套管10的卡环109上,发热组件40的下端抵持在电极30的卡阶上,从而使得发热组件40不会任意晃动,安装可靠。若发热组件40包括易碎元件,可防止雾化头100跌落时,发热组件40中的易碎元件破碎。
由于发热组件40设置在电极30的上端,使得电极30上端的开口被发热组件40封闭。为了使得进入至进气腔301内的外部气体能够顺利流出而进入到雾化头套管10内,电极30上还设置有过气间隙。请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电极30的上端沿电极30的轴向向下凹陷形成有四个凹槽303,每一个凹槽303均分别与进气腔301以及雾化头套管10的内腔相连通,凹槽303即为所述过气间隙,进入至进气腔301内的外部气体能够通过凹槽303进入雾化头套管10内与生成的烟雾混合。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凹槽303的个数还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此处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过气间隙还可以是设置在电极30远离进气孔302一端的侧壁上的过气孔,或者过气间隙同时设置在电极30的上端以及电极30远离进气孔302一端的侧壁上,只需使得进气腔301内的外部气体能够顺利流出并进入到雾化头套管10内即可,此处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进气孔302可以省略,发热组件40沿雾化头套管10的轴向设置在雾化头套管10内,将雾化头套管10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过气间隙、进气腔301在发热组件40的下端连通,由此,外部气体通过雾化头套管10上端的开口进入至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的一个,再通过过气间隙、进气腔301进入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的另一个,并在此过程中与烟雾充分混合,最后,携带烟雾从雾化头套管10上端的开口流出,以供用户使用。
为了避免雾化头底座20与电极30之间发生短路故障,雾化头底座20与电极30之间夹设有绝缘件70,从而将雾化头底座20与电极30隔离开。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70由硅胶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绝缘件70还可以由橡胶等其他绝缘材料制成。
雾化头底座20、电极30以及绝缘件70围合形成收集腔201。当电子烟停止使用后,若有残留烟雾,则残留烟雾将冷凝回复至液态,在重力作用下,冷凝后的烟液将聚集在收集腔201内,而不会通过电极30泄漏,造成漏液。用户将雾化头100倒置,可以使得吸液件60吸附收集腔201内的烟液,使得收集腔201内的烟液被重新利用,或者,可以使得吸液件60延伸至收集腔201内,以便及时吸附收集腔201内的烟液。
请参阅图3,发热组件40包括红外辐射体41、安装在红外辐射体41下端的第一电极柱42、安装在红外辐射体41上端的第二电极柱43以及收容于红外辐射体41内部的发热元件44。
红外辐射体41大致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第一电极柱42通过安装密封圈(图未标出)设置在红外辐射体41的下端,第二电极柱43通过安装密封圈(图未示出)设置在红外辐射体41的上端。密封圈具有密封作用,使得红外辐射体41、第一电极柱42、第二电极柱43以及密封圈之间形成一个收容空间。发热元件44收容在该收容空间内,且发热元件44的一端与第一电极柱42电性连接,发热元件44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柱43电性连接。
红外辐射体41由红外辐射材料制成,或者,红外辐射体41包括基体以及涂覆在基体外表面上的红外辐射材料,使得红外辐射体41能够吸收发热元件44产生的热量,并向外发射红外热辐射。红外辐射材料是石英、碳、石墨、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铬、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锆、氧化钡、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镧、氧化铈、堇青石、莫来石、碳化硼、碳化硅、碳化钛、碳化钼、碳化钨、碳化锆、碳化钽、氮化硼、氮化铝、氮化硅、氮化锆、氮化钛、硅化钛、硅化钼、硅化钨、硼化钛、硼化锆和硼化铬中的至少一种材料。红外辐射体41的基体由金属、合金、陶瓷、石英、碳纤维、聚酯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地,当红外辐射体41具有导电性时(例如,红外辐射体41的基体是金属或者合金),为了避免红外辐射体41与第一电极柱42和第二电极柱43之间发生短路故障,密封圈还应具有绝缘作用。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44还可以烧结在红外辐射体41内,或者,涂覆在红外辐射体41的内表面上,或者夹设在红外辐射体41之间。
雾化器与电源装置107连接到位时,雾化头套管10和电极30中的一个与电源装置107的正极电性导通,另一个与电源装置107的负极电性导通。而第一电极柱42和第二电极柱43中的一个作为正极接触,另一个作为负极接触,在安装时,可以使得第一电极柱42和第二电极柱43中的任意一个与雾化头套管10的上端抵接,另一个抵接在电极30上,无需区分,使得安装简单、方便。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柱42抵接在电极30上,从而使得第一电极柱42与电极30接触并电性导通,第二电极柱43卡接在雾化头套管10的上端,从而使得第二电极柱43与雾化头套管10接触并电性导通,因此,发热元件44在电源装置107的电驱动下发热产生热量,红外辐射体41吸收发热元件44产生的热量,并向外发射红外热辐射。
本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44与红外辐射体41间隔设置,具体为,发热元件44与红外辐射体41不接触,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如此,可以延长发热组件40的使用寿命。这是因为若发热元件44与红外辐射体41接触设置,可能会使得红外辐射体41与发热元件44接触的部分升温较快,与发热元件44未接触的部分升温较慢,如此将导致红外辐射体41的温度不均匀,易造成红外辐射体41开裂,影响红外辐射体41的使用寿命,或者,造成红外辐射体41表面涂覆的红外辐射材料剥落,使得红外辐射效率降低,红外辐射不均匀。另一方面,发热元件44与红外辐射体41接触部分的温度会比与红外辐射体41未接触部分的温度低,发热元件44的温度不均匀,易使得发热元件44发生断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红外辐射体41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可以防止发热元件44在高温下氧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红外辐射体41内抽成真空,同样,可以避免发热元件44在高温作用下发生氧化。
本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44为螺旋状的金属丝,该金属丝可以是钨丝或镍铬合金丝等。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44还可以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其电热转换效率高,抗拉强度强,质量轻,耐腐蚀,且不易被氧化。
导气件50大致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导气件50套设在发热组件40的外部,具体地,导气件50套设在红外辐射体41的外部。本实施方式中,导气件50的内周面与红外辐射体41的外周面接触设置,使得红外辐射体41上吸收的发热元件44的热量能够以热传导以及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给导气件50。
本实施方式中,导气件50为多孔件,导气件50的孔洞中的至少部分相互连通,使得导气件50的上端面、下端面、内部以及外周面相互连通,这些相互连通的孔洞构成了出气通道501,且出气通道501与电极30上的凹槽303相连通。当用户使用时,通过凹槽303的外部气体能够经由出气通道501而通过导气件50,携带烟雾从雾化头套管10上端的开口流出,以供用户使用。
可以理解地,导气件50可以由不锈钢、铜等金属材料制成,还可以由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制成。
当导气件50由金属材料制成时,考虑到金属晶体一般十分致密,因此,红外辐射体41产生的红外热辐射将几乎完全被导气件50吸收,再加上红外辐射体41对导气件50的热传导作用,使得导气件50可以升至一个较高的温度,通过导气件50的热传导作用来加热吸液件60上的烟液,以产生烟雾。与传统的加热型发热丝相比,发热丝在通电的瞬间可能会产生局部高温,吸液件60在瞬时高温下可能会被烧焦,产生异味,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而在本实施例中,导气件50本身不是发热件,因此,不会瞬间产生局部高温,导气件50在发热组件40热辐射、热传导的作用下均匀升温,再均匀加热吸液件60上的烟液,可以获得较佳的口感,降低吸液件60被烧焦的风险。另外,当发热元件44和红外辐射体41确定之后,发热组件40产生的红外线的波长是确定的。市面上,烟液的成分多种多样,不同烟液的分子振动波长也不同,如此,对于发热组件40产生的红外热辐射的吸收效果也不同。导气件50由金属材料制成时,可以减少这种差异,这是因为,导气件50本身吸收了红外热辐射,再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烟液。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气件50是一金属网。
当导气件50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时,非金属材料的分子结构一般较为松散,红外辐射体41产生的红外热辐射大部分能够穿过导气件50,导气件50在红外辐射体41的热传导、热辐射作用下并不能被加热到一个较高的温度,烟液主要是在穿过导气件50的红外热辐射的加热作用下雾化成烟雾。当烟液的分子振动波长与发热组件40产生的红外线的波长相匹配时,这种加热方式是有利的。这是因为,这种加热方式降低了由导气件50引起的热量损失。
可以理解地,设置导气件50后,则不需要在红外辐射体41的外表面上开设凹槽以作为出气通道,如此,可以避免降低红外辐射体41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使得红外辐射体41的厚薄不一,进而使得红外辐射体41各个部分吸收热量的能力不一,以致红外辐射体41各个部分发射红外热辐射的能力不一,进而影响发热组件40对烟液的加热效果。
可以理解地,当导气件50由金属材料制成时,由于出气通道501由导气件50的孔洞连通形成,因此,不需要再在导气件50的外表面上开设凹槽以作为出气通道,导气件50与吸液件60可以均匀接触,烟液可以受热均匀。当导气件50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时,由于出气通道501由导气件50的孔洞连通形成,因此,不需要再在导气件50的外表面上开设凹槽以作为出气通道,导气件50的厚薄均匀,使得穿过导气件50的红外热辐射均匀,进而使得烟液受热均匀。
吸液件60大致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吸液件60夹设在雾化头套管10与导气件50之间,吸液件60的外周面与雾化头套管10的内周面接触设置,吸液件60的内周面与导气件50的外周面接触设置,可以理解地,吸液件60贴合雾化头套管10上的进液孔101,即,进液孔101设置在雾化头套管10上与吸液件60相接触的位置处。吸液件60具有吸收及存储烟液的能力,吸液件60为多孔陶瓷、棉花、棉布、纤维绳、泡沫金属、泡沫石墨、活性炭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雾化器中存储的烟液能够经由进液孔101被吸液件60吸收。
用户吸食时,吸液件60上的烟液在发热组件40的热辐射作用和/或导气件50的热传导作用下被加热,进而使得烟液雾化形成烟雾。在用户的抽吸作用下,烟雾进入至导气件50的出气通道501内与外部气体混合,最终在外部气体的带动下进入用户口中。图3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气流方向。
请参阅图4,为了缩短用户两次点烟之间的升温时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烟上还设置有保温机制。具体地,电子烟的外壳上安装有点烟键108,电子烟的外壳内设置有控制器102以及计时器103,控制器102与点烟键108、电源装置107、发热元件44以及计时器103均电性连接。其中,控制器102内存储有预设时间,例如,10s。
当控制器102检测到点烟键108发出的启动信号时,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进入加热模式,具体地,控制器102控制电源装置107对发热元件44输出第一加热功率。
当控制器102检测到点烟键108发出的启动信号中断时,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进入保温模式并控制计时器103计时,在计时器103计时时间达到预设时间之前,控制器102判断是否检测到启动信号,若控制器102检测到启动信号,则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由保温模式切换至加热模式,若控制器102未检测到启动信号,则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维持在保温模式;当电子烟维持在保温模式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进入关机状态。可以理解地,其中,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进入保温模式是指控制器102控制电源装置107对发热元件44输出第二加热功率,第二加热功率小于第一加热功率。电子烟的关机状态是指电源装置107停止给电子烟内任何一个电子元器件以及发热元件44供给电能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点烟键108是一机械按键,用户按压点烟键108使得点烟键108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02的检测端相接触,从而使得控制器102检测到点烟键108发出的启动信号。用户松开点烟键108时,点烟键108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02的检测端由相接触的状态变成相分离的状态,从而使得控制器102检测到点烟键108发出的启动信号中断。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第一加热功率以及第二加热功率均可以由出厂设置,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用户自行设置。
用户按压点烟键108时,电子烟的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S101,控制器102接收点烟键108发出的启动信号,然后,进入步骤S102。
步骤S102,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进入加热模式,即,控制器102控制电源装置107对发热元件44输出第一加热功率。
用户松开点烟键108时,电子烟的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S201,控制器102检测到点烟键108发出的启动信号中断,然后,进入步骤S202。
步骤S202,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进入保温模式,即控制器102控制电源装置107对发热元件44输出第二加热功率,并控制计时器103计时,然后,进入步骤S203。
步骤S203,控制器102判断计时器103的计时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若计时器103的计时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则进入步骤S204;若计时器103的计时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则进入步骤S205。
步骤S204,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进入关机状态。
步骤S205,控制器102判断是否检测到点烟键108发出的启动信号,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20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207。
步骤S206,控制器102控制电子烟进入加热模式。
步骤S207,控制器102控制计时器103继续计时,然后,进入步骤S203。
除此以外,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还设置有红外辐射体41破裂或剥落的应对机制,以确保当红外辐射体41破裂或剥落时,用户能够及时知晓,以便及时更换发热组件40。可以理解地,若不设置红外辐射体41破裂或剥落的应对机制,用户将无法获知红外辐射体41已产生破裂或者涂覆在基体表面的红外辐射材料已经剥落。尤其是当发热元件44还能正常工作时,用户较难意识到需要更换发热组件40。但是,红外辐射体41的破裂或剥落会对发热组件40产生红外热辐射的多少、波长范围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雾化效果。另一方面,破裂或剥落的红外辐射体41存在混入烟雾中,被用户吸入的可能。因此,即使发热元件44还能正常工作,但是,红外辐射体41破裂或剥落了,用户仍然需要及时更换发热组件40。
本文给出了应对红外辐射体41破裂或剥落的三种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7,在第一种结构中,在红外辐射体41的壁体内夹设有信号检测层413。请参阅图8,在第二种结构中,在红外辐射体41的外壁上包覆有信号检测层413。请参阅图9,在第三种结构中,在红外辐射体41的内壁上涂覆有信号检测层413。其中,信号检测层413是由可随着形变产生电阻或电势变化的红外透过材料制成的。如此,信号检测层413不会妨碍发热组件40发射红外热辐射,并且信号检测层413还会在发生形变时,产生电阻或电势变化。
当红外辐射体41由红外辐射材料制成时,需要应对的是,红外辐射体41破裂的情形。当红外辐射体41破裂时,上述三种结构中,信号检测层413均会发生形变,因此,三种结构可以任意选择一种使用。
当红外辐射体41由基体以及涂覆在基体外表面上的红外辐射材料构成时,需要应对的是,红外辐射材料从基体上剥落的情形。当红外辐射材料剥落时,上述第一、第三种结构中,由于信号检测层413与红外辐射材料不接触,因此,信号检测层413不会发生形变,应当选择第二种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还包括提醒装置106,控制器102分别与信号检测层413、电源装置107以及提醒装置106电性连接。其中,控制器102内预先存储有参考电阻/电势以及预设范围。
参考电阻/电势是指常温下,红外辐射体41正常工作(没有破裂或剥落)时,信号检测层413的电阻/电势。
预设范围是指,发热组件40工作时,信号检测层413的电阻/电势与参考电阻/电势的差值所述允许的范围,即,当两者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时,则认为红外辐射体41破裂或剥落,当两者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则认为红外辐射体41没有破裂或剥落,即,红外辐射体41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预设范围时,主要考虑的是温度的作用。这是因为即使红外辐射体41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但在温度的作用下,例如,发热元件41的加热作用下或者将电子烟置于较冷的环境中,红外辐射体41会因热胀冷缩而发生形变,此时,信号检测层413随之发生形变(膨胀或收缩),导致信号检测层413的电阻/电势发生变化。
当采用正变化的信号检测层413时,信号检测层413膨胀时,电阻/电势增大,信号检测层413收缩时,电阻/电势减小。当电子烟处于最低使用温度时,红外辐射体41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所检测到的信号检测层413的电阻/电势是最小电阻/电势;当电子烟处于最高使用温度时,红外辐射体41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所检测到的信号检测层413的电阻/电势是最大电阻/电势。最低使用温度是指电子烟可以承受的最低环境温度。最高使用温度是指发热元件41可允许达到的工作温度上限。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是最小电阻/电势与参考电阻/电势的差值,预设范围的上限值是最大电阻/电势与参考电阻/电势的差值。
当采用负变化的信号检测层413时,信号检测层413膨胀时,电阻/电势减小,信号检测层413收缩时,电阻/电势增大。当电子烟处于最低使用温度时,红外辐射体41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所检测到的信号检测层413的电阻/电势是最大电阻/电势;当电子烟处于最高使用温度时,红外辐射体41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所检测到的信号检测层413的电阻/电势是最小电阻/电势。最低使用温度是指电子烟可以承受的最低环境温度。最高使用温度是指发热元件41可允许达到的工作温度上限。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是最小电阻/电势与参考电阻/电势的差值,预设范围的上限值是最大电阻/电势与参考电阻/电势的差值。
请参阅图12,红外辐射体41破裂或剥落的应对机制的实现过程为:
步骤S301,控制器102检测信号检测层413的电阻/电势,然后,进入步骤S302。
步骤S302,控制器102将检测到的电阻/电势与参考电阻/电势进行比较,并判断两者的差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两者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时,进入步骤S303,当两者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进入步骤S304。
步骤S303,控制器102控制提醒装置106发出警报信息。所述警报信息用于提醒用户红外辐射体41处于破裂或剥落状态,需要及时更换发热组件40。
步骤S304,控制器102控制提醒装置106发出安全信息。所述安全信息用于提醒用户红外辐射体41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发热组件40可以正常使用。
提醒装置106可以是设置在电子烟上的喇叭、显示灯、显示屏幕或震动装置等。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提醒装置106可以省略。当检测到的电阻/电势与参考电阻/电势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器102控制电源装置107停止对发热组件40供电,以此提醒用户红外辐射体41处于破裂或剥落状态,需要及时更换发热组件40。
电子烟上可以设置一启动按钮,用户可操作启动按钮产生触发信号,当控制器102检测到触发信号时,电子烟启动红外辐射体41破裂或剥落的应对机制,即,电子烟进行步骤S301-S304。如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检测红外辐射体41的状态。
或者,当电子烟完成步骤S101后,即,当控制器102检测到点烟键108发出的启动信号时,电子烟先进行步骤S301、S302,若根据步骤S302的判断结果能够进入到步骤S304,则在步骤S304后进入步骤S102。或者,在进行步骤S302时,若判断结果为两者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直接进入步骤S102,步骤S304省略。这样,在发热组件40工作之前,先对红外辐射体41进行检测,当红外辐射体41处于正常状态时,才使得发热组件40工作,可以防止红外辐射体41在处于破裂或剥落的状态下工作。
请再次参阅图8,在第二种结构中,由于信号检测层413包覆在红外辐射体41的外壁上,因此,破裂或剥落的红外辐射体41能够掉落至由信号检测层413组成的空间内,防止混入烟雾中。而对于第一和第三种结构,请参阅图10,可以在红外辐射体41的外周面上包覆保护膜414,保护膜414由红外透过材料制成。当红外辐射体41发生破裂或剥落时,破裂或剥落的红外辐射体41只能够落在由保护膜414组成的空间内,以防止混入烟雾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头100,发热元件44产生的热量被红外辐射体41吸收,红外辐射体41再向外发射红外热辐射,吸液件60上的烟液在红外辐射体41的红外热辐射和/或导气件50的热传导作用下产生烟雾以供用户吸食,避免了发热元件44与吸液件60接触而发生氧化和碳化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及电子烟,因其具有上述雾化头100全部的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雾化头100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烟与实施例一的电子烟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二电子烟中雾化器上的雾化头200的结构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二中,导气件50与红外辐射体41为间隔设置,即,当导气件50套设在红外辐射体41的外部时,导气件50的内周面与红外辐射体41的外周面面之间具有一间隙502,该间隙502将导气件50与红外辐射体41隔开,使得导气件50与红外辐射体41不接触,两者之间没有热传导作用。
可以理解地,实施例一中,难以保证导气件50与红外辐射体41二者间接触的均匀性,二者间接触较多的部位,热量传递较迅速,二者间接触较少的部位,热量传递较慢,因此,使得导气件50受热不均匀,进而影响导气件50对吸液件60上烟液的加热效果。另一方面,二者间接触较多的部位,红外辐射体41冷却较快,二者间接触较少的部位,红外辐射体41冷却较慢,因此,会使得红外辐射体41冷热不均,进而导致红外辐射体41破裂或剥落。而本实施例二中,由于导气件50与红外辐射体41之间间隔设置,二者间不存在热传导过程,避免了导气件50受热不匀的情况,也避免了红外辐射体41冷热不均而破裂或剥落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导气件50为一多孔件,导气件50上的孔洞之间相互连通形成出气通道501。
在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为防止红外热辐射穿过电子烟的外壳,造成能源的浪费,电子烟外壳的内表面上涂覆有反射层,例如,银膜,该反射层能够反射红外热辐射,防止雾化头(100,200)产生的红外热辐射外泄,造成热量损失。
当电子烟的外壳由金属材料制成时,还可以对外壳的内表面进行打磨,降低外壳内表面的粗糙度,使得外壳的内表面形成镜面,如此亦可反射红外热辐射,降低红外热辐射的损失。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头包括发热组件、导气件以及吸液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红外辐射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红外辐射体内部的发热元件,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红外辐射体和所述吸液件之间,且所述导气件为多孔件,所述导气件的孔洞连通形成出气通道,所述吸液件上吸附的烟液在所述发热组件和/或所述导气件的加热下形成烟雾,所述烟雾通过所述出气通道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件套设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部,且所述导气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周面接触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件套设在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部,且所述导气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红外辐射体的外周面之间具有一间隙。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件为金属网。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头还包括雾化头套管,所述吸液件套设在所述导气件的外部,所述吸液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导气件的外周面接触设置,所述雾化头套管套设在所述吸液件的外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件的外周面与所述雾化头套管的内周面接触设置,所述雾化头套管上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吸液件液体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头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套管一端的雾化头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雾化头底座上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元件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头套管相对所述雾化头底座的一端内设置有卡环,所述电极上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阶,所述发热组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卡阶上,所述发热组件的另一端卡持在所述卡环上。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
10.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
CN201720996818.2U 2017-08-10 2017-08-10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Active CN207125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96818.2U CN207125321U (zh) 2017-08-10 2017-08-10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96818.2U CN207125321U (zh) 2017-08-10 2017-08-10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5321U true CN207125321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96818.2U Active CN207125321U (zh) 2017-08-10 2017-08-10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5321U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8742A1 (zh) * 2017-08-10 2019-02-14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380766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832674A (zh) * 2019-02-28 2019-06-04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低温烘烤烟具及其加热方法
CN110041092A (zh) * 2019-04-30 2019-07-23 深圳陶陶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板和含有多孔板的烟油雾化器
WO2020019167A1 (zh) * 2018-07-24 2020-01-30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烘烤烟具及真空隔热的加热组件
CN110973718A (zh) * 2018-10-03 2020-04-10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气雾剂生成装置、控制单元、方法以及程序
WO2022170467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系统及其气溶胶生成制品
WO2022179395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EP4011223A4 (en) * 2019-08-07 2022-09-21 Shenzhen First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ATOMIZERS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EP4091486A4 (en) * 2020-01-17 2023-06-28 Shenzhen First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Heating device
EP4147588A4 (en) * 2020-05-06 2023-11-01 Shenzhen First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HEATING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8742A1 (zh) * 2017-08-10 2019-02-14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380766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0019167A1 (zh) * 2018-07-24 2020-01-30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烘烤烟具及真空隔热的加热组件
CN110973718A (zh) * 2018-10-03 2020-04-10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气雾剂生成装置、控制单元、方法以及程序
CN110973718B (zh) * 2018-10-03 2021-11-02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气雾剂生成装置、控制单元、方法以及程序
CN109832674A (zh) * 2019-02-28 2019-06-04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低温烘烤烟具及其加热方法
CN110041092A (zh) * 2019-04-30 2019-07-23 深圳陶陶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板和含有多孔板的烟油雾化器
EP4011223A4 (en) * 2019-08-07 2022-09-21 Shenzhen First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ATOMIZERS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EP4091486A4 (en) * 2020-01-17 2023-06-28 Shenzhen First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Heating device
EP4147588A4 (en) * 2020-05-06 2023-11-01 Shenzhen First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HEATING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AME
WO2022170467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系统及其气溶胶生成制品
WO2022179395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25321U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380766A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19028742A1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561736A (zh) 一种加热可抽吸材料的加热器及其加热不燃烧发烟设备
CN109770433A (zh) 一种外围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系统
CN108338417B (zh) 基于微加热器的电加热吸烟系统
CN109674093A (zh) 一种内芯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系统
CN110613173A (zh) 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加热的加热不燃烧烟草装置
CN209573235U (zh) 一种外围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系统
CN108338416B (zh)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CN209527880U (zh) 一种内芯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系统
CN109965350A (zh) 加热不燃烧吸烟装置的加热体及加热控制方法
WO2021218679A1 (zh) 加热不燃烧装置
CN205812414U (zh) 一种电加热器及电子烟
CN201225746Y (zh) 多功能热水器
CN108092099B (zh) 智能安全插排
CN205757190U (zh) 气流加热型电子烟
CN212117790U (zh) 一种可加热便携保温杯系统
CN2911448Y (zh) 整体式双火头燃烧盘
CN209147170U (zh) 一种自动感应停机的电陶炉
KR101972555B1 (ko) 밀폐형 복사식 가스레인지
CN110798923B (zh) 加热面板及无火灶
CN206252326U (zh) 全玻璃电水壶
CN213281490U (zh) 多层式红外加热部件
JPS6064134A (ja) 石油スト−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