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0194U -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0194U
CN206900194U CN201720870221.3U CN201720870221U CN206900194U CN 206900194 U CN206900194 U CN 206900194U CN 201720870221 U CN201720870221 U CN 201720870221U CN 206900194 U CN206900194 U CN 206900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utomobile
energy storage
storage component
wheel
gang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702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泽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cial Lanqi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Lanqi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Lanqi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ecial Lanqi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702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0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0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0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发电机构、电动机和储能组件;发电机构包括车轮联动杆和发电机,车轮联动杆用于驱动从动车轮转动;车轮联动杆与发电机的转子连接,用于驱动转子转动;发电机与储能组件电连接,储能组件与电动机电连接;电动机用于驱动主动车轮的驱动轴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将车轮联动杆转动时产生的电能储存在储能组件中,当需要的时候电动机就可以利用储能组件储存的电能对电动汽车的车轮联动杆继续进行驱动转动,进而就能够使电动汽车继续航行。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电动汽车的技术尚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不仅仅在于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上,还包括在电动汽车的投入使用上。
例如,电动汽车由于是通过电力驱动,其配备的储能组件就需要定时充电,而储能组件的带电量是具有定额的,在充电的过程中并不像传统汽车那样,直接加油就可以了,其充电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其重要的缺点就是续航能力弱,充电时间长,这会造成使用者浪费很多宝贵时间及政府大力投资充电桩来满足消费者,同时还会造成路面资源浪费现场形成排队拥堵现象,浪费有效的道路资源。
这种续航里程短的缺点,在跑长途时使用者没有安全感,随时都有可能抛锚的风险,电动车不比汽油的车子,汽油的车子没油抛锚只需要填补汽油就可以继续行驶下个加油站就可以继续加油,而电动车在半路上没有电的话则可以启用备用电池,但是还是不能确定下个充电站距离,因为政府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普及充电站,这样一来则需要拖车拖走,造成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望而却步而无法大量普及使用。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动车需要政府大量投入巨资建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等难题,其产业运行成本高难以为继,这都对电动汽车普及使用及发展造成了阻碍,而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问题是消费者的渴望,也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尝试解决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动汽车续航时间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包括发电机构、电动机和储能组件;
所述发电机构包括车轮联动杆和发电机,所述车轮联动杆用于与从动车轮连接;其中,所述车轮联动杆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子转动;
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所述储能组件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主动车轮的驱动轴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车轮的转动会使车轮联动杆一起转动,所以随着电动汽车的移动,所述车轮联动杆会将这种转动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发电机的转子,驱动转子转动。
电动汽车在行驶中从动轮在与地面摩擦滚动时将车轮联动杆转动时带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组件中,当需要的时候所述电动机就可以利用所述储能组件储存的电能驱动电动汽车的行驶,在行驶过程中电动汽车利用储能组件中的电能进行行驶驱动,就能够使电动汽车继续航行,无需进入充电桩进行充电,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利用汽车车轮转动的机械能首先转化成电能,进而再次转化成机械能来驱动汽车车轮转动,缓解了电动汽车充电的压力,节省政府大量投入人力物力。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储能组件包括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
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均与所述发电机构电连接,用于储存所述发电机构生成的电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行驶过程中电动汽车自动选择电量高的储能电池进行行驶驱动,当第一蓄电池快没有电量时电动汽车会自动启用第二蓄电池进行行驶驱动,这时空闲下来的第一蓄电池需要补充电量时,按下充电按钮从动车轮带动联动杆就会带动发电机给第一蓄电池进行补充电力,进而两个储能电池循环使用就能够使电动汽车继续航行,无需进入充电桩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轮流充电控制器;
所述轮流充电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储能组件和所述发电机构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轮流充电控制器可以调整对所述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的充电。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变向器、驱动转轴和变速箱;
所述联动杆变向器与所述车轮联动杆连接,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发电机连接:其中,所述联动杆变向器与所述变速箱之间通过所述驱动转轴驱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传动机构可以用来传动所述车轮联动杆与所述发电机之间的动力,主要是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调整所述车轮联动杆和所述发电机之间的位置关系,使二者可以合理的分布在汽车的底盘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电量检测机构;
所述电量检测机构包括电量检测模块、处理器和显示器;
所述电量检测模块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显示器均与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量检测机构可以实时检测储能组件的剩余电量,以及自动转换储能高的电池进行使用,对用户进行电量的提醒。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充电机构;
所述充电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模块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模块一端与所述储能组件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所述充电接口用于外接充电的电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机构还可以对储能组件进行充电,以补充电能。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机构;
所述太阳能充电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充电板,所述太阳能充电板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太阳能充电机构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对储能组件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充电机构还包括铰接支架;
所述太阳能充电板固定在所述铰接支架上,用于通过所述铰接支架连接在汽车的前盖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铰接支架可以调整太阳能充电板的角度,以获得更大的太阳能照射面积。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变速箱和所述驱动转轴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变速箱和所述驱动转轴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速箱和驱动转轴连接时,通过变速箱分离驱动转轴与发电机的转动,同时通过变速箱的大小齿轮的转换大大减少驱动转轴带动发电机转动的阻力,就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转轴将从动车轮的转动机械能进行传输到发电机上,并通过发电机进行发电;当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速箱和驱动转轴分离时,就可以停止为发电机充电,这样可以对是否充电进行自动或人为的控制。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电能显示组件;
所述电能显示组件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储能组件的剩余电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体和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动汽车采用了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后,就可以利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转动所产生的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然后反过来继续利用储存的这些电能来驱动电动汽车前进,这样就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量检测机构的电力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机构的电力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充电机构的电力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发电机构;2-电动机;3-储能组件;4-传动机构;5-电量检测机构;6-充电机构;7-太阳能充电机构;8-车体;
11-车轮联动杆;12-发电机;
31-第一蓄电池;32-第二蓄电池;33-轮流充电控制器;
41-联动杆变向器;42-驱动转轴;43-变速箱;
51-电量检测模块;52-处理器;53-所述显示器;
61-充电模块;62-充电接口;
71-太阳能充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2。
首先,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包括发电机构1、电动机2和储能组件3;发电机构1可以利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从动车轮转动所产生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储存在所述储能组件3中,然后,利用这些电能为电动机2提供能量,反过来再利用所述电动机2驱动电动汽车的主动车轮来转动,所以,就能够大大提高汽车的续航能力了。
其中,所述发电机构1包括车轮联动杆11和发电机12。
然后,所述车轮联动杆11与所述发电机12的转子连接,随着汽车的行驶,从动车轮转动时就能够同时带动所述车轮联动杆11转动,再利用所述车轮联动杆11驱动所述转子转动。
所述发电机12与所述储能组件3电连接,发电机12可以将利用由车轮联动杆11转动带动发电机12转动所产生的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组件3中以备用,所述储能组件3与所述电动机2电连接;所述电动机2与汽车主动车轮的驱动轴连接,当电动汽车正在使用的蓄电池没有电了,就可以利用所述电动机2来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进而使电动汽车的主动车轮转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车轮如图1所示,即是电动汽车的前车轮,而从动车轮即是电动汽车后车轮,在该实施例中,电动汽车是属于前驱的,后车轮(从动车轮)随着前车轮(主动车轮)的带动而与地面产生摩擦而转动。
当然,前驱和后驱的驱动方式还可以相对的转换,利用后驱的车辆来进行驱动前进,而利用前车轮进行充电。
如图1和二所示,下面对整体结构的运行过程进行阐述:
当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从动车轮的转动会使车轮联动杆11一起转动,所以随着电动汽车的移动,所述车轮联动杆11会将这种转动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发电机12的转子,驱动转子转动。
将车轮联动杆11转动时产生的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组件3中,当需要的时候所述电动机2就可以利用所述储能组件3储存的电能对电动汽车的主动车轮继续进行驱动转动,进而就能够使电动汽车继续航行,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利用汽车车轮转动的机械能首先转化成电能,进而再次转化成机械能来驱动汽车车轮转动,缓解了电动汽车充电的压力,节省政府大量投入人力物力。
其中,利用所述变速箱43,当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随着电动汽车的移动,从动车轮与地面摩擦而转动,将这种转动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发电机12的转子上的变速箱43,变速箱43驱动转子转动,这样就能够通过变速箱43来减少转子转动发电机12的阻力,利用发电机12进行发电。
另外,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变速箱43和所述驱动转轴42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变速箱43和所述驱动转轴42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通过所述控制器,当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速箱43和驱动转轴42连接时,就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转轴42将从动车轮的转动机械能进行传输,并通过发电机12进行发电;当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速箱43和驱动转轴42分离时,就可以停止为发电机12充电。
这样可以对是否利用从动车轮的机械能对储能组件3来充电进行人为的控制。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组件3包括第一蓄电池31和第二蓄电池32;利用两个蓄电池,即所述第一蓄电池3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32与所述发电机构1电连接,来储存所述发电机构1生成的电能。
当电动汽车使用第一蓄电池31时,第一蓄电池31没有电了,电动汽车会自动启用第二蓄电池32进行电动汽车行驶驱动,就可以利用所述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从动轮驱动车轮联杆进而带动发电机12进行给第二蓄电池32进行补充电量,进而使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循环使用储能电池,达到继续续航能力。
其中,还包括轮流充电控制器33;所述轮流充电控制器33连接在所述储能组件3和所述发电机构1之间,也即所述轮流充电控制器33同时与所述第一蓄电池3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32进行连接,而所述轮流充电控制器33的另一端与发电机构1连接。
所述轮流充电控制器33可以控制所述发电机构1产生的电能储存在所述第一蓄电池31中还是储存在所述第二蓄电池32中,以调整或平衡对所述第一蓄电池31和第二蓄电池32的充电。
具体的,可以将发电机12转动时产生的电能储存在储能组件3(包含第一蓄电池31和第二蓄电池32)中,当电动汽车在行驶时需要电能的时候电动机2就可以利用储能组件3的第一蓄电池31进行取电驱动车辆,当电动汽车在利用第一蓄电池31的电能行驶时可以开启蓄电功能为第二蓄电池32进行蓄电,第一蓄电池31和第二蓄电池32可以轮换充电,然而储存的电能可以持续的对电动汽车的驱动轴继续进行驱动转动,进而就能够使电动汽车继续航行。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4;利用传动机构4可以用来传动所述车轮联动杆11与所述发电机12之间的动力。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联动杆变向器41、驱动转轴42和变速箱43;如图1所示,所述联动杆变向器41与所述车轮联动杆11连接,所述变速箱43与所述发电机12连接:其中,所述联动杆变向器41与所述变速箱43之间通过所述驱动转轴42驱动连接。
利用上述结构,通过所述传动机构4在所述车轮联动杆11和所述发电机12之间传递动力时,主要是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机构4调整所述车轮联动杆11和所述发电机12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具体结构中,所述驱动转轴42通过所述联动杆变向器41与所述车轮联动杆11驱动连接以后,可以使所述驱动转轴42与所述车轮联动杆11之间呈相垂直的状态的,这样就能够使所述变速箱43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发电机12设置在车体8的中部,而不需要与车轮联动杆11靠近连接。
当然,具体装配的时候不仅仅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但是,利用传动机构4进行动力传输的话,却可以使机构之间的位置和连接搭配更加的合理,进而合理的分布在汽车的底盘上。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量检测机构5的电力连接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电量检测机构5;所述电量检测机构5可以实时检测储能组件3的剩余电量,自动启用补充电能的同时对用户进行电量的提醒。
其中,所述电量检测机构5包括电量检测模块51、处理器52和显示器;如图3所示,所述电量检测模块51与所述储能组件3电连接,电量检测模块51可以对储能组件3中的剩余电量进行检测,同时,所述处理器52与所述显示器53均与所述电量检测模块51电连接,使所述处理器52对电量检测模块51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然后处理成可以显示的数据形式,利用所述显示器53显示出来。
其中,所述显示器53可以包括多个,分别放置在车内和车外,供司机以及其他车辆的司机共同参考剩余电量,以便达到提醒的作用。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机构6的电力连接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充电机构6;其中,所述充电机构6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模块61和充电接口62,所述充电模块61一端与所述储能组件3连接,所述充电模块61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62连接;所述充电接口62用于外接充电的电源。
基于上述结构,司机还可以通过所述充电机构6对储能组件3进行充电,以补充电能,防止发电机构1的发电能力不足的情况。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充电机构7的电力连接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机构7;所述太阳能充电机构7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对储能组件3进行充电。
其中,所述太阳能充电机构7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充电板71,所述太阳能充电板71与所述储能组件3电连接,将所述太阳能充电板71朝向太阳,吸收太阳的能量,然后转化成电能为所述储能组件3充电,以补充电能,防止发电机构1的发电能力不足的情况。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充电机构7还包括铰接支架;所述太阳能充电板71固定在所述铰接支架上,用于通过所述铰接支架连接在汽车的前盖板上,所述铰接支架可以调整太阳能充电板71的角度,以获得更大的太阳能照射面积。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还包括电能显示组件;
所述电能显示组件与所述储能组件3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储能组件3的剩余电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体8和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
由于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的具体结构、功能原理以及技术效果已经在前文详述,在此便不再赘述。
任何有关于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的技术内容,均可参考前文的记载即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动汽车采用了所述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后,就可以利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转动所产生的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然后反过来继续利用储存的这些电能来驱动电动汽车前进,这样就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构(1)、电动机(2)和储能组件(3);
所述发电机构(1)包括车轮联动杆(11)和发电机(12),所述车轮联动杆(11)用于与从动车轮连接;其中,所述车轮联动杆(11)与所述发电机(12)的转子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子转动;
所述发电机(12)与所述储能组件(3)电连接,所述储能组件(3)与所述电动机(2)电连接;
所述电动机(2)用于驱动主动车轮的驱动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3)包括第一蓄电池(31)和第二蓄电池(32);
所述第一蓄电池(3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32)均与所述发电机构(1)电连接,用于储存所述发电机构(1)生成的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流充电控制器(33);
所述轮流充电控制器(33)连接在所述储能组件(3)和所述发电机构(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4);
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联动杆变向器(41)、驱动转轴(42)和变速箱(43);
所述联动杆变向器(41)与所述车轮联动杆(11)连接,所述变速箱(43)与所述发电机(12)连接:其中,所述联动杆变向器(41)与所述变速箱(43)之间通过所述驱动转轴(42)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量检测机构(5);
所述电量检测机构(5)包括电量检测模块(51)、处理器(52)和显示器(53);
所述电量检测模块(51)与所述储能组件(3)电连接,同时,所述处理器(52)与所述显示器(53)均与所述电量检测模块(5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机构(6);
所述充电机构(6)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模块(61)和充电接口(62),所述充电模块(61)一端与所述储能组件(3)连接,所述充电模块(61)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62)连接;
所述充电接口(62)用于外接充电的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机构(7);
所述太阳能充电机构(7)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充电板(71),所述太阳能充电板(71)与所述储能组件(3)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机构(7)还包括铰接支架;
所述太阳能充电板(71)固定在所述铰接支架上,用于通过所述铰接支架连接在汽车的前盖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变速箱(43)和所述驱动转轴(42)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变速箱(43)和所述驱动转轴(42)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8)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续航装置。
CN201720870221.3U 2017-07-18 2017-07-18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206900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70221.3U CN206900194U (zh) 2017-07-18 2017-07-18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70221.3U CN206900194U (zh) 2017-07-18 2017-07-18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0194U true CN206900194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31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70221.3U Active CN206900194U (zh) 2017-07-18 2017-07-18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01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4354A (zh) * 2017-07-18 2017-11-21 特兰旗(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4354A (zh) * 2017-07-18 2017-11-21 特兰旗(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155464A1 (en) Device of wind electric power on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CN102632949A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摩托车
CN107554331A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
CN109774394A (zh) 可飞行电动汽车
CN101786422A (zh) 一种风能与太阳能互补电动汽车
CN10736435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CN20690019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CN114906239A (zh) 智能无轨列车、超长货物运输车、前进及倒车控制方法
CN212529330U (zh) 一种风能电动汽车
CN10732327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CN20922496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CN202123940U (zh) 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充电和太阳能充电的电动观光车
CN201824895U (zh) 具有风能助力的电动汽车
CN205311793U (zh) 隐藏式太阳能充电电动自行车
CN205168212U (zh) 一种自发电电动汽车
CN205498652U (zh) 电动汽车增程装置
CN106627169A (zh) 供能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205097966U (zh) 非插电式纯电动车载发电站运输车
CN203888646U (zh)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CN201077365Y (zh) 风力太阳能自发电充电驱动交通工具
CN102922983A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CN202935181U (zh) 一种多能源电动汽车
CN205381150U (zh) 一种自发电电动汽车
CN206528353U (zh) 供能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207549972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