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6192U -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6192U
CN207066192U CN201720998111.5U CN201720998111U CN207066192U CN 207066192 U CN207066192 U CN 207066192U CN 201720998111 U CN201720998111 U CN 201720998111U CN 207066192 U CN207066192 U CN 207066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portion part
cavity
arc plate
inne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981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策
毛炳贵
张细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neng Taifu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no Pacif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no Pacif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no Pacif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981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6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6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6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包括沿轴向方向两端封闭,沿周向方向两端敞开的第一空腔;第二连接部件包括沿轴向方向两端封闭,沿周向方向两端敞开的第二空腔,当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配合形成整体时,第一连接部件的敞开端和第二连接部件敞开端刚好密封连接并使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形成整体的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具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通过该技术,能够实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与管道的快速配合连接和拆卸,节省安装工序和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余热是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随着对能源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保的越来越重视以及为了节约成本,在日常生产中,需要对余热进行回收。
对余热进行回收的时候需要用到换热器,尤其对于制冷系统管道的余热回收,需要将管道进行切割和焊接加工,此时制冷系统需要进行回收制冷剂,管道切割、换热器焊接,此后需要制冷系统重新打压、查漏、抽真空、重新充注制冷剂等工序,导致在对余热进行回收时造成工序繁琐而且成本较高。
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换热器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对管道进行切割再重新焊接导致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按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圆弧板和第一内圆弧板,该第一外圆弧板和第一内圆弧板之间间隔布置并形成第一空腔,该第一空腔沿轴向方向两端封闭,沿周向方向两端敞开;
第二连接部件,按径向方向具有第二外圆弧板和第二内圆弧板,该第二外圆弧板和第二内圆弧板之间间隔布置并形成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沿轴向方向两端封闭,沿周向方向两端敞开;
其中,当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配合形成整体时,第一连接部件的敞开端和第二连接部件敞开端刚好密封连接并使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形成整体的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具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进一步的,第一内圆弧板和第二内圆弧板装配后内侧形成能够与圆管进行紧密配合的圆形截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圆弧板和第二内圆弧板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板。
进一步的,在第一空腔内具有错开或连续布置的第一隔板,在第二空腔内具有错开倾斜布置的第二隔板,用于延长通水时的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成整体。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的敞开端周侧分别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在第一环槽内具有第一密封圈,在第二环槽内具有第二密封圈,装配时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配合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该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形成半封闭的第一空腔和半封闭的第二空腔,当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配合形成整体时,第一连接部件的敞开端和第二连接部件敞开端刚好密封连接并使得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形成整体的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具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通过该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将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套在管道上然后再固定连接在一起。采用该技术使得装配换热器的时候不需要将管道进行切割、连接再焊接,减少了装配工序,避免了对原有系统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分体式换热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
图5为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环槽示意图;
图6为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环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照图1,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使用时该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套接在管道外侧然后通过固定装置直接固定实现与管道的配合连接。该技术实现了管道无切割安装,节省了安装工序和成本,避免了对原有系统的影响。
具体的,参照图2,按径向方向第一连接部件1具有第一外圆弧板11和第一内圆弧板12,该第一外圆弧板11和第一内圆弧板12之间间隔布置并形成第一空腔13,该第一空腔13沿轴向方向两端封闭,沿周向方向两端敞开;该第一空腔13是一个圆弧形状的空腔,该第一空腔13是半封闭的,即在周向的两端敞开,轴向两端封闭。
参照图3,按径向方向第二连接部件具有第二外圆弧板21和第二内圆弧板22,该第二外圆弧板21和第二内圆弧板22之间间隔布置并形成第二空腔23,该第二空腔23沿轴向方向两端封闭,沿周向方向两端敞开;该第二空腔23也是一个圆弧形状的空腔,为半封闭空间,在即在周向的两端敞开,轴向两端封闭。
应当理解,第一空腔13和第二空腔23的敞开端形状和尺寸是一致的,保证二者在结合时密封性和后续使用更方便。
详细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圆弧板11、第一内圆弧板12、第二外圆弧板21和第二外圆弧板22的截面都是半圆形。第一内圆弧板12和第二内圆弧板22装配后内侧形成能够与圆管进行紧密配合的圆形截面,这样便于装配。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至少第一内圆弧板12和第二内圆弧板22采用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例如铜。
为了更好的提高第一内圆弧板12和第二内圆弧板22与管道进行热交换,在第一内圆弧板12和第二内圆弧板22与管道配合的圆弧面处设置一层石墨烯材料层,由于该石墨烯材料层具有极优异的导热性能,可以将管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第一空腔13和第二空腔23内。
参照图4,当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配合形成整体时,第一连接部件1的敞开端和第二连接部件2敞开端刚好密封连接并使得第一空腔13和第二空腔23形成整体的封闭空腔3,该封闭空腔3具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具体的,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一个开口用于输入冷水,一个开口输出经过换热处理后热水,具体在使用的时候,该第一空腔13和第二空腔23内部输入水,水吸收第一内圆弧板12和第二内圆弧板22传递的热量,实现加热。
作为一种优选的形式,第一开口3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的一侧,第二开口3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可以任意以其中一个开口为输入口,另一个开口为输出口。
为了延长封闭空间3内的流体流动的行程,可以在封闭空间3内设置若干间隔布置的导流板。参见图3和图4在第一空腔13内具有错开或连续布置的第一隔板14,在第二空腔23内具有错开倾斜布置的第二隔板24,用于延长通水时的行程。应当注意,所述的第一隔板14可以是间隔布置的导流板或者连续不断的螺旋状导流板。同理,第二隔板24可以是间隔布置的导流板或者连续不断的螺旋状导流板,通过该技术使得水能够与第一内圆弧板12和第二内圆弧板22进行充分接触,保证热交换的进行。更为优选的,在第一内圆弧板12和第二内圆弧板22位于封闭空腔3的曲面也设置一层石墨烯材料层。当然该石墨烯材料层采用常用的石墨烯材料。另外,在封闭空间3内可以设置任意能够延长水流行程的合适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只是提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不应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实现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成整体。如图4所示,在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的边缘处设置用于进行螺纹连接的凸耳01。在凸耳01内设置螺纹孔,然后用螺栓进行连接。
参照图5和图6,为了简化说明,该两图只以第一外圆弧板11和第二外圆弧板21的截面为例进行说明。为了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配合连接后的密封性,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的敞开端周侧分别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环槽15和第二环槽25,在第一环槽15内具有第一密封圈16,在第二环槽25内具有第二密封圈26,装配时第一密封圈16和第二密封圈26配合密封。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6)

1.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1),按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圆弧板(11)和第一内圆弧板(12),该第一外圆弧板(11)和第一内圆弧板(12)之间间隔布置并形成第一空腔(13),该第一空腔(13)沿轴向方向两端封闭,沿周向方向两端敞开;
第二连接部件(2),按径向方向具有第二外圆弧板(21)和第二内圆弧板(22),该第二外圆弧板(21)和第二内圆弧板(22)之间间隔布置并形成第二空腔(23),该第二空腔(23)沿轴向方向两端封闭,沿周向方向两端敞开;
其中,当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配合形成整体时,第一连接部件(1)的敞开端和第二连接部件(2)敞开端刚好密封连接并使得第一空腔(13)和第二空腔(23)形成整体的封闭空腔(3),该封闭空腔(3)具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内圆弧板(12)和第二内圆弧板(22)装配后内侧形成能够与圆管进行紧密配合的圆形截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圆弧板(12)和第二内圆弧板(2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空腔(13)内具有错开或连续布置的第一隔板(14),在第二空腔(23)内具有错开倾斜布置的第二隔板(24),用于延长通水时的行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成整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部件(1)和第二连接部件(2)的敞开端周侧分别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环槽(15)和第二环槽(25),在第一环槽(15)内具有第一密封圈(16),在第二环槽(25)内具有第二密封圈(26),装配时第一密封圈(16)和第二密封圈(26)配合密封。
CN201720998111.5U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Active CN207066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98111.5U CN207066192U (zh)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98111.5U CN207066192U (zh)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6192U true CN207066192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20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98111.5U Active CN207066192U (zh)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61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536A (zh) * 2019-10-29 2020-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536A (zh) * 2019-10-29 2020-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10686536B (zh) * 2019-10-29 2020-10-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40038U (zh) 扩散炉密封炉门机构
CN207066192U (zh)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CN204404492U (zh) 一种空调蒸发器的管道结构
CN205207972U (zh) 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
US20130104877A1 (en) Solar heat collector having heat pipe
CN203940763U (zh) 一种可拆卸式组合热管
CN206965280U (zh) 基于金属滤袋的轴套式双向对接装置
CN201811627U (zh) 新型发动机散热器冷却管
CN205745692U (zh) 一种两端带有翻边法兰的波纹管
CN207818850U (zh) 电池模组
CN205504291U (zh) 一种扩口接头芯子
CN205592528U (zh) 一种便捷型水管对接结构
CN208919538U (zh) 一种电站大口径管道封堵切换装置
CN204100628U (zh) 内置大口径带翅片换热管的非承压水箱
CN207066196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6513868U (zh) 一种易拆装的分道阀
CN204987962U (zh) 洁净型双管板换热器
CN108225061A (zh) 一种直流式换热器
CN206280611U (zh) 一种密封圈及包括该密封圈的换热器
CN202947352U (zh) 一种可吸收变形的真空太阳能吸热管
CN209540326U (zh) 一种暖通工程用保温型暖通管
CN201331284Y (zh) 多用途超导冷热交换管
CN211903890U (zh) 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导流结构
CN212962950U (zh) 一种便于拆卸清理的换热器
CN208669468U (zh) 一种油管预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4a, DS-4 / F, kaihaoda Plaza, No.1 Industrial Park Road,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ongneng Taif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4a, DS-4 / F, kaihaoda Plaza, No.1 Industrial Park Road,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NENG TAIFU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