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2457U - 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52457U CN207052457U CN201720926771.2U CN201720926771U CN207052457U CN 207052457 U CN207052457 U CN 207052457U CN 201720926771 U CN201720926771 U CN 201720926771U CN 207052457 U CN207052457 U CN 2070524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acitor
- capacitor body
- bending
- face
- straightw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具有电容器芯子和电容器外壳,电容器芯子位于电容器外壳内侧,电容器芯子的两个端面分别焊接一个电极引线,所说电极引线设有多个折弯,使得电容器芯子端面与电容器外壳之间、电容器芯子底部与电容器外壳之间均留有间距。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极引线折弯使电容器芯子架空,有效减少焊接时热传导给电容器芯子造成的损伤,使薄膜电容器表面安装更加可靠,满足回流焊的工艺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表面安装技术(SMT)是一门包括电子元器件、装配设备、焊接方法以及表面组装电路基板设计与制造的系统综合性技术,是突破了传统印制电路板通孔插装技术的电子组装方法,也是今后电子产品能有效地实现“轻、薄、短、小”,多功能、高可靠、优质量、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家电等行业。
现有技术中,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大多采用回流焊,其焊接温度在180℃—265℃,焊接时间5分钟—7分钟。由于薄膜电容器的电容器芯子是薄膜,其熔点在165℃—265℃,在焊接时外部高温容易传导到电容器芯子,使电容器芯子产生热收缩,影响产品性能。上述热传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电容器外壳传导到电容器芯子。二是通过电容器引线传导到电容器芯子,电容器引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传导效率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能够有效降低焊接时对电容器芯子的热传导效率,避免表面安装时由于热传导对电容器芯子造成的损坏。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具有电容器芯子和电容器外壳,电容器芯子位于电容器外壳内侧,电容器芯子的两个端面分别焊接一个电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说电极引线设有多个折弯,使得电容器芯子端面与电容器外壳之间、电容器芯子底部与电容器外壳之间均留有间距。
进一步地,电极引线设有5个折弯,共6个直线段;第一直线段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焊接,第一直线段与电容器芯子顶面或底面平行设置,第一直线段的外端位于电容器芯子的外侧;第一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向电容芯子第二端面方向,第一折弯后形成第二直线段;第二折弯方向为向电容器芯子底部方向,第二折弯后形成第三直线段;第三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二端面向电容芯子第一端面方向,第三折弯后形成第四直线段;第四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外侧向电容器芯子方向,第四折弯后形成第五直线段;第五折弯方向为向电容器芯子顶部方向,第五折弯后形成第六直线段。进一步地,第一直线段的外端与电容器芯子侧面边缘的间距为3mm—5mm,第二直线段对应第二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二端面的间距为3mm—5mm,第三直线段对应第三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底部的间距为3mm—5mm,第四直线段对应第四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的间距为3mm—5mm,第五直线段对应第五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端面的中部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电极引线设有6个折弯,共7个直线段;第一直线段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焊接,第一直线段与电容器芯子顶面或底面平行设置,第一直线段的外端位于电容器芯子的外侧;第一折弯方向为向电容器芯子底部方向,第一折弯后形成第二直线段;第二折弯方向为由电容芯子第一端面向电容芯子第一端面外侧的方向,第二折弯后形成第三直线段;第三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一侧面边缘向电容芯子第二侧面边缘方向,第三折弯后形成第四直线段;第四折弯方向为向上折弯,第四折弯后形成第五直线段;第五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二侧面边缘外侧向电容器芯子方向,第五折弯后形成第六直线段,第六折弯方向为向上折弯,第六折弯后形成第七直线段;第一直线段的外端与电容器芯子第一侧面边缘的间距为3mm—5mm,第二直线段对应第二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底部的间距为3mm—5mm,第三直线段对应第三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的间距为3mm—5mm,第四直线段对应第四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二侧面边缘的间距为3mm—5mm,第六直线段对应第六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端面的中部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电容器芯子端面与电容器外壳之间、电容器芯子底部与电容器外壳之间填充有灌封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说电极引线设有多个折弯,使得电容器芯子端面与电容器外壳之间、电容器芯子底部与电容器外壳之间均留有间距。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极引线折弯使电容器芯子架空,使电容器芯子与电容器外壳之间能够填充更多的灌封材料,更多的灌封材料可增大隔热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电极引线多次弯折在电容器内部走线的方式,使得电极引线长度得到增加,从而延长在高温环境下温度通过电极引线传导到电容器芯子的时间。上述两方面综合起来,可有效减少焊接时热传导给电容器芯子造成的损伤,使薄膜电容器表面安装更加可靠,满足回流焊的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薄膜电容器具有电容器芯子和电容器外壳,电容器芯子位于电容器外壳内侧,电容器芯子的两个端面分别焊接一个电极引线,电极引线设有多个折弯,使得电容器芯子端面与电容器外壳之间、电容器芯子底部与电容器外壳之间均留有间距,将电容器芯子端面与电容器外壳之间、电容器芯子底部与电容器外壳之间填充有灌封材料。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电容器芯子1的两个端面分别焊接一个电极引线,电极引线设有5个折弯,每个折弯均呈直角,共6个直线段;第一直线段2与电容器芯子1第一端面焊接,第一直线段2与电容器芯子1的顶面或底面平行设置,第一直线段2的外端即对应第一折弯的端部位于电容器芯子的外侧;第一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向电容芯子第二端面方向,第一折弯后形成第二直线段3;第二折弯方向为向电容器芯子底部方向,第二折弯后形成第三直线段4;第三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二端面向电容芯子第一端面方向,第三折弯后形成第四直线段5;第四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1外侧向电容器芯子1方向,第四折弯后形成第五直线段6;第五折弯方向为向电容器芯子顶部方向,第五折弯后形成第六直线段7。第一直线段2的外端与电容器芯子侧面边缘的间距为3mm—5mm,实施时为4mm,第二直线段3对应第二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二端面的间距为3mm—5mm,实施时为4mm,第三直线段4对应第三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底部的间距为3mm—5mm,实施时为4mm,第四直线段5对应第四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的间距为3mm—5mm,实施时为4mm,第五直线段6对应第五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端面的中部位置相对应。第六直线段7为电容器最终的电极引出端,长度大于20mm。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所示,电极引线设有6个折弯,每个折弯均为直角,共7个直线段;第一直线段8与电容器芯子1第一端面焊接,第一直线段8与电容器芯子顶面或底面平行设置,第一直线段8的外端位于电容器芯子的外侧;第一折弯方向为向电容器芯子底部方向,第一折弯后形成第二直线段9;第二折弯方向为由电容芯子第一端面向电容芯子第一端面外侧的方向,第二折弯后形成第三直线段10;第三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一侧面边缘向电容芯子第二侧面边缘方向,第三折弯后形成第四直线段11;第四折弯方向为向上折弯,第四折弯后形成第五直线段12;第五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二侧面边缘外侧向电容器芯子方向,第五折弯后形成第六直线段13,第六折弯方向为向上折弯,第六折弯后形成第七直线段14;第一直线段8的外端与电容器芯子第一侧面边缘的间距为3mm—5mm,实施时为4mm,第二直线段9对应第二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底部的间距为3mm—5mm,实施时为4mm,第三直线段10对应第三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的间距为3mm—5mm,实施时为4mm,第四直线段11对应第四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二侧面边缘的间距为3mm—5mm,实施时为4mm,第六直线段13对应第六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端面的中部位置相对应。第七直线段14为电容器最终的电极引出端,长度大于20mm。
Claims (6)
1.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具有电容器芯子和电容器外壳,电容器芯子位于电容器外壳内侧,电容器芯子的两个端面分别焊接一个电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说电极引线设有多个折弯,使得电容器芯子端面与电容器外壳之间、电容器芯子底部与电容器外壳之间均留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极引线设有5个折弯,共6个直线段;第一直线段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焊接,第一直线段与电容器芯子顶面或底面平行设置,第一直线段的外端位于电容器芯子的外侧;第一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向电容芯子第二端面方向,第一折弯后形成第二直线段;第二折弯方向为向电容器芯子底部方向,第二折弯后形成第三直线段;第三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二端面向电容芯子第一端面方向,第三折弯后形成第四直线段;第四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外侧向电容器芯子方向,第四折弯后形成第五直线段;第五折弯方向为向电容器芯子顶部方向,第五折弯后形成第六直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直线段的外端与电容器芯子侧面边缘的间距为3mm—5mm,第二直线段对应第二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二端面的间距为3mm—5mm,第三直线段对应第三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底部的间距为3mm—5mm,第四直线段对应第四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的间距为3mm—5mm,第五直线段对应第五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端面的中部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极引线设有6个折弯,共7个直线段;第一直线段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焊接,第一直线段与电容器芯子顶面或底面平行设置,第一直线段的外端位于电容器芯子的外侧;第一折弯方向为向电容器芯子底部方向,第一折弯后形成第二直线段;第二折弯方向为由电容芯子第一端面向电容芯子第一端面外侧的方向,第二折弯后形成第三直线段;第三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一侧面边缘向电容芯子第二侧面边缘方向,第三折弯后形成第四直线段;第四折弯方向为向上折弯,第四折弯后形成第五直线段;第五折弯方向为由电容器芯子第二侧面边缘外侧向电容器芯子方向,第五折弯后形成第六直线段,第六折弯方向为向上折弯,第六折弯后形成第七直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直线段的外端与电容器芯子第一侧面边缘的间距为3mm—5mm,第二直线段对应第二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底部的间距为3mm—5mm,第三直线段对应第三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一端面的间距为3mm—5mm,第四直线段对应第四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第二侧面边缘的间距为3mm—5mm,第六直线段对应第六折弯处的端部与电容器芯子端面的中部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述的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容器芯子端面与电容器外壳之间、电容器芯子底部与电容器外壳之间填充有灌封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26771.2U CN207052457U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26771.2U CN207052457U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52457U true CN207052457U (zh) | 2018-02-27 |
Family
ID=6149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26771.2U Active CN207052457U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52457U (zh) |
-
2017
- 2017-07-28 CN CN201720926771.2U patent/CN2070524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43547B1 (ko) | 압착 단자, 와이어하네스 및 압착 단자의 제조 방법 | |
TW564660B (en) | Hybrid IC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BR112015005357B1 (pt) | Painel compreendendo elemento de conexão elétrica | |
US20130161071A1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connection method and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 |
US1034799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7342465A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JP6090142B2 (ja) | 端子および該端子の電線接続方法 | |
CN207052457U (zh) | 一种表面安装薄膜电容器 | |
CN106159501A (zh) | 一种鱼眼端子 | |
US20140246769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0566512C (zh) | 电路基板 | |
CN211184421U (zh) | 一种印刷电路板及一种半导体装置 | |
US1054715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 |
CN103985994A (zh) | 一种导电触指和表带式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8674449U (zh) | 防溃端子、卡座及移动设备 | |
CN102593626A (zh) | 柔性扁平线缆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1369426Y (zh) | 一种连接端子 | |
CN106207531A (zh) | 免焊pcb式音叉端子及其安装方法 | |
CN206022120U (zh) | 电容器焊接母排分体结构 | |
CN203589225U (zh) | 具有电气连接元件的窗板 | |
CN20358930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643066U (zh) | 一种集成背光软体柔性线路板 | |
JP5077458B2 (ja) | 回路基板用端子 | |
CN205609509U (zh) | 高良率贴装整流器件 | |
CN109103725A (zh) | 电缆与端子的连接工艺及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