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6623U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926623U CN206926623U CN201720745020.0U CN201720745020U CN206926623U CN 206926623 U CN206926623 U CN 206926623U CN 201720745020 U CN201720745020 U CN 201720745020U CN 206926623 U CN206926623 U CN 2069266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component
- support
- sliding block
- support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元件;伸缩组件,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支撑元件连接,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车体连接,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支撑元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翻转组件,与伸缩组件连接,翻转组件用于支撑元件绕着第二方向转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占用空间大以及车辆容易倾倒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为了防止侧翻,通常会在车体上设置辅助轮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然而,目前多数辅助轮支撑装置在进行上下翻转时,需要较大的空间,当车辆周围存在其他器件相干涉的情况下,辅助轮支撑装置难以正常工作。再者,现有技术中,辅助轮在运动过程中通常被设计为直上直下的形式,并且辅助轮位于车身下部,当控制系统发生故障从而导致辅助轮不可控制时,车身容易发生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占用空间大以及车辆容易倾倒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元件;伸缩组件,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支撑元件连接,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车体连接,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支撑元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翻转组件,与伸缩组件连接,翻转组件用于支撑元件绕着第二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翻转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伸缩组件连接;翻转件,翻转件的一端与车体可转动连接,翻转件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翻转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翻转件一端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伸缩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至少一对连杆组件,每对连杆组件包括两个中部交叉设置的连杆,两个连杆可相互转动,支撑元件设置在连杆组件的一端,驱动机构与连杆组件的另一端驱动连接,驱动机构通过连杆组件驱动支撑元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伸缩组件包括多对连杆组件,多对连杆组件顺次连接,驱动机构与第一对连杆组件的自由端驱动连接,支撑元件与最后一对连杆组件的自由端连接。
进一步地,伸缩组件包括一对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中部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相互转动,支撑元件设置在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或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上,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其中,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连接;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支撑元件分别与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以及第四连杆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设置在车体上;滑杆,滑杆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第一连杆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滑杆上,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在滑杆上滑动。
进一步地,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杆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一滑块上;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杆上,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滑块上,驱动机构与第二滑块驱动连接;丝杠,丝杠设置在第二支架上,驱动机构驱动丝杠转动;第三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杆和丝杠上,第三滑块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设置在第二支架上,限位杆用于限制伸缩组件绕第二方向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车辆辅助支撑装置为上述提供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车辆辅助支撑装置配置为包括伸缩组件和翻转组件,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支撑元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翻转组件用于支撑元件绕着第二方向转动,此种方式在进行车辆的辅助支撑时,由于支撑元件能够同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以及绕着第二方向转动,因此其能够方便地进行展开和折叠,极大地减小了占用空间,提高了车辆辅助支撑装置的工作性能。再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伸缩组件连接的翻转组件,从而在支撑元件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同时使支撑元件绕着第二方向进行翻转,支撑元件在升起后,支撑元件的横切面与地面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以便发生意外时辅助轮先着地,从而避免车身接触地面,有效地防止了车辆在泊车、行驶过程中出现车身倾倒等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降落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的支撑元件上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的左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元件;20、伸缩组件;20a、第一转轴;20b、第二转轴;20c、第三转轴;20d、第四转轴;20e、第五转轴;20f、第六转轴;21、驱动机构;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25、第四连杆;30、翻转组件;31、连接件;32、翻转件;33、第一支架;34、翻转转轴;40、第二支架;50、滑杆;60、第一滑块;70、第二滑块;80、丝杠;90、第三滑块;100、限位杆;110、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该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元件10、伸缩组件20和翻转组件30,其中,伸缩组件20的一端与支撑元件10连接,伸缩组件20的另一端与车体连接,伸缩组件20用于驱动支撑元件10沿第一方向移动,翻转组件30与伸缩组件20连接,翻转组件30用于支撑元件10绕着第二方向转动。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将车辆辅助支撑装置配置为包括伸缩组件和翻转组件,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支撑元件10沿第一方向移动,翻转组件30用于支撑元件10绕着第二方向转动,此种方式在进行车辆的辅助支撑时,由于支撑元件10能够同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以及绕着第二方向转动,因此其能够方便地进行展开和折叠,极大地减小了占用空间,提高了车辆辅助支撑装置的工作性能。再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伸缩组件连接的翻转组件,从而在支撑元件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同时使支撑元件绕着第二方向进行翻转,支撑元件在升起后,支撑元件的横切面与地面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以便发生意外时辅助轮先着地,从而避免车身接触地面,有效地防止了车辆在泊车、行驶过程中出现车身倾倒等问题。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可选用辅助轮作为支撑元件10,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辅助轮可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同时辅助轮也可绕着沿水平方向的轴进行朝向纸面内外的向前及向后转动。此种方式下,当将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安装在车体上时,通过辅助轮的上下移动及向前和向后转动,能够实现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辅助轮折叠设置于靠近车体的位置,在工作状态下,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展开以使辅助轮支撑在地面上,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支撑元件10绕着第二方向转动,可将翻转组件30配置为包括连接件31和翻转件32,其中,连接件31的一端与伸缩组件20连接,翻转件32的一端与车体可转动连接,翻转件3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31的另一端连接。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由于连接件31的一端与伸缩组件20连接,从而当伸缩组件20沿着第一方向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连接件31相应运动。其中,连接件31的另一端与翻转件32的另一端连接,且翻转件3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车体上,从而连接件31的相应运动能够带动翻转件32绕着第二方向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伸缩组件20绕着第二方向转动。支撑元件10与伸缩组件20相连接,伸缩组件20的绕着第二方向转动能够实现支撑元件10绕着第二方向转动。
为了方便翻转件32安装及扩大使用范围,可将翻转组件30配置为还包括第一支架33,第一支架33的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第一支架33的另一端与翻转件32一端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支撑元件10沿第一方向移动,可将伸缩组件20配置为包括驱动机构21和至少一对连杆组件,每对连杆组件包括两个中部交叉设置的连杆,两个连杆可相互转动,支撑元件10设置在连杆组件的一端,驱动机构21与连杆组件的另一端驱动连接,驱动机构21通过连杆组件驱动支撑元件10沿第一方向移动。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将伸缩组件20配置为包括至少一对连杆组件,每对连杆组件包括两个中部交叉设置的连杆,两个连杆可相互转动,此种方式使得其中一个连杆的端部与对应的另一个连杆的端部可以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与此同时,在连杆的长度方向上,可以使连杆的两端的间距增大或缩小。支撑元件10设置在连杆组件的一端,驱动机构21与连杆组件的另一端驱动连接,驱动机构21可以驱动连杆组件的端部进行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进而可以实现支撑元件10的伸缩。此种方式结构简单、易操作且工作可靠性高,便于拆装。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此处所限定的中部是指连杆的除去两个端部的其他部位均为中部。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车辆辅助支撑装置的响应速度,可采用电机作为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扩大支撑元件10的移动范围,可将伸缩组件20配置为包括多对连杆组件,多对连杆组件顺次连接,驱动机构21与第一对连杆组件的自由端驱动连接,支撑元件10与最后一对连杆组件的自由端连接。此处所指的第一对连杆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一对连杆组件的未与第二对连杆组件相连接的端部,最后一对连杆组件的自由端为最后一对连杆组件的未与倒数第二对连杆组件相连接的端部。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将伸缩组件配置为包括多对连杆组件,从而能够根据车辆的实际需要进行连杆组件对数的调节,以实现支撑元件10的沿着第一方向的移动高度的调节,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伸缩组件20包括一对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中部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可相互转动,支撑元件10设置在第一连杆22的第一端和/或第二连杆23的第一端上,驱动机构21驱动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其中,连接件3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2或第二连杆23连接。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驱动机构21动作,以驱动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从而能够带动支撑元件10沿着第一方向上下移动。连接件3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2或第二连杆23连接,第一连杆22或第二连杆23在驱动机构21的动作下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带动连接件31相应运动。由于连接件31的另一端与翻转件32的另一端连接,且翻转件3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车体上,从而连接件31的相应运动能够带动翻转件32绕着第二方向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伸缩组件20绕着第二方向转动。支撑元件10与伸缩组件20相连接,伸缩组件20的绕着第二方向转动能够实现支撑元件10绕着第二方向转动。此种方式下,能够实现支撑元件1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及绕着第二方向的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支撑元件10的安装及提高支撑元件10的稳定性,可将伸缩组件20配置为还包括第三连杆24和第四连杆25,第三连杆24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3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第四连杆25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2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支撑元件10分别与第三连杆24的第二端以及第四连杆25的第二端连接。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将支撑元件10分别与第三连杆24的第二端以及第四连杆2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连杆24和第四连杆25能够同时带动支撑元件10移动,进而提高支撑元件10在移动过程中以及支撑时的稳定性。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三连杆24的第二端以及第四连杆25的第二端均与支撑元件10的转动中心铰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支撑元件1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可将车辆辅助支撑装置配置为还包括第二支架40和滑杆50,第二支架40设置在车体上,滑杆50设置在第二支架40上,第一连杆22第二端与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设置在滑杆50上,驱动机构21驱动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在滑杆50上滑动。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驱动机构21驱动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在滑杆50上滑动,从而能够实现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以带动支撑元件10沿着第一方向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伸缩组件20运行的稳定性,可将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块60和第二滑块70,其中,第一滑块6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杆50上,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一滑块60上,第二滑块7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杆50上,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滑块70上,驱动机构21与第二滑块70驱动连接。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第一连杆22通过第一滑块6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杆50上,第二连杆23通过第二滑块7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杆50上,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在滑杆50上运动时的摩擦力,以提高伸缩组件20运行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丝杠80和第三滑块90,丝杠80设置在第二支架40上,驱动机构21驱动丝杠80转动,第三滑块9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杆50和丝杠80上,第三滑块90与第二滑块70固定连接。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在驱动机构21的驱动下,丝杠80转动,第三滑块90沿着丝杠80移动,第三滑块90与第二滑块70固定连接,第三滑块90沿着丝杠80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70沿着滑杆50的移动,其中,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一滑块60上,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滑块70上,连接件3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2或第二连杆23连接,第二滑块70沿着滑杆50的移动进而能够带动第一滑块60沿着滑杆50的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伸缩组件绕着第二方向转动幅度过大以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可将车辆辅助支撑装置配置为还包括限位杆100,限位杆100设置在第二支架40上,限位杆100用于限制伸缩组件20绕第二方向的转动。通过设置限位杆100,当将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安装在车体上时,能够有效防止伸缩组件绕着第二方向转动幅度过大以与车辆其他部件产生干涉,进而提高车辆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在工作时,支撑元件10能够同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以及绕着第二方向转动,因此其能够进行展开和折叠,极大地减小了占用空间,提高了车辆的工作性能。此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两轮车、三轮车及其他多轮车。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有进一步地了解,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支架40、滑杆50、第一转轴20a、第一滑块60、第一连杆22、限位杆100、第二连杆23、丝杠80、第二转轴20b、第二滑块70、第三滑块90、驱动机构21、车身110、第三转轴20c、第四转轴20d、第五转轴20e、第三连杆24、第四连杆25、第六转轴20f、支撑元件10、连接件31、翻转转轴34、翻转件32和第一支架33。
其中,可选用电机作为驱动机构21,辅助轮作为支撑元件10。第一支架33和第二支架40与车身110连接,第二转轴20b、第三转轴20c、第五转轴20e分别与第二连杆23连接,第四转轴20d、第六转轴20f分别与第四连杆25连接,支撑元件10安装在第六转轴20f上,滑杆50与第二支架40连接,第一滑块60、第二滑块70和第三滑块90的第一端分别安装在滑杆50上并能沿着滑杆50移动,第二滑块70和第三滑块90连接,第三滑块90的第二端安装在丝杠80第一端上,丝杠80第二端与驱动机构21输出端连接,在驱动机构21的驱动下第三滑块90能沿着丝杠80移动。第一转轴20a与第一滑块60连接,第二转轴20b与第二滑块70连接,第一连杆22的第一端与第四转轴20d连接,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与第一转轴20a连接,第一连杆22的中间与第三转轴20c连接,第三连杆24的第一端与第五转轴20e连接,第三连杆24的第二端与第六转轴20f连接。第二连杆23的第一端与第五转轴20e连接,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20b连接,第二连杆23的中间与第三转轴20c连接,第四连杆25的第一端与第四转轴20d连接,第四连杆25的第二端与第六转轴20f连接。翻转转轴34安装在第一支架33上,翻转件32第一端与翻转转轴34连接,翻转件32第二端与连接件31第一端连接,连接件31第二端与第一连杆22连接。
其中,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21是由辅助支撑系统ECU控制,当需要降落辅助轮时,ECU控制驱动机构21带动丝杠80转动以使第三滑块90带着第二滑块70沿着滑杆50移动,第一滑块60和第二滑块70相互靠近,各连杆绕各转轴发生相应运动辅助轮降落;如图2所示,当需要升起辅助轮时,ECU控制驱动机构21带动丝杠80转动使第三滑块90带着第二滑块70沿着滑杆50移动,第一滑块60和第二滑块70相互远离,各连杆绕各转轴发生相应运动,辅助轮升起。
如图3所示,在辅助轮升起的过程中,第三转轴20c向上移动,带动连接件31向上移动,翻转件32绕着翻转转轴34转动,通过连接件31使支撑元件10及各连杆均绕着翻转转轴34逆时针转动,辅助轮升起后,辅助轮的横切面与地面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以便发生意外时辅助轮先着地,从而避免车身接触地面;在辅助轮降落的过程中,第三转轴20c向下移动,带动连接件31向下移动,翻转件32绕着翻转转轴34转动,通过连接件31使支撑元件10及各连杆均绕着翻转转轴34顺时针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杆组件的伸缩能够实现支撑元件的升降,占用空间小;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伸缩组件连接的翻转组件,从而在支撑元件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同时使支撑元件绕着第二方向进行翻转,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假如发生故障,支撑元件先着地,从而能够避免车身接触地面。此种方式有效地防止了车辆在泊车、行驶过程中出现车身倾倒等问题;
第三,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以实现支撑元件的升降,响应速度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元件(10);
伸缩组件(20),所述伸缩组件(2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元件(10)连接,所述伸缩组件(20)的另一端与车体连接,所述伸缩组件(20)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元件(10)沿第一方向移动;
翻转组件(30),与所述伸缩组件(20)连接,所述翻转组件(30)用于所述支撑元件(10)绕着第二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30)包括:
连接件(31),所述连接件(31)的一端与所述伸缩组件(20)连接;
翻转件(32),所述翻转件(32)的一端与所述车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件(3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1)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30)还包括:
第一支架(33),所述第一支架(33)的一端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3)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件(32)一端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20)包括驱动机构(21)和至少一对连杆组件,每对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两个中部交叉设置的连杆,两个所述连杆可相互转动,所述支撑元件(10)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21)与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1)通过所述连杆组件驱动所述支撑元件(1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20)包括多对所述连杆组件,多对所述连杆组件顺次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1)与第一对所述连杆组件的自由端驱动连接,所述支撑元件(10)与最后一对所述连杆组件的自由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20)包括一对所述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中部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所述第一连杆(22)和所述第二连杆(23)可相互转动,所述支撑元件(1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22)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杆(23)的第一端上,所述驱动机构(21)驱动所述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其中,所述连接件(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2)或所述第二连杆(23)连接;
第三连杆(24)和第四连杆(25),所述第三连杆(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3)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2)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元件(10)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杆(2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连杆(25)的第二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二支架(40),所述第二支架(40)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滑杆(50),所述滑杆(5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0)上,所述第一连杆(22)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滑杆(50)上,所述驱动机构(21)驱动所述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在所述滑杆(50)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一滑块(60),所述第一滑块(6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杆(50)上,所述第一连杆(22)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60)上;
第二滑块(70),所述第二滑块(7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杆(50)上,所述第二连杆(23)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70)上,所述驱动机构(21)与所述第二滑块(70)驱动连接;
丝杠(80),所述丝杠(8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0)上,所述驱动机构(21)驱动所述丝杠(80)转动;
第三滑块(9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杆(50)和所述丝杠(80)上,所述第三滑块(90)与所述第二滑块(7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
限位杆(100),所述限位杆(10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0)上,所述限位杆(100)用于限制所述伸缩组件(20)绕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辅助支撑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辅助支撑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45020.0U CN206926623U (zh) | 2017-06-23 | 2017-06-23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45020.0U CN206926623U (zh) | 2017-06-23 | 2017-06-23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926623U true CN206926623U (zh) | 2018-01-26 |
Family
ID=6134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4502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26623U (zh) | 2017-06-23 | 2017-06-23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92662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09834A (zh) * | 2017-06-23 | 2019-01-01 | 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2017
- 2017-06-23 CN CN201720745020.0U patent/CN20692662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09834A (zh) * | 2017-06-23 | 2019-01-01 | 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09109834B (zh) * | 2017-06-23 | 2024-04-02 | 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89971B (zh) | 管道内壁攀爬除障机器人 | |
CN108068900A (zh) | 车辆的后保险杠的可变后扰流板装置 | |
CN206926623U (zh)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5128982B (zh) | 具有升降机构的低重心拖车 | |
CN105059449B (zh) | 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 |
CN206926624U (zh)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 | |
CN105937316A (zh) | 双层无避让停车升降装置及停车设备 | |
CN108584777A (zh) | 剪叉式液压升降机 | |
CN102335506B (zh) | 一种平台运动机构 | |
CN109109834A (zh) | 车辆辅助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WO2020001080A1 (zh) |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 |
CN109098501A (zh) | 一种辅助侧方位停车的装置 | |
CN107364567B (zh) | 一种小型直升机尾桨操纵系统 | |
CN214001809U (zh) | 一种基于车辆多连杆后悬挂系统的转向辅助系统 | |
CN207062850U (zh) | 一种隔离栏 | |
CN206086240U (zh) | 一种用于车辆牵引的伸缩拉杆 | |
CN105984516B (zh) | 微重力垂直起降主动防撞系统及其防撞方法 | |
CN209384738U (zh) | 一种辅助侧方位停车的装置 | |
CN107813801A (zh) | 升降停汽车装置 | |
CN208532114U (zh) | 剪叉式液压升降机 | |
CN211208174U (zh) | 一种电子电力变压器固定支架 | |
CN112407042A (zh) | 一种基于车辆多连杆后悬挂系统的转向辅助系统 | |
CN203780636U (zh) | 一种快速爬台越障机构 | |
CN110562215B (zh) | 一种装卸装置自升降机构的支撑结构 | |
CN202967932U (zh) | 起重机的副臂收放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