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8932U - 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28932U
CN207028932U CN201720719529.8U CN201720719529U CN207028932U CN 207028932 U CN207028932 U CN 207028932U CN 201720719529 U CN201720719529 U CN 201720719529U CN 207028932 U CN207028932 U CN 207028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piston
cushion dashpot
automotive seat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195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伟
胡小英
裘信国
郑颖
周见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7207195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28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28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289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包括承力盘、顶盖、推杆、第一活塞、油缸、第一导通孔、第二导通孔、外壁、次缓冲缸、第二活塞、透气孔和底座,承力盘连接在汽车座椅的底部,底座固定在汽车座椅下方的车架上,推杆、顶盖、第一活塞、油缸、外壁和第一导通孔共同构成主缓冲缸,次缓冲缸设置在外壁和油缸之间的主缓冲缸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缓振,能够有效的减少振动,并且结构简单,当振感不强时油液只会从油缸内部流入主缓冲缸中,振感强烈时次缓冲缸才会发生作用,通过多级缓振有效的解决了驾驶过程中车辆的振动和颠簸感,并且通过液压缓冲有效的解决了弹簧缓冲的自振和共振问题,提高了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路况,在平滑的路面行驶时感觉不出颠簸,但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时会有明显的颠簸和不适感,甚至在城市公路过减速带时都会感觉颠簸。在驾驶时有颠簸震动感不仅会给司机带来不舒适感,更严重的甚至还会影响司机的驾驶。
现有的汽车减振主要采用弹簧减振器和带有控制单元的阻尼减振器两种,弹簧减振器由于存在自振现象,容易传递低频振动,就是当车出现振动时,人也随着不停的上下振动。所以靠弹簧减振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减振效果,会导致驾驶感觉不舒适。而带有控制单元的阻尼减振器成本较高、维护不方便,而且也是依靠弹簧来减振,弹簧本身的共振、自振现象并不能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减振器容易出现的共振和自振的现象导致驾驶员在驾驶时产生的不适感,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能够有效的减缓振动和颠簸感,给驾驶员以舒适的驾车体验,并且在强振时不会有突然的颠簸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包括承力盘、顶盖、推杆、第一活塞、油缸、第一导通孔、第二导通孔、外壁、次缓冲缸、第二活塞、透气孔和底座,所述承力盘连接在汽车座椅的底部,所述底座固定在汽车座椅下方的车架上,所述承力盘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在所述推杆的上端,所述推杆、顶盖、第一活塞、油缸、外壁和第一导通孔共同构成主缓冲缸,所述推杆的下端穿过顶盖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油缸内部并且第一活塞能够沿所述油缸上下运动,所述油缸套装在外壁内部且油缸和外壁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油缸底部设置有将油缸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导通孔;所述顶盖固定在所述外壁上端且与外壁密封连接;所述次缓冲缸设置在外壁和油缸之间的主缓冲缸内,所述次缓冲缸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次缓冲缸的上方设置有将次缓冲缸与主缓冲缸连通的第二导通孔,所述次缓冲缸内部设置有能够沿次缓冲缸内部上下运动的第二活塞,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次缓冲缸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下方的油缸内还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和底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的边缘与油缸内部形成密封,第一活塞在推杆的作用下沿所述油缸内部竖直地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次缓冲缸内部的第二活塞与次缓冲缸内部密封连接,第二活塞下方的次缓冲缸内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塞与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塞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次缓冲缸的上部,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次缓冲缸底部的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承力盘位于所述推杆的正上方,承力盘、推杆、油缸和外壁的轴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承力盘的边缘均布四个用于连接汽车底座的第一螺栓孔。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穿过所述顶盖的正中间,顶盖上的通孔直径大于所述推杆,推杆与顶盖互相不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通孔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导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油缸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次缓冲缸设置有四个,四个次缓冲缸位于所述油缸和外壁之间的主缓冲缸内部,四个次缓冲缸呈圆筒形均布在所述主缓冲缸内部。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次缓冲缸均与油缸的缸筒和外壁密封连接并将所述主缓冲缸分成四个均等的缓冲区,每个所述第一导通孔将其中一个缓冲区与油缸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缓振,能够有效的减少振动,并且结构简单,当振感不强时油液只会从油缸内部流入主缓冲缸中,振感强烈时次缓冲缸才会发生作用,通过多级缓振有效的解决了驾驶过程中车辆的振动和颠簸感,并且通过液压缓冲有效的解决了弹簧缓冲的自振和共振问题,提高了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舒适感;本实用新型利用油液减振和弹簧减振相配合的方式,并且设置有两种缓冲缸,可以极大的缓解较大振动时产生的振动,有效的舒缓驾驶员的颠簸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的竖切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缓冲缸和次缓冲缸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的横切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的轴测图。
图中,1-承力盘、2-第一螺栓孔、3-顶盖、4-推杆、5-第一活塞、6-第一弹簧、7-油缸、8-第一导通孔、9-主缓冲缸、10-第二导通孔、11-外壁、12-次缓冲缸、13-第二活塞、14-第二弹簧、15-底座、16-第二螺栓孔、17-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包括承力盘1、顶盖3、推杆4、第一活塞5、油缸7、第一导通孔8、第二导通孔10、外壁11、次缓冲缸12、第二活塞13、透气孔17和底座15,所述承力盘1连接在汽车座椅的底部,承力盘1的边缘均布四个用于连接汽车底座15的第一螺栓孔2,承力板1通过固定在四个第一螺栓孔2上的螺栓与汽车座椅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5固定在汽车座椅下方的车架上,底座15上均布有四个第二螺栓孔16,底座15通过固定在四个第二螺栓孔16上的螺栓与汽车底座下部的车架固定连接,承力板1和底座15均水平固定。
所述承力盘1位于所述推杆4的正上方,承力盘1、推杆4、油缸7和外壁11的轴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推杆4穿过所述顶盖3的正中间,顶盖3上的通孔直径大于所述推杆4,推杆4与顶盖3互相不接触。推杆4可以自由的穿过顶盖3且不与顶盖3发生任何接触。
所述承力盘1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在所述推杆4的上端,所述推杆4、顶盖3、第一活塞5、油缸7、外壁11和第一导通孔8共同构成主缓冲缸9,所述推杆4的下端穿过顶盖3连接所述第一活塞5,所述第一活塞5位于所述油缸7内部并且第一活塞5能够沿所述油缸7上下运动,所述第一活塞5下方的油缸7内还设置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5和底座15连接。所述第一活塞5的边缘与油缸7内部形成密封,第一活塞5在推杆4的作用下沿所述油缸7内部竖直地上下运动。主缓冲缸9内部的油缸7为汽车座椅的第一道缓冲,汽车座椅在轻度颠簸时油缸7内部的第一活塞5升降实现汽车座椅的第一道缓冲;同时第一弹簧6进一步增强第一道缓冲的减振效果。
所述油缸7套装在外壁11内部且油缸7和外壁11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底座15上,所述油缸7底部设置有将油缸7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导通孔8;所述顶盖3固定在所述外壁11上端且与外壁11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孔8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导通孔8均匀分布在所述油缸7的底部。油缸7和外壁11之间的主缓冲缸9的四个内腔构成汽车座椅的第二道缓冲,主缓冲缸9与油缸7之间通过第一导通孔8连通,油液经过第一导通孔8进入主缓冲缸9内部,由于第一导通孔8的尺寸较小,所以油液流动速度较慢,从而实现了汽车座椅的第二道缓冲。
所述次缓冲缸12设置在外壁11和油缸7之间的主缓冲缸9内,所述次缓冲缸12的底部固定在底座15上,所述次缓冲缸12的上方设置有将次缓冲缸12与主缓冲缸9连通的第二导通孔10,所述次缓冲缸12内部设置有能够沿次缓冲缸12内部上下运动的第二活塞13,所述透气孔17位于所述次缓冲缸12的下方。所述次缓冲缸12内部的第二活塞13与次缓冲缸12内部密封连接,第二活塞13下方的次缓冲缸12内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塞13与底座15。所述第二活塞13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次缓冲缸12的上部,所述透气孔17位于所述次缓冲缸12底部的底座15上。
所述次缓冲缸12设置有四个,四个次缓冲缸12位于所述油缸7和外壁11之间的主缓冲缸9内部,四个次缓冲缸12呈圆筒形均布在所述主缓冲缸9内部。
四个所述次缓冲缸12均与油缸7的缸筒和外壁11密封连接并将所述主缓冲缸9分成四个均等的缓冲区,每个所述第一导通孔8将其中一个缓冲区与油缸7内部连通。当振动比较强烈时,主缓冲缸内充满了油液后油液便会顺着次缓冲缸12上端的第二导通孔10进入次缓冲缸12中,将次缓冲缸12内的第二活塞13向下压,并压缩次缓冲缸12内的第二弹簧14,从而实现汽车座椅的第三道缓冲。第二导通孔10的孔径比第一导通孔8小,进一步增大油液进入第二导通孔10时的阻尼,提高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汽车颠簸时,与汽车座椅连接的承力盘1受到汽车座椅传来的压力,与承力盘1相连的推杆4便会向下运动,推杆4向下推动第一活塞6向下运动,进而推动油缸7内的油液相下运动,并压缩油缸7内的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配合进行减振,可有效优化减振效果;推杆4向下运动时,第一活塞6会推动油缸7内的油液从第一导通孔8进入主缓冲缸9的四个内腔中,由于第一导通孔8的孔径较小,该过程也可实现一定程度的减振;当承力盘1受到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时,油液填满主缓冲缸9时,油液会从次缓冲缸12顶部的第二导通孔10进入次缓冲12内部,并推动次缓冲缸12内部的第二活塞13向下运动,同时压缩第三弹簧14,从而获得更好的减振效果;当振动消失时,油液从第二导通孔10和第一导通孔8中流回油缸7中,完成一次减振缓冲过程。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盘(1)、顶盖(3)、推杆(4)、第一活塞(5)、油缸(7)、第一导通孔(8)、第二导通孔(10)、外壁(11)、次缓冲缸(12)、第二活塞(13)、透气孔(17)和底座(15),所述承力盘(1)连接在汽车座椅的底部,所述底座(15)固定在汽车座椅下方的车架上,所述承力盘(1)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在所述推杆(4)的上端,所述推杆(4)、顶盖(3)、第一活塞(5)、油缸(7)、外壁(11)和第一导通孔(8)共同构成主缓冲缸(9),所述推杆(4)的下端穿过顶盖(3)连接所述第一活塞(5),所述第一活塞(5)位于所述油缸(7)内部并且第一活塞(5)能够沿所述油缸(7)上下运动,所述油缸(7)套装在外壁(11)内部且油缸(7)和外壁(11)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底座(15)上,所述油缸(7)底部设置有将油缸(7)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导通孔(8);所述顶盖(3)固定在所述外壁(11)上端且与外壁(11)密封连接;所述次缓冲缸(12)设置在外壁(11)和油缸(7)之间的主缓冲缸(9)内,所述次缓冲缸(12)的底部固定在底座(15)上,所述次缓冲缸(12)的上方设置有将次缓冲缸(12)与主缓冲缸(9)连通的第二导通孔(10),所述次缓冲缸(12)内部设置有能够沿次缓冲缸(12)内部上下运动的第二活塞(13),所述透气孔(17)位于所述次缓冲缸(1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5)下方的油缸(7)内还设置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5)和底座(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5)的边缘与油缸(7)内部形成密封,第一活塞(5)在推杆(4)的作用下沿所述油缸(7)内部竖直地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缓冲缸(12)内部的第二活塞(13)与次缓冲缸(12)内部密封连接,第二活塞(13)下方的次缓冲缸(12)内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塞(13)与底座(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13)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次缓冲缸(12)的上部,所述透气孔(17)位于所述次缓冲缸(12)底部的底座(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盘(1)位于所述推杆(4)的正上方,承力盘(1)、推杆(4)、油缸(7)和外壁(11)的轴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承力盘(1)的边缘均布四个用于连接汽车底座(15)的第一螺栓孔(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4)穿过所述顶盖(3)的正中间,顶盖(3)上的通孔直径大于所述推杆(4),推杆(4)与顶盖(3)互相不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孔(8)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导通孔(8)均匀分布在所述油缸(7)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缓冲缸(12)设置有四个,四个次缓冲缸(12)位于所述油缸(7)和外壁(11)之间的主缓冲缸(9)内部,四个次缓冲缸(12)呈圆筒形均布在所述主缓冲缸(9)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次缓冲缸(12)均与油缸(7)的缸筒和外壁(11)密封连接并将所述主缓冲缸(9)分成四个均等的缓冲区,每个所述第一导通孔(8)将其中一个缓冲区与油缸(7)内部连通。
CN201720719529.8U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28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9529.8U CN207028932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9529.8U CN207028932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28932U true CN207028932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6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1952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28932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289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916A (zh) * 2018-05-15 2018-10-16 刘方圆 一种膝关节外骨骼
CN111086423A (zh) * 2020-01-15 2020-05-01 灏昕汽车零部件制造无锡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减震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916A (zh) * 2018-05-15 2018-10-16 刘方圆 一种膝关节外骨骼
CN108652916B (zh) * 2018-05-15 2019-11-08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膝关节外骨骼
CN108652916B8 (zh) * 2018-05-15 2020-04-21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膝关节外骨骼
CN111086423A (zh) * 2020-01-15 2020-05-01 灏昕汽车零部件制造无锡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减震装置
CN111086423B (zh) * 2020-01-15 2023-12-05 灏昕汽车零部件制造无锡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减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72113U (zh) 一种智能惩罚式道路减速装置
CN205226222U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装置
CN207028932U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
CN103693117B (zh)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5854162U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动车的组合式减振缓冲装置
CN201459638U (zh) 基于吸能原理的道路减速装置
CN2881209Y (zh) 双弹簧减振器
CN202116141U (zh) 一种电梯轿厢减震架
CN206398001U (zh)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多级减震装置
CN203974460U (zh) 一种房车独立悬挂装置
CN220227640U (zh) 一种双刚度减震器
CN202140492U (zh) 新型副车架悬置
CN209441977U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抗震包装木箱
CN104875571B (zh) 一种车辆用减振缓冲机构
CN208021562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悬置系统
CN206528380U (zh) 一种汽车用于安装汽车座椅的减震装置
CN206617496U (zh) 一种重型汽车弹簧装置
CN108656887A (zh) 一种悬挂系统和汽车底盘
CN203158097U (zh) 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
CN207173217U (zh) 一种用于底盘减振的三质量悬架系统
CN206317816U (zh) 轨道车辆及其压车铁装置
CN205661556U (zh) 汽车驾驶室悬置减震连接结构
CN109664799B (zh) 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减震舱座椅
CN206206469U (zh) 一种用于c490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结构
CN207178552U (zh) 减振结构及用该减振结构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