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1805U - 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1805U
CN206971805U CN201720733321.1U CN201720733321U CN206971805U CN 206971805 U CN206971805 U CN 206971805U CN 201720733321 U CN201720733321 U CN 201720733321U CN 206971805 U CN206971805 U CN 206971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tress
stress reinforcement
cast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33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翔
袁增磊
张志杰
张冬梅
于朝鹏
于泽涛
崔爱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333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1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1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18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包括:开设于现浇屋面板上的预留洞和设于所述预留洞的两侧的二第一应力加固梁和连接于二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之间的第二应力加固梁;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与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连接于所述现浇屋面上。本实用新型在位于预留洞侧部的现浇屋面板上设置第一应力加固梁与第二应力加固梁,其原理类似于在钢板上设置多道加劲肋来加强钢板的抗弯性和抗形变性。使得现浇屋面板在开设预留洞之后,其自身应力得到增强,并且整体施工简便、质量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类型越来越复杂,对屋顶结构工程施工安全要求也更严格。
目前常用的屋顶结构开洞,开设预留洞之后,整体屋面板的结构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结构加固,来提高对抗外界作用力的自身应力。而专业人员进行结构加固时,在施工操作方面较为繁琐,且施工难度大,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在提供一种现浇屋面上的预留洞结构,使得开洞后不影响屋面板的结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包括:开设于现浇屋面板上的预留洞、设于所述预留洞的两侧的所述现浇屋面板上的二第一应力加固梁和连接于二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之间的第二应力加固梁;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上设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支抵于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的背向所述预留洞的一侧。。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位于预留洞侧部的现浇屋面板上设置第一应力加固梁与第二应力加固梁,其原理类似于在钢板上设置多道加劲肋来加强钢板的抗弯性和抗形变性,并通过加固结构进一步加强第一应力加固梁与第二应力加固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现浇屋面板在开设预留洞之后,其自身应力得到增强,并且整体施工简便、质量稳定。
本实用新型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留洞的洞口内壁设有加固筋,所述加固筋上浇筑有混凝土。以此来加固洞口本身的结构,防止洞口内壁出现裂缝、混凝土脱落等,为进一步保持美观,进而用砂浆抹平。
本实用新型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二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并排设置于所述预留洞的两侧,二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
本实用新型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预留洞,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位于相邻的所述预留洞之间。进一步加强第一应力加固梁与第二应力加固梁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预埋件,埋设于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中;抵撑件,连接于所述预埋件并抵撑于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
本实用新型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于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中的预埋螺栓和供所述抵撑件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预埋螺栓并贴靠于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
本实用新型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抵撑件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翼缘板抵撑于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上。工字钢的结构轻便,但是强度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的预留洞口的施工节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在屋面板开设预留洞11之后,预留洞11侧部的屋面板进行结构加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包括:开设于现浇屋面板1上的预留洞11和设于所述预留洞11的两侧的现浇屋面板上的二第一应力加固梁12和连接于二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12之间的第二应力加固梁13;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上设有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支抵于第二应力加固梁13的背向预留洞11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在位于预留洞11侧部的现浇屋面板1上设置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与第二应力加固梁13,其原理类似于在钢板上设置多道加劲肋来加强钢板的抗弯性和抗形变性,并通过加固结构进一步加强第一应力加固梁与第二应力加固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现浇屋面板1在开设预留洞11之后,其自身应力得到增强,并且整体施工简便、质量稳定。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较佳的,预留洞11的洞口内壁设有加固筋111,加固筋111上浇筑有混凝土。以此来加固洞口本身的结构,防止洞口内壁出现裂缝、混凝土脱落等,为进一步保持美观,进而用砂浆抹平。其加固筋111的具体安装方式为,在施工人员在现浇屋面板1上开洞之后,再在洞口内壁通过混凝土浇筑附着加固筋111,然后用砂浆抹平修饰即可。
较佳的,预留洞11为矩形洞,长度为3300mm,宽度根据屋面施工具体需求而定;当预留洞11为多个时,优选的,多个预留洞11沿第一应力加固梁12的长度方向布置,单个的预留洞11设于相邻的第二应力加固梁13之间。置于相邻预留洞11之间的距离,预留洞11与第一应力加固梁12之间的距离,预留洞11与第二应力加固梁13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施工来精确决定,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上的限定。
较佳的,两根第一应力加固梁12并排设置于预留洞11的两侧,第二应力加固梁13垂直接于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一方面,其布局更为美观、齐整;另一方面,配合矩形预留洞11,其位置关系也更合理。
较佳的,由于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与第二应力加固梁13的作用,类似于钢板上设置多个加劲肋来加强钢板的抗弯性和抗形变性。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与第二应力加固梁13提高了现浇屋面板1自身的应力来对抗外界的作用力。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与第二应力加固梁13的自身抗弯性和结构稳定性。为此,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与第二应力加固梁13之间设有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预埋件,埋设于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中;抵撑件4,连接于预埋件并抵撑于第二应力加固梁13。
较佳的,预埋件包括预埋于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中的预埋螺栓2和供抵撑件4连接的连接板3;连接板3连接于预埋螺栓2并贴靠于第一应力加固梁12。优选的,连接板3为连接钢板。进一步的,连接钢板开设有供预埋螺栓2连接的第一穿孔。
较佳的,抵撑件4为工字钢,工字钢的翼缘板41抵撑于第二应力加固梁13上。进一步的,工字钢焊接于连接钢板上;或者,工字钢通过一安装板42安装于连接板3上,安装板42焊接于工字钢,且该安装板42上开设有供预埋螺栓2连接的第二穿孔。由于工字钢的结构轻便,但是强度较大,使得工字钢能够较好的支撑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与第二应力加固梁13。优选的,连接板3贴靠于第一应力加固梁12并抵靠于第二应力加固梁13,即连接板3是设于靠近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与第二应力加固梁13的连接处的第一应力加固梁12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施工简便、质量稳定;
2、施工效率高,施工完成后整体效果比较美观,避免了普通加固不易操作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多种变化。因而,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宗旨的前提下,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现浇屋面板上的预留洞、设于所述预留洞的两侧的所述现浇屋面板上的二第一应力加固梁和连接于二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之间的第二应力加固梁;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上设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支抵于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的背向所述预留洞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洞的洞口内壁设有加固筋,所述加固筋上浇筑有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其特征在于:二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并排设置于所述预留洞的两侧,二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预留洞,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位于相邻的所述预留洞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
预埋件,埋设于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中;
抵撑件,连接于所述预埋件并抵撑于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于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中的预埋螺栓和供所述抵撑件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预埋螺栓并贴靠于所述第一应力加固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撑件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翼缘板抵撑于所述第二应力加固梁上。
CN201720733321.1U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71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3321.1U CN206971805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3321.1U CN206971805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1805U true CN206971805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8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332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71805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18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3668A (zh) * 2019-01-24 2019-05-17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板开孔及补孔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3668A (zh) * 2019-01-24 2019-05-17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板开孔及补孔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29906U (zh) 一种带半封闭槽开孔板的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
CN107246107B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板板端取消胡子筋的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01949191B (zh) 无支撑超长异型悬挑楼板施工方法
CN208347011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正交墙压型钢板竖缝连接单元
CN108240041A (zh) 一种梁柱节点钢筋避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700438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十字插接结构
CN206509458U (zh) 钢筋骨架成型装置
CN106869333A (zh) 预制边缘构件和制备方法及构成的剪力墙结构和建造方法
CN206971805U (zh) 一种现浇屋面的预留洞结构
CN208545847U (zh) 一种腹板开孔部分组合剪力墙-组合连梁连肢墙
CN207063187U (zh) 一种预制单向叠合板板侧连接构造
CN207863256U (zh) 一种带企口的密拼预制楼板连接结构
CN206397000U (zh) 卷边槽形型材及建筑梁结构
CN206844316U (zh) 一种带套管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与柱拼接节点
CN207597672U (zh) 一种便于与钢梁连接的预制板
CN208379874U (zh) 一种混凝土叠合板
CN107338863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
CN205577459U (zh) 一种加固梁与型钢柱的节点结构
CN208472986U (zh) 一种集成型钢拼装建筑施工结构
CN208563969U (zh) 一种防漏浆构件
CN105937291A (zh) 一种具有栓钉结构的大长宽比钢骨混凝土柱及其安装方法
CN207296081U (zh) T型装配式钢骨混凝土剪力墙
CN214302483U (zh) 一种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
CN205502341U (zh) 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
CN206360203U (zh) 一种高强度钢筋砼预制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