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8203U - 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8203U
CN207078203U CN201720807193.0U CN201720807193U CN207078203U CN 207078203 U CN207078203 U CN 207078203U CN 201720807193 U CN201720807193 U CN 201720807193U CN 207078203 U CN207078203 U CN 207078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anel
posts
side wall
under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071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风超
马东杰
杨亭福
王小留
孙文婷
吴许杰
林茂威
李连好
谭敦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071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8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8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8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包括E柱上内板、E柱下内板、后侧围上内板、后侧围下内板、E柱上加强板、E柱下加强板以及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后三角窗的边界轮廓通过E柱上内板、后侧围上内板和后侧围下内板组合而成,零件彼此焊接,E柱下内板和E柱上内板焊接,安装支架固定于E柱下内板和E柱上内板的连接处,安装支架上挂装有横向放置的后排安全带卷收器,E柱上内板的背部固定有E柱上加强板,E柱下内板的背部固定有E柱下加强板。在满足白车身扭转刚度及后排安全带法规试验要求的情况下,达到后三角窗通光面积的最大化,提高车内采光及后排乘客视野感知度。

Description

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结构,涉及一种白车身侧围后端结构及后排安全带布置方式,是针对小型SUV及两厢车型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结构设计及布置。
背景技术
安装在车身侧围后端的三角窗主要是从美学设计角度考虑的,能够让整车造型更美观协调;同时也增加了车内采光度,满足后排乘员的乘坐视野需求,因此后三角窗有效通光面积直接影响整车的外观风格和后排乘员的舒适性。
现有小型SUV及两厢车型的车身侧围后端结构,一般在后侧围内板上冲压成型出一体式的后三角窗边界形状,由于钣金材料延伸率限制,冲压工艺的拔模角度较大,三角窗通光面积占比较小;而安全带“竖向”布置方式,卷收器固定点和拉带上固定点的布置又进一步限制了三角窗边界向外扩大的空间;这导致现有车型后三角窗通光面积较小,影响整车外造型的美观性和协调性,降低了后排乘客视野和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在满足白车身扭转刚度及后排安全带法规试验要求的情况下,达到后三角窗通光面积的最大化,满足设计部门对于整车外观造型的美学需求,提高车内采光及后排乘客视野感知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E柱上内板、E柱下内板、后侧围上内板、后侧围下内板、E柱上加强板、E柱下加强板以及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
后三角窗的边界轮廓通过该E柱上内板、该后侧围上内板和该后侧围下内板组合而成,该E柱上内板、该后侧围上内板和该后侧围下内板彼此相焊接,该E柱下内板和该E柱上内板相焊接,该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固定于该E柱下内板和该E柱上内板的连接处,该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上挂装有横向放置的后排安全带卷收器,该E柱上内板的背部固定有该E柱上加强板,该E柱下内板的背部固定有该E柱下加强板。
较佳地,该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厚度为1.0~1.4mm。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车身侧围后端结构及后排安全带布置形式,在满足白车身扭转刚度及后排安全带试验法规要求的情况下,简化了安全带安装零件,提高了钣金件材料利用率,扩大了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既提高了整车外观造型的美学效果,使整车外观更加协调,满足后排乘客视野需求,也达到了降本减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新型E柱断面示意图。
图4为传统E柱断面示意图。
1、后侧围上内板;2、后侧围下内板;3、后排安全带卷收器;4、E柱下内板;5、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6、E柱上内板;7、E柱上加强板;8、E柱下加强板;
W1:侧围外板、E柱上加强板与E柱下加强板焊接翻边宽度;
W2:侧围外板与一体式后侧围内板焊接翻边宽度,W1=W2=14mm;
W3:一体式后侧围内板冲压成型工艺空间;
W4:一体式后侧围内板、E柱上加强板与E柱上内板焊接翻边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通过创新E柱断面形式,对后侧围内板进行分件处理,调整后排安全带布置方式,将一体式后三角窗边界更改为组合式后三角窗边界,可以取消钣金冲压工艺空间和局部焊接翻边,实现有效通光面积的最大化。
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该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包括:E柱上内板6、E柱下内板4、后侧围上内板1、后侧围下内板2、E柱上加强板7、E柱下加强板8以及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5。
后三角窗的边界轮廓通过该E柱上内板6、该后侧围上内板1和该后侧围下内板2组合而成,该E柱上内板6、该后侧围上内板1和该后侧围下内板2彼此相焊接,该E柱下内板4和该E柱上内板6相焊接,该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5固定于该E柱下内板4和该E柱上内板6的连接处,该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5上挂装有横向放置的后排安全带卷收器3,该E柱上内板6的背部固定有该E柱上加强板7,该E柱下内板4的背部固定有该E柱下加强板8。
本实用新型创新了E柱断面结构、对后侧围内板进行分件处理,后三角窗边界轮廓通过E柱上内板6、后侧围上内板1和后侧围下内板2组合而成,零件彼此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相比较在后侧围内板上一体式冲压成型出后三角窗边界轮廓,该组合搭接方式可以取消钣金冲压成型工艺空间(W2)和局部焊接翻边(W3),将三角窗后边界向后移动50~60mm,如图3和4。
本实用新型采用后排安全带“横向”布置形式(如图1),相比较原安全带“竖向”布置形式,可取消安全带上拉带固定点,后排安全带卷收器3通过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5实现横向挂装,该布置方式可以将后三角窗的边界尽量外扩,而且后排安全带卷收器3由竖向安装更改为横向挂装,改善了安装点的受力状态,不仅满足了安全带试验法规要求,减少安全带安装零件,而且还增大了后三角窗实际通光面积。
其中,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5的厚度为1.0~1.4mm,其屈服强度需在220-320Mpa之间,其最优的厚度和材料需结合CAE虚拟分析结果及安全带法规拉托试验结果确定。
后侧围总成焊接:
本实用新型后侧围总成通过焊接方式在车身车间完成连接,E柱上内板6、E柱下内板4、后侧围上内板1、后侧围下内板2、后轮罩外板及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5通过工装夹具进行定位,以满足匹配精度需求,通过点焊方式连接形成总成。
后排安全带安装固定:
后排安全带在总装车间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在安装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创新结构形式,优化后排安全带布置方式,在满足白车身扭转刚度、后排安全带拉托试验需求的情况下,实现了后三角窗通光面积的最优化,满足了整车美学需求,提升了后排乘坐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方式的车身侧围后端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有效提高后三角窗通光面积,后三角通光面积提升80%;
2、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合理分件将材料利用率由42%提升到56%;
3、降本减重,新结构形式及安全带布置方式,改善了安全带拉托试验的受力状态,车身取消了两个加强件,内饰取消了安全带上拉环,增加了一个卷收器固定支架,综合降本15元左右,减重1kg左右;
4、改善了后排安全带受力状态,安全带拉托试验CAE分析结果,最大塑性应变由9.8%减小至2.9%。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E柱上内板、E柱下内板、后侧围上内板、后侧围下内板、E柱上加强板、E柱下加强板以及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
后三角窗的边界轮廓通过该E柱上内板、该后侧围上内板和该后侧围下内板组合而成,该E柱上内板、该后侧围上内板和该后侧围下内板彼此相焊接,该E柱下内板和该E柱上内板相焊接,该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固定于该E柱下内板和该E柱上内板的连接处,该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上挂装有横向放置的后排安全带卷收器,该E柱上内板的背部固定有该E柱上加强板,该E柱下内板的背部固定有该E柱下加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厚度为1.0~1.4mm。
CN201720807193.0U 2017-07-05 2017-07-05 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 Active CN207078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7193.0U CN207078203U (zh) 2017-07-05 2017-07-05 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7193.0U CN207078203U (zh) 2017-07-05 2017-07-05 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8203U true CN207078203U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26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07193.0U Active CN207078203U (zh) 2017-07-05 2017-07-05 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82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2794A (zh) * 2021-07-16 2021-10-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收器固定支架、固定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2794A (zh) * 2021-07-16 2021-10-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收器固定支架、固定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3527B (zh) 车辆及其后副车架、后副车架的制造方法
CN103587390B (zh) 一种钢铝塑料混合的模块化车门
CN207078203U (zh) 针对后三角窗通光面积最大化的新型车身侧围后端结构
CN21680561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后地板后段总成结构
CN20610685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下摆臂总成
CN209467209U (zh) 汽车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05564283A (zh) 汽车座椅碳纤维骨架
CN209505870U (zh) 一种新型轻质汽车仪表台横梁总成
CN205574068U (zh) 汽车顶盖前横梁和汽车顶盖总成
CN115230826B (zh) 一种后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06374823U (zh) 一种汽车右后侧围内板焊合件
CN212797092U (zh) 纯电动汽车c环总成结构
CN211519452U (zh) 一种二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结构
CN204846067U (zh) 汽车的组合式前围板及其汽车
CN208360318U (zh) 一种前围骨架及其固定支架、车辆
CN200964092Y (zh) 汽车前排安全带上部安装结构
CN218640784U (zh) 车辆
CN213594377U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后柱总成
CN209096532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及汽车
CN205273183U (zh) 一种传动轴安装结构
CN106314568A (zh) 一种车辆及车辆地板
CN205801260U (zh)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CN206797315U (zh) 轻卡前下防护
CN212950016U (zh)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
CN203186159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骨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