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16167U - 卸料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卸料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16167U
CN207016167U CN201720940199.5U CN201720940199U CN207016167U CN 207016167 U CN207016167 U CN 207016167U CN 201720940199 U CN201720940199 U CN 201720940199U CN 207016167 U CN207016167 U CN 207016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buffering device
discharging
discharging buffering
accommoda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01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宝华
邢献才
陆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TIAN P&C TERMI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TIAN P&C TERMI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TIAN P&C TERMI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TIAN P&C TERMI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401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16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16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16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卸料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斗和防溢斗。缓冲斗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一侧面,第一侧面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形成第一容置空间。防溢斗包括第三端面和第二侧面,第三端面连接第二侧面形成第二容置空间,第二端面连接第二侧面以使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开口向上。第二端面和第二侧面连接形成的连接处呈向第一容置空间的底部凹陷的形状,且连接处的最低端低于第一端面的顶端,第三端面的顶端高于第一端面的顶端或和第一端面的顶端平齐。第一端面或者第二端面上靠近卸料缓冲装置的底部位置开设有卸料口。本实施方式的卸料缓冲装置减少了卸料过程中待卸材料的溅射,提高了卸料效率。

Description

卸料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运输或传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卸料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工业生产中卸料时直接将待卸材料从装载装置上通过管道输送到运输装置上。待卸材料一般包括油料等液体状材料或者颗粒状流体材料,比如沙子。在输送过程中,由于待卸材料的传输速度较快,容易在运输装置内产生溅射,影响了卸料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传输效率,也会造成待卸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卸料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斗和防溢斗,
所述缓冲斗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形成第一容置空间,
所述防溢斗包括第三端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三端面连接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二侧面以使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形成的连接处呈向所述卸料缓冲装置的底部凹陷的形状,且所述连接处的最低端低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顶端,
所述第一端面或者所述第二端面上靠近所述卸料缓冲装置的底部位置开设有卸料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卸料缓冲装置中,待卸材料先进入缓冲斗,再通过卸料口输送到运输装置内,大大减缓了待卸材料在运输装置内的溅射程度,提高了卸料效率。同时,缓冲斗装满后,待卸材料通过第二端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连接处进入防溢斗,从而及时提醒用户,避免待卸材料从卸料缓冲装置中溢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的顶端平直且设置有把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呈圆弧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卸料缓冲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脚上安装有行走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轮均匀设置以稳定支撑所述卸料缓冲装置,或所述行走轮和所述支撑脚配合以稳定支撑所述卸料缓冲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卸料缓冲装置设置有推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通过熔焊的方式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卸料口上设置有闸体,所述闸体用于控制所述卸料口打开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卸料缓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卸料缓冲装置100,包括缓冲斗10和防溢斗20。缓冲斗10包括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4和第一侧面18,第一侧面18连接第一端面12和第二端面14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6。防溢斗20包括第三端面22和第二侧面24,第三端面22连接第二侧面24形成第二容置空间26,第二端面14连接第二侧面24以使第一容置空间16连通第二容置空间26。第二端面14和第二侧面24连接形成的连接处30呈向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底部凹陷的形状,且连接处30的最低端低于第一端面12的顶端。第一端面12或者第二端面14上靠近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底部位置开设有卸料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卸料缓冲装置100中,待卸材料先进入缓冲斗10,再通过卸料口输送到运输装置内,大大减缓了待卸材料在运输装置内的溅射程度,提高了卸料效率。同时,缓冲斗10装满后,待卸材料通过第二端面14和第二侧面24之间的连接处进入防溢斗20,从而及时提醒用户,避免待卸材料从卸料缓冲装置100中溢出。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卸料缓冲装置100由废弃的储油桶制成。废弃储油桶一般呈圆柱筒状,通过对废弃的储油桶进行切割和焊接,制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卸料缓冲装置100,有效利用了废弃储油桶,减少了废弃储油桶材料的浪费。
同时,由于废弃储油桶一般采用金属制成,制成卸料缓冲装置100后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进一步提高了废弃储油桶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端面14和第二侧面24连接形成的连接处30呈向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底部凹陷的形状,且连接处30的最低端低于第一端面12的顶端,第三端面22的顶端高于第一端面12的顶端或和第一端面12的顶端平齐,使得待卸材料快充满第一容置空间16时,待卸材料通过连接处30进入第二容置空间26,提醒用户停止卸料,避免了待卸材料溢出卸料缓冲装置100的情况。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空间16比第二容置空间26大的多。如此,卸料过程中,第一容置空间16对待卸材料的缓冲作用得到增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面14和第二侧面24连接形成的连接处30呈向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底部弯曲的弧形。如此,待卸材料快充满第一容置空间16时,易于从连接处30进入到第二容置空间26,及时提醒用户。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端面22的顶端和第一端面12的顶端平齐。如此,第一容置空间16或者第二容置空间26内的待卸材料到达第一端面12的顶端或者到达第三端面22的顶端时,就表示卸料缓冲装置100已经充满待卸材料,需停止向卸料缓冲装置100加注待卸材料。同时,第三端面22的顶端和第一端面12的顶端平齐减少了卸料缓冲装置100使用的材料,降低了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制造成本,也提高了废弃储油桶的使用效率。
当然,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端面12和第三端面22的顶端不平齐亦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面12和第三端面22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端面12和第三端面22的顶端平直且设置有把手122。
如此,便于用户通过把手122提起卸料缓冲装置100,进而方便用户移动或者搬运卸料缓冲装置100。
具体地,可以通过机械结构连接把手122,以实现搬运卸料缓冲装置100。如此,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卸料缓冲装置100的搬运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122呈弧形,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端面12和第三端面22的顶端。如此,弧形的把手122的承重能力大大增强,和卸料缓冲装置1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18和第二侧面24呈圆弧面。
如此,圆弧形的第一侧面18第二侧面24增强了卸料缓冲装置100的装载能力。
具体地,在一个例子中,沿废弃储油桶的轴线方向切割,并通过焊接制成的卸料缓冲装置100的第一侧面18呈半圆形。如此,卸料缓冲装置100的装载和承重能力达到较佳的效果。同时,在此实施方式中,每个废弃储油桶可制造两个卸料缓冲装置100,利用效率较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18上设置有支撑部182,支撑部182包括多个支撑脚1822。支撑部182用于支撑卸料缓冲装置100。
如此,支撑部182能稳定支撑卸料缓冲装置100,使得卸料缓冲装置100稳定放置,避免在卸料过程中,卸料缓冲装置100发生位移或倾斜,导致待卸材料溢出,造成待卸材料的浪费。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脚1822为钢筋,钢筋通过焊接连接在第一侧面18上。
进一步地,在一个例子中,支撑脚1822通过钢筋相互连接。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支撑部182对卸料缓冲装置100的支撑作用,保证了卸料过程稳定进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脚1822上安装有行走轮。
如此,行走轮能承载卸料缓冲装置100进行行走,进一步便于用户移动卸料缓冲装置100。同时,卸料缓冲装置100移动较为灵活,能满足不同环境中的卸料操作,提高了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实用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行走轮均匀设置以稳定支撑卸料缓冲装置100,或行走轮和支撑脚1822配合以稳定支撑卸料缓冲装置100。
如此,卸料缓冲装置100能稳定放置,保证了卸料过程的稳定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卸料缓冲装置100设置有推杆。
如此,推杆配合行走轮,进一步便于用户移动卸料缓冲装置100。
当然,设置有行走轮和推杆的卸料缓冲装置100还能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搬运劳动,帮助用户节省了大量体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面12和第一侧面18之间、第一侧面18和第二端面14之间通过熔焊的方式连接。
如此,通过熔焊连接形成的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密闭性较好,且能抗较高的内压。同时,卸料缓冲装置100能用于装载碳酸性的流体。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卸料缓冲装置100由金属制成。如此,卸料缓冲装置100在卸料过程中不易产生静电,避免了在装卸易燃材料时发生危险的情况,提高了卸料缓冲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面14和第二侧面24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如此,制造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工艺较为简单,易于实现,也减轻了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卸料口上设置有闸体,闸体用于控制卸料口打开和关闭。
如此,便于用户控制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当运输装置完成装载后,用户可以及时关闭阀体,然后等下一个运输装置就位后,再打开阀体,继续进行卸料操作。
当然,卸料口的开闭不限于通过闸体这种结构,而可以根据卸料缓冲装置100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结构,以保证对卸料口的控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斗和防溢斗,
所述缓冲斗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形成第一容置空间,
所述防溢斗包括第三端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三端面连接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二侧面以使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开口向上,
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形成的连接处呈向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底部凹陷的形状,且所述连接处的最低端低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顶端,
所述第一端面或者所述第二端面上靠近所述卸料缓冲装置的底部位置开设有卸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的顶端平直且设置有把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呈圆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卸料缓冲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上安装有行走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均匀设置且稳定支撑所述卸料缓冲装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缓冲装置设置有推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通过熔焊的方式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上设置有闸体,所述闸体用于控制所述卸料口打开和关闭。
CN201720940199.5U 2017-07-31 2017-07-31 卸料缓冲装置 Active CN207016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0199.5U CN207016167U (zh) 2017-07-31 2017-07-31 卸料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0199.5U CN207016167U (zh) 2017-07-31 2017-07-31 卸料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16167U true CN207016167U (zh) 2018-02-16

Family

ID=61481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0199.5U Active CN207016167U (zh) 2017-07-31 2017-07-31 卸料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161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4478B (zh) 翻罐机
CN207016167U (zh) 卸料缓冲装置
CN202669466U (zh) 一种全地形车油箱结构
CN201914225U (zh) 一种重型背罐车自装卸装置
CN203186713U (zh) 一种物料漏倒专用料箱
CN204185188U (zh) 便连接挂绳畚斗及一机两用叉车
CN207307854U (zh) 一种溶解反应釜的固定底座
CN207827049U (zh) 一种用于运输粘稠性液态物料的异型罐体
CN207174409U (zh) 一种化工罐体快速固定式运输装置
CN208036309U (zh) 一种建筑用便捷式手推混凝土翻斗车
CN202132056U (zh) 边墙衬砌常态砼供料系统
CN205114125U (zh) 改进型的集装箱内衬袋
CN205555992U (zh) 一种叉车配重块
CN201990114U (zh) 用于贮运矿物质的吨袋
EP1555221A3 (en) Inner bag for transport tank
CN109910174A (zh) 储料池
RU126797U1 (ru) Утяжелитель контейнерного типа для балластировки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CN209684475U (zh) 带四向叉车口的集装箱
CN208868714U (zh) 一种废弃重物放置桶
CN205185942U (zh) 一种底板总成及使用其的车辆
CN218617715U (zh) 一种吊车叉车两用砖垛转运防护筒
CN208007875U (zh) 一种空包传送机叉子
CN209684302U (zh) 一种桶装水存储运输装置
CN209413318U (zh) 一种便于卸料的混凝土卧罐
CN202913565U (zh) 绿色环保填充混凝土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Chunxi

Inventor after: Yin Pinghua

Inventor after: Yan Jianjia

Inventor before: Li Baohua

Inventor before: Xing Xiancai

Inventor before: Lu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