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9684U -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9684U
CN206959684U CN201720466461.7U CN201720466461U CN206959684U CN 206959684 U CN206959684 U CN 206959684U CN 201720466461 U CN201720466461 U CN 201720466461U CN 206959684 U CN206959684 U CN 206959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trip
heat exchanger
neck
type heat
plat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664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海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 Nengshuanhe Heat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 Nengshuanhe Heat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 Nengshuanhe Heat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 Nengshuanhe Heat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664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9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9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9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包括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两者竖直并列设置,且两者同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卡槽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紧固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有助于快速完成板式换热器框架的装配工作。无需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大幅缩减装配时间,提高装配精度。通过紧固器将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夹紧于卡槽内,同时通过底座上的地脚螺钉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地面或操作台上,能够保证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无法自由移动,避免了人工把持时由于力量不够使得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极易出现前后晃动甚至倾倒,提高装配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装配模具。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是目前在城市供热与制冷、石油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高效换热设备,板式换热器组装工序是第一步先将前压紧板(也称固定压紧板)、后压紧板(也称活动压紧板)的上下梁定位孔的轴心对齐、再连接上下梁以及后立柱组成框架,之后将后压紧板向后移至立柱一侧,在两压紧板之间放入换热板片和密封胶条对齐排列,使用夹紧螺栓固定完成组装。
在框架装配工艺方法中,现有技术通常是先使用天车将前、后压紧板分别立起并由两个操作员左右手工扶持立于平地上,再由一人操作天车移动后压紧板使之与前压紧板对齐,之后再连接后立柱、上梁和下梁等零部件完成最后装配。
这种装配工艺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装配质量难以保证,在后压紧板无法精确与前压紧板对齐时,强行安装会导致上下梁扭曲变形,使得换热板片、密封胶条无法对齐排列,出现错位。其次是安全性较低,在装配大型换热器框架时,由于压紧板重量通常为100千克以上,人工把持时由于力量不够使得压紧板极易出现晃动甚至倾倒,造成危险事故。最后是生产效率低,装配中若发现前、后压紧板出现位移未对齐时,则需要多次进行重新调整,大大增加车间装配时间,在操作人员经验不够、技能不足或者框架结构复杂的情况下这种问题更加突出。所以,这种完全依靠人力的装配工艺不仅装配质量 和装配精度无法达到要求,造成板式换热器组装后的泄漏,而且耗时费力、浪费资源、危险性高、很难实现大型换热器框架的装配,不能有效地用于板式换热器框架的装配工艺中。
为解决上述问题,特别需要配合模具的使用来完成装配,但目前,用于框架装配的模具种类很少且操作复杂,通用性较差,制作成本较高,难以广泛用于板式换热器框架的装配工艺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模具操作复杂,通用性较差,制作成本较高,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包括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两者竖直并列设置,且两者同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卡槽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紧固器。
进一步,所述卡槽的侧壁厚度为30~60mm,卡槽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压紧板或后压紧板厚度50~150mm。
进一步,所述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的下端均固接于底座上,底座安装有地脚螺钉;底座上还固接有侧板,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两者背离所述卡槽的侧壁分别与侧板固接。
进一步,所述卡槽分别贯通所述前定位柱的上下两端和后定位柱的上下两端,且后定位柱与底座之间还安装有垫块。
进一步,所述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的高度相同,为前压紧板或后压紧板高度的2/3;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的宽度相同,为前压紧板或后压紧板宽度 的1/3。
进一步,所述紧固器分别螺纹联接于所述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两者的外侧壁上,且紧固器的尾端伸入所述卡槽内;紧固器沿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的延伸方向均布。
进一步,所述紧固器的尾端安装有橡胶护垫。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固接有侧限位块,侧限位块位于所述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设有所述卡槽的一侧;侧限位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槽内未安装所述紧固器的侧壁平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有助于快速完成板式换热器框架的装配工作。通过分别设于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上的卡槽及侧限位块,能够实现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水平方向上的快速自动定位;用过可更换的垫块,能够实现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竖直方向上的自动对齐,无需使用各种测量工具(盒尺、卡尺、水平尺等),大幅缩减装配时间,提高装配精度。通过紧固器将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夹紧于卡槽内,同时通过底座上的地脚螺钉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地面或操作台上,能够保证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无法自由移动,避免了人工把持时由于力量不够使得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极易出现前后晃动甚至倾倒,提高装配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器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放入框架后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放入框架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压紧板;2-下梁;3-后立柱;4-上梁;5-后压紧板;6-底座;7-前定位柱;8-侧板;9-紧固器;10-后定位柱;11-垫块;12-侧限位块;13-卡槽;131-第一定位面;132-第二定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包括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两者竖直并列设置,且两者同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13;卡槽13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紧固器9。
上述卡槽13的侧壁厚度为30~60mm,优选为50mm。卡槽13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压紧板1或后压紧板5的厚度50~150mm,优选为100mm。该结构在保证前定位柱7(后定位柱10)能够可靠支撑前压紧板1(后压紧板5)的前提下,方便前压紧板1(后压紧板5)放入卡槽13内。
上述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下端均固接于底座6上,底座6安装有地脚螺钉,该结构使底座6可靠稳定的固定于地面或相应的安装位置,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使用提供基础;底座6上还固接有侧板8,侧板8与底座6的结合处还固接有若干加强筋;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两者背离上述卡槽13的侧壁分别与侧板8固接。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横截面为“П”型,两者同时固定在侧板8的同一平面上,可在放置时保证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准确对正。
上述卡槽13分别贯通上述前定位柱7的上下两端和后定位柱10的上下两端,且后定位柱10与底座6之间还安装有垫块11,垫块11为嵌入式垫块。上述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高度相同,为前压紧板1或后压紧板5高 度的2/3;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宽度相同,为前压紧板1或后压紧板5宽度的1/3。由于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对正时,后压紧板5的下端高于前压紧板1,因此需要将后定位柱10与底座6之间加设垫块11。对前定位柱7(后定位柱10)的高度和宽度(沿卡槽13的水平延伸方向)的尺寸进行限定,能够在保证前压紧板1(后压紧板5)装夹稳定的前提下,节省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成本。同时,还能够使前压紧板1(后压紧板5)的上端始终保持在前定位柱7(后定位柱10)的外部,方便吊装。垫块11为可更换的结构,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不同系列板式换热器框架大小进行匹配,可应用于各种尺寸板式换热器框架的装配工作。
上述紧固器9分别螺纹联接于上述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两者的外侧壁(两者相背离的侧壁)上,且紧固器9的尾端伸入上述卡槽13内;紧固器9沿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延伸方向均布。上述紧固器9的尾端安装有橡胶护垫,防止夹紧时将前压紧板1(后压紧板5)损坏;紧固器9的另一端配有调节杆,用于旋转紧固器9及调整紧固器9拧入卡槽13内的长度。
上述底座6上固接有侧限位块12,侧限位块12位于上述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设有上述卡槽13的一侧;侧限位块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槽13内未安装上述紧固器9的侧壁平齐。由于前定位柱7(后定位柱10)同处于一侧,为了使前压紧板1(后压紧板5)放置于本实用新型时更加稳固,在另一侧增加侧限位块12,这样就能够从两侧同时对前压紧板1(后压紧板5)进行限位,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精度。
使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的方法如下:
1.通过起吊车等设备将前压紧板1垂直吊起,放入到前定位柱7上的卡槽13内,并使前压紧板1与卡槽13内的第一定位面131(卡槽13靠近侧板 8的侧壁)、第二定位面132(卡槽13靠近侧限位块12端部的侧壁)及侧限位块12的前端部贴紧;
2.旋转联接于前定位柱7上的各紧固器9,紧固器9的尾端逐渐靠近前压紧板1,直至将前压紧板1夹紧于卡槽13内,确认无松动后卸下起吊车;
3.将与后压紧板5相匹配的垫块11安装在后定位柱10与底座6之间;
4.通过起吊车将后压紧板5放入到后定位柱10上的卡槽13内,并参照步骤1和2将后压紧板5夹紧;
5.将上梁4和下梁2分别穿过后压紧板5上的定位孔,将两者的前端通过螺栓与前压紧板1固接,并通过螺栓将后立柱3同时与上梁4和下梁2的后端固接;
6.将所有紧固器9松开,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根据板式换热器框架都具有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的宽度相同、厚度相同、左右对称,只是后压紧板5比前压紧板1高度略小这一特性。将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分别插入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卡槽13内,使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在水平方向上侧边与侧边对齐;垂直方向上通过垫块11来实现后压紧板5上的上梁4(下梁2)定位孔和前压紧板1上的上梁4(下梁2)安装位自动对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有助于快速完成板式换热器框架的装配工作。通过分别设于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上的卡槽13及侧限位块12,能够实现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水平方向上的快速自动定位;用过可更换的垫块11,能够实现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竖直方向上的自动对齐,无需使用各种测量工具(盒尺、卡尺、水平尺等),大幅缩减装配时间,提高装配精度。通过紧固器9将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夹紧于卡槽13内,同时通过底座6上的地脚螺钉将本 实用新型固定在地面或操作台上,能够保证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无法自由移动,避免了人工把持时由于力量不够使得前压紧板1和后压紧板5极易出现前后晃动甚至倾倒,提高装配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两者竖直并列设置,且两者同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13);卡槽(13)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紧固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3)的侧壁厚度为30~60mm,卡槽(13)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压紧板(1)或后压紧板(5)厚度50~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下端均固接于底座(6)上,底座(6)安装有地脚螺钉;底座(6)上还固接有侧板(8),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两者背离所述卡槽(13)的侧壁分别与侧板(8)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3)分别贯通所述前定位柱(7)的上下两端和后定位柱(10)的上下两端,且后定位柱(10)与底座(6)之间还安装有垫块(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高度相同,为前压紧板(1)或后压紧板(5)高度的2/3;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宽度相同,为前压紧板(1)或后压紧板(5)宽度的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器(9)分别螺纹联接于所述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两者的外侧壁上,且紧固器(9)的尾端伸入所述卡槽(13)内;
紧固器(9)沿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延伸方向均布。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器(9)的尾端安装有橡胶护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上固接有侧限位块(12),侧限位块(12)位于所述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设有所述卡槽(13)的一侧;
侧限位块(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槽(13)内未安装所述紧固器(9)的侧壁平齐。
CN201720466461.7U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Active CN206959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6461.7U CN206959684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6461.7U CN206959684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9684U true CN206959684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73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66461.7U Active CN206959684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9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1551A (zh) 烤箱炉体焊接机器人双工位工作站
CN204471029U (zh) 一种用于加工轴类零件的可调v型工装夹具
CN105672539A (zh) 一种石材背栓挂件及其使用方法
CN211072671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油压三通阀体加工工装
CN103418969A (zh) 异型管件焊接辅助夹具
CN206335288U (zh) 一种用于隧道钢拱架连接板焊接定位卡控的装置
CN203380542U (zh) 烤箱炉体焊接机器人双工位工作站
CN204276701U (zh) 一种角铁固定装置
CN114776047A (zh) 一种钢梁安装固定装置及实现方法
CN201124255Y (zh) 小型箱体镗孔用夹具
CN206959684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CN204221435U (zh) 特大型水环真空泵泵体钻定位孔工装
CN108161527A (zh) 一种金属弯管坡口成型系统及金属弯管夹持装置
CN205165427U (zh) 一种钢板矫直机
CN205348483U (zh) 一种石材背栓挂件
CN102704696B (zh) 一种高大重钢立柱空间定位器
CN205200982U (zh) 一种压缩机的找平找正设备
CN105064151A (zh) 一种轨排扣件安装工具
CN202292497U (zh) 一种定位治具
CN206029319U (zh) 一种大型工件坡口加工工装夹具
CN204959514U (zh) 一种轨排扣件安装工具
CN203418258U (zh) 框架结构工件焊接台
CN206997433U (zh) 一种平面弯制成型夹持装置和具有该夹持装置的模具
CN205835214U (zh) 一种通用的螺栓锁紧式治具
CN202377815U (zh) 鞍座加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