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1318U - 立体隔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立体隔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1318U
CN207001318U CN201720538163.4U CN201720538163U CN207001318U CN 207001318 U CN207001318 U CN 207001318U CN 201720538163 U CN201720538163 U CN 201720538163U CN 207001318 U CN207001318 U CN 207001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cup body
thermal insulation
dimensional
vertical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81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沛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1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13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立体隔热容器,其至少包含有一具有杯身、杯口、杯缘及杯底的杯体;以及一结合于该杯体外的立体隔热结构,其包含有一与该杯身对应的立体杯身、一设于该立体杯身顶端的第一开口部、及一设于该立体杯身顶端且与该杯身抵靠结合的环边,使该杯身与立体杯身之间定义出一隔热空隙,而该立体杯身外侧缘设有至少一以上具有凸起高度介于1‑4毫米的凸出部。是以,在利用隔热空隙阻隔杯体中饮料的热传导的同时利用立体杯身外侧缘上具有立体凸起高度的凸出部,以降低与杯体间的热传导面积,藉此通过双重隔热而达到有效加强隔热效果以及具有较佳保温性的功效,而可提升使用者拿持或品味饮料的质量与便利性。

Description

立体隔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开有关于一种立体隔热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隔热空隙阻隔杯体中饮料的热传导,并利用立体杯身外侧缘上具有1-4mm凸起高度的凸出部降低与杯体间的热传导面积的容器,藉此通过双重隔热而达到有效加强隔热效果以及具有较佳保温性的功效,以提升使用者拿持或品味饮料的质量与便利性。
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于咖啡、果汁、珍珠奶茶等携带式饮品极为风行,然基于携带方便性及成本的考虑,携带式饮品一般都是以纸制的饮料杯来盛装;但是纸质的饮料杯不仅隔热效果差而容易烫伤,且断热保温功能相当差,如果食用者没有尽快喝完,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原本冰冷或温热的饮品,即会快速地回温到室温状态,严重影响饮品的口感及风味。
因此,便有相关业者研发出具有隔热效果的纸杯,其中一种是于容器外壁面上环设有呈波浪状且具有隔热效用的外围体,该外围体以瓦楞纸构成为佳;或另一种是于容器外壁面上环设有隔热外层,该隔热外层上具有许多凸起,可减少与容器间的热传导面积。上述两种纸杯是藉由具有波浪状的外围体或凸起的隔热外层来减少与容器间的热传导面积。然而传统瓦楞纸仅能提供极短暂的隔热功能,以呈波浪状的外围体围绕于容器外壁面,握持时会导致外围体凹陷,故热饮的高温仍会由容器直接传导到外围体,让使用者在握持时有炙热感,导致瓦楞纸所能达到的隔热效果微乎其微。而具有凸起的隔热外层其隔热效果同样不彰,该凸起的高度仅能做到1 mm以下,使得立体形状设计并不明显,当容器内的热饮传到外表面时,其温度仍有造成手部被烫伤的可能,导致该凸起并无法展现出立体隔热的效果。
因此,为改善上述缺失,本案的创作人特潜心研究,开发出一种本实用新型,以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已知技术所遭遇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立体隔热容器,其利用隔热空隙阻隔杯体中饮料的热传导,同时利用立体杯身外侧缘上具有立体凸起高度的凸出部来降低与杯体间的热传导面积,藉此通过双重隔热而达到有效加强隔热效果以及具有较佳保温性的功效,以提升使用者拿持或品味饮料的质量与便利性。
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隔热容器,其包括一杯体,该杯体包含有一杯身、一设于该杯身顶端的杯口、一环设于该杯口周缘的杯缘、及一设于该杯身底端的杯底;其特点是,该容器还包括一立体隔热结构,该立体隔热容器结合于该杯体外侧,其包含有一与该杯身对应的立体杯身、一设于该立体杯身顶端的第一开口部、及一设于该立体杯身顶端且与该杯身抵靠结合的环边,使该杯身与立体杯身之间定义出一隔热空隙,而该立体杯身外侧缘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凸起高度介于1-4毫米的以减少与该杯体间的热传导面积的凸出部。
所述杯缘为卷曲状杯缘。
所述杯缘为扁平状杯缘。
所述杯缘为挂钩状杯缘,其外侧端缘向下环设有一延伸部。
所述立体隔热结构为弹性纸。
所述环边呈朝内卷曲状,由卷曲状的环边抵靠于该杯身上形成定位。
所述环边呈朝内翻折状,由翻折状的环边抵靠于该杯身上形成定位。
所述立体隔热结构更包括一设于该立体杯身底端的第二开口部,由该第一开口部往该第二开口部的方向呈渐缩状。
所述立体隔热结构更包括一设于该立体杯身底端且与该杯体的杯底结合的封闭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标号对照:
杯体1 杯身11
杯口12 杯缘13、13a、13b
延伸部131b 杯底14
立体隔热结构2 立体杯身21
凸出部211 第一开口部22
环边23 第二开口部24
隔热空隙25 封闭部2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立体隔热容器,其至少包含有一杯体1以及一立体隔热结构2所构成。
上述所提的杯体1包含有一杯身11、一设于该杯身11顶端的杯口12、一环设于该杯口12周缘的杯缘13、及一设于该杯身11底端的杯底14,其中该杯缘13呈卷曲状。
该立体隔热结构2由弹性纸制成,其结合于该杯体1外侧,其包含有一与该杯身11对应的立体杯身21、一设于该立体杯身21顶端的第一开口部22、一设于该立体杯身21顶端且与该杯身11抵靠结合的环边23、及一设于该立体杯身21底端的第二开口部24(如图3所示)。该立体隔热结构2由该第一开口部22往该第二开口部24的方向呈一渐缩状,并使该杯身11与立体杯身21之间定义出一隔热空隙25,而该立体杯身21外侧缘设有至少一以上具有凸起高度介于1-4毫米(mm)之间的凸出部211,以减少与该杯体1之间的热传导面积。其中,该环边23呈朝内卷曲状、或朝内翻折状(图中未示)。如是,藉由上述揭露的装置构成一全新的立体隔热容器。
上述立体隔热结构于另一实施例中,是可将该第二开口部24进一步设为一与该杯底14结合的封闭部26(如图4所示)。
当本实用新型于运用时,是将杯体1以上下相叠方式套入立体隔热结构2内,并以朝内卷曲的环边23扺靠该杯身11的外侧面上形成定位,让该杯体1与该立体隔热结构2相对应面之间形成隔热空隙25;当该杯体1中盛装有热饮进行拿取时,除了可利用该隔热空隙25阻隔该杯体1中饮料的热传导,亦可同时利用立体杯身21外侧缘上凸起高度介于1-4 mm之间的凸出部211来降低与杯体1间的热传导面积,以有效加强隔热效果,而达到双重提升隔热效果以及具有较佳保温性的功效,藉以提升使用者拿持或品味饮料的质量与便利性。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除上述第一及二实施例所提结构形态之外,亦可为本第三及四实施例的结构形态,而以第二实施例具有封闭部26的结构形态为例,其所不同之处在于,该杯缘13a、13b可呈扁平状(见图5)或挂钩状(见图6),该挂钩状是扁平状的延伸,其外侧端缘向下环设有一延伸部131b,该延伸部131b与该杯身11外侧之间具有一空隙,使该延伸部131b可于该空隙中变位,以加强与一盖体(图中未示)嵌接时的定位性;藉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时所需。
上述第三及四实施例的结构形态虽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形态为例作延伸,但实用上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形态亦可延伸涵盖该第三及四实施例的结构形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立体隔热容器,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其在利用隔热空隙阻隔杯体中饮料的热传导同时并利用立体杯身外侧缘上具有1-4 mm凸起高度的凸出部,以降低与杯体间的热传导面积,藉此通过双重隔热而达到有效加强隔热效果以及具有较佳保温性的功效,以提升使用者拿持或品味饮料的质量与便利性,进而能产生更进步、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的所须,确已符合新型专利申请的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立体隔热容器,其包括一杯体,该杯体包含有一杯身、一设于该杯身顶端的杯口、一环设于该杯口周缘的杯缘、及一设于该杯身底端的杯底;其特征在于,该容器还包括一立体隔热结构,该立体隔热容器结合于该杯体外侧,其包含有一与该杯身对应的立体杯身、一设于该立体杯身顶端的第一开口部、及一设于该立体杯身顶端且与该杯身抵靠结合的环边,使该杯身与立体杯身之间定义出一隔热空隙,而该立体杯身外侧缘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凸起高度介于1-4毫米的以减少与该杯体间的热传导面积的凸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缘为卷曲状杯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缘为扁平状杯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缘为挂钩状杯缘,其外侧端缘向下环设有一延伸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隔热结构为弹性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边呈朝内卷曲状,由卷曲状的环边抵靠于该杯身上形成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边呈朝内翻折状,由翻折状的环边抵靠于该杯身上形成定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隔热结构更包括一设于该立体杯身底端的第二开口部,由该第一开口部往该第二开口部的方向呈渐缩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隔热结构更包括一设于该立体杯身底端且与该杯体的杯底结合的封闭部。
CN201720538163.4U 2016-05-25 2017-05-16 立体隔热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13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793 2016-05-25
TW105207793 2016-05-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1318U true CN207001318U (zh) 2018-02-13

Family

ID=60764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816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1318U (zh) 2016-05-25 2017-05-16 立体隔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1318U (zh)
TW (1) TWM54790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7908U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31755A (ko) 종이뚜껑
CN207001318U (zh) 立体隔热容器
CN203860931U (zh) 一种调温水杯
KR101302419B1 (ko) 음료의 농도조절이 가능한 컵
CN204838919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一次性易泡茶杯
CN202820713U (zh) 隔热杯
CN206472987U (zh) 一种饭盒
CN201194708Y (zh) 具有可重新封闭饮用孔的杯盖
JP3058921U (ja) 紙製断熱カップ
CN204580745U (zh) 一种陶制盖碗
CN206006756U (zh) 保温咖啡杯
CN103300671A (zh) 一种饮料杯杯盖
CN202722852U (zh) 具密封效果的食品容器
CN207755446U (zh) 一种多功能热水袋
CN208573168U (zh) 一种新型保温饭盒
CN214165828U (zh) 一种便携式固体饮品包装
CN207575051U (zh) 一种陶瓷保温设备
CN208135132U (zh) 一种实用便捷喝茶用环保装置
CN204351530U (zh) 一种不同材质三杯体重叠式水杯
JP3155785U (ja) 飲料缶用ケース
CN206994755U (zh) 一种饭盒
CN206166485U (zh) 酒壶组合
JP3084585U (ja) カップのハンドル構造
CN203943420U (zh) 一种手柄杯
CN206761283U (zh) 一种具备温度实时探测功能的保温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