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6790U - 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06790U CN207106790U CN201721029755.XU CN201721029755U CN207106790U CN 207106790 U CN207106790 U CN 207106790U CN 201721029755 U CN201721029755 U CN 201721029755U CN 207106790 U CN207106790 U CN 2071067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wer fan
- cabin
- sealing drum
- plate
- connecting t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1/00—Designing vessels; Predicting their performanc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所述的风机连接工装包括两端开口的密封筒,所述密封筒的一端连接有紧固板,所述紧固板上开有多个与风机连接的紧固孔,所述紧固板与所述风机为密封连接,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密封筒的内部连通,所述密封筒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的舱室抽风装置包括风机连接工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保证了风机能有效的抽出舱室内的废气,达到改善作业环境的目的,是一种真正有效且科学的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抽风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在机舱、压载舱、狭小密闭舱室等有限的作业空间内,由于装配、电焊和碳刨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众多,给现场的作业环境和施工者的人身健康带来较大的破坏。为更好地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出舱外,目前所用的方法是在舱室内多布置一些风机和将通风管拉进舱室内,通过增加新鲜空气以“赶出”废气,以及加大作业区域内的空气流动,以此达到排出舱室废气,改善局部和整体通风环境的目的。
无论是通过多布置风机还是拉通风管进入舱室,虽然加大了舱室内气体的流动,但是因为舱室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进风口、出风口数量少且面积很小,同时各舱室间交叉作业多,排风路径长,独立舱室内的废气往往不能有效地排出舱外,即使排出去了,也会因各舱室间排出的废气后续再次汇集,在船体内部从一个空间“赶到”另一个空间,不能有效地排出船体外,从而造成舱内的通风环境较差,无论是现场作业人员还是报验人员进入舱室后再出来,都会变得“黑头黑脸”,影响健康,有违绿色造船的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连接工装,作为舱室与风机之间的连接件,保证了风机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的抽出舱室内的废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工装的舱室抽风装置。
为达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包括两端开口的密封筒,所述密封筒的一端连接有紧固板,所述紧固板上开有多个与风机连接的紧固孔,所述紧固板与所述风机为密封连接,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密封筒的内部连通,所述密封筒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管。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筒呈漏斗形,所述密封筒的大口径开口端沿外圆周连接圆环形的所述紧固板,所述密封筒的小口径开口端连接所述排气管。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筒靠近小口径开口端的外侧连接有支撑密封筒的支撑件。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固接有至少一个加强板。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安装有垫板。
为达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舱室抽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风机连接工装。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上设有与紧固板连接的风机固定板,所述风机固定板与所述紧固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固定板与紧固板之间设有密封板。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固定板呈圆环形,其内孔直径大于所述密封板的内孔直径,所述密封板的内孔直径与所述紧固板的内孔直径一致,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插入到所述风机固定板的内孔,两者焊接为一体,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端部穿过所述风机固定板的内孔与所述密封板远离所述紧固板的一侧抵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紧固孔和风机固定板与螺母锁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风机连接工装与风机配合,应用在机舱、狭小舱室、底层压载舱等产生废气后不容易排出舱外或者较难形成有效通风路径废气容易汇集的空间内,通过在船体外板、顶层甲板等布置风机,将排气管直接拉入上述舱室中,通过风机直接将废气抽出船体外,进入排气管内的废气与抽风路径周围的空间完全隔绝,不会造成抽风路径周围空间的二次污染,从而从根本上“消灭”舱内的废气,达到改善作业环境的目的,是一种真正有效且科学的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抽风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机连接工装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机连接工装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机连接工装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舱室抽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密封板;2、紧固板;3、紧固件;4、密封筒;5、支撑件;6、加强板;7、垫板;8、排气管;9、紧固孔;10、风机;101、风机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密封筒4,所述密封筒4呈漏斗形,所述密封筒4大口径的开口端沿圆周方向安装有呈圆环形的紧固板2,所述紧固板2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紧固孔9,所述紧固孔9用于安装紧固件3实现与风机10的连接,所述密封筒4小口径的开口端连接有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为PVC钢丝软管,所述密封筒4靠近小口径的外侧安装有支撑密封筒4的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上开有能套在密封筒4上的圆孔,实现支撑件5与密封筒4的连接,所述支撑件5的一侧连接有两个加强板6,所述支撑件5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安装有垫板7。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室抽风装置,如图4-5所示,该舱室抽风装置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风机连接工装,所述风10机上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设有风机固定板101,风机固定板101用于与风机连接工装上的紧固板2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板1,紧固件3用于连接风机固定板101和紧固板2,紧固件3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紧固孔9和风机固定板101与螺母锁紧连接。
将与风机10连接好的风机连接工装用吊机吊装放在待抽风舱室外或甲板或外板等预定位置,PVC钢丝软管的一端套在密封筒4上并用铁线绑紧,另一端伸入需抽取废气的舱室内;如果风机10摆放位置与舱室的间距过大,使用的PVC钢丝软管的长度超出了风机10的功率而影响抽风效果时,可通过两台或多台抽风机10“驳接”的方式,即先用较短软管的风机连接工装上连接的风机将舱室内的废气抽出来,再在废气抽出位置作为废气产生点在另一处布置风机10,如此类推,直至将废气抽出舱外;在使用本风机连接工装进行抽风的过程中,需注意的是如果是在密闭或狭小的舱室内使用,必须设置进风通道,以避免出现舱内负压影响施工者正常呼吸;舱室内施工完成不再产生废气或废气抽干净后,应及时关掉风机10。
绿色造船是当前及今后造船企业的理念和方向,如何改善作业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病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就船舶建造过程中在有限复杂的作业空间发挥出高效率的抽风作用,使舱室内的作业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用较低的成本保护了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密封筒(4),所述密封筒(4)的一端连接有紧固板(2),所述紧固板(2)上开有多个与风机(10)连接的紧固孔(9),所述紧固板(2)与所述风机(10)为密封连接,所述风机(10)的进风口与所述密封筒(4)的内部连通,所述密封筒(4)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筒(4)呈漏斗形,所述密封筒(4)的大口径开口端沿外圆周连接圆环形的所述紧固板(2),所述密封筒(4)的小口径开口端连接所述排气管(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筒(4)靠近小口径开口端的外侧连接有支撑密封筒(4)的支撑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的一侧固接有至少一个加强板(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安装有垫板(7)。
6.一种舱室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机连接工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舱室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0)上设有与紧固板(2)连接的风机固定板(101),所述风机固定板(101)与所述紧固板(2)之间通过紧固件(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舱室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固定板(101)与紧固板(2)之间设有密封板(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舱室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固定板(101)呈圆环形,其内孔直径大于所述密封板(1)的内孔直径,所述密封板(1)的内孔直径与所述紧固板(2)的内孔直径一致,所述风机(10)的进风口插入到所述风机固定板(101)的内孔,两者焊接为一体,所述风机(10)的进风口端部穿过所述风机固定板(101)的内孔与所述密封板(1)远离所述紧固板(2)的一侧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舱室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紧固孔(9)和风机固定板(101)与螺母锁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29755.XU CN207106790U (zh) | 2017-08-16 | 2017-08-16 | 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 |
PCT/CN2017/114115 WO2019033621A1 (zh) | 2017-08-16 | 2017-11-30 | 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29755.XU CN207106790U (zh) | 2017-08-16 | 2017-08-16 | 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06790U true CN207106790U (zh) | 2018-03-16 |
Family
ID=6157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29755.XU Active CN207106790U (zh) | 2017-08-16 | 2017-08-16 | 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06790U (zh) |
WO (1) | WO201903362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45293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机舱临时通风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916257U (zh) * | 2011-01-12 | 2011-08-03 | 浙江海洋学院 | 紧凑型渔船机舱通风机吸声降噪装置 |
CN202833259U (zh) * | 2012-10-25 | 2013-03-27 | 无锡宇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连接法兰 |
JP5951567B2 (ja) * | 2013-08-29 | 2016-07-13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通風筒、船舶、および、通風筒の開閉方法 |
CN103921930A (zh) * | 2014-04-25 | 2014-07-16 |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侧开式风筒 |
CN205203325U (zh) * | 2015-12-17 | 2016-05-04 |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风机安装结构 |
-
2017
- 2017-08-16 CN CN201721029755.XU patent/CN207106790U/zh active Active
- 2017-11-30 WO PCT/CN2017/114115 patent/WO20190336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45293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机舱临时通风方法 |
CN108945293B (zh) * | 2018-07-27 | 2021-03-30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机舱临时通风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033621A1 (zh) | 2019-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06790U (zh) | 一种风机连接工装及舱室抽风装置 | |
CN209640050U (zh) | 一种汽车环保检测用尾气收集装置 | |
CN207786199U (zh) | 一种建筑粉尘处理装置 | |
CN206077152U (zh) | 矿用自卸车出风风道装置 | |
CN208950621U (zh) | 一种便于移动的矿用通风装置 | |
CN108014552A (zh) | 一种便携式环保型除尘器 | |
CN208057530U (zh) | 一种消音器 | |
CN206154537U (zh) | 一种塑料造粒用投料除尘装置 | |
CN207080246U (zh) | 一种水下隧道合拢施工临时排风系统 | |
CN211199280U (zh) | 一种罩式真空退火炉 | |
CN207546231U (zh) | 一种环保汽车尾气吸收装置 | |
CN208613332U (zh) | 一种风机抽风系统 | |
CN203076308U (zh) | 一种排气系统 | |
CN209294132U (zh) | 一种排烟风机风量倍增冷却装置 | |
CN208566731U (zh) | 一种脱硫塔出烟管冷却装置 | |
CN207981625U (zh) | 一种具有煤灰成分分离功能的煤灰收集系统 | |
CN207372013U (zh) | 一种打印、复印一体机用吸尘装置 | |
CN206972479U (zh) | 一种空气压缩机 | |
CN104494399B (zh) | 工程机械驾驶室用增压设备 | |
CN206881406U (zh) | 一种墙体保温材料切割除尘装置 | |
CN206055724U (zh) | 一种辅助排油烟装置 | |
CN204212799U (zh) | 一种矿井用定向除尘风机 | |
CN204877989U (zh) | 一种可拆卸式风机 | |
CN207777299U (zh) | 一种消音器 | |
CN105798054B (zh) | 含汞灯管的led显示器拆解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