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5525U - 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05525U CN207105525U CN201721102956.8U CN201721102956U CN207105525U CN 207105525 U CN207105525 U CN 207105525U CN 201721102956 U CN201721102956 U CN 201721102956U CN 207105525 U CN207105525 U CN 2071055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portion
- driving end
- ejector retainner
- retainner plate
- stopper s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和若干个顶出件;所述顶出件包括顶针杆、复位弹簧、传动块和传动杆;所述顶针板内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顶针杆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二杆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半径;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杆部外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杆部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至型芯内部用于顶出产品;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适配且所述传动杆上端高出所述顶针板上表面;所述第一传动端和所述第二传动端可实现绕所述固定轴的旋转;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结构小型化,且能实现产品快速自动顶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而传统的模具在开模后往往需要顶针将产品顶出,由于顶针板带着顶针到达极限位置后,产品的浇口和顶针仍有一定黏度不方便顶出,此时产品无法自动顶出便需要再进行一步工位将产品顶出,而当产品占用的体积较小时,其顶出难度很大且需要的顶针数量不用很多,特地设置一道顶出工序往往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开模后产品无法自动顶出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小型化,且能实现产品快速自动顶出的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和若干个顶出件;所述顶出件包括顶针杆、复位弹簧、传动块和传动杆;所述顶针板内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顶针杆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二杆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半径;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杆部外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杆部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至型芯内部用于顶出产品;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适配且所述传动杆上端高出所述顶针板上表面;所述传动块包括固定部、第一传动端和第二传动端;所述传动块通过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固定轴固定于所述顶针板下方;所述第一传动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杆部下方,所述第二传动端设置于所述传动杆下方;所述第一传动端和所述第二传动端可实现绕所述固定轴的旋转。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动端和所述第二传动端呈圆弧状;所述第一传动端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杆部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传动端上表面与所述传动杆下表面相贴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三杆部和第四杆部;所述第四杆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杆部;所述第三杆部上端高于所述顶针板上表面;所述第四杆部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端上表面相贴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压缩部和圆孔部;所述圆孔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二杆部的半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弹簧下端与所述第二杆部相接触;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压缩部以实现对所述顶针杆的限位和复位;所述第一杆部穿过所述圆孔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针板上方进一步设置有动模板,所述顶针板向上运动到达极限位置后与所述动模板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整体结构简单,巧妙地通过开模过程中到达极限位置时动模板对传动杆上端的按压来实现对第二传动端的下压,从而通过跷跷板的方式控制第一传动端对第二杆部的挤压,最终使得所述第一杆部对产品的快速自动顶出同时通过复位弹簧复位以备下一次顶出。
2.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整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能有效实现对产品的顶出,大大减小了正常顶出件中需要的空间和顶针杆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中顶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在模具中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顶针板10、第一限位槽11、压缩部111、圆孔部112、第二限位槽12、
顶出件20、
顶针杆21、第一杆部211、第二杆部212、
复位弹簧22、
传动块23、第一传动端231、第二传动端232、固定部233、固定轴234、
传动杆24、第三杆部241、第四杆部242、
动模板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2,实施例中,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10和若干个顶出件20;所述顶出件20包括顶针杆21、复位弹簧22、传动块23和传动杆24;所述顶针板10 内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所述顶针杆21包括第一杆部211和第二杆部212;所述第二杆部212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211半径;所述复位弹簧22套设于所述第一杆部211外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内,所述第一杆部211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11至型芯内部用于顶出产品;所述传动杆24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2相适配且所述传动杆24上端高出所述顶针板10上表面;所述传动块23包括固定部233、第一传动端231和第二传动端232;所述传动块23通过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33上的固定轴234固定于所述顶针板10下方;所述第一传动端231设置于所述第二杆部212下方,所述第二传动端232设置于所述传动杆24下方;所述第一传动端231和所述第二传动端232可实现绕所述固定轴234的旋转。整体采用这样的结构十分小型化,且可以有效通过顶出件20实现对产品的顶出。
进一步地,可根据不同产品在顶针板10内设置多个顶出件20来实现对产品各个部分的顶出,当产品为对称工件时,设置两个顶出件20来对产品进行顶出。
请参考图1,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端231和所述第二传动端232呈圆弧状;所述第一传动端231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杆部212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传动端232上表面与所述传动杆24下表面相贴合。定义所述传动块23的横截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包括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和第三圆弧部;所述传动块23由所述第一平面拉伸而成且所述第一圆弧部拉伸形成第一传动端231,所述第三圆弧部拉伸形成第二传动端232,所述第二圆弧部拉伸形成固定部233且所述固定部233上表面与所述顶针板10下表面相接触以形成第一传动端 231和第二传动端232的支点。所述传动块23设计成这样跷跷板状的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对第一传动端231和第二传动端232的来回运动,并配合顶针杆21和传动杆24实现对产品的顶出。
请参考图1,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24包括第三杆部241和第四杆部242;所述第四杆部242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杆部241;所述第三杆部241上端高于所述顶针板10上表面;所述第四杆部242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端232上表面相贴合。
请参考图2,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11包括压缩部111和圆孔部112;所述圆孔部 112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211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二杆部212的半径;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压缩部111来放置复位弹簧22同时通过圆孔部112和压缩部111半径不同形成的壁面差来对复位弹簧22的上端进行固定限位。
请参考图2,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22下端与所述第二杆部212相接触;所述复位弹簧22设置于所述压缩部111以实现对所述顶针杆21的限位和复位;所述第一杆部211穿过所述圆孔部112。
请参考图2,所述顶针板10上方进一步设置有动模30,所述顶针板10向上运动到达极限位置后与所述动模板30相接触,利用动模板30将传动杆24进行按压可以有效巧妙地实现加速顶出的作用。
请参考图1至图2,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开模后所述顶针板10带着顶出件10向上运动,当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传动杆24的上端碰到了动模板30,由于所述传动杆24上端高出所述顶针板10上表面,即此时动模板30给所述传动杆24上端一个反推力,所述传动杆24下端推动所述第二传动端232向下运动,由于所述固定轴234的固定作用,所述第一传动端231向上运动并带动所述顶针杆21向上运动将产品自动顶出,此时所述第二杆部212挤压复位弹簧22,取出产品后,由于复位弹簧22被挤压对所述压缩部111内壁产生一个反推力将顶针杆21推回初始工作位置以准备下一次的产品顶出。
整体结构简单,巧妙地通过开模过程中到达极限位置时动模板对传动杆24上端的按压来实现对第二传动端232的下压,从而通过跷跷板的方式控制第一传动端231对第二杆部212 的挤压,最终使得所述第一杆部211对产品的快速自动顶出同时通过复位弹簧22复位以备下一次顶出。而且整体占用空间小,大大减小了正常顶出件20中需要的空间和顶针杆21数量。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更动及润饰的等效替换,仍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针板和若干个顶出件;所述顶出件包括顶针杆、复位弹簧、传动块和传动杆;所述顶针板内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顶针杆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二杆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半径;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杆部外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杆部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至型芯内部用于顶出产品;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适配且所述传动杆上端高出所述顶针板上表面;所述传动块包括固定部、第一传动端和第二传动端;所述传动块通过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固定轴固定于所述顶针板下方;所述第一传动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杆部下方,所述第二传动端设置于所述传动杆下方;所述第一传动端和所述第二传动端可实现绕所述固定轴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端和所述第二传动端呈圆弧状;所述第一传动端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杆部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传动端上表面与所述传动杆下表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三杆部和第四杆部;所述第四杆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杆部;所述第三杆部上端高于所述顶针板上表面;所述第四杆部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端上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压缩部和圆孔部;所述圆孔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二杆部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下端与所述第二杆部相接触;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压缩部以实现对所述顶针杆的限位和复位;所述第一杆部穿过所述圆孔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上方进一步设置有动模板,所述顶针板向上运动到达极限位置后与所述动模板相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02956.8U CN207105525U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02956.8U CN207105525U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05525U true CN207105525U (zh) | 2018-03-16 |
Family
ID=61586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02956.8U Active CN207105525U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05525U (zh) |
-
2017
- 2017-08-31 CN CN201721102956.8U patent/CN2071055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09277U (zh) | 一种家电功能面板的注塑模具 | |
CN105619713B (zh) | 液态硅胶模内射出成型模具 | |
CN105500639A (zh) | 一种可实现多方向抽芯的机构和抽芯方法 | |
CN207594235U (zh) | 汽车大中型模具大直顶内横向脱模结构 | |
CN207105525U (zh) | 一种紧凑型加速顶出机构 | |
CN207105503U (zh) | 一种超小空间内缩机构 | |
CN203973939U (zh) | 内螺纹塑胶产品的成型模具 | |
CN207077696U (zh) | 一种导向性能良好的塑料模具 | |
CN103831957A (zh) | 一种汽车装饰件注塑模具的机械式顶出机构 | |
CN206501363U (zh) | 双色模具 | |
CN210590294U (zh) | 一种汽车方向盘按钮模具 | |
CN209492113U (zh) | 一种模具 | |
CN209521230U (zh) | 脱模力最大化的顶出机构模具模架 | |
CN203092972U (zh) | 司筒顶出机构 | |
CN206085534U (zh) | 一种防水塑料件的注塑模具结构 | |
CN208450354U (zh) | 一种马达壳加工模具 | |
CN207449017U (zh) | 顶针机构及具有该顶针机构的模具 | |
CN206357559U (zh) | 一种辅助定位的热流道模具 | |
CN219522932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加速顶出装置 | |
CN109203384A (zh) | 一种杠杆侧抽芯机构 | |
CN212664872U (zh) | 一种用于加工空调支架的模具 | |
CN216506465U (zh) | 一种护目镜架的模具 | |
CN204640696U (zh) | 注塑模具强制回位机构 | |
CN208514883U (zh) | 高集成脱模结构的面板注塑模具 | |
CN220198302U (zh) | 一种塑件防充填不足的模具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61101 1st floor, no.1152 and no.1154, Chunguang Road, industrial zone,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Xiang'an),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Weike 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1101 Chun Guang road, No. 1152 and 1154,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Xiangan) Industrial Zone,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Voke Mold & Plastic Engineering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