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0677U - 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0677U
CN207090677U CN201721065597.3U CN201721065597U CN207090677U CN 207090677 U CN207090677 U CN 207090677U CN 201721065597 U CN201721065597 U CN 201721065597U CN 207090677 U CN207090677 U CN 207090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frame
cable guide
guide pulley
equi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55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晓宇
李峰
刘少斌
周建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TONY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TON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TONY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TON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655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0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0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0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包括机架、装设在机架上的左右两组并排设置的线盘卷绕机构、排线导轮和换绕装置;排线导轮装设在XY调整机构上,线材绕经排线导轮后收卷在其中一组线盘卷绕机构上;每组线盘卷绕机构上装设有捕线器;两组线盘卷绕机构之间装设有换绕装置,换绕装置包括装设在机架上的打杆固定座和装设在机架上并位于打杆固定座两侧的挡线机构,打杆固定座下部固装有中间打杆,且中间打杆上装设有能够切断线材的刀片;挡线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后部的挡线气缸、装设在挡线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挡线推杆和装设在挡线推杆上的挡线打杆,且挡线打杆位于机架的前方,挡线打杆与中间打杆平行。本实用新型能自动换盘,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收线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漆包线拉伸成型后,需要将其卷绕收集,以便后续加工的进行,卷绕收集的设备即为收线装置,目前,在漆包线生产中都是通过收线装置收线,现行的收线方式大多为力矩收线,普遍采用人工手动换盘方式,对操作工的个人技能要求较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并且人工手动换盘效率很低,随着设备效率的不断提高,生产速度的不断加快,人工手动换盘越来越困难,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解决了手动换盘的不足,可实现自动切换换盘收线,其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包括机架和装设在机架上的左右两组并排设置的线盘卷绕机构,还包括排线导轮和换绕装置;所述排线导轮装设在XY调整机构上,排线导轮能够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且XY调整机构位于机架的后方,线材绕经排线导轮后收卷在其中一组线盘卷绕机构上;每组所述的线盘卷绕机构上装设有捕线器;两组所述的线盘卷绕机构之间装设有换绕装置,所述换绕装置包括装设在机架上的打杆固定座和装设在机架上并位于打杆固定座两侧的挡线机构,所述打杆固定座下部固定装设有中间打杆,且中间打杆上装设有能够切断线材的刀片;所述挡线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后部的挡线气缸、装设在挡线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挡线推杆和装设在挡线推杆上的挡线打杆,且挡线打杆位于机架的前方,挡线打杆与中间打杆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下部分别设有一组槽孔,为上槽孔和下槽孔,所述XY调整机构的X轴滑块的上部装设有上滑块连接块,XY调整机构的X轴滑块的下部装设有下滑块连接块,且上滑块连接块从上槽孔中穿过,下滑块连接块从下槽孔中穿过,上滑块连接块上装设有红外探头发射器,下滑块连接块上装设有与红外探头发射器相对应的红外探头接收器,且排线导轮装设在下滑块连接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排线导轮由三组,包括排线导向轮、左排线导轮和右排线导轮,所述排线导向轮通过排线导向轮底座装设在下滑块连接块的左侧,所述左排线导轮和右排线导轮并排装设在下滑块连接块上,且红外探头接收器位于左排线导轮和右排线导轮之间;排线导向轮的中心轴线低于左排线导轮或右排线导轮的中心轴线。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打杆为圆杆结构,圆杆纵向上设有槽孔,刀片呈倾斜固定在槽孔内,且刀刃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
作为优选,所述挡线打杆为圆杆结构,且挡线打杆的直径与中间打杆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自动换盘,换盘过程中无需停机,中间无需人为操作,实现自动控制,人工只需装卸线盘的工作,劳动强度低,自动化程度高,工作运行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线材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符号说明:1—机架;2—左线盘卷绕机构;3—右线盘卷绕机构;4—排线导轮;401—排线导向轮;402—左排线导轮;403—右排线导轮;5—捕线器;6—打杆固定座;7—左挡线机构;8—右挡线机构;9—中间打杆;10—刀片;11—上槽孔;12—下槽孔;13—红外探头发射器;14—红外探头接收器;15—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附图1和2,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包括机架1和装设在机架上的左右两组并排设置的线盘卷绕机构,为左线盘卷绕机构2和右线盘卷绕机构3,还包括排线导轮4和换绕装置;所述排线导轮装设在XY调整机构上,排线导轮能够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且XY调整机构位于机架的后方,线材绕经排线导轮后收卷在其中一组线盘卷绕机构上;每组所述的线盘卷绕机构上装设有捕线器5;两组所述的线盘卷绕机构之间装设有换绕装置,所述换绕装置包括装设在机架上的打杆固定座6和装设在机架上并位于打杆固定座两侧的挡线机构,为左挡线机构7和右挡线机构8。所述打杆固定座下部固定装设有中间打杆9,且中间打杆上装设有能够切断线材的刀片10;所述挡线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后部的挡线气缸、装设在挡线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挡线推杆和装设在挡线推杆上的挡线打杆,且挡线打杆位于机架的前方,挡线打杆与中间打杆平行。
所述机架上下部分别设有一组槽孔,为上槽孔11和下槽孔12,所述XY调整机构的X轴滑块的上部装设有上滑块连接块,XY调整机构的X轴滑块的下部装设有下滑块连接块,且上滑块连接块从上槽孔中穿过,下滑块连接块从下槽孔中穿过,上滑块连接块上装设有红外探头发射器13,下滑块连接块上装设有与红外探头发射器相对应的红外探头接收器14,且排线导轮装设在下滑块连接块上。
所述排线导轮由三组,包括排线导向轮401、左排线导轮402和右排线导轮403,所述排线导向轮通过排线导向轮底座装设在下滑块连接块的左侧,所述左排线导轮和右排线导轮并排装设在下滑块连接块上,且红外探头接收器位于左排线导轮和右排线导轮之间;排线导向轮的中心轴线低于左排线导轮或右排线导轮的中心轴线。
所述中间打杆为圆杆结构,圆杆纵向上设有槽孔,刀片呈倾斜固定在槽孔内,且刀刃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这样换盘过程中能够使线材顺利接触到刀刃。
所述挡线打杆为圆杆结构,且挡线打杆的直径与中间打杆的直径相等,圆杆结构减少了对线材表面的磨损,减少了换盘过程中对线材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中间打杆位于挡线打杆的前方,线材15依次绕经排线导向轮和左排线导轮后收卷在右侧的线盘卷绕机构上,收卷的过程中,XY调整机构带动排线导轮、红外探头发射器和红外探头接收器在Y轴方向上运动,红外探头发射器和红外探头接收器检测线材卷绕排线是否到位,并能够检测排线过程中是否有异物存在,当卷绕排线到位后,说明右侧的线盘卷绕机构上的线材已经绕满,然后XY调整机构带动排线导轮在X轴方向上向左移动,同时左侧的线盘卷绕机构开始运转,此时线材横在左、右线盘卷绕机构的下部之间,同时左侧的挡线机构开始运行,左侧的挡线气缸驱动左侧的挡线打杆前移,将线材阻挡使其不接触中间打杆,同时排线导轮在X轴方向上左移时,线材会接触右排线导轮,右排线导轮也对线材进行导向,继续左移线材会接触左线盘卷绕机构上的捕线器,捕线器将线材卡住,然后左侧的挡线气缸复位,线材会接触中间打杆上的刀片,将线材割断,使线材脱离右线盘卷绕机构,并缠绕在左线盘卷绕机构上,这样实现换盘操作。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具体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包括机架和装设在机架上的左右两组并排设置的线盘卷绕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线导轮和换绕装置;所述排线导轮装设在XY调整机构上,排线导轮能够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且XY调整机构位于机架的后方,线材绕经排线导轮后收卷在其中一组线盘卷绕机构上;每组所述的线盘卷绕机构上装设有捕线器;两组所述的线盘卷绕机构之间装设有换绕装置,所述换绕装置包括装设在机架上的打杆固定座和装设在机架上并位于打杆固定座两侧的挡线机构,所述打杆固定座下部固定装设有中间打杆,且中间打杆上装设有能够切断线材的刀片;所述挡线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后部的挡线气缸、装设在挡线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挡线推杆和装设在挡线推杆上的挡线打杆,且挡线打杆位于机架的前方,挡线打杆与中间打杆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下部分别设有一组槽孔,为上槽孔和下槽孔,所述XY调整机构的X轴滑块的上部装设有上滑块连接块,XY调整机构的X轴滑块的下部装设有下滑块连接块,且上滑块连接块从上槽孔中穿过,下滑块连接块从下槽孔中穿过,上滑块连接块上装设有红外探头发射器,下滑块连接块上装设有与红外探头发射器相对应的红外探头接收器,且排线导轮装设在下滑块连接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导轮由三组,包括排线导向轮、左排线导轮和右排线导轮,所述排线导向轮通过排线导向轮底座装设在下滑块连接块的左侧,所述左排线导轮和右排线导轮并排装设在下滑块连接块上,且红外探头接收器位于左排线导轮和右排线导轮之间;排线导向轮的中心轴线低于左排线导轮或右排线导轮的中心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打杆为圆杆结构,圆杆纵向上设有槽孔,刀片呈倾斜固定在槽孔内,且刀刃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线打杆为圆杆结构,且挡线打杆的直径与中间打杆的直径相等。
CN201721065597.3U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 Active CN207090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5597.3U CN207090677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5597.3U CN207090677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0677U true CN207090677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39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5597.3U Active CN207090677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06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0628A (zh) * 2018-07-19 2018-11-30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具有高精度运动定位功能的排线装置
CN109665379A (zh) * 2018-12-25 2019-04-23 常州市武进华菱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排线换盘系统
CN111453546A (zh) * 2020-05-12 2020-07-28 安徽高创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皮线双盘收线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0628A (zh) * 2018-07-19 2018-11-30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具有高精度运动定位功能的排线装置
CN109665379A (zh) * 2018-12-25 2019-04-23 常州市武进华菱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排线换盘系统
CN109665379B (zh) * 2018-12-25 2021-06-08 常州市武进华菱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排线换盘系统
CN111453546A (zh) * 2020-05-12 2020-07-28 安徽高创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皮线双盘收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0677U (zh) 一种漆包线自动换盘收线装置
CN205774966U (zh) 一种涤纶工业丝纺织的分丝结构
CN102951492B (zh) 渔网编织收边装置
CN104016185A (zh) 插针机用放线器
CN109220202A (zh) 一种名优茶采茶机及其采摘方法
CN105420913A (zh) 一种同步型张紧放线装置
CN201301387Y (zh) 一种横式编织机的双编织系统机头
CN213890198U (zh) 一种线切割绕线装置
CN109097874A (zh) 一种段彩纱加工装置
CN205526898U (zh) 新型储布机
CN207347735U (zh) 一种任意调整角度的整经筒子架
CN215289140U (zh) 一种户外休闲用品面料织造系统
CN105129507A (zh) 一种改进后的并线机
CN204980598U (zh) 一种改进后的并线机
CN204999398U (zh) 一种并线设备
CN111575863B (zh) 一种整经机分绞筘的保护结构
CN210763621U (zh) 一种纱线的张紧装置
CN204550906U (zh) 一种导纱辊往复装置
CN207582119U (zh) 一种智能跟边护边的剪线机
CN209716337U (zh) 一种用于搓丝机的回收装置
CN209337827U (zh) 一种自动上料式龙门放线架
CN201180196Y (zh) 结经机的前进协调控制装置
CN203360840U (zh) 可连续式换卷的织物拉幅定型机
CN206916369U (zh) 自动落布系统
CN207143446U (zh) 一种具有自动上蜡功能的针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hen Xiaoyu

Inventor after: Li Feng

Inventor after: Liu Shaobin

Inventor after: Zhou Jianjiang

Inventor after: Lv Shaoqing

Inventor before: Shen Xiaoyu

Inventor before: Li Feng

Inventor before: Liu Shaobin

Inventor before: Zhou Jian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