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3193U - 一种副水箱、串联式冷却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水箱、串联式冷却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3193U
CN207093193U CN201720938314.5U CN201720938314U CN207093193U CN 207093193 U CN207093193 U CN 207093193U CN 201720938314 U CN201720938314 U CN 201720938314U CN 207093193 U CN207093193 U CN 207093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ystem
deputy tank
tandem
delivery por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383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细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YD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BYD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383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3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3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3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箱盖,所述下壳体侧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下壳体底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上壳体顶面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侧面设置排气口,所述箱盖与所述注水口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该串联式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依次沿副水箱、水泵、电机控制器、电机、散热器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将副水箱串联至冷却系统循环中,使串联式副水箱直接参与冷却系统循环,使得冷却系统加注冷却液和排气时更加顺畅,很好解决车辆管路长以及冷却液加注困难的风险,省略了无补偿软管及排气软管,简化了系统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副水箱、串联式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副水箱、串联式冷却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车型一般采用并联式副水箱,副水箱不参与冷却系统循环,这种方案至少需要增加补偿软管和排气软管,使得成本增加,且补偿软管及排气软管增加冷却液泄漏风险;除此还会使得零部件重量增加,不利于整车轻量化设计;并联式副水箱不直接参与冷却系统循环,通过排气软管将系统中的气体排至副水箱,并通过补偿软管给循环系统补充冷却液,由于汽车上管路设置较长,导致副水箱冷却液加注及排气不够顺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水箱。
一种副水箱,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箱盖,所述下壳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下壳体的底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上壳体的顶面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侧壁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箱盖与所述注水口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相对于所述出水口设置于下壳体上较高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包括上述副水箱、水泵、电机控制器、电机和散热器,所述副水箱、水泵、电机控制器、电机和散热器依次连接组成冷却回路。
优选地,所述副水箱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电机控制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出水口与电机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机的出水口与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和所述副水箱的进水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副水箱的安装点相对于冷却系统中的所述水泵、电机控制器、电机和散热器设置为最高。
优选地,串联式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依次沿副水箱、水泵、电机控制器、电机、散热器循环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意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副水箱串联至冷却系统循环中,使串联式副水箱直接参与冷却系统循环,使得冷却系统加注冷却液和排气时更加顺畅,很好解决车辆管路长以及冷却液加注困难的风险,省略了无补偿软管及排气软管,简化了系统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副水箱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副水箱。
如图1所示,一种副水箱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和箱盖13,下壳体12侧面设置有进水口14,下壳体12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5,上壳体11顶部设置有注水口16,注水口16侧壁设置排气口17,箱盖13与注水口16配合连接,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密封配合连接。优化地,该副水箱的注水口16用于加注冷却液,而副水箱下壳体12侧壁和顶部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用于进水和出水实现冷却液循环。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包括上述的一种副水箱1、水泵2、电机控制器3、电机4和散热器5,副水箱1、水泵2、电机控制器3、电机4和散热器5依次连接,组成冷却回路。优化地,散热器5的出水口与副水箱1的进水口连接,副水箱1的出水口与水泵2的进水口连接,水泵2的出水口与电机控制器3的进水口连接,电机控制器3的出水口与电机4的进水口连接,而电机4的出水口与散热器5的进水口连接,形成串联式冷却回路。副水箱1的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分别与其他部件连接,直接与需要散热的部件串联连接,形成串联冷却回路,将副水箱1直接参与冷却循环,缩短了冷却系统中的管路长度,使得加注冷却液更加简便容易。
副水箱1位于串联冷却系统中的最高位置,优化地,在整个串联冷却系统中,由于副水箱1的注水口16用于加注冷却液,因此副水箱1为整个串联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源头,而副水箱1处于整个串联冷却系统的最高点,将冷却液传输至串联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位,除此之外,副水箱1位于串联冷却系统中的最高位置,有利于整个系统中气体的排出。传统并联式冷却系统中,整个冷却管路中还会设置有排气软管与副水箱上壳体连接,而该排气软管增加冷却液泄漏风险,且由于汽车上管路设置较长,导致排气不够顺畅。而该串联冷却系统中,省略了排气软管,管路中气体随着冷却液的循环进入副水箱1,当压力增达到一定值,气体便从副水箱注水口13侧壁的排气口17排出系统外。
串联式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依次沿副水箱1-水泵2-电机控制器3-电机4-散热器5-副水箱1循环流动,优化地,这样可使需要冷却的部件直接参与到冷却系统中,使冷却液实现串联循环,有利于冷却系统中气体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将副水箱串联至冷却系统循环中,使串联式副水箱直接参与冷却系统循环,使得冷却系统加注冷却液和排气时更加顺畅,很好解决车辆管路长以及冷却液加注困难的风险,省略了无补偿软管及排气软管,简化了系统结构。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副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和箱盖(13),所述下壳体(12)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4),所述下壳体(12)的底面设置有出水口(15),所述上壳体(11)的顶面设置有注水口(16),所述注水口(16)侧壁设置有排气口(17),所述箱盖(13)与所述注水口(16)配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4)相对于所述出水口(15)设置于下壳体(12)上较高位置。
3.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副水箱,所述副水箱为根据权利要求 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水箱(1),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水泵(2)、电机控制器(3)、电机(4)和散热器(5),所述副水箱(1)、水泵(2)、电机控制器(3)、电机(4)和散热器(5)依次连接组成冷却回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箱(1)的出水口与水泵(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2)的出水口与电机控制器(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3)的出水口与电机(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机(4)的出水口与散热器(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5)的出水口和所述副水箱(1)的进水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箱(1)的安装点相对于冷却系统中的所述水泵(2)、电机控制器(3)、电机(4)和散热器(5)设置为最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串联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联式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依次沿副水箱(1)、水泵(2)、电机控制器(3)、电机(4)、散热器(5)循环流动。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CN201720938314.5U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副水箱、串联式冷却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07093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8314.5U CN207093193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副水箱、串联式冷却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8314.5U CN207093193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副水箱、串联式冷却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3193U true CN207093193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42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38314.5U Active CN207093193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副水箱、串联式冷却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31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9270A (zh) * 2018-09-11 2019-03-26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水箱
CN111755769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系统及汽车
CN114824361A (zh) * 2022-05-31 2022-07-2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9270A (zh) * 2018-09-11 2019-03-26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水箱
CN111755769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系统及汽车
CN114824361A (zh) * 2022-05-31 2022-07-2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14824361B (zh) * 2022-05-31 2023-11-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3193U (zh) 一种副水箱、串联式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03104978B (zh) 一种储水箱及使用该储水箱的储水式热水器
CN108321327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壳
CN202328791U (zh) 一种储水箱及使用该储水箱的储水式热水器
CN108800982A (zh) 双效冷却的铸焊冷却水冷却装置
CN216230346U (zh) 一种bopp膜生产用膜线冷却循环系统
CN205025561U (zh) 一种水空中冷器、进气冷却系统及发动机总成
CN204973921U (zh) 预聚反应釜的喷淋eg循环供给控制装置
CN207578781U (zh) 一种炼胶隔离池循环冷却系统
CN207962689U (zh) 一种新型高效的工业用冷渣机
CN208133520U (zh) 一种车灯透镜急冷急热模具
CN206259463U (zh) 动力电池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1847613B (zh) 半导体制冷片的水循环散热装置
CN206887100U (zh) 一种新型微生物发酵装置
CN206803569U (zh) 一种用于充注临界温度低于50℃的超低温冷媒的充注机
CN212987352U (zh) 一种基于采暖罐的热水供暖系统
CN220842935U (zh) 一种舷外机集成冷却系统
CN208439017U (zh) 车用水加热器及汽车
CN206175054U (zh) 集成多功能的轻量化调温器壳体
CN217841820U (zh) 一种隔热可靠的膨胀水箱
CN21552104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水箱
JPS59145444A (ja) 貯湯式給湯機
CN212054884U (zh) 车辆膨胀水箱和车辆
CN217783614U (zh) 膨胀水壶以及车辆
CN215675817U (zh) 一种换热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