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5480U - 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05480U CN207105480U CN201720875913.7U CN201720875913U CN207105480U CN 207105480 U CN207105480 U CN 207105480U CN 201720875913 U CN201720875913 U CN 201720875913U CN 207105480 U CN207105480 U CN 2071054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ue
- enters
- injection mold
- die
- glue run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工件,其包括上模、下模、进胶机构及斜顶部件,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及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内的上模仁,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及装设于所述下模座内的下模仁,所述上模仁与所述下模仁配合以形成模腔,所述进胶机构装设于所述上模,所述斜顶部件可活动地装设于所述下模以用于将成型工件顶出所述模腔,所述进胶机构开设有第一进胶流道,所述斜顶部件的一个侧面开设有第二进胶流道,所述第一进胶流道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胶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模腔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注塑成型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移动终端、家用电器、汽车等行业。现有的注塑成型工艺先是把熔融塑胶注入模具型腔里,经冷却固化后即可形成特定形状的产品,再经过顶料机构把产品和残胶顶出。然而,随着市场对产品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注塑模具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传统采用的从对应产品的侧面或端面的位置进胶的方式需要设置多个进胶口,如此容易产生熔接线,进而影响了注塑成型产品的外观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注塑成型工件品质的注塑模具。
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工件,其包括上模、下模、进胶机构及斜顶部件,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及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内的上模仁,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及装设于所述下模座内的下模仁,所述上模仁与所述下模仁配合以形成模腔,所述进胶机构装设于所述上模,所述斜顶部件可活动地装设于所述下模以用于将成型工件顶出所述模腔,所述进胶机构开设有第一进胶流道,所述斜顶部件的一个侧面开设有第二进胶流道,所述第一进胶流道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胶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模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进胶流道呈U型,所述第二进胶流道包括位于斜顶部件朝向模腔的顶面的进胶口和出胶口,所述进胶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进胶流道,所述出胶口连通于所述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进胶流道在垂直于所述侧面的方向上具有一深度,所述斜顶部件朝向与所述侧面相悖的方向可移动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的深度相比至少大于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上模仁开设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过胶通道,所述过胶通道将所述第一进胶流道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进胶机构包括挡止部和自所述挡止部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挡止部的顶面开设有入胶口,所述第一进胶流道贯穿所述延伸部的上下两端并延伸至所述挡止部与所述入胶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上模座开设有贯通其顶面和底面的注胶通道,所述进胶机构的所述挡止部挡止于所述上模座的顶面,所述进胶机构的所述延伸部收容于所述注胶通道并伸入所述过胶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上模仁的底面包括一限制壁,所述限制壁与所述下模仁配合形成所述模腔,所述过胶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上模仁的顶面的连接道、形成于所述限制壁的过胶口及连通所述连接道与所述过胶口的连接孔,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连接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过胶口的剖面呈U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进胶流道的所述进胶口连通于所述过胶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上模仁的底面包括一限制壁,所述限制壁与所述下模仁配合形成所述模腔,所述限制壁开设有一过胶口,所述过胶口与所述第一进胶流道及所述第二进胶流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塑模具通过在斜顶部件开设第二进胶流道,使熔融塑胶从对应于工件的中部的内侧的位置均匀导入至模腔中,避免了在对应工件两侧的位置进胶产生熔接线的问题,有效提高工件的注塑成型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注塑模具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注塑模具的斜顶部件的放大图。
图4是图2所示注塑模具的上模仁的另一角度的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注塑模具沿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注塑模具的VI部分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中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塑模具100用于注塑成型工件200,其包括上模10、下模20、进胶机构30及斜顶部件42。
上模10与下模20相互配合以形成用于注塑成型工件200的模腔50(如图 6),模腔50与工件200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工件200为一手机后壳。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工件200也可以为其他移动装置的外壳,如平板电脑的外壳、电子书的外壳等。
进胶机构30装设于上模10以用于将熔融塑胶注入模腔50中。
斜顶部件42装设于下模20中并延伸至模腔50的底面,以在塑胶于模腔50 中固化成型为工件200后,顶出收纳于模腔50中的工件200。
具体地,上模10包括上模座11及上模仁12。上模座11大致呈矩形板结构,上模仁12固定设置于上模座11朝向下模20的一侧。上模座11在近似中央位置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贯穿上模座11的顶面和底面的注胶通道111。本实施例中,注胶通道111对应成型后的手机后壳的摄像孔。
请参照图4,上模仁12的底面包括一限制壁120,其形状、尺寸与工件200 的一表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限制壁120与下模20配合形成模腔50。
请参照图6,上模仁12开设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过胶通道122。过胶通道122包括形成于上模仁12的顶面的连接道123、开设于限制壁120的一过胶口 124及位于过胶口124和连接道123之间的一竖直细长的连接孔126。连接道123 与过胶口124通过连接孔126连通。过胶口124的剖面大致呈U型。
请参照图2,下模20包括下模座21及下模仁22。下模仁22固定设置于下模座21朝向上模座11的一侧,并与上模仁12的限制壁120相配合以形成所述模腔 50。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座11的形状尺寸与下模座21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且上模仁12的形状尺寸与下模仁22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以便于合模过程中上模座11与下模座21以及上模仁12与下模仁22之间能够分别充分地对接。
请一并参照图2、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进胶机构30包括挡止于上模座11的顶面的挡止部32和自挡止部32的中部垂直向下延伸并收容于上模10的注胶通道111和连接道123内的延伸部34。挡止部32的顶面开设有入胶口320。进胶机构30开设有第一进胶流道300。第一进胶流道300贯穿延伸部34的上下两端、且延伸至挡止部32内并与入胶口320连通。
延伸部34的下端伸入连接道123,使第一进胶流道300与连接孔126的顶端连通。
请结合参照图2、图3、图5和图6,斜顶部件42沿竖直方向装设于下模仁 22,并延伸至模腔50的底面。
斜顶部件42的顶部的其中一个侧面421开设有一U型的第二进胶流道 420,第二进胶流道420为开设于侧面421上的凹槽。U型的第二进胶流道420 的两端分别为进胶口422和出胶口424。进胶口422和出胶口424均贯穿斜顶部件42的顶面,所述顶面朝向模腔50。进胶口422与过胶口124对接并连通。出胶口424连通于模腔50。斜顶部件42在水平方向上沿着与侧面421相悖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应所述大于第二进胶流道420的深度,优选的,所述距离与第二进胶流道420的深度相比大于1毫米(mm)以上,使脱模时第二进胶流道420内固化的塑胶能够从侧面421退出而完全与斜顶部件42脱离。应该理解,此处说明的第二进胶流道420的深度是指第二进胶流道420在水平方向(垂直于侧面421 的方向)上于斜顶部件42的所述侧面421凹陷的深度,而不是第二进胶流道420 在竖直方向上的纵深。
请参照图图5和图6,注塑模具100合模注塑时,外界的熔融的塑胶依次经由入胶口320、第一进胶流道300、连接孔126、过胶口124、进胶口422、第二进胶流道420、出胶口424后流入模腔50中,以注塑成型工件200。残留在第二进胶流道420内的塑胶固化并在出胶口424一端与工件200连接。
脱模时,斜顶部件42向上移动将工件200垂直向上顶出模腔50的同时,斜顶部件42还向与侧面421相悖的方向移动。第二进胶流道420内的残胶脱离斜顶部件42并随同工件200一并被顶出模腔50,避免残胶掉落至模腔50而造成模具的损坏。此时,由于第二进胶流道420内的残胶脱离斜顶部件42,有利于下次的注塑成型工艺。
可以理解,第二进胶流道420可以为其他形状,如V型、波浪形、W字型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塑模具100通过在斜顶部件42开设第二进胶流道 420,可以在对应工件200的中部的位置从底面进胶,避免了在工件200的侧面或端面进胶产生熔接线的问题,即使产生细小的熔接线也位于工件200的内侧,不影响工件200的外观,有效提高工件200的注塑成型品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工件,其包括上模、下模、进胶机构及斜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及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内的上模仁,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及装设于所述下模座内的下模仁,所述上模仁与所述下模仁配合以形成模腔,所述进胶机构装设于所述上模,所述斜顶部件可活动地装设于所述下模以用于将成型工件顶出所述模腔,所述进胶机构开设有第一进胶流道,所述斜顶部件的一个侧面开设有第二进胶流道,所述第一进胶流道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胶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模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呈U型,所述第二进胶流道包括位于斜顶部件朝向模腔的顶面的进胶口和出胶口,所述进胶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进胶流道,所述出胶口连通于所述模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在垂直于所述侧面的方向上具有一深度,所述斜顶部件朝向与所述侧面相悖的方向可移动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的深度相比至少大于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开设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过胶通道,所述过胶通道将所述第一进胶流道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机构包括挡止部和自所述挡止部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挡止部的顶面开设有入胶口,所述第一进胶流道贯穿所述延伸部的上下两端并延伸至所述挡止部与所述入胶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开设有贯通其顶面和底面的注胶通道,所述进胶机构的所述挡止部挡止于所述上模座的顶面,所述进胶机构的所述延伸部收容于所述注胶通道并伸入所述过胶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的底面包括一限制壁,所述限制壁与所述下模仁配合形成所述模腔,所述过胶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上模仁的顶面的连接道、形成于所述限制壁的过胶口及连通所述连接道与所述过胶口的连接孔,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连接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胶口的剖面呈U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胶流道的所述进胶口连通于所述过胶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的底面包括一限制壁,所述限制壁与所述下模仁配合形成所述模腔,所述限制壁开设有一过胶口,所述过胶口与所述第一进胶流道及所述第二进胶流道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75913.7U CN207105480U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75913.7U CN207105480U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05480U true CN207105480U (zh) | 2018-03-16 |
Family
ID=61573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87591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05480U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0548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73030A (zh) * | 2018-09-28 | 2018-12-11 | 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型油封类模具 |
CN112223670A (zh) * | 2020-10-12 | 2021-01-15 | 昆山机器人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具备斜顶配合的注塑模架 |
CN113635572A (zh) * | 2020-04-27 | 2021-11-12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板进胶结构 |
-
2017
- 2017-07-18 CN CN201720875913.7U patent/CN2071054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73030A (zh) * | 2018-09-28 | 2018-12-11 | 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型油封类模具 |
CN108973030B (zh) * | 2018-09-28 | 2023-09-15 | 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型油封类模具 |
CN113635572A (zh) * | 2020-04-27 | 2021-11-12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板进胶结构 |
CN112223670A (zh) * | 2020-10-12 | 2021-01-15 | 昆山机器人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具备斜顶配合的注塑模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05480U (zh) | 注塑模具 | |
CN209289668U (zh) | 一体式多端子埋入注塑模具 | |
CN106915042B (zh) | 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06884078U (zh) | 一种牛角进胶注塑模 | |
CN208305704U (zh) | 一种模内热切水口的模具结构 | |
CN102825739A (zh) | 顶出距离可连续变化的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 |
CN202764141U (zh) | 一种斜顶式模具结构 | |
CN207077695U (zh) | 冷流道注塑模具和塑料制品 | |
CN217834542U (zh) | 一种用于双层壳体的模具 | |
CN215472732U (zh) | 一种新型用料均衡的双浇口注塑模具 | |
CN206106264U (zh) | 一种省料的模具 | |
CN204526030U (zh) | 气顶塑胶件进行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1467311U (zh) | 一种不易产生拉丝且不易堵住的化妆品瓶注射吹塑模腔 | |
CN109093939A (zh) | 计算机面板注塑成型模具及制造计算机面板的注塑工艺 | |
CN208197422U (zh) | 一种快速定位的注塑模具 | |
CN209492113U (zh) | 一种模具 | |
CN209191184U (zh) | 一种多利用率模具 | |
CN203267132U (zh) | 注塑模具 | |
CN202097902U (zh) | 注塑模具 | |
CN206825849U (zh) | 一种注塑脱模吹气结构 | |
CN214687742U (zh) | 一种用于生产a柱装饰件的加工模具 | |
CN205951203U (zh) | 浇口自动切断的模具 | |
CN106608018B (zh) | 产品注塑成型方法及装置 | |
CN204604736U (zh) | 一种汽车后视镜垫片模具 | |
CN217777664U (zh) | 一种hdmi接口成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