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6218U -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6218U
CN207006218U CN201720983088.2U CN201720983088U CN207006218U CN 207006218 U CN207006218 U CN 207006218U CN 201720983088 U CN201720983088 U CN 201720983088U CN 207006218 U CN207006218 U CN 207006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wind
exchanger tub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30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光兴
郦志春
王惠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J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J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JI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J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830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6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6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62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包括锅炉,还包括气源、排气室、冷却室、循环气泵、烟气排送管道、送风箱、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穿过所述烟气排送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穿过所述送风箱,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排放烟气的热能,形成合理有效的一次风、二次风供给,提高炉内燃烧效率,节能降耗,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加热一般分一次给风,即混杂煤粉等燃料;二次给风,即供氧气。生物质燃料燃烧比较迅速,一次性太猛烈的燃烧不利于能源的使用,所以分两次给风。以往锅炉的给风较为简单,直接吹进常温风火冷风,整个给风系统也没有规划,这都是造成能源浪费,无法充分利用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解决能耗高、能源浪费、锅炉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包括锅炉,还包括气源、排气室、冷却室、循环气泵、烟气排送管道、送风箱、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穿过所述烟气排送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穿过所述送风箱,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通;
所述排气室与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通过第一循环管连通,所述冷却室与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通过第二循环管连通,所述冷却室与所述排气室之间通过第三循环管连通,所述循环气泵设于所述第三循环管或所述第一循环管上,所述气源与所述第一循环管之间通过给水管连通;
所述送风箱包括一次风区和二次风区,所述一次风区连接有一次风送风机构,所述二次风区连接有二次风送风机构;
所述锅炉的底部连接所述一次风送风机构,所述锅炉的顶部连接所述二次风送风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换热管先从所述二次风区通入、再从所述一次风区通出。
作为优选,所述一次风送风机构包括一次风机、一端连接于所述一次风机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一次风区的一次风进管、一端连接于所述一次风区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锅炉的底部的一次风出管;所述二次风送风机构包括二次风机、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次风机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次风区的二次风进管、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次风区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锅炉的顶部的二次风出管。
作为优选,所述一次风送风机构还包括用于制造煤粉的磨煤机和将煤粉通入所述一次风进管的送粉管。
作为优选,所述一次风出管、所述二次风出管上均设有风速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一次风出管、所述二次风出管上均设有风量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一次风进管、所述二次风进管上均设有流量调节阀。
作为优选,所述锅炉的顶部设有分处在两侧的第一进风斜管和第二进风斜管,所述第一进风斜管与所述第二进风斜管关于所述锅炉顶部中心点成中心对称,所述第一进风斜管的管口出风与所述第二进风斜管的管口出风形成对流,所述第一进风斜管的中心线所在竖直平面与所述第二进风斜管的中心线所在竖直平面相异。
作为优选,所述烟气排送管道与所述送风箱之间设有保温罩壳,所述保温罩壳内设有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保温连接管。
作为优选,所述一次风区的容积为所述送风箱的容积的50~70%,所述二次风区的容积为所述送风箱的容积的30~5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排放烟气的热能,形成合理有效的一次风、二次风供给,提高炉内燃烧效率,节能降耗,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包括锅炉1,还包括气源2、排气室3、冷却室4、循环气泵5、烟气排送管道6、送风箱7、第一换热管8和第二换热管9,第一换热管8穿过烟气排送管道6,第二换热管9穿过送风箱7,第一换热管8与第二换热管9相连通;排气室3与第一换热管8之间通过第一循环管a连通,冷却室4与第二换热管9之间通过第二循环管b连通,冷却室4与排气室3之间通过第三循环管c连通,循环气泵5设于第三循环管c或第一循环管a上,气源2与第一循环管a之间通过给水管d连通;送风箱7包括一次风区71和二次风区72,一次风区71连接有一次风送风机构,二次风区72连接有二次风送风机构;锅炉1的底部连接一次风送风机构,锅炉1的顶部连接二次风送风机构。排气室3可在整个装置停用、维修等状态时,使管道内循环空气与大气相通。冷却室4能够使换热过的管道内空气的余热散去,进行降温,以在下个循环时与烟气充分换热,使烟气能够最终降至预设的温度,也避免余热空气对循环气泵5等部件有损伤。
第二换热管9先从二次风区72通入、再从一次风区71通出,意即二次风先于一次风与第二换热管9换热,一次风受热升温较二次风要更低一些。提高一次风温,可降低着火热,使着火位置提前,还能使燃料在锅炉低负荷时稳定燃烧。但是一次风温既应满足使煤粉尽快着火,又应保证煤粉输送系统工作的安全性,故而一次风温不能太高。当然一次风温也不能太低,不利影响除了推迟着火,燃烧不稳定和燃烧效率降低之外,还会导致炉膛出口烟温升高,引起过热器超温或汽温升高。而二次风温从燃烧角度看,越高越能强化燃烧,并能在低负荷时增强着火的稳定性。第二换热管9先与二次风完成热交换,使得二次风温尽可能高,随即再与一次风接触,使得一次风温既不太高也不太低,这样形成合理有效的一次风、二次风,有利于锅炉燃烧效果。
一次风送风机构包括一次风机711、一端连接于一次风机711而另一端连接于一次风区71的一次风进管712、一端连接于一次风区71而另一端连接于锅炉1的底部的一次风出管713;二次风送风机构包括二次风机721、一端连接于二次风机721而另一端连接于二次风区72的二次风进管722、一端连接于二次风区72而另一端连接于锅炉1的顶部的二次风出管723。一次风送风机构还包括用于制造煤粉的磨煤机714和将煤粉通入一次风进管712的送粉管715。一次风出管713、二次风出管723上均设有风速传感器。风速同样决定着火燃烧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着气流的刚度,风速也不宜过高或过低,都有着燃烧不稳定、能源浪费、结渣等弊端,通过风速传感器反馈控制一次风机711、二次风机721吹出的风速。一次风出管713、二次风出管723上均设有风量传感器,风量对于燃烧稳定性、堵塞等,通过风量传感器的反馈控制一次风机711、二次风机721吹出的风量。一次风进管712、二次风进管722上均设有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也辅助调控风量和风速。一次风区71的容积为送风箱7的容积的50~70%,二次风区72的容积为送风箱7的容积的30~50%,容积能够较易帮助通过的风量形成量的配比,使得着火稳定、燃烧稳定。
锅炉1的顶部设有分处在两侧的第一进风斜管11和第二进风斜管12,第一进风斜管11与第二进风斜管12关于锅炉1顶部中心点成中心对称,第一进风斜管11的管口出风与第二进风斜管12的管口出风形成对流,第一进风斜管11的中心线所在竖直平面与第二进风斜管12的中心线所在竖直平面相异。举例来说,假如锅炉1是长方体,那么在锅炉1长方形的顶面的两个对角分别设置第一进风斜管11和第二进风斜管12,它们吹送出的气流能维持稳定燃烧,压制上窜的火焰,也与火焰及上升气流形成对冲,自身吹出的二次风流也相对流,在锅炉能形成气流涡旋,进一步强化燃烧,使得燃料燃烧完全。
烟气排送管道6与送风箱7之间设有保温罩壳10,保温罩壳10内设有一端连接于第一换热管8而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换热管9的保温连接管e。保温连接管e与保温罩壳10作为过渡段,也使得烟气排送管道6与送风箱7之间隔出空间,安全可靠。

Claims (10)

1.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包括锅炉(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源(2)、排气室(3)、冷却室(4)、循环气泵(5)、烟气排送管道(6)、送风箱(7)、第一换热管(8)和第二换热管(9),所述第一换热管(8)穿过所述烟气排送管道(6),所述第二换热管(9)穿过所述送风箱(7),所述第一换热管(8)与所述第二换热管(9)相连通;
所述排气室(3)与所述第一换热管(8)之间通过第一循环管(a)连通,所述冷却室(4)与所述第二换热管(9)之间通过第二循环管(b)连通,所述冷却室(4)与所述排气室(3)之间通过第三循环管(c)连通,所述循环气泵(5)设于所述第三循环管(c)或所述第一循环管(a)上,所述气源(2)与所述第一循环管(a)之间通过给水管(d)连通;
所述送风箱(7)包括一次风区(71)和二次风区(72),所述一次风区(71)连接有一次风送风机构,所述二次风区(72)连接有二次风送风机构;
所述锅炉(1)的底部连接所述一次风送风机构,所述锅炉(1)的顶部连接所述二次风送风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9)先从所述二次风区(72)通入、再从所述一次风区(71)通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送风机构包括一次风机(711)、一端连接于所述一次风机(711)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一次风区(71)的一次风进管(712)、一端连接于所述一次风区(71)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锅炉(1)的底部的一次风出管(713);所述二次风送风机构包括二次风机(721)、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次风机(721)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次风区(72)的二次风进管(722)、一端连接于所述二次风区(72)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锅炉(1)的顶部的二次风出管(7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送风机构还包括用于制造煤粉的磨煤机(714)和将煤粉通入所述一次风进管(712)的送粉管(7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出管(713)、所述二次风出管(723)上均设有风速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出管(713)、所述二次风出管(723)上均设有风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进管(712)、所述二次风进管(722)上均设有流量调节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的顶部设有分处在两侧的第一进风斜管(11)和第二进风斜管(12),所述第一进风斜管(11)与所述第二进风斜管(12)关于所述锅炉(1)顶部中心点成中心对称,所述第一进风斜管(11)的管口出风与所述第二进风斜管(12)的管口出风形成对流,所述第一进风斜管(11)的中心线所在竖直平面与所述第二进风斜管(12)的中心线所在竖直平面相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排送管道(6)与所述送风箱(7)之间设有保温罩壳(10),所述保温罩壳(10)内设有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管(8)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管(9)的保温连接管(e)。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区(71)的容积为所述送风箱(7)的容积的50~70%,所述二次风区(72)的容积为所述送风箱(7)的容积的30~50%。
CN201720983088.2U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6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3088.2U CN207006218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3088.2U CN207006218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6218U true CN207006218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58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308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6218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6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5969B (zh)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器
CN101922742B (zh) 一种整体密闭式节能燃气灶具
CN105864748A (zh) 链条锅炉复合燃烧系统
CN205002375U (zh) 一种炉前进料的直接燃烧生物质热风炉
CN205014343U (zh) W火焰锅炉
CN106247322B (zh) 一种乏气风偏置的w火焰锅炉
CN206037029U (zh)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CN205002372U (zh) 一种远程进料的直接燃烧生物质热风炉
CN208735618U (zh) 一种新型分段低氮燃烧装置
CN105928198A (zh) 一种温室专用燃烧速度可控储煤汽化热风炉
CN105805730A (zh) 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
CN103574594B (zh) 以生物质为燃料的燃烧供热系统
CN203273907U (zh) 一种大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燃烧空气系统
CN202101217U (zh) 生物质卧式水火管蒸汽锅炉
CN207006218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风装置
CN101761921A (zh) 一种燃用煤粉的工业锅炉系统
CN201606876U (zh)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器
CN101749857B (zh) 多管多次进风卧式燃煤无烟环保锅炉
CN214370141U (zh) 一种应用于墙式切圆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
CN104121579A (zh) 双调风煤粉燃烧器顶置的锅炉
CN210088834U (zh) 一种锅炉多级燃烧高效加热装置
CN204176635U (zh) 双调风煤粉燃烧器顶置的锅炉
CN207350325U (zh) 一种新型台阶拱形w火焰锅炉炉膛结构
CN106196044A (zh)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CN207049909U (zh) 气化燃烧节能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