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5322U - 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5322U
CN206965322U CN201720929582.0U CN201720929582U CN206965322U CN 206965322 U CN206965322 U CN 206965322U CN 201720929582 U CN201720929582 U CN 201720929582U CN 206965322 U CN206965322 U CN 206965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catch
basin
water inlet
delivery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295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浩
郭曦
王文凤
齐洁
白瑞峰
詹璨
黎海燕
张亚宁
刘旭
张艳红
孙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lligent Fluid Contro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ligent Fluid Contro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telligent Fluid Contro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295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5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5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53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沉砂井的过滤装置包括具有网状结构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第一格栅与井壁固定连接,并将至少部分过滤腔室分割为上方的收纳区域和下方的沉淀区域;第一格栅的一端连接至进水口的下沿以下,第一格栅的另一端向出水口延伸,第二格栅设置于收纳区域,第一格栅的最低点高于出水口的下沿,以防止收纳区域被滞留水浸泡。雨水处理系统包括了该沉砂井。沉砂井和雨水处理系统能够较好地去除较大块的杂物或垃圾,并减少垃圾中的水溶性有害物质在通过浸泡渗透到水中。

Description

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和雨洪污染,通常会采用在路面下设置沉砂井来对雨水或洪水进行沉淀、过滤,对水体进行初步的净化,再排入自然水域或进入后续的深度净化流程。现有的沉砂井在不能很好地除去雨水冲带而来的有机垃圾,并且在无水流流动时,沉砂井里的滞留水会浸泡井内的有机垃圾,使之渗透出对水体有害的溶解性有机物质。这些有害的溶解性有机物质可能在下次雨水到来时,随着滞留水一同流向下游,进入自然水体,从而破坏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砂井,其能够较好地去除较大块的杂物或垃圾,并减少垃圾中的水溶性有害物质通过浸泡渗透到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能够较好地去除较大块的垃圾,处理后的水体中大块垃圾或溶解性有机物质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沉砂井,沉砂井包括形成过滤腔室的井壁以及设置于过滤腔室内的过滤装置,井壁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装置包括具有网状结构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第一格栅与井壁固定连接,并将至少部分过滤腔室分割为上方的收纳区域和下方的沉淀区域;第一格栅的一端连接至进水口的下沿以下,第一格栅的另一端向出水口延伸,第二格栅设置于收纳区域,第一格栅的最低点高于出水口的下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沉砂井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于沉砂井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沉砂井的第一格栅通过一个阻流格栅与进水口下方的井壁相连,阻流格栅具有网状结构;阻流格栅倾斜设置,阻流格栅较低的一端连接于进水口下沿以下,阻流格栅的较高的一端与第一格栅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沉砂井的阻流格栅朝向收纳区域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扩散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的流体的分流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沉砂井的分流部具有朝向过滤腔室两侧的分流面,两个分流面相交的棱边与进水口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沉砂井的沉淀区域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墙,挡墙将沉淀区域分割成至少两个沉淀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沉砂井的至少两个沉淀槽按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排列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沉砂井的第二格栅包括两个分格栅,两个分格栅分别垂直于第一格栅,两个分格栅相互斜交或垂直,两个分格栅相交的棱边凸向进水口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沉砂井的井壁内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第一格栅通过第一安装件与井壁连接,第二格栅通过第二安装件与井壁连接;第一格栅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一安装件高度可调,第二格栅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二安装件高度可调。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上述的沉砂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沉砂井的井壁形成过滤腔室,过滤腔室内设置过滤装置,井壁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装置包括具有网状结构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第一格栅的一端连接至进水口的下沿以下,第一格栅的另一端向出水口延伸。第一格栅的上方区域为收纳区域,下方区域为沉淀区域,大块的垃圾(比如树叶、口袋等)在进入进水口后会冲刷至收纳区域,而细沙等物质会从第一格栅漏下,进入到沉淀区域。第二格栅设置于收纳区域,防止垃圾冲刷到出水口。第一格栅的最低点高于出水口的下沿,使得在无水体流动时,位于收纳区域的垃圾不会浸泡于滞留水中。因此防止了垃圾中的溶解性有害物质浸出到水体而在下次雨水到来时从出水口冲出。
雨水处理系统包括了该沉砂井,因此可以使处理后的水体中包含较少的大块垃圾,并且溶解性有害物质较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砂井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砂井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砂井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雨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沉砂井;110-井壁;112-进水口;114-出水口;116-挡墙;118-沉淀槽;119-检修口;121-井盖;130-过滤装置;132-第一格栅;133-第一安装件;134-第二格栅;1341-分格栅;135-第二安装件;136-阻流格栅;137-收纳区域;138-沉淀区域;139-分流部;141-折页;200-雨水处理系统;210-集水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砂井100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砂井100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砂井100的过滤装置13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沉砂井100,其包括形成过滤腔室的井壁110和设置于井壁110内的过滤装置130。过滤装置130用于拦截水体内的大块垃圾,并使细小的泥沙通过具有网状结构的过滤装置130,沉淀于过滤腔室的底部,使得从出水口114排出的水体得到净化。
在本实施例中,沉砂井100为长方体,并且长度方向保持水平,沉砂井100两端的井壁110上开设有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4,为了方便与管道的匹配,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4均被配置为圆筒形。进一步地,为了沉砂井100中的流体较好地流动,水体中的杂质可以更好地沉淀,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4设置于同一水平上并相对设置。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4的下沿均与沉砂井100的底部预留一定的距离。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沉砂井100的外形可以为圆筒状、梯形台状、圆台状等其他形状;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4的位置可以不必设置于沉砂井100相对的两端,而是设置于相邻的两侧;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4在高度上可以具有一定的落差。
为了能够方便地将沉砂井100内的垃圾取出或者对其内部进行检修,沉砂井100的过滤腔室的顶部开设有检修口119。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检修口119对沉砂井100的内部进行维护,或是将沉砂井100内部的垃圾或废料运出。考虑到沉砂井100的长度的可能较长,为方便在沉砂井100的多个位置进行检查,在本实施例中,井壁110的顶部开设有3个检修口119,检修口119的位置通常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为了使检修口119不落入杂物或出于对路面上行人的安全考虑,检修口119利用井盖121封堵,需要使用检修口119时再打开井盖121。
过滤装置130包括第一格栅132、第二格栅134以及阻流格栅136,第一格栅132、第二格栅134以及阻流格栅136均具有网状结构,以过滤较大的垃圾或颗粒物,而水流和较为细小的颗粒(砂石等)能够通过各个格栅的网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格栅132水平设置于过滤腔室内,其位置高于进水口112和出水口114的下沿。第一格栅132靠近进水口112的一端通过阻流格栅136与进水口112的下沿相连。可以理解,阻流格栅136的一端连接于进水口112的下沿,其另一端与第一格栅132相连,因此阻流格栅136整体倾斜设置,以水流方向(从进水口112至出水口114的方向)来看,阻流格栅136形成一个向上的坡面。
第一格栅132将部分过滤腔室分隔为上方的收纳区域137和下方的沉淀区域138。当杂质伴随束流从进水口112流入时,水流冲击阻流格栅136,速度减缓,细小的砂石颗粒穿过阻流格栅136和第一格栅132,进入到沉淀区域138进行沉积,而较大的颗粒和垃圾则无法穿过阻流格栅136和第一格栅132,因此停留于收纳区域1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格栅132的高度高于出水口114的下沿,这样使得沉砂井100中的滞留水不会浸泡第一格栅132,这样一是增加了第一格栅132的使用寿命,另外使得位于收纳区域137的杂物不会被浸泡,减小了这些杂物中溶解性物质浸出到水体中的几率。
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阻流格栅136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并将水流扩散,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过滤腔室的有效容积,减少死区,增加了水流在沉砂井100中的平均停留时间。这样有利于砂石颗粒的沉淀。而第一格栅132水平设置,有利于大块的杂质和有机物等垃圾在第一格栅132上放置,大块垃圾不易堵塞于一处,因此具有较好的收纳大块杂质的效果。但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格栅132也可以倾斜设置,可以向进水口112或出水口114方向倾斜,也可以向侧方倾斜,其最低点保持不低于出水口114的下沿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格栅132通过第一安装件133与两侧的井壁110连接。第一安装件133为条状,其安装于井壁110相对的两侧面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一安装件133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图未示),第一格栅132的两侧具有装配孔(图未示),因此第一格栅132可以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件133固定,从而与井壁110固定。可以理解,第一格栅132可以选择性地安装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孔,因此第一格栅132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格栅132通过一个折页141与阻流格栅136相连,折页141可以相对于第一格栅132转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或弯折,因此方便了第一格栅132在高度方向进行调整。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格栅132与井壁110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相连,比如在侧壁设置水平方向的滑槽,第一格栅132的侧边与滑槽配合;也可以是通过焊接、卡扣等其他方式与井壁110的两侧固定相连;第一格栅132与阻流格栅136也可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阻流格栅136设置有一个分流部139,分流部139位于阻流格栅136朝向收纳区域137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分流部139为一个三棱锥体,分流部139的底面与阻流格栅136固定相连,分流部139还具有两个分别朝向过滤腔室两侧的分流面,两个分流面相交的棱边与进水口112相对,使得从进水口112流入的流股可以在接触分流部139后,由两个分流面将流股扩散至过滤腔室的两侧。这样一来更好地减缓了流体的速度,有利于流股在沉砂井100内的扩散,因此有利于细小砂石颗粒的沉积。
应当理解,设置具有两个分流面的分流部139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可选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流部139可以是一个柱体、一个挡坝或者其他凸设于阻流格栅136的障碍物,以减缓流体的流速并增强水流扩散,减小死区,增加水流的平均停留时间,从而是颗粒具有更长的沉积时间,沉积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格栅134包括竖直设立的两个分格栅1341,两个分格栅1341垂直设置于第一格栅132,并位于第一格栅132靠近出水口114的一端,用于拦截较大的杂物或垃圾,避免其进入出水口114或下落至沉淀区域138。两个分格栅1341斜交,相交的棱边向进水口112一侧突出。这样设计,一是起到了一定的分流扩散效果;另一方面,向进水口112一侧凸出的V形结构使得第二格栅134在接受水流冲击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格栅134的两个分格栅1341分别通过第二安装件135与井壁110的两侧相连,其连接方式类似于第一格栅132与第一安装件133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使沉砂井100具有更好的沉积效果,沉淀区域138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挡墙116从进水口112向出水口114方向排列设置,从而形成三个沉淀槽118。
两个挡墙116的设置阻碍了流股从进水口112向吹水口的直接流动,减少了短路流,减缓了流股的速度,增加了流股的平均停留时间,使得颗粒具有更长的沉积时间,因此沉积效果更好。较粗的颗粒在靠近进水口112的沉淀槽118中沉淀,部分未沉淀的颗粒进入到中间的沉淀槽118进行进一步沉淀,最细的颗粒进入到靠近出水口114的沉淀槽118再一次沉淀。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挡墙116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
在本实施例中,沉砂井100的井壁110采用玻璃钢制成,因此整体比使用混凝土更轻,整个沉砂井100可以方便地运输至需要安装的位置直接安装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沉砂井100的侧壁也可以是混凝土等其他材料制成。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雨水处理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200,包括沉砂井100和集水室210,集水室210的开口用于收集路面上的雨水,集水室210与沉砂井100的进水口112(见图1)通过管道连接,经过滤沉淀处理后,再由管道从出水口114(见图2)送出至自然水域或进入下一道净水工序。
沉砂井100及雨水处理系统200的工作原理是:
集水室210的雨水(或洪水)通过管道从沉砂井100的进水口112流入到过滤腔室中,在过滤装置130的过滤下,大块的垃圾被收纳在收纳区域137,细小砂石颗粒进入到沉淀区域138。阻流格栅136具有分流部139,使得流股被扩散,流速降低,增强了沉淀和过滤效果。沉淀区域138设置多个挡墙116,减少了死区和短路流,并形成多个沉淀槽118,进一步增强了沉淀效果。第一格栅132的高度高于出水口114的下沿,因此滞留水不会浸泡容纳区域,既增加了第一格栅132的使用寿命,也减少了大块垃圾被浸泡使得有害物质浸入到水中的几率。这样从出水口114流出的水体便更加洁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沉砂井的过滤装置包括具有网状结构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第一格栅的一端连接至进水口的下沿以下,第一格栅的另一端向出水口延伸。第一格栅的上方区域为收纳区域,下方区域为沉淀区域,大块的垃圾(比如树叶、口袋等)在进入进水口后会冲刷至收纳区域,而细沙等物质会从第一格栅漏下,进入到沉淀区域。第二格栅设置于收纳区域,防止垃圾冲刷到出水口。第一格栅的最低点高于出水口的下沿,使得在无水体流动时,位于收纳区域的垃圾不会浸泡于滞留水中。因此防止了垃圾中的溶解性有害物质浸出到水体而在下次雨水到来时从出水口冲出。
雨水处理系统包括了该沉砂井,因此可以使处理后的水体中包含较少的大块垃圾,并且溶解性有害物质较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沉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井包括形成过滤腔室的井壁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室内的过滤装置,所述井壁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具有网状结构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所述第一格栅与所述井壁固定连接,并将至少部分所述过滤腔室分割为上方的收纳区域和下方的沉淀区域;所述第一格栅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进水口的下沿以下,所述第一格栅的另一端向所述出水口延伸,所述第二格栅设置于所述收纳区域,所述第一格栅的最低点高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于所述沉砂井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通过一个阻流格栅与所述进水口下方的井壁相连,所述阻流格栅具有网状结构;所述阻流格栅倾斜设置,所述阻流格栅较低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水口下沿以下,所述阻流格栅的较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格栅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格栅朝向所述收纳区域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扩散从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出水口的流体的分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具有朝向所述过滤腔室两侧的分流面,两个所述分流面相交的棱边与所述进水口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域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墙,所述挡墙将所述沉淀区域分割成至少两个沉淀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砂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沉淀槽按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出水口的方向排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栅包括两个分格栅,两个所述分格栅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格栅,两个所述分格栅相互斜交或垂直,两个所述分格栅相交的棱边凸向所述进水口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内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格栅通过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井壁连接,所述第二格栅通过所述第二安装件与所述井壁连接;所述第一格栅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件高度可调,所述第二格栅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件高度可调。
10.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沉砂井。
CN201720929582.0U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65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9582.0U CN206965322U (zh)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9582.0U CN206965322U (zh)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5322U true CN206965322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39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2958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65322U (zh)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53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3608A (zh) * 2021-10-14 2022-01-07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悬浮快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3608A (zh) * 2021-10-14 2022-01-07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悬浮快滤装置
CN113893608B (zh) * 2021-10-14 2022-08-12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悬浮快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4532A (zh) 流体处理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5863021A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108755904A (zh) 一种新型市政排水系统
CN112376674A (zh) 一种环保型雨水口截污及泥沙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965322U (zh) 一种沉砂井及雨水处理系统
CN108056004A (zh) 一种高架桥雨水收集利用灌溉系统
CN214657617U (zh) 一种便于分离杂物的道路排水结构
CN107558571B (zh) 市政排水管道
CN207484634U (zh) 一种露天矿山分区式梯段消能接力排水系统
CN205637032U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107558599A (zh) 一种易维护雨水深度过滤装置
CN209523286U (zh) 雨水终端应急沉砂井
CN206635911U (zh) 具有排出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
CN212453010U (zh) 一种雨水截流井装置
CN215053771U (zh) 一种平式单箅雨水口的多级灰沙拦截装置
JP3354126B2 (ja) 路面排水の縦型油水分離処理槽及び路面排水処理施設並びにそのプレキャスト組ブロック
CN213942383U (zh) 一种黄河水灌溉用水肥一体装置
CN204841189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210597454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装置
CN204212052U (zh) 一种桥面雨水收集生态过滤装置
CN209011283U (zh) 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
CN209076230U (zh) 一种雨水过滤净化装置
CN206971165U (zh) 一种水利市政用河流截流系统的拦水池设施
CN216156689U (zh) 一种具有建筑用室外雨水快速净化再利用装置
CN210737750U (zh) 一种拦渣防倒灌多级分流式截流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4

Address after: 300110 Tianjin Nankai District Binshui West Road and Lingbin Road intersection southwest of the Olympic City Commercial Plaza 12-503

Patentee after: YINGTAI GE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TIANJIN)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110 Tianjin Nankai District City West Binshui Road intersection southwest and Ling binlu City Commercial Plaza 12-504

Patentee before: INTER FLOW CONTROL TECHNOLOGY (TIANJI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5

Address after: Room 429, Building 21, West Zone, Airport Business Park, Dongli Free Trade Pilot Zone (Airport Economic Zone), 300000 Tianjin (Trusteeship No. 040 of Tianjin Asia Pacific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Heng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Tianjin)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110 12-503, Aocheng Commercial Plaza, southwe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Binshui West Road and Lingbin Road, Nankai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YINGTAI GE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TIANJI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