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7181U -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7181U
CN207067181U CN201720674855.1U CN201720674855U CN207067181U CN 207067181 U CN207067181 U CN 207067181U CN 201720674855 U CN201720674855 U CN 201720674855U CN 207067181 U CN207067181 U CN 207067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kes
termination
line ball
short circuit
f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748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苗升
孙玉彤
陈晓彬
李海涛
陈庆鸿
蔡昭宇
孙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Jie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Jie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Jie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748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7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7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7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端子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包括第一接线装置、第二接线装置、连接块以及绝缘外壳,第一接线装置与第二接线装置通过连接块连接,其中,第一接线装置包括第一接线插孔,第一接线插孔底部设有“凸”字型圆轴,“凸”字型圆轴底部连接有弹簧,第一接线插孔上套设有侧开口的套筒,套筒上设有带凸起结构的下压部件,套筒内还设有与“凸”字型圆轴连接的“U”字型压紧圆筒,下压部件通过限位装置连接;连接块包括上连片与下连片,下连片设有“U”型叉;上连片两端设有倒“L”形绝缘挡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防止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端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屏、端子箱或汇控箱等屏柜内部通常以接线端子来实现二次回路电缆线的转接和连接。部分端子由于试验的需要,设置端子连接片和试验线插孔,连接片用于连接端子两端的金属部分,上方附有螺丝,拧松螺丝,可手动拨动连接片实现端子两端的“连接”与“断开”两种状态;拧紧螺丝则将连接片锁死固定在当前状态,起到可靠的连接或者断开的效果。通过拨动连接片可以方便而可靠地实现端子两端所接电缆线的连接和断开两种状态;试验线插孔是直接连接于端子金属片,且内径略大于试验线插头外径的金属插孔,左右各一个,用于试验时临时方便而可靠地插入和拔出试验线。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试验端子,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在使用时,必须完全按照规定的操作顺序操作,不能颠倒步骤,更不能出现误操作,如果操作顺序错误,则将导致直接人为造成电流互感器开路,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将在断开的端子连接片两端感生出上万伏的高电压,击穿绝缘,瞬间放电喷火,对正在作业的工作人员及周边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也会将周边电器设备烧坏;常规的试验端子缺乏防误功能,无法实现流程操作的闭锁功能,完全依靠工作人员的主观把控,发生失误几率高,且一旦发生失误后果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防止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包括第一接线装置、第二接线装置、连接块以及绝缘外壳,第一接线装置与第二接线装置通过连接块连接,第一接线装置、第二接线装置、连接块设于绝缘外壳内,其中,所述的第一接线装置包括第一接线插孔,第一接线插孔底部设有“凸”字型圆轴,“凸”字型圆轴底部连接有弹簧,所述的第一接线插孔上套设有侧开口的套筒,套筒上设有带凸起结构的下压部件,套筒内还设有与“凸”字型圆轴连接的“U”字型压紧圆筒,下压部件通过限位装置与“凸”字型圆轴连接;所述的连接块包括上连片与下连片,所述的下连片靠近第一接线装置一侧设有“U”型叉;所述的上连片靠近第一接线装置端设有倒“L”形第一绝缘挡板,所述的上连片靠近第一接线装置端设有倒“L”形第二绝缘挡板。
“凸”字型圆轴下方大半径圆柱体和上方小半径圆柱体分别用于对连接元件下连片“U”型叉左移的闭锁和开放;套筒开设侧开口,便于专用的限位装置插入,正常工作时,侧开口的上截面与“U”字型压紧圆筒的上平面仅有一个狭小间隙,仅供专用的限位装置插入;当试验端子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二绝缘挡板位于第二套筒的正上方,且当第二绝缘挡板位于第二套筒上方时,试验线无法插入,当连接块左移即试验端子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绝缘挡板位于第一套筒正上方,当第一绝缘挡板位位于第一套筒上方时,下压部件无法松开,第一绝缘挡板与上连片连为一体并采用硬连接,用于对第一插线孔的封闭和开放,同时实现对插入的短接插件的拔出限制封闭;第二绝缘挡板与上连片连为一体并采用硬连接,用于对第二接线插孔的封闭和开放,同时实现对插入的实验插头对连接块右移的闭锁。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压部件为倒“U”型圆筒结构,所述的凸起结构位于倒“U”型圆筒结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与下压部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套筒上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的下压部件上设有内螺纹结构。套筒上的外螺纹与下压部件的内螺纹配合,可以防止其他螺母旋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压部件的凸起结构的直径值小于“U”字型压紧圆筒的内径值,所述的下压部件的凸起结构的长度值小于“U”字型压紧圆筒的高度值。当没有插入限位装置时,下压部件通过拧紧螺纹向下压紧,下压部件的凸起结构插入“U”字型压紧圆筒内,但是凸起结构无法与“U”字型压紧圆筒接触,因此“U”字型压紧圆筒也不能向下压紧“凸”字型圆轴。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绝缘框与限位导电插头,所述的限位导电插头一端与绝缘框连接。限位导电插头为片状结构,前端具有弹性,与套筒的侧开口配合,当限位导电插头插入套筒的侧开口时,限位导电插头与套筒内壁采用弹性接触配合,实现初步固定短接,在受力情况下可以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装置与“U”字型压紧圆筒、下压部件为可拆卸连接。只有插入限位装置,拧紧下压部件才能向下压紧“凸”字型圆轴,下连片才能实现左移即断开,在不需要实现断开功能时,便将限位装置取下。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簧外部套设有圆筒。“凸”字型圆轴底部设置带有套筒的弹簧,用于当短接插件的限位螺栓向上旋出至非压紧状态时,弹簧由压缩形变恢复为伸展常态并将上方“凸”字型圆轴上托出弹簧圆筒,实现对可拨动导电下连片“U”型叉左移的限制即闭锁;当插入限位装置并拧紧下压部件时,弹簧由伸展常态压缩形变至弹簧圆筒下部,此时上方“凸”字型圆轴的大半径圆柱体部分进入弹簧圆筒内,实现对可拨动导电下连片“U”型叉左移的开放即解除闭锁。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接线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线导体、第一压线螺丝以及第一压线螺母,所述的第二接线装置包括第二接线插孔、第二压线导体、第二压线螺丝以及第二压线螺母,所述的第一压线螺母设于第一压线导体上远离连接块的方向,所述的第一压线螺丝与第一压线螺母配合,所述的第一接线插孔设于第一压线导体上;所述的第二压线螺母设于第二压线导体上远离连接块的方向,所述的第二压线螺丝与第二压线螺母配合,所述的第二接线插孔设于第二压线导体上,所述的第二接线插孔上设有第二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压线导体的一端压设于上连片与下连片之间,所述的第二压线导体的一端压设于上连片与下连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块还包括压紧螺丝,所述的上连片与下连片上设有压紧螺母,所述的压紧螺丝穿设于压紧螺母上与压紧螺母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专用限位装置实现连接块的断开和连接功能,同时设置挡板,防止操作失误在未短接情况下断开试验端子,操作人员只能按照规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否则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有效防止了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筒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筒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KK方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LL方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压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U”字型压紧圆筒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9MM方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上连片与下连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所示,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包括第一接线装置1、第二接线装置2、连接块3以及绝缘外壳4,第一接线装置1与第二接线装置2通过连接块3连接,第一接线装置1、第二接线装置2、连接块3设于绝缘外壳4内,其中,所述的第一接线装置1包括第一接线插孔,第一接线插孔底部设有“凸”字型圆轴8,“凸”字型圆轴8底部连接有弹簧9,所述的第一接线插孔上套设有侧开口22的套筒11,套筒11上设有带凸起结构24的下压部件12,套筒11内还设有与“凸”字型圆轴8连接的“U”字型压紧圆筒10,下压部件12通过限位装置与“凸”字型圆轴8连接;所述的连接块3包括上连片14与下连片15,所述的下连片15靠近第一接线装置一侧设有“U”型叉26;所述的上连片14靠近第一接线装置端设有倒“L”形第一绝缘挡板13,所述的上连片14靠近第一接线装置端设有倒“L”形第二绝缘挡板17。
“凸”字型圆轴8下方大半径圆柱体和上方小半径圆柱体分别用于对连接元件下连片15“U”型叉26左移的闭锁和开放;套筒11开设侧开口22,便于专用的限位装置插入,正常工作时,侧开口22的上截面与“U”字型压紧圆筒10的上平面仅有一个狭小间隙,仅供专用的限位装置插入;当试验端子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二绝缘挡板17位于第二套筒1811的正上方,且当第二绝缘挡板17位于第二套筒1811上方时,试验线30无法插入,当连接块3左移即试验端子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绝缘挡板13位于第一套筒11正上方,当第一绝缘挡板13位位于第一套筒11上方时,下压部件12无法松开,第一绝缘挡板13与上连片14连为一体并采用硬连接,用于对第一插线孔的封闭和开放,同时实现对插入的短接插件的拔出限制封闭;第二绝缘挡板17与上连片14连为一体并采用硬连接,用于对第二接线插孔的封闭和开放,同时实现对插入的实验插头对连接块3右移的闭锁。
具体地,所述的下压部件12为倒“U”型圆筒结构,所述的凸起结构24位于倒“U”型圆筒结构中部。
其中,所述的套筒11与下压部件1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套筒11上设有外螺纹结构23,所述的下压部件12上设有内螺纹结构25。套筒11上的外螺纹与下压部件12的内螺纹配合,可以防止其他螺母旋入。
另外,所述的下压部件12的凸起结构24的直径值小于“U”字型压紧圆筒10的内径值,所述的下压部件12的凸起结构24的长度值小于“U”字型压紧圆筒10的高度值。当没有插入限位装置时,下压部件12通过拧紧螺纹向下压紧,下压部件12的凸起结构24插入“U”字型压紧圆筒10内,但是凸起结构24无法与“U”字型压紧圆筒10接触,因此“U”字型压紧圆筒10也不能向下压紧“凸”字型圆轴8。
其中,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绝缘框28与限位导电插头29,所述的限位导电插头29一端与绝缘框28连接。限位导电插头29为片状结构,前端具有弹性,与套筒11的侧开口22配合,当限位导电插头29插入套筒11的侧开口22时,限位导电插头29与套筒11内壁采用弹性接触配合,实现初步固定短接,在受力情况下可以上下移动。
另外,所述的限位装置与“U”字型压紧圆筒10、下压部件12为可拆卸连接。只有插入限位装置,拧紧下压部件12才能向下压紧“凸”字型圆轴8,下连片15才能实现左移即断开,在不需要实现断开功能时,便将限位装置取下。
其中,所述的弹簧9外部套设有圆筒。“凸”字型圆轴8底部设置带有套筒11的弹簧9,用于当短接插件的限位螺栓向上旋出至非压紧状态时,弹簧9由压缩形变恢复为伸展常态并将上方“凸”字型圆轴8上托出弹簧9圆筒,实现对可拨动导电下连片15“U”型叉26左移的限制即闭锁;当插入限位装置并拧紧下压部件12时,弹簧9由伸展常态压缩形变至弹簧9圆筒下部,此时上方“凸”字型圆轴8的大半径圆柱体部分进入弹簧9圆筒内,实现对可拨动导电下连片15“U”型叉26左移的开放即解除闭锁。
另外,所述的第一接线装置1还包括第一压线导体7、第一压线螺丝5以及第一压线螺母6,所述的第二接线装置2包括第二接线插孔、第二压线导体21、第二压线螺丝19以及第二压线螺母20,所述的第一压线螺母6设于第一压线导体7上远离连接块3的方向,所述的第一压线螺丝5与第一压线螺母6配合,所述的第一接线插孔设于第一压线导体7上;所述的第二压线螺母20设于第二压线导体21上远离连接块3的方向,所述的第二压线螺丝19与第二压线螺母20配合,所述的第二接线插孔设于第二压线导体21上,所述的第二接线插孔上设有第二套筒1811。
其中,所述的第一压线导体7的一端压设于上连片14与下连片15之间,所述的第二压线导体21的一端压设于上连片14与下连片15之间。
另外,所述的连接块3还包括压紧螺丝16,所述的上连片14与下连片15上设有压紧螺母27,所述的压紧螺丝16穿设于压紧螺母27上与压紧螺母27配合。
操作流程及闭锁原理如下:
1.试验端子正常连接状态时上连片14上的第二绝缘挡板17封闭第二接线插孔,试验线30无法插入,可以防止未拨开连接片便直接插入试验线30和误将短接线插入保护侧,之后拨开试验端子中间连接片。
2.试验端子正常连接状态时第一插线孔处于开放状态,限位装置可随时插入,下压部件12也可随时拧紧。
3.将第一插线孔也就是电流互感器端的插孔设置为拧紧螺栓结构,传统的试验线30无法插入,可以防止误将试验线30插入电流互感器端,之后拨开连接块3。
4.在没有插入限位装置时,拧紧下压部件12,下压部件12的凸起结构24插入“U”字型压紧圆筒10的中空位置,并不会下压“凸”字型圆轴8,因此无法开放中间连接片拨动至断开状态,可以防止未进行短接便直接拨动试验端子中间连接块3。
5.开始工作时,在第一插线孔套筒11的侧开口22处插入限位装置,再向下拧紧螺栓。因为专用限位装置的插入,下压部件12压紧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压紧“U”字型压紧圆筒10,“U”字型压紧圆筒10再向下压紧“凸”字型圆轴8,弹簧9由伸展常态发生形变至压缩状态,产生上压力,保证短接处接触良好。当专用的限位装置插入后,限位装置的绝缘框28部分挡住第一压线螺丝5,工作人员无法将第一压线螺丝5拧松而导致电流互感器端开路;“凸”字型圆轴8下移,上部小半径部分露出端子金属压线导体,允许中间连接块3下连片15左侧“U”型叉26左移,同时压紧螺栓下移,允许第一绝缘挡板13左移,有且仅有这种状态下才会开放中间连接块3左移至“断开”位置状态。可防止未进行短接便直接拨动试验端子中间连接片。
6. 拧松中间连接块3紧固螺丝并左移连接块3,到位后拧紧压紧螺丝16,试验端子断开连接,实现电流互感器侧与试验侧隔离;第一绝缘挡板13封闭第一套筒11上部空间,在未恢复连接元件至“连接”位置状态时,无法拧松下压部件12,从而无法取出限位装置,能防止未恢复连接片便直接拔出短接线,第二绝缘挡板17左移开放第二接线插孔,允许试验线30插头随时插入,可防止未拨开连接片便直接插入试验线30。
7.在第二接线插孔插入试验线30,开始调试定检。已插入的试验线30插头挡住第二绝缘挡板17右移,因此连接块3无法右移,可以防止未拔出试验线30而直接恢复连接块3。
8. 在调试结束后恢复安全措施时,结构机械闭锁防误原理如下:a有且只有拔出试验线30插头,才能右移中间连接元件至“连接”位置状态,可防止未拔出试验线30而直接恢复连接片;b有且只有中间连接元件恢复至“连接”位置状态,才能操作下压部件12,从而取出限位装置恢复至工作前状态。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包括第一接线装置(1)、第二接线装置(2)、连接块(3)以及绝缘外壳(4),第一接线装置(1)与第二接线装置(2)通过连接块(3)连接,第一接线装置(1)、第二接线装置(2)、连接块(3)设于绝缘外壳(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线装置(1)包括第一接线插孔,第一接线插孔底部设有“凸”字型圆轴(8),“凸”字型圆轴(8)底部连接有弹簧(9),所述的第一接线插孔上套设有侧开口(22)的套筒(11),套筒(11)上设有带凸起结构(24)的下压部件(12),套筒(11)内还设有与“凸”字型圆轴(8)连接的“U”字型压紧圆筒(10),下压部件(12)通过限位装置与“凸”字型圆轴(8)连接;所述的连接块(3)包括上连片(14)与下连片(15),所述的下连片(15)靠近第一接线装置(1)一侧设有“U”型叉(26);所述的上连片(14)靠近第一接线装置(1)端设有倒“L”形第一绝缘挡板(13),所述的上连片(14)靠近第二接线装置(2)端设有倒“L”形第二绝缘挡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压部件(12)为倒“U”型结构,所述的凸起结构(24)位于倒“U”型结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1)与下压部件(1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套筒(11)上设有外螺纹结构(23),所述的下压部件(12)上设有内螺纹结构(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压部件(12)的凸起结构(24)的直径值小于“U”字型压紧圆筒(10)的内径值,所述的下压部件(12)的凸起结构(24)的长度值小于“U”字型压紧圆筒(10)的高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绝缘框(28)与限位导电插头(29),所述的限位导电插头(29)一端与绝缘框(2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与“U”字型压紧圆筒(10)、下压部件(12)为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9)外部套设有圆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线装置(1)还包括第一压线导体(7)、第一压线螺丝(5)以及第一压线螺母(6),所述的第二接线装置(2)包括第二接线插孔、第二压线导体(21)、第二压线螺丝(19)以及第二压线螺母(20),所述的第一压线螺母(6)设于第一压线导体(7)上远离连接块(3)的方向,所述的第一压线螺丝(5)与第一压线螺母(6)配合,所述的第一接线插孔设于第一压线导体(7)上;所述的第二压线螺母(20)设于第二压线导体(21)上远离连接块(3)的方向,所述的第二压线螺丝(19)与第二压线螺母(20)配合,所述的第二接线插孔设于第二压线导体(21)上,所述的第二接线插孔上设有第二套筒(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线导体(7)的一端压设于上连片(14)与下连片(15)之间,所述的第二压线导体(21)的一端压设于上连片(14)与下连片(1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块(3)还包括压紧螺丝(16),所述的上连片(14)与下连片(15)上设有压紧螺母(27),所述的压紧螺丝(16)穿设于压紧螺母(27)上与压紧螺母(27)配合。
CN201720674855.1U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Active CN207067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74855.1U CN207067181U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74855.1U CN207067181U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7181U true CN207067181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08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74855.1U Active CN207067181U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71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470A (zh) * 2018-11-14 2019-05-0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防止接线松动掉落的端子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470A (zh) * 2018-11-14 2019-05-0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防止接线松动掉落的端子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6690Y (zh) 一种短路接地装置
CN111313358B (zh) 一种具有状态采集功能的双触点划片式继电保护压板
CN207067181U (zh)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CN107389985A (zh)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CN112904065B (zh) 一种供电异常自动断电的电能表
CN107202910A (zh)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CN206892138U (zh)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
CN213660651U (zh) 一种防接地端脱落接地线
CN111883954B (zh) 一种输电线路接地线防误闭锁装置
CN210775584U (zh) 一种变压器末屏辅助试验装置
CN202004209U (zh) 接地伸缩式楔合型民用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
CN206945750U (zh) 一种单侧短接具有防误操作闭锁功能的新型试验端子
CN201590492U (zh) 一种移动式接地桩
CN112599332B (zh) 一种变压器用铁心接地引线结构
CN107144709A (zh) 一种具有防误操作闭锁功能的新型试验端子及专用插件
CN207096278U (zh) 一种具有防误操作闭锁功能的新型试验端子及专用插件
CN205992651U (zh) 一种新型接地线操作杆装置
CN206892139U (zh)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新型试验端子及专用插件
CN107748281B (zh) 一种具有状态识别的互联回路测试端子
CN109036887B (zh) 一种负荷开关柜门及手动操作安全装置
CN210985115U (zh) 一种电力试验台安全控制装置
CN103558423B (zh) 用于流变二次回路的试验端子
CN109192634B (zh) 一种弹出式高压熔断器
CN107290570A (zh) 一种失灵保护测试端子
CN107345973B (zh) 一种具有防止未短接误断开功能的试验端子及专用插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