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1032U - 红外加热壶 - Google Patents

红外加热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1032U
CN207071032U CN201720244247.7U CN201720244247U CN207071032U CN 207071032 U CN207071032 U CN 207071032U CN 201720244247 U CN201720244247 U CN 201720244247U CN 207071032 U CN207071032 U CN 20707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ody
temperature sensitive
sensitive member
heating kettle
heat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442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金柳生
陈炜杰
韩翰
刘云祥
陈前
柳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442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外加热壶,包括全玻璃材质的壶身、底盖、温度感应元件、红外加热器及隔热罩,所述底盖与所述壶身的底部围设形成底腔,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设于所述底腔内以感应所述壶身的底部温度,所述红外加热器设于所述底腔内,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所述壶身的底部之间预留有间隙,壶身的材质全部采用玻璃,避免了重金属离子析出的风险,红外加热器与壶身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使得红外加热器基本通过辐射和热对流方式来加热全玻璃水壶,不仅可以实现较大功率的加热,避免通过仅热传导方式而使得壶身有过热炸裂的风险。此外,设置隔热罩对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进行防护,以避免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被红外加热器加热而导致感测温度不准确。

Description

红外加热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加热壶。
背景技术
电热壶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中,用于烧水和存水,现有电热壶的壶身材质一般采用塑料和不锈钢,塑料在长期高温时易产生有害物质,不锈钢又有重金属离子析出的危险。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玻璃水壶,但玻璃水壶的壶身底壁是不锈钢的,只是其侧壁是玻璃的,还是无法解决重金属离子析出的危险。如果壶身采用全玻璃的,如果采用市面上目前提供的电热管加热方案,由于电热管需要与壶身的底壁接触,且电热管的加热功率比较高,一般在800w以上,而玻璃的导热性很差,导热系数只有1W/(m*k),且现在一般的高硼硅玻璃的耐冷热冲击都不超过200℃,则玻璃表面的温度会过高,形成的冷热冲击过大,会使玻璃开裂。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进行创造性设计,将在全玻璃壶身底部下方设置红外加热器,同时为避免红外加热器仅通过热传导方式对全玻璃壶身进行加热,将红外加热器与全玻璃壶身底壁间隔设置,使之采用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对玻璃壶身进行加热。壶身的底部一般会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等温度感应元件,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壶内水的温度,以在壶内的水达到预设温度,例如沸点时,控制电水壶停止加热。温控器用于检测壶底的温度,在壶底的温度达到干烧温度点时,例如200摄氏度时,控制水壶断电,以防止水壶干烧。由于红外加热器采用热辐射和热对流方式传热,会同时对温度感应元件进行加热,进而导致温度感应元件感测的温度不准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红外加热壶,旨在解决在采用红外加热器加热时,温度感应元件会被红外加热器加热而导致感测的温度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红外加热壶,包括:
全玻璃材质的壶身;
底盖,套接于所述壶身的底部,与所述壶身的底部围设形成底腔;
温度感应元件,设于所述底腔内以感应所述壶身的底部温度;
红外加热器,设于所述底腔内,用以向所述壶身内投射红外线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所述壶身的底部之间预留有间隙;以及,
隔热罩,罩设于所述温度感应元件,以将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进行热阻隔。
优选地,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至少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通过导热胶固定于所述壶身的底部,所述隔热罩安装在所述温控器上。
优选地,所述壶身底部和所述底盖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至少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通过弹性支撑件固设在所述壶身底壁,所述隔热罩安装在所述温控器上。
优选地,所述隔热罩直接固定在壶身的底部,所述温度感应元件安装在所述隔热罩上,或者安装在所述壶身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壶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材质的固定支架,所述温度感应元件和所述隔热罩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壶身的底部通过导热胶热接触,所述温度感应元件通过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壶身的底部热接触以感应,以感应所述壶身的底部温度;或者,
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缺口,所述温度感应元件穿过所述缺口直接与所述壶身的底部触接,以感应所述壶身的底部温度。
优选地,所述壶身的底部设有朝下延伸有固定部;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槽。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器绕设在所述隔热罩的外围且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下方,所述固定支架对应所述红外加热器设有避让孔。
优选地,所述隔热罩包括采用耐热材质制成的主体和设置在罩体外表面的反光层。
优选地,所述反光层为设置在所述罩体外表面的反光涂层或者反光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壶身的材质全部采用玻璃,避免了重金属离子析出的风险。此外,红外加热器与壶身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使得红外加热器基本通过辐射和热对流方式来加热全玻璃水壶,不仅可以实现较大功率的加热,避免通过仅热传导方式而使得壶身有过热炸裂的风险。此外,设置隔热罩对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进行防护,以避免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被红外加热器加热而导致感测温度不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外加热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红外加热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红外加热壶 51 红外加热体
1 壶身 6 固定支架
11 固定部 6a 主体板
2 底盖 6b 卷边
3 温度感应元件 61 固定槽
4 红外加热器 62 避让孔
5 红外加热器 7 粘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加热壶,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加热壶100包括:
全玻璃材质的壶身1;
底盖2,套接于壶身1的底部,与壶身1的底部围设形成底腔;
温度感应元件3,设于底腔内,以感应壶身1的底部温度;
红外加热器4,设于底腔内,用以向壶身1内投射红外线;以及,
隔热罩5,罩设于温度感应元件3,以将红外加热器4与温度感应元件4进行热阻隔。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底盖2呈筒状设置,底盖2套接于壶身1下端的外围。底盖2与壶身1之间围设形成底腔。红外加热器4就固定安装在底腔中,例如安装在底盖2上,底盖2由耐热材质制成,用以向壶身1内投射外线,投射至壶身1内的红外线被壶身1内的待加热物吸收而进行加热,另外,红外加热器4还对底腔内的空气加热,加热的空气再将热量传导至壶身1内,以对壶身1内的待加热物进行加热,底腔内还设有温度感应元件3和隔热罩5,隔热罩5用以将温度感应元件3与红外加热器4进行热隔离。
在对壶身1内水的加热过程中,壶身1也会一起升温加热,如果壶身1的材质是塑料和不锈钢的话,塑料在长期高温时易产生有害物质,不锈钢又有重金属离子析出,这些对人的健康存在影响。为了解决这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壶身的材质全部采用玻璃,即壶身的底壁和侧壁均采用玻璃制成,避免了重金属离子析出的风险或有害物质的产生。此外,红外加热器与壶身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红外加热器4基本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方式来加热,不仅可以实现较大功率的加热,还可以避免通过仅热传导方式而使得壶身1有过热炸裂的风险。此外,设置隔热罩5对温度感应元件3进行防护,以避免温度感应元件3被红外加热器4加热而导致感温不准确。
为了避免红外加热器4直接与壶身1的底部接触而使得壶身1的底部过热,实用新型中,红外加热器4与壶身1的底部之间预留有间隙,以尽量避免红外加热器4与壶身的底部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
隔热罩5的安装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隔热罩5安装在温度感应元件3上,温度感应元件3至少包括温控器,一般还会同时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壶内水的温度,以在壶内的水达到预设温度,例如沸点时,控制电水壶停止加热。温控器用于检测壶底的温度,在壶底的温度达到干烧温度点时,例如200摄氏度时,控制水壶断电,以防止水壶干烧。由于温控器相对于其它温度感应元件来说,其体积很大,故将隔热罩5安装在温控器上。温控器固设在壶身底部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将温控器通过导热胶固定在壶身1的底部,也可以在壶身1的底部和底盖2之间设置弹性支撑件,例如弹簧或者套筒,温控器通过弹性支撑件固设在壶身1的底部值得注意的是,隔热罩5尽管只固定在温控器上,但它不仅仅只罩设温控器,它还罩设其它温度感应元件3。
第二种方式是:将隔热罩5直接固定在壶身1的底部,温度感应元件3可以安装在隔热罩5上,也可以安装在壶身1的底部。隔热罩5的安装在壶身1底部的方式也不做限制,隔热罩5可以通过导热胶粘接在壶身1的底部,也可以通过弹性支撑件固设在壶身1的底部。
第三种方式是:在壶身1的底部设置固定支架6,温度感应元件3和隔热罩5均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架6,固定支架6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则温度感应元件3可以通过固定支架6与壶身1的底部热导接,此外,为了增强固定支架6与壶身1的底部之间的导热性能,避免因固定支架6与壶身1的底部之间因为硬质材质与硬质材质之间的接触而导致接触不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6与壶身1的底部之间设有导热胶,以通过导热胶进行导热。
温度感应元件3可以仅与固定支架6热接触,以感应壶身1底部的温度。也可以在固定支架(6)上设有缺口,温度感应元件3穿过缺口直接与壶身1的底部触接,以感应壶身1的底部温度。
温度感应元件3安装至固定支架6的方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感应元件3采用通过固定支架6与壶身1底部进行热导接,具体地,固定支架6设有螺柱,温度感应元件3通过螺接件固定安装至固定支架6,采用螺接方式组装方便且比较稳固。
固定支架6的材质最好为易于成型且价格低廉的材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因考虑温度感应元件3通过固定支架6与壶身1底部热导接,所以固定支架6应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例如,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钢板或铝板。
固定支架6与壶身1底部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将固定支架6连接于壶身1底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壶身1的底部设有朝下延伸有固定部11;固定支架6上设有与固定部11固定连接的固定槽61,固定支架6通过固定部11和固定槽61之间的配合,而固定至壶身1的底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自壶身1的底部朝下延伸而呈环形设置;固定槽61设于固定支架6的上表面且呈环形设置,固定槽61内设有将固定槽61的槽壁与固定部11粘接的粘胶7。通过将固定部11和固定槽61设计为环形,从而可以增大固定部11和固定槽61之间的结合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固定支架6固定至壶身1底部的稳定性。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自壶身1的底部延伸出多个固定部11,固定支架6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固定槽61,并且固定部11和固定槽61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
固定部11和固定槽61之间固定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两者通过设置卡扣而扣接,也可以是,固定部11与固定槽61之间为干涉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自壶身1的底部朝下延伸而呈环形设置;固定槽61设于固定支架6的上表面且呈环形设置,固定槽61内设有将固定槽61的槽壁与固定部11粘接的粘胶7。通过将固定部11和固定槽61设计为环形,从而可以增大固定部11和固定槽61之间的结合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固定支架6固定至壶身1底部的稳定性。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自壶身1的底部延伸出多个固定部11,固定支架6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固定槽61,并且固定部11和固定槽61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自壶身1底部的外表面朝下延伸,且固定部11自壶身1先朝内侧后朝外侧弯曲设置;固定支架6呈板状设置,包括主体板6a、以及设于主体板6a的周缘的卷边6b,卷边6b自主体板6a的周缘先朝下后朝上卷曲形成,卷边6b内部形成有固定槽61。
红外加热器4可以为目前市场上存在、以及将来被设计开发的各种红外加热器4,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加热器4位于固定支架6的下方且绕设在隔热罩5的外围,固定支架6上对应红外加热设置的避让孔62,红外加热器4产生的红外线自避让孔62朝壶身1内投射。
红外加热装器包括红外加热体41,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加热体41为碳纤维发热管或卤素管,如图3所示,红外加热体41大致沿着壶身1底部的周缘延伸而呈半环状设置。
为了避免红外加热器4对隔热罩5自身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5包括采用耐热材质制成的罩体和设置在罩体外表面的反光层。隔热罩5的罩体优选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例如,隔热材料为电木、改性塑料、陶瓷、石棉或耐火砖等。反光层为设置在罩体外表面的反光涂层或者反光板材,反光涂层可以是金属涂层,例如涂银层等。反光壳的材质可以为铝、银、钢或陶瓷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全玻璃材质的壶身;
底盖,套接于所述壶身的底部,与所述壶身的底部围设形成底腔;
温度感应元件,设于所述底腔内以感应所述壶身的底部温度;
红外加热器,设于所述底腔内,用以向所述壶身内投射红外线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所述壶身的底部之间预留有间隙;以及,
隔热罩,罩设于所述温度感应元件,以将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进行热阻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至少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通过导热胶固定于所述壶身的底部,所述隔热罩安装在所述温控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底部和所述底盖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至少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通过弹性支撑件固设在所述壶身底壁,所述隔热罩安装在所述温控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直接固定在壶身的底部,所述温度感应元件安装在所述隔热罩上,或者安装在所述壶身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材质的固定支架,所述温度感应元件和所述隔热罩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壶身的底部通过导热胶热接触,所述温度感应元件通过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壶身的底部热接触,以感应所述壶身的底部的温度;或者,
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缺口,所述温度感应元件穿过所述缺口直接与所述壶身的底部触接,以感应所述壶身的底部温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的底部设有朝下延伸有固定部;
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器绕设在所述隔热罩的外围且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下方,所述固定支架对应所述红外加热器设有避让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包括采用耐热材质制成的罩体和设置在罩体外表面的反光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设置在所述罩体外表面的反光涂层或者反光壳。
CN201720244247.7U 2017-03-13 2017-03-13 红外加热壶 Active CN20707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4247.7U CN207071032U (zh) 2017-03-13 2017-03-13 红外加热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4247.7U CN207071032U (zh) 2017-03-13 2017-03-13 红外加热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1032U true CN207071032U (zh) 2018-03-06

Family

ID=61512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44247.7U Active CN207071032U (zh) 2017-03-13 2017-03-13 红外加热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10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1468A (zh) * 2018-11-28 2019-01-11 徐州嘉恒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烧水的玻璃瓶
CN109222645A (zh) * 2018-11-30 2019-01-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热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1468A (zh) * 2018-11-28 2019-01-11 徐州嘉恒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烧水的玻璃瓶
CN109222645A (zh) * 2018-11-30 2019-01-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热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71032U (zh) 红外加热壶
CN101432608A (zh) 在感应加热装置上测量温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06388576A (zh) 全玻璃电水壶
WO2019128988A1 (zh) 一种智能电磁加热水壶
WO2015161704A1 (zh) 电磁炉的测温结构
CN108158397A (zh) 多功能全玻璃壶液体加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71036U (zh) 红外加热壶
CN103912912B (zh) 管式红外线辐射采暖设备反射板的制造方法
WO2018010998A1 (en) Glass or glass-ceramic element and kitchen hob comprising such element
CN207071030U (zh) 红外加热壶
CN208371546U (zh) 液体加热器
CN104720566B (zh) 炊具
CN201297676Y (zh) 一种辐热炉
CN208551248U (zh) 液体加热器
CN209644637U (zh) 一种烹饪锅具
CN206252326U (zh) 全玻璃电水壶
US20060151463A1 (en) Electric cooker
CN208371544U (zh) 液体加热器
CN206563423U (zh) 人工智能控制的热水器
CN220931216U (zh) 取暖器
CN208442873U (zh) 一种具有远红外电热膜的多功能炉
CN109798557B (zh) 电磁加热设备测温系统及电磁加热设备
CN213421475U (zh) 一种燃气节能热水器
CN208371545U (zh) 壶体以及液体加热器
CN204786629U (zh) 一种球面电陶炉发热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