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87354U -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 Google Patents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87354U
CN206987354U CN201720898723.7U CN201720898723U CN206987354U CN 206987354 U CN206987354 U CN 206987354U CN 201720898723 U CN201720898723 U CN 201720898723U CN 206987354 U CN206987354 U CN 206987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ndrel girder
support
scaffold
fall
apical org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987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奇
吴全财
刘益顺
吴苏郦
马淑敏
陈俊强
高卫国
刘寿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en Ren Building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en Ren Building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en Ren Building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en Ren Building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987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87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87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873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具技术领域,涉及脚手架及建筑用具;脚手架包括支架、轨道和踏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轨道,支架内部设置有多层踏板,其中最底层的踏板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上层的踏板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上承重梁上设置有提升器,提升器内设置有提升绳索,提升绳索一次穿过上承重梁和提升挂座,并且提升绳索与提升挂座固定连接,当提升器收紧提升绳索时,提升绳索会带动下承重梁向上移动,进而使脚手架整体向上移动,当提升完成后通过设置在支架一侧的导轨固定,简单方便的实现脚手架整体的升降;建筑用具包括控制器和脚手架,建筑用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

Description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背景技术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
但是,现有技术中因楼层的抬高,使得脚手架的高度升高,往往能够达到几十层楼高度,这样的高度对脚手架的强度有着极大的要求,容易发生意外。
因此,提供一种方便升降的脚手架及建筑用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升降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架、轨道和踏板;
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多层所述踏板;
最底层的所述踏板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上层的所述踏板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和所述上承重梁均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上承重梁外壁设置有提升器,所述提升器通过所述下承重梁与设置在墙体外壁的提升挂座连接。
进一步地,脚手架还包括防坠支顶器,所述轨道与所述防坠支顶器配合,所述防坠支顶器设置在墙体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防坠支顶器通过穿墙螺栓固定在墙体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防坠支顶器包括支顶器本体、支顶件和防坠件;
所述支顶件与所述支顶器本体铰接,所述支顶件远离所述支顶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凹槽;
r形所述防坠件通过底端与所述支顶器本体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承重梁呈工字形,所述上承重梁两侧与所述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承重梁呈土字形,所述下承重梁两侧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下承重梁底部设置有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部设置有刚性支架,所述刚性支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部还设置有竖向斜弦杆,所述竖向斜弦杆靠近墙体的一端处于高位。
进一步地,脚手架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升降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具,包括控制器和所述脚手架;
所述脚手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架、轨道和踏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轨道,腔体上设置有支撑支架的支件,并且支件与轨道配合,其中支架由多根龙骨连接形成,其内部拥有较大空间,便于作业人员走动,支架内部设置有多层踏板,可供作业人员对不同楼层工作,其中最底层的踏板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上层的踏板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下承重梁和上承重梁均与支架连接,下承重梁和上承重梁能够提高支架的结构强度,同时上承重梁上设置有提升器,墙体外壁设置有与提升器配合的提升挂座,通过提升器、提升挂座、下承重梁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对脚手架整体的提升,具体的,提升器内设置有提升绳索,提升绳索一次穿过上承重梁和提升挂座,并且提升绳索与提升挂座固定连接,当提升器收紧提升绳索时,提升绳索会带动下承重梁向上移动,进而使脚手架整体向上移动,当提升完成后通过设置在支架一侧的导轨固定,简单方便的实现脚手架整体的升降,无需将脚手架搭建的与建筑楼层一样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具,包括控制器和脚手架,脚手架与控制器连接,建筑用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此处不再赘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坠支顶器与导轨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防坠支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防坠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下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上承重梁与提升器配合的示意图。
图标:100-支架;200-轨道;201-凹槽;300-踏板;301-下承重梁;3011-滑轮;302-上承重梁;303-提升器;3031-提升绳索;304-提升挂座;400-防坠支顶器;401-支顶器本体;402-支顶件;403-防坠件;4031-短板;4032-长板;404-导向轮;500-竖向斜弦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防坠支顶器与导轨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防坠支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防坠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下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上承重梁与提升器配合的示意图。
如图1-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架100、轨道200和踏板300;轨道200设置在支架100一侧,支架100内设置有多层踏板300;最底层的踏板300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301,上层的踏板300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302,下承重梁301和上承重梁302均与支架100连接;上承重梁302外壁设置有提升器303,提升器303通过下承重梁301与设置在墙体外壁的提升挂座304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架100、轨道200和踏板300,支架100的一侧设置有轨道200,腔体上设置有支撑支架100的支件,并且支件与轨道200配合,其中支架100由多根龙骨连接形成,其内部拥有较大空间,便于作业人员走动,支架100内部设置有多层踏板300,可供作业人员对不同楼层工作,其中最底层的踏板300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301,上层的踏板300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302,下承重梁301和上承重梁302均与支架100连接,下承重梁301和上承重梁302能够提高支架100的结构强度,同时上承重梁302上设置有提升器303,墙体外壁设置有与提升器303配合的提升挂座304,通过提升器303、提升挂座304、下承重梁301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对脚手架整体的提升,具体的,提升器303内设置有提升绳索3031,提升绳索3031一次穿过上承重梁302和提升挂座304,并且提升绳索3031与提升挂座304固定连接,当提升器303收紧提升绳索3031时,提升绳索3031会带动下承重梁301向上移动,进而使脚手架整体向上移动,当提升完成后通过设置在支架100一侧的导轨固定,简单方便的实现脚手架整体的升降,无需将脚手架搭建的与建筑楼层一样高。
支架100通过龙骨连接组成,其中龙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这样的设置方便拆装,而且能适应不同尺寸的拼装,方便使用。
其中提升器303可以采用电动葫芦,电动葫芦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合设置在支架100内部。
支架100内设置有多层踏板300,其中最底层踏板300与楼体之间设置有内挑板和防护翻板,为作业人员提高良好工作环境。
具体的,最底层踏板300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301,将最底层踏板300设定为第一层踏板300,则第三层踏板300下方设置上承重梁302,上承重梁302上设置提升器303;其中根据提升器303的选择,可以适当调节第几层踏板300安装提升器303。
提升绳索3031从提升器303出发依次经过踏板300-下承重梁301-提升挂座304,其路径呈U形。
其中,设置在提升器303与下承重梁301之间的踏板300上开设有用于提升绳索3031通过的通孔。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脚手架还包括防坠支顶器400,轨道200与防坠支顶器400配合,防坠支顶器400设置在墙体外壁。
墙体外壁设置有防坠支顶器400,脚手架通过提升器303提升下降,通过防坠支顶器400固定住位置。
通过提升器303和防坠支顶器400的配合可以使脚手架平稳有序的上升,具体的,提升器303带动脚手架上升后,通过防坠支顶器400固定住脚手架,然后更改提升挂座304的高度(上升就提高,下降就降低)。
其中设置在支架100一侧的轨道200与防坠支顶器400配合,可以实现脚手架整体的固定。
导轨呈长条形,面向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多层横杆,导轨通过横杆与防坠支顶器400配合。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防坠支顶器400通过穿墙螺栓固定在墙体外侧。
为确保脚手架的安全,防坠支顶器400通过穿墙螺栓固定在墙体外侧,使其与墙体连接一体,最大程度的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防坠支顶器400包括支顶器本体401、支顶件402和防坠件403;支顶件402与支顶器本体401铰接,支顶件402远离支顶器本体401的一端设置有与轨道200配合的凹槽201;r形防坠件403通过底端与支顶器本体401铰接。
防坠支顶器400包括支顶器本体401、支顶件402和防坠件403,通过支顶器本体401与墙体连接,支顶件402用于固定导轨,使其处于稳固状态,为作业人员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防坠件403可以防止脚手架坠落,防坠件403的工作原理为,脚手架匀速上升或者下降可以通过防坠件403,如果脚手架快速下降,就会被防坠件403卡柱,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支顶器本体401上还设置有导向轮404,使导轨上升更加顺滑,其中凹槽201与导向轮404配合。
具体的,支顶件402和防坠件403均与支顶器本体401铰接;其中支顶件402远离支顶器本体401的一端设置有与轨道200配合的凹槽201,凹槽201与横杆配合。
防坠件403呈r形,防坠件403通过底端与支顶器本体401铰接,防坠件403包括连接端、短板4031和长板4032,当防坠件403处于静止放置时,短板4031伸出,长板4032隐藏在支顶器本体401;立防坠件403通过连接端与支顶器本体401铰接;并且连接端处设置有偏心配重块或者连接有弹簧,其中防坠件403短板4031在导轨的带动向下翻转后,长板4032会伸出,随着导轨的匀速运动,偏心配重块或者弹簧能够带动防坠件403恢复到初始位置;因此通过此设置可以实现了防坠功能,当导轨快速下降时,偏心配重块或者弹簧来不及带动防坠件403恢复到初始位置,伸出的长板4032就会挡住导轨,而短板4031也会顶在支顶器本体401,使防坠件403无法在转动,同时也时导轨无法在下降,继而起到防止脚手架的突然坠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上承重梁302呈工字形,上承重梁302两侧与支架100连接。
上承重梁302呈工字形,上承重梁302两侧与支架100连接,通过上承重梁302加固支架100的强度,同时提升器303设置在上承重梁302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下承重梁301呈土字形,下承重梁301两侧与支架100连接;下承重梁301底部设置有滑轮3011。
其中下承重梁301呈土字形,下承重梁301设置在踏板300上方,下承重梁301底部设置有两个滑轮3011,其中至少一个滑轮3011的正投影超出踏板300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架100内部设置有刚性支架100,刚性支架100与支架100固定连接。
支架100内部设置有刚性支架100,用以提高脚手架的整体强度,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架100内部还设置有竖向斜弦杆500,竖向斜弦杆500靠近墙体的一端处于高位。
支架100内部还设置有竖向斜弦杆500,而且竖向斜弦杆500靠近墙体的一端处于高位,进一步提高支架100的整体强度,而且通过竖向斜弦杆500的设置,可以避免支架100倾斜倒塌。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脚手架还包括防护网,防护网设置在支架100一侧。
其中防护网设置在支架100一侧,具体的设置在远离墙体的一侧,用以保护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其中防护网采用冲孔钢板或者编织钢丝网板,并进行镀锌喷塑处理,以提高防护网的安全性能,并提高防护网的防火性和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具,包括控制器和脚手架;脚手架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具,包括控制器和脚手架,脚手架与控制器连接,建筑用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此处不再赘叙。
在支架100内设置有重力传感器和其他各种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脚手架的情况,并将侦测信息传递给控制器,如果脚手架上重量超过预设重量,控制器会控制报警器报警。
同时如果脚手架上发生火情,控制器同样会控制报警器报警,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轨道和踏板;
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多层所述踏板;
最底层的所述踏板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上层的所述踏板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和所述上承重梁均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上承重梁外壁设置有提升器,所述提升器通过所述下承重梁与设置在墙体外壁的提升挂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坠支顶器,所述轨道与所述防坠支顶器配合,所述防坠支顶器设置在墙体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支顶器通过穿墙螺栓固定在墙体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支顶器包括支顶器本体、支顶件和防坠件;
所述支顶件与所述支顶器本体铰接,所述支顶件远离所述支顶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凹槽;
r形所述防坠件通过底端与所述支顶器本体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重梁呈工字形,所述上承重梁两侧与所述支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重梁呈土字形,所述下承重梁两侧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下承重梁底部设置有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部设置有刚性支架,所述刚性支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部还设置有竖向斜弦杆,所述竖向斜弦杆靠近墙体的一端处于高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
10.一种建筑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脚手架;
所述脚手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CN201720898723.7U 2017-07-24 2017-07-24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87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98723.7U CN206987354U (zh) 2017-07-24 2017-07-24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98723.7U CN206987354U (zh) 2017-07-24 2017-07-24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87354U true CN206987354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415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9872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87354U (zh) 2017-07-24 2017-07-24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87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5449A (zh) 一种室内轨道式移动幕墙吊装系统
CN109826411A (zh) 一种建筑用的爬架及其运行方法
CN208792758U (zh) 一种巨柱爬模装置
CN111058617B (zh) 混凝土结构施工自动顶升筒架模板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65937A (zh) 一种门式整体提升钢平台
CN208122245U (zh) 适用于高大空间施工的桁架操作平台
US5109953A (en) Formwork arrangement for erecting a structural wall
CN113428811A (zh) 一种连廊吊顶安装板吊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33546U (zh) 一种电梯井道工作平台
CN206987354U (zh)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CN202441045U (zh) 导轨式电动附着升降脚手架
CN205577376U (zh) 一种双导架施工升降平台
CN110453836B (zh) 斜玻璃幕墙安装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09568688U (zh) 一种升降施工平台
CN106894621A (zh) 升降式稳固脚手架
CN208305021U (zh) 用于连续焊接超高超长焊缝的悬臂式多层挂笼
CN214605199U (zh) 一种高处梁板打孔辅助装置
CN214423952U (zh) 一种结构和装修一体的附着式升降防护平台
CN205894715U (zh) 一种封闭结构下轻型钢结构半自动自爬升吊装机构
CN201649607U (zh) 外悬式外墙脚手架
CN101670994B (zh) 施工升降工作平台
CN205444935U (zh) 复杂大跨度处异形钢网架安装施工结构
CN103882882B (zh) 整体顶升式塔吊基础平台结构
CN205687173U (zh) 一种双自由度倾斜平台行走体验装置
CN105715026B (zh) 一种双导架施工升降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