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2698U -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2698U
CN207072698U CN201720631495.7U CN201720631495U CN207072698U CN 207072698 U CN207072698 U CN 207072698U CN 201720631495 U CN201720631495 U CN 201720631495U CN 207072698 U CN207072698 U CN 207072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grip block
plate
upper plate
sheet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314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瀵哄熬搴蜂几
寺尾康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6314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2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2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26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整合板,用于停靠待装订介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上板和下板,在上板介质行进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介质压在所述上板表面的夹持板;折叠辊对,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一侧,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夹辊,且两个夹辊之间的夹缝位置与所述整合板的间隔位置对应;折刀,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折叠辊对的夹缝位置相对。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板对介质施加压力,可以使介质上部的受力和下部的重力相同,从而能够在折刀推动时,上部和下部同步被折刀带动,避免了折刀推动位置随介质受力不均变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和采用该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图像形成装置(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动作:图像读取装置通过扫描原稿,生成图像数据,然后在感光部的表面形成色调剂图像,再将感光部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部,转印部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介质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介质通过定影部对介质的两面进行加压和加热,使色调剂图像定影到介质上后再排出到排纸托盘。
当介质较多且需要处理时,一般通过纸张后处理装置进行装订、打孔、成册等处理。其中,在介质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成叠的介质进行对折处理,该处理过程是:将折刀顶在介质的对折处,然后在马达的推送下将介质由折刀接触处顶入两个并排的夹辊之间,进行挤压,介质挤压完成后,再由马达抽回折刀。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存在下述缺点,即,使用折刀将介质中央压入夹辊中做成册子时,因为相对于折刀的上侧和下侧,纸张输送负荷不相同,所以在折刀将介质向中折并推向夹辊的过程中,折刀的压入位置与介质中央部在重力方向偏离,有时无法准确地将中央部引导至夹辊之间,导致折叠位置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介质在折叠时中心位置偏移的纸张后处理装置,以及采用该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
整合板,用于停靠待装订介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上板和下板,在上板介质行进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介质压在所述上板表面的夹持板;
折叠辊对,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一侧,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夹辊,且两个夹辊之间的夹缝位置与所述整合板的间隔位置对应;
折刀,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折叠辊对的夹缝位置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原稿自动输送部,将原稿沿预定的输送通道进行自动输送;
图像形成部,通过扫描经过的原稿以获取光学模拟图像信号,再将所述光学模拟图像信号通过色调剂在感光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部,将形成在所述感光部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介质上后输出;
纸张后处理装置,接收输出的介质并进行处理,包括,
整合板,用于停靠待装订介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上板和下板,在上板介质行进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介质压在所述上板表面的夹持板;
折叠辊对,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一侧,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夹辊,且两个夹辊之间的夹缝位置与所述整合板的间隔位置对应;
折刀,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折叠辊对的夹缝位置相对。
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板对介质施加压力,可以使介质上部的受力和下部的重力相同,从而能够在折刀推动时,上部和下部同步被折刀带动,避免了折刀推动位置随介质受力不均变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带纸张后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各图中同一地方以同一符号标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是作为复合机的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打印机或复印机等设备。以下的说明中以MFP为例来进行说明。
MFP 100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各部件的本体11,在本体11的上部设置有输送原稿的原稿供给单元12和操作面板13。操作面板13包括由各种键构成的操作部14以及触摸板式的显示部15。
在原稿供给单元12的下部设置有读取原稿的扫描单元16,扫描单元16通过光打印头的曝光来获取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在本体11内还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17和容纳各种尺寸介质的多个供纸盒18构成的供纸单元。
图像形成单元17包括提供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各种颜色的色调剂盒28(28Y、28M、28C、28K),和根据扫描单元16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生成图像的感光单元20Y、20M、20C、20K,以及将感光单元20Y、20M、20C、20K上的图像一次转印至转印带21的转印单元。在感光单元20Y、20M、20C、20K处安装有清理感光鼓上残留色调剂的清洁单元。每个感光单元设置有一个感光鼓,清洁单元一般包括设置在感光鼓轴向上的刮粉刀和清洁刀,刮粉刀和清洁刀可以在感光鼓转动时,对感光鼓表面残留的色调剂进行清理。
转印带21架设在驱动辊32以及从动辊33、34上,驱动辊32与二次转印辊35相对配置。介质S通过驱动辊32与二次转印辊35之间时,二次转印辊35施加转印电压将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介质S上。在转印带21的从动辊34附近设置有清理转印带21上色调剂的清洁器36。
在供纸单元到二次转印辊35之间,设有取出供纸盒18内的介质S的分离辊37和传送辊38,在二次转印辊35的下游设置有对介质S上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39。在定影单元39的下游设置有将介质S向排纸部41排出的传送辊40。
进一步,在定影单元39的下游还可以设置双面传送路径42。双面传送路径42使介质S反转后向二次转印辊35方向引导,以对介质S进行双面印刷。
此外,如图2所示,针对输出的介质S还设置有纸张后处理装置200,纸张后处理装置200可以对输出的介质S进行装订、分类等操作。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200一般性地包括用于停靠待装订介质的整合板210,用于对介质S进行折叠的折叠辊对220,和推动介质S的折刀230。
该整合板210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上板202和下板203,在上板202介质行进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介质S压在上板202表面的夹持板205。整合板210一般倾斜的设置,相对垂直方向的夹角在15-45度之间,倾斜设置方便介质S停靠。上板202和下板203的长度相同,上板202和下板203之间的间隔缝204一般与介质S的中部位置对应,且与介质S的长度方向相切。位于上板202两侧边的夹持板205可以分别压在介质S的两侧边,对介质S施加一个预定大小的压力。
折叠辊对220安装在整合板210的一侧,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夹辊221,且两个夹辊221之间的夹缝222位置与整合板210的间隔缝204对应。
折刀230安装在整合板210的另一侧且与折叠辊对220的夹缝222位置相对。折刀230在相应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以实现来回移动,折刀230在向前移动时,会推动介质S的中部由上板202和下板203的间隔缝204中通过并挤入折叠辊对220之间的夹缝222中。
本实施方式的工作方式如下:
已经转印完毕的介质S由图像形成装置100输送至纸张后处理装置200,预定数量的介质S会整合或逐步进入整合板210处,然后介质S的上部会被夹持板205施加一个夹持力。折叠辊对220的夹缝222、上板202和下板203的间隔缝204,以及折刀230的摆放角度都处于一条线上,此时,驱动装置驱动折刀230向前移动,折刀230在行进过程中与介质S接触,并推动介质S由上板202和下板203之间的间隔缝204向折叠辊对220方向移动,直至介质S被推动的中部进入折叠辊对220的夹缝222中,由两个夹辊221对介质S中部进行挤压,最终介质S形成折叠状态,挤压完成后,折刀230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再回到原位,结束工作或等待下一次推动工序。
本实施方式通过夹持板对介质施加压力,可以使介质上部的受力和下部的重力相同,从而能够在折刀推动时,上部和下部同步被折刀带动,避免了折刀推动位置随介质受力不均变化的问题。
可以利用相应的调节机构对夹持板205的夹持力大小进行设定,使其与不同待折叠的介质S自重保持平衡。该调节机构可以是如下方式:夹持板205通过弹簧的弹力而压在介质S表面上,此时,通过控制弹簧输出的弹力大小,即可使夹持板205的夹持力与不同数量的介质S自重进行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介质S在被折刀230推动的过程中,介质S上部的夹持力和下部的自重能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该夹持板205的夹持位置可以位于上板202长度方向的中部。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增加夹持板205与介质S的接触面积来维持上部的夹持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夹持板205的长度(即与介质的接触面积)至少为上板202长度的一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夹持板205影响输送过程中的介质S,该夹持板205采用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板202上。预定折叠数量的介质S在不断输送时,可以先控制夹持板205旋转至非夹持状态,如,向上板202的外侧旋转。当预定数量的介质S输送完毕后,再控制夹持板205回到原位(夹持位置),或是解开对夹持板205的控制使其自动回到原位,实现对待折叠介质S的夹持。
具体的夹持板205控制方式可以是:夹持板205通过扭力弹簧安装在旋转轴上,正常状态下,夹持板205在控制结构的控制下,挤压扭力弹簧而离开夹持位置,当需要夹持时,只需要放开对夹持板205的控制,夹持板205即可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按压在介质S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为提高工作效果,该夹持板205可以与折刀230的动作进行联动(图中未示出),两者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如,当折刀230处于未工作状态时,联动机构控制着夹持板205处于离开夹持位置的状态,当折刀230开始移动时,则联动机构会放开对夹持板205的控制,使夹持板205回到夹持位置,保证介质S在被折刀230推动的过程中,夹持板205能够对介质S施加相应的按压力。当折刀230回到原位时,会再次与联动机构挂钩,使联动机构再次控制夹持板205离开夹持位置,此时可以进行待折叠数量介质S的输送。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不需要专门设置相应的夹持板205控制机构,通过联动机构使夹持板205能够融入现有的折叠机构中。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10)

1.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合板,用于停靠待装订介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上板和下板,在上板介质行进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介质压在所述上板表面的夹持板;
折叠辊对,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一侧,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夹辊,且两个夹辊之间的夹缝位置与所述整合板的间隔位置对应;
折刀,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折叠辊对的夹缝位置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板位于所述上板长度方向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板的长度至少为所述上板长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板采用可旋转方式安装在所述上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板通过联动机构与所述折刀的联动。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自动输送部,将原稿沿预定的输送通道进行自动输送;
图像形成部,通过扫描经过的原稿以获取光学模拟图像信号,再将所述光学模拟图像信号通过色调剂在感光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部,将形成在所述感光部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介质上后输出;
纸张后处理装置,接收输出的介质并进行处理,包括,
整合板,用于停靠待装订介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上板和下板,在上板介质行进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介质压在所述上板表面的夹持板;
折叠辊对,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一侧,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夹辊,且两个夹辊之间的夹缝位置与所述整合板的间隔位置对应;
折刀,安装在所述整合板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折叠辊对的夹缝位置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板位于所述上板长度方向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板的长度至少为所述上板长度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板采用可旋转方式安装在所述上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板通过联动机构与所述折刀的联动。
CN201720631495.7U 2017-06-02 2017-06-02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72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1495.7U CN207072698U (zh) 2017-06-02 2017-06-02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1495.7U CN207072698U (zh) 2017-06-02 2017-06-02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2698U true CN207072698U (zh) 2018-03-06

Family

ID=61512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3149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72698U (zh) 2017-06-02 2017-06-02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2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4420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US7794381B2 (en) Z-fold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70881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3482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correction mechanism
US8668198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25157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42741B (zh) 后处理装置以及包括该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84324A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160041516A1 (en) Bin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859081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024506A (ja) スタッカ、該スタッカを備えた後処理装置、及び該後処理装置を接続し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759602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108261B2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US20070017397A1 (en) Image printing system, image printing method, and image printing program
CN207072698U (zh)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071465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32485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616496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6652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41754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6377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80303200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CN207337076U (zh)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208609B2 (ja) シート積載整合装置
JPS61257860A (ja) 複写機、プリンタ−等の排紙スタツ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