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5631U - 液体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85631U CN207085631U CN201721022754.2U CN201721022754U CN207085631U CN 207085631 U CN207085631 U CN 207085631U CN 201721022754 U CN201721022754 U CN 201721022754U CN 207085631 U CN207085631 U CN 2070856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wind
- storing barrel
- withdrawal system
- cold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液体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回收装置。该液体回收装置包括导风桶,所述导风桶具有抽风口、入液口、出液口和导风面,所述抽风口用于与抽风装置连接,以提供抽力;所述导风面与所述抽风口和所述入液口相对设置;储液桶,所述储液桶具有储液空间;所述导风桶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储液桶连通。本申请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可以减小液体在回收过程中气化的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体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业生产中,总会遇到需要回收未用完液体的情况,尤其在电池技术领域,如锂电池的制造过程中。我们知道,在锂电池的组装过程中,需要通过诸如注液杯等器具将电解液注入到电池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会预先往注液杯内加入多于所需剂量的电解液,然后借助注液杯上具有的刻度,精确地注入一定量的电解液到电池中,然后再对注液杯中剩余的电解液进行回收。
一般来说,在回收电解液的过程中,通常借助抽风装置完成电解液的回收工作。具体来说,将抽风装置和注液杯分别连接到电解液容器上,抽风装置工作,气体推动电解液进入电解液容器中,然后,电解液可以靠自身重力作用流到容器底部,从而完成回收工作。而采用抽风装置的原因,一是需要较大的气流流速,才能使电解液被完全抽取到电解液容器中,二是采用抽风设备对注液杯进行抽风的过程中,注液杯与抽风设备通过电解液容器连通,电解液从注液杯中抽出,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流入电解液容器中,而不容易出现随气流飞溅的情况。而锂电池的电解液通常包括锂盐和溶剂,溶剂的有效成分一般为碳酸二乙酯。由于碳酸二乙酯在常温状态下较易挥发,且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更容易挥发,使电解液中的锂盐析出,且结晶,进而导致用于回收存放电解液的容器的管道出现堵塞,必须进行大量清洗工作后才能继续使用;同时,碳酸二乙酯挥发所产生的气体被人体吸入后,对人体有害。因而,需要提供一种液体回收装置,能回收液体,还能防止液体出现气化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回收装置,能减小液体的气化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回收装置,包括导风桶,所述导风桶具有抽风口、入液口、出液口和导风面,所述抽风口用于与抽风装置连接,以提供抽力;所述导风面与所述抽风口和所述入液口相对设置;储液桶,所述储液桶具有储液空间;
所述导风桶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储液桶连通。
优选的,本申请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冷凝板,所述第一冷凝板设置在所述导风桶内,且所述第一冷凝板与所述抽风口相对设置。
优选的,在所述抽风口处的气流方向上,所述抽风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冷凝板内。
优选的,所述导风面为球型面。
优选的,本申请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冷凝板,所述第二冷凝板具有漏液口,所述第二冷凝板与所述储液桶的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液桶包括主体部和球顶部,
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球顶部与所述导风桶连通,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球顶部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冷凝板与所述球顶部的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凝板为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凝板向所述主体部所在一侧凹陷。
优选的,所述漏液口与所述出液口沿重力方向分布。
优选的,在所述重力方向上,所述主体部的最底端设置有排液口,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液体能通过所述排液口排出。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中,导风桶设置有抽风口、入液口和出液口,在抽风装置的作用下,液体自入液口进入导风桶内,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出液口流入储液桶内;气体可以自入液口进入,且沿导风面移动,最终从抽风口处被抽出,这使得储液桶内的液体基本不会与气流接触,进而可以减小液体的气化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风桶;
11-抽风口;
12-入液口;
13-出液口;
14-导风面;
15-顶部;
16-桶壁;
2-储液桶;
21-主体部;
211-排液口;
22-球顶部;
221-内壁;
3-第一冷凝板;
4-第二冷凝板;
41-漏液口;
5-防护槽;
51-支架;
6-液位显示管;
7-液位报警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回收装置,能减小液体在回收过程中气化的量。该液体回收装置可以包括导风桶1和储液桶2,导风桶1具有抽风口11、入液口12和出液口13和导风面14,储液桶2具有储液空间,导风桶1与储液桶2连通。
具体的,导风桶1和储液桶2可以由抗腐蚀性能较强的材料制成,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导风桶1和储液桶2的容积大小,通常来说,储液桶2的容积可以大于导风桶1的容积,以存储更多的液体。导风桶1可以通过抽风口11与抽风设备连接,导风桶1可以通过入液口12与存放有待回收液体的容器连接,导风桶1可以通过出液口13与储液桶2连通,其中抽风口11、入液口12、出液口13的形状、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由于曲面的流阻较小,可选的,导风面14可以为曲面,曲面结构的导风面14可以与抽风口11和入液口12相对,导风面14可以引导自入液口12进入的气体,沿导风面14运动,直至从抽风口11抽出。
上述可知,在进行液体回收的过程中,抽风装置工作,气体可以自入液口12被抽入,且在气体进入导风桶1的同时,会带动液体一同自入液口12进入导风桶1内,液体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液口13处进入储液桶2内,而气体则沿着导风面14从抽风口11处被抽出,从而完成液体回收工作。在回收过程中,被回收的液体仅在导风桶1中流动的瞬间与气流接触,而在流入储液桶2后,几乎不与气流接触,这可以极大地降低在回收过程中液体的气化量。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冷凝板3,第一冷凝板3可以设置在导风桶1内,且第一冷凝板3可以与抽风口11相对设置。
具体的,如图3所示,导风桶1可以包括顶部15和桶壁16,顶部15可以与桶壁16密封连接;顶部15上可以连接有两个管道,抽风口11和入液口12可以分别设置一个,且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前述管道上,以与导风桶1内的空间连通;第一冷凝板3可以为硬质材料制成的平面结构,第一冷凝板3可以通过连接件与顶部15固定连接,且可以与抽风口11相对,以改变抽风口11处的气流方向;进一步说,气体从入液口12处进入导风桶1内后,仍会使小部分液体气化,且气化产生的蒸气随气体沿着导风面14流动,在流动到第一冷凝板3处时,由于第一冷凝板3的阻挡作用,气流改变运动方向的同时,气体所携带的蒸气可以在第一冷凝板3处液化凝聚,从而流入到储液桶2中。当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入液口12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入液口12可以沿一条直线依次排布,抽风口11设置一个,且可以通过提高抽风装置的功率等方式,保证抽风速度,抽风口11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抽风口11可以分别与一个抽风装置连接,且第一冷凝板3可以与多个抽风口11均相对设置。
更具体的,在抽风口11处的气流方向上,抽风口11的投影可以位于第一冷凝板3内,这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冷凝板3的阻挡和冷凝的作用,以进一步减小液体的气化量。其中,抽风口11处的气流方向可以为沿抽风口11的轴线方向进入抽风口11内的方向。
由于入液口12处的风速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可以保证液体能基本被完全抽入到导风桶1内,因而为了减小气体自入液口12处进入时,与自抽风口11处流出时的风速变化值,导风面14可以为球形面。
具体的,导风桶1的桶壁可以为半球状结构,使得导风桶1的导风面14可以为球形面,气体沿球型曲面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损失较小,这使得在抽风装置的功率等参数较小的情况下,入液口12处仍能具有较高的风速,以彻底地回收盛放于待回收液体的容器中的液体。当然,导风桶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如半圆柱状结构,顶部15可以为平面结构,桶壁16可以为圆柱侧面的一部分,显然的,导风面14即为圆柱侧面的一部分,此种结构的导风面14也可以减小风速损失。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冷凝板4,第二冷凝板4可以与储液桶2的内壁连接,且第二冷凝板4上可以设置有漏液口41。
具体的,制作第二冷凝板4的材料可以与制作第一冷凝板3的材料相同,第二冷凝板4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可以为曲面结构,第二冷凝板4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等方式连接在储液桶2的内壁上。由于储液桶2与导风桶1之间为连通状态,因而在抽风装置工作时,储液桶2中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液体气化的现象。通过在储液桶2的内壁上连接第二冷凝板4,使得储液桶2内,携带有液体蒸气的气体在流动到第二冷凝板4处时,蒸气也可以发生冷凝现象,以进一步降低液体的气化量。第二冷凝板4上设置漏液口41,使得自导风桶1流入储液桶2的液体可以从漏液口41进入储液桶2内。
进一步的,储液桶2可以包括主体部21和球顶部22,主体部21可以通过球顶部22与导风桶1连通,主体部21可以与球顶部22密封连接,第二冷凝板4可以连接在球顶部22的内壁221上。
具体的,主体部21和球顶部22可以由同种材料制成,主体部21可以为圆柱状结构,以增大容积,球顶部22可以为半球状结构,可以在主体部21和球顶部22的相应部位处分别加工出英制管螺纹和英制圆锥外螺纹结构,使得主体部21可以和球顶部22密封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在主体部21与球顶部22之间铺设橡胶密封垫,以提高主体部21与球顶部22之间的密封性能。可以通过钻孔装置在球顶部22上加工出沿球顶部22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球顶部22可以通过前述通孔与导风桶1的出液口13连接,以连通储液桶2和导风桶1。第二冷凝板4连接在球顶部22上,可以增加储存于储液桶2内部的液体与第二冷凝板4的间距,进而增大气流在储液桶2内的行程,使气体携带的蒸气在第二冷凝板4处可以基本完全冷凝,而不会从出液口13处流入导风桶1内,这可以减小储液桶2内液体的气化量。
更具体的,第二冷凝板4可以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第二冷凝板4可以连接在球顶部22的内壁221上,使得第二冷凝板4可以阻挡沿储液桶2内壁面运动的气体,以进一步增大蒸气的冷凝量,进而减小储液桶2内液体的气化量。
为了使凝结在第二冷凝板4上的液体更容易地滴下,第二冷凝板4可以向主体部21所在一侧凹陷。
具体的,第二冷凝板4也可以为半球结构,且第二冷凝板4向主体部21所在一侧凹陷,这使得凝结于第二冷凝板4上的液体,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二冷凝板4的下表面滑动,直至滴落到存储于储液桶2内部的液体池内。
进一步的,漏液口41与出液口13可以沿重力方向分布。也就是说,液体自导风桶1的出液口13流出后,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直接从漏液口41处流入储液桶2内,这可以避免液体在第二冷凝板4的上表面汇集且流动的状况,以进一步减小液体在回收过程中的气化量。
可选的,在重力方向上,主体部21的最底端可以设置有排液口211,主体部21内存储的液体可以自排液口211排出。
具体的,可以在排液口211处密封连接排液管道,排液管道的一端端口可与排液口211连接,另一端可以连接阀门。在需要排液时,可以打开阀门,将储液桶2内存储的液体收集起来,完成收集工作后,可以将阀门关闭,以防止储液桶2内的液体泄漏。
更具体的,还可以在排液口211下方设置防护槽5,防护槽5可以通过支架51等结构与储液桶2连接,以使储液桶2位于防护槽5的上方,便于排液。防护槽5可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液体自阀门处滴落到工作台上的情况,避免工作台被污染。
进一步的,为了能直观的展示出储液桶2内所存储的液体的量,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还可以包括液位显示管6,液位显示管6的两端端口可以分别与主体部21连通,且前述两个端口可以沿重力方向排布;在储液桶2中存储的液体没过两端口中靠下的一个端口时,液位显示管6可以直观地示出储液桶2内存储的液体的实时液位。
更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还可以包括液位报警器7,液位报警器7可以安装在液位显示管6上。工作人员可以预先设置出液位预警值,当储液桶2内的液位到达前述液位预警值时,液位报警器7可以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排出且收集储液桶2的存储的液体。
综上,如图4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抽风装置工作,气体的运动路径为L1,即气体自入液口12进入,沿导风面14流动,且在第一冷凝板3处改变运动方向,最终从抽风口11处流出的运动过程,当然,储液桶2内的气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小幅运动的情况,储液桶2内的气体运动路径可以为L2,即L2为:气体从储液桶2的底部向上运动,且在第二冷凝板4处改变运动方向,其中的大部分气体重新回到储液桶2内,仅有很小的一部分气体从出液口13处进入导风桶1内所形成的运动轨迹,从出液口13处进入导风桶1内的这部分气体的后续运动路径即为路径L1的一部分,且最终从抽风口11处流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液体气化的现象,使得前述气体中均携带有被回收液体的蒸气,而在导风桶1内运动的气体所携带的蒸气可以在第一冷凝板3处冷凝,且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储液桶2内;在储液桶2内运动的气体所携带的液体蒸气可以在第二冷凝板4处冷凝,且最终滴落回储液桶2内的液体池中。相应的,随着气体从入液口12进入导风桶1中的同时,被回收的液体也可以自入液口12进入导风桶1内,由于液体的重力远大于气流对液体的作用力,因而液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从出液口13流出,且流入储液桶2内,以完成回收过程,液体的回收路径如图4中L3所示。上述可知,由于导风桶1和储液桶2可以将高速气流与液体的存储空间隔开,通过导风面14对气流进行导向,经过试验证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可以极大地减小液体气化量,且液体气化的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达到生产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桶,所述导风桶具有抽风口、入液口、出液口和导风面,所述抽风口用于与抽风装置连接,以提供抽力;所述导风面与所述抽风口和所述入液口相对设置;
储液桶,所述储液桶具有储液空间;
所述导风桶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储液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凝板,所述第一冷凝板设置在所述导风桶内,且所述第一冷凝板与所述抽风口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抽风口处的气流方向上,所述抽风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冷凝板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为球型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冷凝板,所述第二冷凝板具有漏液口,所述第二冷凝板与所述储液桶的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桶包括主体部和球顶部,
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球顶部与所述导风桶连通,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球顶部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冷凝板与所述球顶部的内壁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板为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板向所述主体部所在一侧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口与所述出液口沿重力方向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重力方向上,所述主体部的最底端设置有排液口,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液体能通过所述排液口排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22754.2U CN207085631U (zh) | 2017-08-16 | 2017-08-16 | 液体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22754.2U CN207085631U (zh) | 2017-08-16 | 2017-08-16 | 液体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85631U true CN207085631U (zh) | 2018-03-13 |
Family
ID=61541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22754.2U Active CN207085631U (zh) | 2017-08-16 | 2017-08-16 | 液体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856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6476A (zh) * | 2020-03-06 | 2022-03-18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废气处理装置和液体排出单元 |
-
2017
- 2017-08-16 CN CN201721022754.2U patent/CN2070856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6476A (zh) * | 2020-03-06 | 2022-03-18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废气处理装置和液体排出单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36281B (zh) | 用于淡水收集设备上的空气凝水装置 | |
CN207085631U (zh) | 液体回收装置 | |
CN208097611U (zh) | 低压扩散尾气收集装置 | |
CN103925185B (zh) | 柱塞泵 | |
CN101011635A (zh) | 溶剂回收分离装置 | |
CN209386644U (zh) | 一种油分离器和空调机组 | |
CN202973689U (zh) | 一种氟利昂制冷系统气液分离器 | |
CN202822844U (zh) | 一种煤气冷凝液回收装置 | |
CN213176050U (zh) | 一种喷油螺杆空压机精分回油节能装置 | |
CN206037739U (zh) | 一种新型防泡沫旋转蒸发仪冷凝器 | |
CN206113758U (zh) | 用于冷却系统在线清洗装置上的发球机 | |
CN210522224U (zh) | 一种环保型废气脱硫处理装置 | |
CN209386633U (zh) | 一种内置油分离器式水冷凝器 | |
CN208458328U (zh) | 一种卧式分离容器及制冷系统 | |
CN207760045U (zh) | 一种用于不溶性硫磺制备的冷却装置 | |
CN201586440U (zh) | 反转式冷却除油干燥一体化联合液气分离设备 | |
CN206724531U (zh) | 用于板式蒸发器的气液分离器与板式蒸发器 | |
CN205084460U (zh) | 碰溅式油气分离器 | |
CN105509412B (zh) | 一种生物制药用的冷凝系统及冷凝器 | |
CN108148635A (zh) | 一种油品回收系统 | |
CN207093306U (zh) | 一种复合真空机 | |
CN203586614U (zh) | 具有双程吸收及储液功能的绝热喷雾吸收器及系统 | |
CN204078556U (zh) | 一种车载罐体用防喷溅回收装置 | |
CN213420620U (zh) | 一种内胆单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 | |
CN221221631U (zh) | 一种循环水加热系统自动排气补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