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30896U - 反射型屏幕 - Google Patents

反射型屏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30896U
CN206930896U CN201720380955.3U CN201720380955U CN206930896U CN 206930896 U CN206930896 U CN 206930896U CN 201720380955 U CN201720380955 U CN 201720380955U CN 206930896 U CN206930896 U CN 206930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layer
layer
reflection type
type screen
light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809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丸田
丸田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isawa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isawa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isawa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isawa Mf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809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30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30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30896U/zh
Priority to US15/945,700 priority patent/US10248016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02Arrays of reflective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02Lenticular screen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射型屏幕,其包含:平板状的基座部;及多个棱镜部,设置在基座部的一面上,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多个棱镜部分别包括:一对面,至少一个面相对于基座部一面的法线方向而倾斜并与另一个面交叉;及第一反射层,形成在一个面上,对光进行反射;且第一反射层在一个面上,从一个面与另一个面的交线侧依次包含第一薄壁部分、厚壁部分、及第二薄壁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反射型屏幕能增大反射的影像光的增益,提高反射的影像光的对比度。

Description

反射型屏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射型屏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利用反射层来反射影像光的屏幕,其中所述反射层形成在剖面是三角形状的凸状部的一个倾斜面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5679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屏幕中,反射层平坦地形成在供影像光入射的倾斜面上。这时,如果为了提高在反射层反射的影像光的增益而均匀地加大平坦的反射层的厚度,那么从与影像光不同的方向入射至凸状部顶部附近反射层的照明光等外界光也易于反射。而且,在邻接的其他凸状部的另一个倾斜面上反射后的外界光成为杂散光,从而入射至凸状部谷部附近的反射层。因此,如果均匀地加大平坦的反射层的厚度,那么入射至反射层的该杂散光也易于反射。结果,在反射层反射的影像光的对比度降低。相反地,如果为了提高在反射层反射的影像光的对比度而均匀地缩小平坦的反射层的厚度,那么入射至反射层的影像光易于透过反射层,结果,在反射层反射的影像光的增益降低。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反射型屏幕,其包含:平板状的基座部;及多个棱镜部,设置在基座部的一面上,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多个棱镜部分别包括:一对面,其中至少一个面相对于基座部一面的法线方向而倾斜并与所述一对面中的另一个面交叉;及第一反射层,形成在一个面上,对光进行反射;且第一反射层在一个面上,从一个面与另一个面的交线侧依次包含第一薄壁部分、厚壁部分、及第二薄壁部分。
所述实用新型的概要并未列举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特征。这些特征群的子组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投影系统1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反射型屏幕100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反射型屏幕100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200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300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对从水平方向观察时的、在反射型屏幕300的表面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是对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的、在反射型屏幕300的表面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400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500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600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700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800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900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1000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1100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投影系统
20 投影机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 反射型屏幕
101 基座部
103 棱镜部
105 上表面
106 交线
107 下表面
109 谷部
110 反射层
130 第2反射层
150 光吸收层
170 低摩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述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合未必是实用新型解决手段所必需的。
图1是投影系统1的整体构成图。在以下各图中,对应于各构成的朝向,匹配箭头而标示出“上”、“下”、“左”、“右”、“前”或“后”这些词语,使用这些词语来说明各构成。
如图1所示,投影系统1包含投影机20、及反射型屏幕100。投影机20配置在反射型屏幕100的前方且下方,将形成影像的影像光投影于反射型屏幕100。反射型屏幕100使通过投影机20而投影的影像光向前方反射。由此,能使位于反射型屏幕100前方的使用者10看到映射在反射型屏幕100上的影像。
图2是反射型屏幕100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反射型屏幕1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100包含平板状的基座部101、及设置在基座部的一面上的多个棱镜部103。
从正面看,基座部101形成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例如横长的长方形。在构成基座部101的材料中,包括树脂粘合剂例如为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聚氨酯树脂。构成基座部101的材料既可以是能硬化成板状的材料,也可以是能卷曲的具有柔软性的片状材料。基座部101既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通过使树脂粘合剂含有例如碳黑、黑色色素粒子等吸光填料而成为黑色的。
多个棱镜部103设置在基座部101的一面即前表面。各棱镜部103具有三角形状的剖面,且沿着一个方向即水平方向而延伸。各棱镜部103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与基座部101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相等。多个棱镜部103沿着与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地排列。这里所说的“正交”是“交叉”的一个例子。各棱镜部10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例如约为100μm到300μm左右。各棱镜部103的前后方向的高度例如约为70μm到200μm左右。另外,各棱镜部103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也可以比基座部101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短。
和基座部101一样,在构成各棱镜部103的材料中,包括树脂粘合剂例如为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聚氨酯树脂。各棱镜部103和基座部101一样,既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通过使树脂粘合剂含有例如碳黑、黑色色素粒子等吸光填料而成为黑色的。在多个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透明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基座部101的后表面上形成黑色膜,以利用黑色膜来吸收照明光等外界光。在多个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为黑色的情况下,光的吸收率比在透明的情况下高。因此,在多个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的特定部位,能吸收更多从与影像光不同的方向,例如使用状态下的反射型屏幕100的前方且上方入射的照明光等外界光,从而通过反射型屏幕10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对比度提高。另外,多个棱镜部103可以是利用与基座部101不同的材料而形成的,也可以是利用与基座部101相同的材料和基座部101一体地或分开地形成。
多个棱镜部103分别具有上表面105及下表面107,所述上表面105及下表面107是不与基座部101的前表面对向且朝向外侧的一对面。在下表面107的表面上形成有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110。下表面107相对于基座部101的一面即前表面的法线方向(忽略前表面细微凸凹所得的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而倾斜,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反射型屏幕100的前方且下方倾斜。由此,下表面107利用形成在表面上的反射层110将通过配置在反射型屏幕100的前方且下方的投影机20而投影的影像光向反射型屏幕100的前方反射。各棱镜部103的下表面107与基座部101的假想平面之间的角度θ例如约为40°。从简化制造步骤这个角度来讲,各棱镜部103的角度θ优选全部相等。另一方面,从提高画质这个角度来讲,各棱镜部103的角度θ优选与其他棱镜部103各不相同。在使多个棱镜部103的角度θ各不相同的情况下,优选使角度θ与从配置在反射型屏幕100的前方且下方的投影机20入射至各棱镜部103的影像光的上下方向上的入射角度α对应,于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多个棱镜部103之间逐渐变化。例如,优选设定为“2θ=α”。
另一方面,上表面105相对于基座部101的假想平面的法线方向,既可以平行也可以倾斜。在上表面105倾斜的情况下,例如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反射型屏幕100的前方且上方。下表面107与上表面105相互交叉,而形成交线106。
反射层110横跨各棱镜部103下表面107的水平方向的全长。如图3中放大所示,反射层110是从上表面105与下表面107的交线106,或从下表面107上的交线106附近区域,设置到至少下表面107的中间部。另外,反射层110也可以设置到一个棱镜部103的上表面105与它所邻接的另一个棱镜部103的下表面107交叉的部分即谷部109。
如图3所示,反射层110在下表面107上,从交线106侧依次包含第一薄壁部分P1、厚壁部分P2、及第二薄壁部分P3。第一薄壁部分P1、厚壁部分P2及第二薄壁部分P3相互平缓地连续。在这里,“薄壁部分”这个词语表示比反射层110的平均厚度薄的部分,“厚壁部分”这个词语表示比反射层110的平均厚度厚的部分。厚壁部分P2的厚度W2比第一薄壁部分P1的厚度W1及第二薄壁部分P3的厚度W3厚。厚壁部分P2的厚度W2例如约为10μm到20μm左右。第一薄壁部分P1的厚度W1及第二薄壁部分P3的厚度W3例如为2~5μm左右。
反射层110包含树脂粘合剂及填料。在这里,“反射层”这个词语表示反射率比反射型屏幕100的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多个棱镜部103、基座部101等高的层。
树脂粘合剂例如为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填料例如为二氧化硅、氧化钛、云母、硫酸钡、氯化钡、铝。氧化钛、硫酸钡及氯化钡也称为白色颜料。
如上所述,根据反射型屏幕100,形成在多个棱镜部103各自的下表面107上的反射层110从交线106侧依次包含第一薄壁部分P1、厚壁部分P2、及第二薄壁部分P3,因此能使透过率在厚壁部分P2处相对较低,相反地能使透过率在第一薄壁部分P1及第二薄壁部分P3处相对较高。进而,能使反射率在厚壁部分P2相对较高,能使反射率在第一薄壁部分P1及第二薄壁部分P3相对较低。由此,能在下表面107上的反射层110的厚壁部分P2,以比利用具有与反射层110的平均厚度相同的均匀厚度的平坦的反射层而反射的影像光更高的反射率,反射从使用状态下的反射型屏幕100的前方且下方入射的影像光。由此,能增大利用反射型屏幕100反射的影像光的增益。
而且,根据所述构成,能使从使用状态下的反射型屏幕100的前方且上方入射的照明光等外界光透过下表面107上的反射层110的第一薄壁部分P1。在各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中至少一者为黑色的情况下,能使各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中至少一者吸收透过第一薄壁部分P1后的外界光。而且,在各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中至少一者透明且在基座部101的背面形成有黑色膜的情况下,能使该黑色膜吸收透过第一薄壁部分P1后的外界光。由此,虽然屏幕的反射性能降低,但是外界光吸收性能提高。最终,屏幕整体的对比度性能提高。更具体来讲,与利用具有与反射层110的平均厚度相同的均匀厚度的平坦的反射层而反射的影像光相比,能提高利用反射层110反射的影像光的对比度。
而且,根据所述构成,能使在谷部109附近产生的杂散光透过下表面107上的反射层110的第二薄壁部分P3。在各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中至少一者为黑色的情况下,能使各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中至少一者吸收透过第二薄壁部分P3后的杂散光。而且,在各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中至少一者透明且在基座部101的背面形成有黑色膜的情况下,能使该黑色膜吸收透过第二薄壁部分P3后的杂散光。由此,与利用具有与反射层110的平均厚度相同的均匀厚度的平坦的反射层而反射的影像光相比,能进一步提高利用反射层110反射的影像光的对比度。
图4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200的放大剖视图。在以下各图中,对于与先前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构成相同的构成标注了相同的参照符号。对于这些构成,为求简化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反射型屏幕2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100不同的构成,如图4所示,反射层110的第一薄壁部分P1跨越交线106延伸到上表面105。在反射型屏幕中各棱镜部的交线106露出的情况下,入射至交线106附近区域的光在该区域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由此,会令使用者10在屏幕表面视认到沿着棱镜部的延伸方向即水平方向延伸的光的纹路。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反射型屏幕200,交线106附近区域被反射层110完全覆盖。由此,能防止入射至交线106附近区域的光发生镜面反射,从而能防止通过反射型屏幕20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视认性降低。
图5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3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3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200不同的构成,还包含形成在反射层110上的第二反射层130。第二反射层130是以比反射层110的视角窄的视角对光进行反射。例如,反射层110的视角可为80°以上,而第二反射层130的视角可为60°以下。
第二反射层130和反射层110一样,可以横跨各棱镜部103下表面107的水平方向的全长。如图5所示,第二反射层130可以沿着从上表面105向下表面107的方向,从反射层110上的上表面105侧的端部设置到反射层110的中间部。如图5所示,第二反射层13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比反射层110短,但是需覆盖至少反射层110的厚壁部分P2的一部分。第二反射层130和反射层110一样,可以在反射层110上从交线106侧依次包含第一薄壁部分、厚壁部分、及第二薄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薄壁部分、厚壁部分及第二薄壁部分相互平缓地连续。厚壁部分的厚度和反射层110的厚壁部分P2一样,例如约为10μm到20μm左右。而且,第一薄壁部分的厚度及第二薄壁部分的厚度和反射层110的第一薄壁部分P1的厚度W1及第二薄壁部分P3的厚度W3一样,例如为2~5μm左右。
第二反射层130包含树脂粘合剂及填料。树脂粘合剂和反射层110的树脂粘合剂一样,例如为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填料是在粉碎后的云母的表面涂布薄薄的氧化钛或二氧化钛而形成的光亮性颜料。这里使用珠光颜料作为光亮性颜料。另外,也可以使用表现出与珠光颜料相同特性的粉末状的片状银粉(silver flake)、片状铝粉(aluminum flake)来代替珠光颜料。
这里使用图6及图7,对利用包含白色颜料作为填料的情况下的反射层11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与利用所包含的第二反射层13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图6是对从水平方向观察时的、在反射型屏幕300的表面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7是对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的、在反射型屏幕300的表面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图6中,示意性地,用实线箭头表示从投影机20向反射型屏幕300的表面入射的影像光,用虚线箭头表示利用反射型屏幕300表面的包含白色颜料的反射层110而反射的影像光,用实线箭头表示利用反射型屏幕300表面的包含光亮性颜料的第二反射层130而反射的影像光。而且,在图6及图7中,虚线所示的区域A表示利用包含白色颜料的反射层11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虚线所示的区域B表示利用包含光亮性颜料的第二反射层13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另外,在图6及图7中,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反射型屏幕300中的多个棱镜部103、反射层110、第2反射层130等的图示。
如图7所示,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利用包含光亮性颜料的第二反射层13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和利用包含白色颜料的反射层11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扩散方法一样,在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是各向同性的。然而,如图6所示,从水平方向观察时,利用包含光亮性颜料的第二反射层130而反射的影像光具有指向性,在前后方向上存在光的强弱。因此,就影像光在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扩散的角度来讲,利用包含光亮性颜料的第二反射层130而反射的情况下比利用包含白色颜料的反射层110而反射的情况下窄。由此,包含光亮性颜料的第二反射层130的视角小于包含白色颜料的反射层110。另外,为了调整视角,第二反射层130也可以在光亮性颜料以外还包含白色颜料。
而且,包含光亮性颜料的第二反射层130的透过率高于包含白色颜料的反射层110。包含白色颜料的反射层110的透过率约为20%左右,而包含光亮性颜料的第二反射层130的透过率约为30%到40%。因此,包含光亮性颜料的第二反射层130所透过的光多于包含白色颜料的反射层110。另外,透过第二反射层130后的光通过第二反射层130下部的反射层110而反射。
如上所述,根据反射型屏幕300,在反射层110上以覆盖至少反射层110的厚壁部分P2的方式形成有视角比反射层110窄的第二反射层130。如图6所示,第二反射层130通过具有比反射层110窄的视角,能比反射层110更集中地将影像光向使用者10的方向反射。由此,能提高利用反射型屏幕300而反射的、尤其是在各棱镜部103的下表面107的中央附近通过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增益。
但是,因为第二反射层130具有光学指向性,所以屏幕表面的亮度均一性降低。具体来讲,屏幕表面的中央附近较亮,而屏幕表面的水平方向两端侧较暗。然而,已经确认水平方向的暗化程度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加以利用。反射型屏幕300虽就亮度均一性这个角度来讲不太适于教室等横向扩展的空间,但就具有高增益这个角度来讲适于家庭影院等使用者10位于屏幕正面的空间。
另外,第二反射层130优选不覆盖反射层110的第一薄壁部分P1及第二薄壁部分P3或仅覆盖它们的一部分,而覆盖反射层110的厚壁部分P2整体。由此,能提高影像光在各棱镜部103下表面107中央附近的反射率从而提高反射型屏幕300的增益,且能提高外界光在下表面107的交线106附近及谷部109附近的光吸收率从而提高反射型屏幕300的对比度。而且,与第二反射层130覆盖反射层110的第一薄壁部分P1及第二薄壁部分P3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减少第二反射层130的印刷量,因此能削减反射型屏幕300的制造成本。
图8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4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4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100不同的构成,还包含光吸收层150,所述光吸收层150形成在上表面105上,对光进行吸收。
光吸收层150跨越交线106延伸到下表面107,仅覆盖反射层110的一部分。优选地,光吸收层150仅覆盖反射层110的上表面105侧的端部。更优选地,光吸收层150仅覆盖反射层110的第一薄壁部分P1而不覆盖反射层110的厚壁部分P2及第二薄壁部分P3。光吸收层150的厚度例如约为5μm到10μm左右。
光吸收层150是在各棱镜部103的延伸方向即水平方向上,跨及上表面105及下表面107的全长而形成。如图8所示,光吸收层150在上表面105上,可以从交线106形成到上表面105的中间部,也可以形成到上表面105的谷部109。另外,在反射层110与交线106相隔而形成在下表面107上的情况下,光吸收层150既可以覆盖也可以不覆盖反射层110。
光吸收层150包含树脂粘合剂及填料。树脂粘合剂和反射层110的树脂粘合剂一样,例如为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填料例如为碳黑、黑色色素粒子。
如上所述,根据反射型屏幕400,通过光吸收层150来吸收入射至各棱镜部103的交线106附近区域的外界光,因此能提高通过反射型屏幕40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对比度。而且,包含如下构成:不通过光吸收层150遮蔽入射至各棱镜部103下表面107中央部的影像光,而通过反射层110来反射所述影像光;因此与反射型屏幕100相比,能抑制通过反射型屏幕40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增益降低。另外,在反射型屏幕400中,也可以使用反射层110跨越交线106延伸到上表面105侧的构成来代替。
图9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5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5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200不同的构成,光吸收层150并不形成在上表面105,而以覆盖上下方向上的反射层110的上表面105所在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而且,光吸收层150在上下方向上比反射层110短。另外,在反射层110并不跨越交线106延伸到上表面105的情况下,光吸收层150也可以不覆盖反射层110地形成在下表面107上的上表面105所在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光吸收层150优选以将交线106包括在内地覆盖各棱镜部103的顶部的方式,从交线106延伸到相邻的下表面107侧。由此,能防止光在各棱镜部103的顶部发生镜面反射而导致使用者10角度的可视认性降低。
图10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6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6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400不同的构成,第二反射层130形成在反射层110上,进而,形成在上表面105上的光吸收层150延伸到下表面107,而以覆盖上下方向上的第二反射层130的上表面105所在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由此,反射型屏幕600与反射型屏幕400相比,能通过第二反射层130抑制因为设置了光吸收层150而引起的增益降低。另外,在第二反射层130不覆盖反射层110的上表面105侧的端部而使该端部露出的情况下,光吸收层150也能以覆盖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中至少一者的上表面105所在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而且,在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均与交线106相隔而形成的情况下,光吸收层150既可以覆盖也可以不覆盖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中一者或两者。
图11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7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7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500不同的构成,第二反射层130形成在反射层110上,进而,光吸收层150并不形成在上表面105,而以覆盖上下方向上的第二反射层130的上表面105所在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而且,光吸收层150在上下方向上比第二反射层130短。由此,各棱镜部103中,在跨越交线106从下表面107上形成到上表面105上的反射层110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比反射层110短的第二反射层130,且在第二反射层130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比第二反射层130短的光吸收层150,反射层110、第二反射层130及光吸收层150形成阶梯。另外,在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并不跨越交线106延伸到上表面105的情况下,光吸收层150也可以不覆盖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中一者或两者地形成在下表面107上的上表面105侧。
图12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8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8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200不同的构成,还包含低摩擦层170,所述低摩擦层170形成在反射层110上,且摩擦系数低于反射层110。
低摩擦层170包含树脂粘合剂及增滑剂。换言之,低摩擦层170是增滑剂分散在树脂粘合剂中。低摩擦层170降低光吸收层150表面的摩擦,提高光吸收层150的光滑性。由此,与光吸收层未被涂布低摩擦层170的情况相比,能提高光吸收层150对抗来自外部的刮擦的耐受性,即能使反射层110难以带有擦伤。
树脂粘合剂例如为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填料例如为二氧化硅、氧化钛、云母、硫酸钡、氯化钡、铝。增滑剂是表面张力低、容易打滑的材料,例如为硅酮树脂、硅酮油、氟系树脂。包含这类材料的增滑剂与包含所述各材料的树脂粘合剂及填料相比,大多透过率较高,几乎不会对反射层110的反射性等造成影响。
如上所述,根据反射型屏幕800,和反射型屏幕200一样,与利用具有与反射层110的平均厚度相同的均匀厚度的平坦的反射层而反射的影像光相比,能提高利用反射层110反射的影像光的对比度及增益。进而,与不包含低摩擦层170的情况相比,能提高反射层110对抗来自外部的刮擦的耐受性。另外,如图12所示,低摩擦层170可以仅形成在反射层110上,也能以覆盖各棱镜部103的上表面105及下表面10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加以面涂。
图13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9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9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300不同的构成,还包含低摩擦层170,所述低摩擦层170形成在第二反射层130上,且摩擦系数低于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如图13所示,低摩擦层170也可以形成在未形成第二反射层130的反射层110上。根据反射型屏幕900,和反射型屏幕300一样,通过反射层110的厚度构成、及具有光学指向性的第二反射层能显著提高通过反射型屏幕900而反射的影像光的增益,进而,能提高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的耐刮擦性。另外,如图13所示,低摩擦层170可以形成在反射层110上及第二反射层130上,也可以仅形成在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中任一者之上,还能以覆盖各棱镜部103的上表面105及下表面10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加以面涂。
图14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10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10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400不同的构成,还包含低摩擦层170,所述低摩擦层170形成在反射层110上及光吸收层150上,且摩擦系数低于反射层110及光吸收层150。另外,低摩擦层170可以形成在反射层110上及光吸收层150上,也可以仅形成在反射层110及光吸收层150中任一者之上,还能以覆盖各棱镜部103的上表面105及下表面10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加以面涂。而且,在反射层110以与交线106相隔的方式形成在下表面107上的情况下,光吸收层150也能以不覆盖反射层110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低摩擦层170既可以与光吸收层150及反射层110各者分开,也可以与之一体地形成在光吸收层150及反射层110各者之上。而且,在反射层110跨越交线106延伸到上表面105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各棱镜部103的顶部上依次形成反射层110、光吸收层150及低摩擦层170。
图15是另一种反射型屏幕1100的放大剖视图。反射型屏幕1100作为与反射型屏幕700不同的构成,还包含低摩擦层170,所述低摩擦层170形成在第二反射层130上及光吸收层150上,且摩擦系数低于反射层110、第二反射层130及光吸收层150。如图15所示,低摩擦层170也可以形成在未形成第二反射层130的反射层110上。另外,低摩擦层170可以仅形成在反射层110上、第二反射层130上、及光吸收层150上,也可以仅形成在反射层110、第二反射层130、及光吸收层150中任一者之上,还能以覆盖各棱镜部103的上表面105及下表面107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加以面涂。而且,在反射层110以与交线106相隔的方式形成在下表面107上的情况下,光吸收层150也可以形成在上表面105上。而且,在反射层110以与交线106相隔的方式形成在下表面107上的情况下,光吸收层150也可以不形成在上表面105上,而在下表面107上的上表面105侧,以不覆盖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两者的方式形成,也能以不覆盖反射层110而仅覆盖第二反射层130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还能以不覆盖第二反射层130而仅覆盖反射层110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亦能以仅覆盖反射层110及第二反射层130两者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低摩擦层170都既可以与各层分开,也可以与之一体地形成在各层上。
在以上多个实施方式中,各棱镜部的反射层及第二反射层各自也可以代替低摩擦层,而包含摩擦系数低于反射层及第二反射层的增滑剂。换言之,反射层及第二反射层各自也可以包含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及分散在反射部中且摩擦系数低于反射部的低摩擦部。而且,同样地,各棱镜部的光吸收层也可以代替低摩擦层,而包含摩擦系数低于光吸收层的增滑剂。换言之,光吸收层也可以包含对光进行吸收的光吸收部、及分散在光吸收部中且摩擦系数低于光吸收部的第二低摩擦部。在反射层、第二反射层及光吸收层分别包含增滑剂来代替设置低摩擦层的情况下,能削减印刷低摩擦层的步骤,从而能减少制造步骤。
而且,在反射层包含增滑剂且增滑剂的透过率高于反射部的透过率的情况下,能使外界光或杂散光在第一薄壁部分P1及第二薄壁部分P3更多地透过,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在反射型屏幕反射的影像光的对比度。但在反射层包含高透过率增滑剂的情况下,存在反射层的反射率降低的倾向,因此在反射型屏幕反射的影像光的增益会比在反射层不包含高透过率增滑剂的情况下有所降低。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准备具有与图11所示的反射型屏幕700相同构成的反射型屏幕。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的各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是黑色的。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2,准备具有与图5所示的反射型屏幕300相同构成的反射型屏幕。实施例2的反射型屏幕的各棱镜部103及基座部101也是黑色的。
[比较例]
作为比较例,准备除了以下两点以外,其构成与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相同的反射型屏幕:第一点,反射层的厚度均匀,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各反射型屏幕的反射层的平均厚度相同;第二点,不包含第二反射层。比较例的反射型屏幕的各棱镜部及基座部也是黑色的。
为了确认通过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各反射型屏幕的反射层的厚度构成及第二反射层的形成,增益有所提高,使用比较例的反射型屏幕、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及实施例2的反射型屏幕进行了增益值测定。增益值的测定方法依照以下步骤[1]到[3]执行。
[1]从投影机向屏幕投射白色影像。使用亮度计测定屏幕中心的亮度(将测定值设为I[cd/m2])。
[2]在暗室中,从投影机向屏幕投射白色影像。使用照度计测定屏幕中心的投影机照度(将测定值设为E[lx])。
[3]用E除以圆周率π,再用I除以所得的值,将最后算出的值作为增益值。
如下述表1所示,比较例的反射型屏幕的增益值为0.36,相对地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的增益值为0.53。而除了不包含光吸收层这一点以外,构成与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相同的实施例2的反射型屏幕的增益值更高,为0.63。相对于比较例的反射型屏幕的增益值来讲,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及实施例2的反射型屏幕的增益值的提高率分别为47%及75%。
而且,为了确认通过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各反射型屏幕的反射层的厚度构成,对比度有所提高,使用比较例的反射型屏幕、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及实施例2的反射型屏幕进行了对比度值测定。对比度值的测定方法依照以下步骤[1]到[4]执行。
[1]以屏幕中心的照度约成为150[lx]的方式设定照明。
[2]从投影机向屏幕投射白色影像。使用亮度计测定屏幕中心的亮度(将测定值设为W)。
[3]从投影机向屏幕投射黑色影像。使用亮度计测定屏幕中心的亮度(将测定值设为B)。
[4]将W除以B所得的值作为对比度值。
如下述表1所示,比较例的反射型屏幕的对比度值为12,相对地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的对比度值为14。另一方面,未使用光吸收层的第2实施例的反射型屏幕的对比度值为10。而且,使用比较例的反射型屏幕、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及实施例2的反射型屏幕还进行了视角测定。视角的测定方法如下:在暗室中,首先从投影机向屏幕投射白色影像,使用亮度计测定屏幕中心的亮度。然后,逐渐改变亮度计相对于屏幕的角度,将成为正面(0°)的值的一半的角度作为视角。如下述表1所示,确认:比较例的反射型屏幕、实施例1的反射型屏幕及实施例2的反射型屏幕的视角均为80°以上。
[表1]
比较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增益值 0.36 0.53 0.63
对比度值 12 14 10
视角 80°以上 80°以上 80°以上
以上,使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所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对于所述实施方式能施以各种变更或改良。这种施以变更或改良后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这一点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
应当注意:对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所示的装置、系统、程序、及方法中的动作、步骤、制程及阶段等各处理的执行顺序,只要未特别明确指出“在…之前”、“先于---”等,且并不在后面的处理中使用前面的处理的输出,那么就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来实现。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尽管为方便起见使用了“首先,”、“其次,”等来进行说明,但是这并不表示必须按照这种顺序来实施。

Claims (16)

1.一种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包含:
平板状的基座部;及
多个棱镜部,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面上,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包括:
一对面,其中至少一个面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一面的法线方向而倾斜并与所述一对面中的另一个面交叉;及
第一反射层,形成在所述一个面上,对光进行反射;且
所述第一反射层从所述一个面与所述另一个面的交线侧依次包含第一薄壁部分、厚壁部分、及第二薄壁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薄壁部分跨越所述交线延伸到所述另一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第二反射层,
所述第二反射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层上,以比所述第一反射层的视角窄的视角对光进行反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射层覆盖至少所述厚壁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光吸收层,
所述光吸收层形成在所述另一个面上,对光进行吸收;且
所述光吸收层跨越所述交线延伸到所述一个面,不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或仅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光吸收层,
所述光吸收层以不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一个面上的所述另一个面侧,或以覆盖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反射层的所述另一个面所在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对光进行吸收;且
所述光吸收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比所述反射层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光吸收层,
所述光吸收层形成在所述另一个面上,对光进行吸收;且
所述光吸收层跨越所述交线延伸到所述一个面,不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任一者,或仅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至少一者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光吸收层,
所述光吸收层形成在所述另一个面上,对光进行吸收;且
所述光吸收层跨越所述交线延伸到所述一个面,不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任一者,或仅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至少一者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光吸收层,
所述光吸收层以不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任一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一个面上的所述另一个面侧,或以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至少一者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个面所在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对光进行吸收;且
所述光吸收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比所述第二反射层短。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光吸收层,
所述光吸收层以不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任一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一个面上的所述另一个面侧,或以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至少一者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个面所在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对光进行吸收;且
所述光吸收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比所述第二反射层短。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低摩擦层,
所述低摩擦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至少一者之上,且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低摩擦层,
所述低摩擦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至少一者之上,且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低摩擦层,
所述低摩擦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层上及所述光吸收层上,且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光吸收层。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低摩擦层,
所述低摩擦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层上及所述光吸收层上,且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光吸收层。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低摩擦层,
所述低摩擦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至少一者之上、以及所述光吸收层上,且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及所述光吸收层。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棱镜部分别还包括低摩擦层,
所述低摩擦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层及所述第二反射层中至少一者之上、以及所述光吸收层上,且摩擦系数低于所述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及所述光吸收层。
CN201720380955.3U 2017-04-12 2017-04-12 反射型屏幕 Active CN206930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80955.3U CN206930896U (zh) 2017-04-12 2017-04-12 反射型屏幕
US15/945,700 US10248016B2 (en) 2017-04-12 2018-04-04 Reflection type scre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80955.3U CN206930896U (zh) 2017-04-12 2017-04-12 反射型屏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30896U true CN206930896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80955.3U Active CN206930896U (zh) 2017-04-12 2017-04-12 反射型屏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248016B2 (zh)
CN (1) CN2069308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1327A (zh) * 2018-10-22 2019-03-15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形抗光幕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8174A (zh) * 2020-04-09 2020-06-26 江苏慧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投影的高对比度抗刮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126098U (zh) * 2018-05-08 2018-11-2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
JPWO2020202512A1 (ja) * 2019-04-03 2021-04-30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6799A (ja) 2001-11-19 2003-05-3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斜め投影用スクリー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US7110176B2 (en) * 2004-05-07 2006-09-19 Arisawa Mfg. Co., Ltd. Reflex-type screen
US7499214B2 (en) * 2006-03-20 2009-03-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mbient light absorbing screen
JP2011145582A (ja) * 2010-01-18 2011-07-28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生地及びスクリー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1327A (zh) * 2018-10-22 2019-03-15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形抗光幕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8174A (zh) * 2020-04-09 2020-06-26 江苏慧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投影的高对比度抗刮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
CN111338174B (zh) * 2020-04-09 2021-04-16 江苏慧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投影的高对比度抗刮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99761A1 (en) 2018-10-18
US10248016B2 (en)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30896U (zh) 反射型屏幕
CN207216263U (zh) 全反射屏幕和投影系统
TWI581049B (zh) 投影屏幕
CN100416304C (zh) 透过型屏幕用的扩散片及透过型屏幕
CN202205021U (zh) 光学投影荧幕
WO2004104694A1 (ja)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US7990614B2 (en) Projection screen
DE112006000018T5 (de) Reflexionsschirm,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Projektionssystem des Reflexionstyps
US11194243B2 (en)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JP6167315B2 (ja) スクリーン及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9388012A (zh)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US7221508B2 (en) Reflex-type screen
JP4083191B2 (ja)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KR100258057B1 (ko) 렌티큐라렌즈시트와 디스플레이용 전면판 및 투과형 스크린
US20050141091A1 (en) Reflex-type screen
US9791768B2 (en) Projection screen
CN208888569U (zh) 一种新型短焦抗环境光增益投影幕布
TWI378314B (en) Screen of a projecting device
JP2006317832A (ja)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CN206930895U (zh) 反射型屏幕
TW409196B (en) Transmission-type screen
JP2003504657A (ja) テレビジョン用の投写型スクリーン
JP2002277966A (ja) 背面投射型スクリーンにおいて用いられる前面板、前面板付きレンチキュラーレンズシート及び背面投射型スクリーン
US4979800A (en) Rear-projection screen
TWI283333B (en) Reflective screen with full color gamu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