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13927U - 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13927U
CN207013927U CN201720799965.0U CN201720799965U CN207013927U CN 207013927 U CN207013927 U CN 207013927U CN 201720799965 U CN201720799965 U CN 201720799965U CN 207013927 U CN207013927 U CN 207013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racket
locating piece
connecting tube
damping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999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云飞
罗书平
李胜
雷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999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13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13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139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包括长方体形的工装底板,所述工装底板上设置有连接管定位机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和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连接管定位机构中,连接管定位块固定在工装底板上表面的中部,快速压夹沿工装底板宽度方向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一侧,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两侧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沿工装底板宽度方向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另一侧;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为两套,两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两侧。本工装提高了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焊接时工作效率和焊接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减震器固定在车架上,起减振作用,以提高驾乘的舒适性。目前有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中,如图1所示,连接管21、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焊接连接后构成摩托车后车架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左后减震器上端和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连接,右后减震器上端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连接,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分别固定在连接管21的左右两部,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上设置有左减震上连接孔,右减震上安装支架上24设置有右减振上安装孔;连接管21中部还设置有U形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所述U形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两端分别与连接管21固定。目前,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与连接管21之间,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与连接管21之间一般通过焊接连接,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工人将加工好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与连接管21之间凭经验先进行点焊固定后再加焊,此焊接方法对工人的技术和经验要求高,工作效率低、焊接品质无法得到保证。采用人工或简易的定位装置对连接管定位后焊接时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焊接精度也往往难以得到保证,往往会影响连接管与车架的装配精度,当连接管与减震器相对倾斜时会影响减震器的减振效果,从而降低了摩托车行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焊接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包括工装底板,所述工装底板上设置有连接管定位机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和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所述工装底板为长方体形;所述连接管定位机构包括连接管定位块、快速压夹和圆柱体形的限位柱,所述连接管定位块固定在工装底板上表面的中部,所述快速压夹与连接管定位块对应并沿工装底板宽度方向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一侧;所述限位柱包括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所述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均倾斜地安装在工装底板上并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两侧,左限位柱倾斜角度和连接管拟安装在连接管定位块上的左端倾斜状态相适配,右限位柱倾斜角度和连接管拟安装在连接管定位块上的右端倾斜状态相适配,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工作时分别和连接管两端抵接;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包括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和第一快速推夹,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和第一快速推夹沿工装底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另一侧;所述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包括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位于工装底板上并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两侧;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包括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第二快速推夹,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第二快速推夹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的一侧,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包括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第三快速推夹,所述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第三快速推夹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管定位块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连接管卡槽,所述连接管卡槽与连接管相适配,所述快速压夹工作时将连接管紧压在所述连接管卡槽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与连接管定位块相抵接,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沿工装底板宽度方向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与过载保护开关支架相适配;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的宽度小于连接管定位块的长度,连接管定位块长度小于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长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快速推夹的推杆前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限位块凸台,第一快速推夹推动限位块使限位块凸台和连接管定位块抵接后,限位块凸台下方的限位块前端面、连接管定位块和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共同将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夹紧。限位块、连接管定位块和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共同构成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工作时,U形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的U形底边下部卡接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中,U形底边上部被限位块凸台下方的限位块前端面和连接管定位块夹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垂直固定于工装底板上表面且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快速推夹的推杆前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销轴,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和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连接后第二快速推夹推动第一定位销轴穿入第一定位孔后将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所述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垂直固定于工装底板上表面且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三快速推夹的推杆前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销轴,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连接后第三快速推夹推动第二定位销轴穿入第二定位孔后将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近第二快速推夹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同轴的第一导向衬套,所述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近第三快速推夹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孔同轴的第二导向衬套,所述第一导向衬套和第二导向衬套均为圆环形。第一导向衬套和第二导向衬套的设置便于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对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定位销轴由两段同轴的圆柱体构成且前段直径小于后段直径并构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二定位销轴由两段同轴的圆柱体构成且前段直径小于后段直径并构成第二限位台阶;第一定位销轴前段与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第二定位销轴前段与第二定位孔相适配;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和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连接后,第二快速推夹推动第一定位销轴前段穿入第一定位孔并使第一限位台阶与左减震上安装支架抵接,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连接后,第三快速推夹推动第二定位销轴前段穿入第二定位孔并使第二限位台阶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抵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左限位柱下端连接有左轴套,所述右限位柱下端连接有右轴套,所述工装底板上设置有左轴套安装孔与右轴套安装孔,所述左轴套下端过盈连接在左轴套安装孔中,所述右轴套下端过盈连接在右轴套安装孔中;所述左限位柱下端外径与左轴套内径相适配且与左轴套滑动连接,所述右限位柱下端外径与右轴套内径相适配且与右轴套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管定位块、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底部均设置有螺钉孔,螺钉从工装底板下表面旋入后分别将连接管定位块、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固定在工装底板上表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快速压夹、第一快速推夹、第二快速推夹和第三快速推夹均通过底座与工装底板固定,快速压夹、第一快速推夹和第二快速推夹的底座均位于工装底板上表面,第三快速推夹的底座位于工装底板侧面。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工装分别将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的连接管、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和减震上安装支架分别定位,然后将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和减震上安装支架焊接在连接管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焊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装夹时示意图。
附图中,1-工装底板;2-连接管定位块;3-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4-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6-左限位柱;7-右限位柱;8-左轴套;9-右轴套;10-快速压夹;11-快速压夹底座;12-第一快速推夹;13-限位块;14-第一快速推夹底座;15-第二快速推夹;16-第一定位销轴;17-第二快速推夹底座;18-第三快速推夹;19-第二定位销轴;20-第三快速推夹底座;21-连接管;22-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3-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4-右减震上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包括工装底板1,所述工装底板1上设置有一套连接管定位机构、一套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和两套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本实施例中,工装底板1为长方体形,具体实施时工装底板1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管定位机构包括连接管定位块2、快速压夹10和圆柱体形的限位柱,所述连接管定位块2固定在工装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所述快速压夹10与连接管定位块2对应并沿工装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2一侧;所述限位柱包括左限位柱6和右限位柱7,所述左限位柱6和右限位柱7均倾斜地安装在工装底板1上并沿工装底板1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2两侧,左限位柱6倾斜角度和连接管21拟安装在连接管定位块2上的左端倾斜状态相适配,右限位柱7倾斜角度和连接管21拟安装在连接管定位块上2的右端倾斜状态相适配,左限位柱6和右限位柱7工作时分别和连接管21两端抵接并将连接管21轴向固定。具体地,左限位柱6和右限位柱7设置时要和连接管21两端的冲弧长度和冲弧角度相适配。连接管定位块2沿工装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连接管卡槽,所述连接管卡槽与连接管21相适配,所述快速压夹10工作时将连接管21紧压在所述连接管卡槽中。
如图2和图3所示,左限位柱6下端连接有左轴套8,右限位柱7下端连接有右轴套9,所述工装底板1上设置有左轴套安装孔与右轴套安装孔,所述左轴套8下端过盈连接在左轴套安装孔中,所述右轴套9下端过盈连接在右轴套安装孔中;所述左限位柱6下端外径与左轴套8内径相适配且与左轴套8滑动连接,所述右限位柱7下端外径与右轴套9内径相适配且与右轴套9滑动连接。具体地,左轴套8和右轴套9与工装底板1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包括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和第一快速推夹12,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和第一快速推夹12沿工装底板1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2另一侧。本实施例中,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与连接管定位块2相抵接,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沿工装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与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相适配;沿工装底板1长度方向,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的宽度小于连接管定位块2的长度,连接管定位块2长度小于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长度。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快速推夹12的推杆前端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限位块凸台,第一快速推夹12推动限位块13使限位块凸台和连接管定位块2抵接后,限位块凸台下方的限位块前端面、连接管定位块2和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共同将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夹紧。限位块13、连接管定位块2和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共同构成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工作时,U形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的U形底边下部卡接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中,U形底边上部被限位块凸台下方的限位块前端面和连接管定位块2夹紧。具体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也可以单独构成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的限位结构,只要方便焊接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包括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位于工装底板1上并沿工装底板1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两侧;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包括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和第二快速推夹15,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和第二快速推夹15沿工装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的一侧,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包括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和第三快速推夹18,所述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和第三快速推夹18沿工装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的另一侧。
如图2和图3所示,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垂直固定于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且沿工装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快速推夹15的推杆前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销轴16,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连接后第二快速推夹15推动第一定位销轴16穿入第一定位孔后将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定位;所述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垂直固定于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且沿工装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三快速推夹18的推杆前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销轴19,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连接后第三快速推夹18推动第二定位销轴19穿入第二定位孔后将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定位。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定位销轴16由两段同轴的圆柱体构成且前段直径小于后段直径并构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二定位销轴19由两段同轴的圆柱体构成且前段直径小于后段直径并构成第二限位台阶;第一定位销轴前段与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第二定位销轴前段与第二定位孔相适配;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连接后,第二快速推夹15推动第一定位销轴前段穿入第一定位孔并使第一限位台阶与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抵接,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连接后,第三快速推夹18推动第二定位销轴前段穿入第二定位孔并使第二限位台阶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抵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近第二快速推夹15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同轴的第一导向衬套,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近第三快速推夹18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孔同轴的第二导向衬套,所述第一导向衬套和第二导向衬套均为圆环形。第一导向衬套和第二导向衬套的设置便于第一定位销轴16和第二定位销轴19分别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对接。由于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的内腔壁水平间距与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和第一导向衬套的组合相适配,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的内腔壁水平间距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和第二导向衬套的组合相适配,所以第一导向衬套和第二导向衬套径向的周围构成低洼的结构也便于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分别卡接在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上。
如图2所示,快速压夹10通过快速压夹底座11与工装底板1固定,第一快速推夹12通过第一快速压夹底座14与工装底板1固定,第二快速推夹15通过第二快速压夹底座17与工装底板1固定,第三快速推夹18通过第三快速压夹底座20与工装底板1固定,快速压夹底座11、第二快速推夹底座17和第三快速推夹底座20均位于工装底板1上表面,第一快速推夹底座14位于工装底板1外侧面。
如图2所示,快速压夹底座11、第一快速压夹底座14、第二快速推夹底座17、第三快速推夹底座20和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均设置有螺钉孔,螺钉从上方分别将快速压夹底座11、第一快速压夹底座14、第二快速推夹底座17、第三快速推夹底座20和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固定在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连接管定位块2、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底部均设置有螺钉孔,螺钉从工装底板1的下表面旋入后分别将连接管定位块2、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固定在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
本工装操作流程:
步骤S1:拔掉左限位柱6和右限位柱7,同时打开快速压夹10、第一快速推夹12、第二快速推夹15和第三快速推夹18;
步骤S2:将连接管21放入连接管定位块卡槽中,然后将左限位柱6与右限位柱7分别插入左轴套8与右轴套9以将连接管21水平方向固定;
步骤S3:关闭快速压夹10并将连接管21压紧在连接管定位块卡槽中;
步骤S4:将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放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上,确保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的两端与连接管21抵接,然后将第一快速推夹12关闭,第一快速推夹12前端的限位块13将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夹紧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3上;
步骤S5:将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分别装在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4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5上,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的焊接端分别和连接管21抵接,同时确保左减震上连接孔与第一定位孔对准,右减震上连接孔与第二定位孔对准,然后关闭第二快速推夹15和第三快速推夹18将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夹紧;
步骤S6:开始焊接,连接管21、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焊接连接后构成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
步骤S7:焊接完毕后重复步骤S1,取出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
具体地,本工装操作流程中,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的安装顺序可以互换。
本工装分别将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的连接板21、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分别定位,然后将过载保护开关支架22、左减震上安装支架23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24焊接在连接板21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焊接精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包括工装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底板上设置有连接管定位机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和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
所述工装底板为长方体形;
所述连接管定位机构包括连接管定位块、快速压夹和圆柱体形的限位柱,所述连接管定位块固定在工装底板上表面的中部,所述快速压夹与连接管定位块对应并沿工装底板宽度方向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一侧;所述限位柱包括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所述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均倾斜地安装在工装底板上并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两侧,左限位柱倾斜角度和连接管拟安装在连接管定位块上的左端倾斜状态相适配,右限位柱倾斜角度和连接管拟安装在连接管定位块上的右端倾斜状态相适配,左限位柱和右限位柱工作时分别和连接管两端抵接;
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机构包括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和第一快速推夹,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和第一快速推夹沿工装底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连接管定位块另一侧;
所述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包括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位于工装底板上并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两侧;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包括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第二快速推夹,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第二快速推夹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的一侧,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机构包括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第三快速推夹,所述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第三快速推夹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在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定位块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连接管卡槽,所述连接管卡槽与连接管相适配,所述快速压夹工作时将连接管紧压在所述连接管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与连接管定位块相抵接,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沿工装底板宽度方向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所述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与过载保护开关支架相适配;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卡槽的宽度小于连接管定位块的长度,连接管定位块长度小于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速推夹的推杆前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限位块凸台,第一快速推夹推动限位块使限位块凸台和连接管定位块抵接后,限位块凸台下方的限位块前端面、连接管定位块和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定位块共同将过载保护开关支架夹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垂直固定于工装底板上表面且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快速推夹的推杆前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销轴,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和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连接后第二快速推夹推动第一定位销轴穿入第一定位孔后将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所述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垂直固定于工装底板上表面且沿工装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三快速推夹的推杆前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销轴,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连接后第三快速推夹推动第二定位销轴穿入第二定位孔后将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近第二快速推夹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同轴的第一导向衬套,所述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近第三快速推夹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孔同轴的第二导向衬套,所述第一导向衬套和第二导向衬套均为圆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轴由两段同轴的圆柱体构成且前段直径小于后段直径并构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二定位销轴由两段同轴的圆柱体构成且前段直径小于后段直径并构成第二限位台阶;第一定位销轴前段与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第二定位销轴前段与第二定位孔相适配;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和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连接后,第二快速推夹推动第一定位销轴前段穿入第一定位孔并使第一限位台阶与左减震上安装支架抵接,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连接后,第三快速推夹推动第二定位销轴前段穿入第二定位孔并使第二限位台阶与右减震上安装支架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柱下端连接有左轴套,所述右限位柱下端连接有右轴套,所述工装底板上设置有左轴套安装孔与右轴套安装孔,所述左轴套下端过盈连接在左轴套安装孔中,所述右轴套下端过盈连接在右轴套安装孔中;所述左限位柱下端外径与左轴套内径相适配且与左轴套滑动连接,所述右限位柱下端外径与右轴套内径相适配且与右轴套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定位块、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底部均设置有螺钉孔,螺钉从工装底板下表面旋入后分别将连接管定位块、左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和右减震上安装支架定位块固定在工装底板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压夹、第一快速推夹、第二快速推夹和第三快速推夹均通过底座与工装底板固定,快速压夹、第一快速推夹和第二快速推夹的底座均位于工装底板上表面,第三快速推夹的底座位于工装底板侧面。
CN201720799965.0U 2017-07-04 2017-07-04 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3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9965.0U CN207013927U (zh) 2017-07-04 2017-07-04 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9965.0U CN207013927U (zh) 2017-07-04 2017-07-04 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13927U true CN207013927U (zh) 2018-02-16

Family

ID=6148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9996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3927U (zh) 2017-07-04 2017-07-04 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139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8687A (zh) * 2018-09-04 2019-01-01 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驱动轮轮架加工的定位装置
CN113414540A (zh) * 2021-07-21 2021-09-21 广州市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车架焊接夹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8687A (zh) * 2018-09-04 2019-01-01 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驱动轮轮架加工的定位装置
CN113414540A (zh) * 2021-07-21 2021-09-21 广州市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车架焊接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13927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后减震器安装支架组合工装
FR2483284A1 (fr) Appareil pour souder une caisse d'automobile
CN101376201A (zh) 弯管组件焊接夹具
CN204818626U (zh) 汽车侧围合装工装
CN106041521A (zh) 汽车十字轴万向节半自动装配装置
JP2006248507A (ja) 車両
CN205520243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及车身附件安装支架的组合焊接夹具
CN209125199U (zh) 一种汽车后下摆臂焊接工装
CN2875680Y (zh) 托架焊接夹具
CN2853216Y (zh) 摩托车车架总成校正装置
CN211476973U (zh) 一种避震前叉碟刹平行度检测装置
KR101990282B1 (ko) 다목적 용접 작업대
CN205271181U (zh) 一种减震器焊接机的焊接机构
CN107263008B (zh) 汽车转向支撑用焊接装置
CN110293497B (zh) 发动机罩定位工装及定位方法
CN111168294A (zh) 电动车车架焊接夹具
CN2905306Y (zh) 前车架焊接夹具
CN101696868A (zh) 弯梁摩托车手把管检具
CN208543135U (zh) 汽车减振器防尘罩点焊固定装置
CN205111741U (zh) 一种机油盘空心定位销的装配工装
CN105290679B (zh) 一种踏板车试样车架后部段结构加工方法
CN203579032U (zh) 减振器贮油缸支架焊接防护装置
CN210024266U (zh) 汽车减振器外筒上弹簧盘的焊接工装
CN208662902U (zh) 一种车头架焊接用定位装置
CN206689656U (zh) 一种前簧吊耳总成焊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