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1860U - 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1860U
CN206891860U CN201720578814.2U CN201720578814U CN206891860U CN 206891860 U CN206891860 U CN 206891860U CN 201720578814 U CN201720578814 U CN 201720578814U CN 206891860 U CN206891860 U CN 206891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rotection
automobile side
protection device
linear motion
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788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竹青
高博
徐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788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91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1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1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施力装置,用于供操作者施加预设扭力;动力输出装置,与施力装置连接,用于在施力装置所提供的扭力作用下输出旋转动力;运动转化装置,包括直线运动件,运动转化装置与动力输出装置配合,用于将动力输出装置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件的直线运动;压力施加装置,与直线运动件固定连接,用于在直线运动件的驱动下沿直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向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位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压力施加装置在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位移,并显示所检测到的位移数据。由此,能够较为方便地对车辆侧防护装置进行强度检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国标要求,需要对车辆的侧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获得侧防护装置在受一定压力下的位移值,由此来判断侧防护装置的强度和性能。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大多数是由压力供给装置、压力测量装置、位移检测装置组成,其通过液压升降机构和液压缸进行压力加载,系统构成较为复杂,需要油泵、管路和其他附属设施,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包括:
施力装置,用于供操作者手动施加预设扭力;
动力输出装置,与所述施力装置连接,用于在所述施力装置所提供的扭力作用下输出旋转动力;
运动转化装置,包括直线运动件,所述运动转化装置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配合,用于将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直线运动件的直线运动;
压力施加装置,与所述直线运动件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直线运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直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向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
位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压力施加装置在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位移,并显示所检测到的位移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施力装置包括摇柄和扭力限制器,所述扭力限制器连接于所述摇柄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摇柄的扭力传递给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并在所述扭力达到预设值时阻止所述摇柄的扭力传递给所述动力输出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施力装置还包括用于供操作者握持的把手部,在所述把手部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层。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齿轮系,所述齿轮系的传动比大于1。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系包括蜗杆、蜗轮,以及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
所述蜗杆与所述施力装置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中的动力输入齿轮与所述蜗轮通过轮轴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中的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运动转化装置配合,以将旋转动力提供给所述运动转化装置,以使所述运动转化装置的直线运动件作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转化装置包括丝杠,所述直线运动件为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的滑块;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固定连接,以在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的驱动下旋转;所述滑块在所述丝杠的旋转力作用下沿丝杠作直线运动;
或者,所述运动转化装置包括齿条,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驱动所述齿条作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箱体,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和所述运动转化装置容纳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压力施加装置伸出于所述箱体。
优选的,所述位移检测装置为容栅式位移传感器,所述容栅式位移传感器的定栅模块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朝向所述压力施加装置的一侧,所述容栅式位移传感器的动栅条设置于所述压力施加装置上,并与所述定栅模块相对。
进一步的,在所述箱体上背离所述压力施加装置的一侧通过杆体连接有尾部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箱体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由于设置手动施加扭力的施力装置,并通过动力输出装置传递扭力,再通过运动转化装置将从动力传输装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压力施加装置与运动转化装置的直线运动件固定连接,用于沿直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向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并通过位移检测装置检测压力施加装置在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位移,并显示所检测到的位移数据,由此通过在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预设压力时检测压力施加装置的位移量,通过所检测到的位移大小可表征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大小,若位移量在国标范围内,则说明此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满足要求,否则不满足强度要求,整个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施力装置; 20-动力输出装置; 30-运动转化装置;
40-压力施加装置; 51-显示屏幕; 60-箱体;
70-杆体; 80-尾部支撑板; 90-高度调节装置;
11-把手部; 21-蜗杆; 22-蜗轮;
23-动力输入齿轮; 24-动力输出齿轮; 31-直线运动件;
32-丝杠; 41-顶杆; 42-施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施力装置10、动力输出装置20、运动转化装置30、压力施加装置40和位移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
其中,施力装置10用于供操作者手动施加预设扭力。
动力输出装置20与施力装置10连接,用于在施力装置10所提供的扭力作用下输出旋转动力。
运动转化装置30包括直线运动件31,运动转化装置30与动力输出装置20配合,用于将动力输出装置2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件31的直线运动。
压力施加装置40与直线运动件31固定连接,用于在直线运动件31的驱动下沿直线运动件31的运动方向向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
位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压力施加装置40在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位移,并显示所检测到的位移数据。
具体的,施力装置10可以包括摇柄,操作者可以通过手持摇柄或摇臂沿360°摇动施力装置10,以提供扭力。施力装置10还可以包括扭力限制器,扭力限制器连接于摇柄与动力输出装置20之间,用于将摇柄的扭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装置20,并在扭力达到预设值时阻止摇柄的扭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装置。其中,扭力限制器(也叫扭矩限制器,安全联轴器、安全离合器),是联接主动机与工作机的一种部件,主要功能为过载保护,扭力限制器是当超载或机械故障而导致所需扭矩超过设定值时,它以打滑形式限制传动系统所传动的扭力,当过载情形消失后自行恢复联结,扭力限制器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赘述。操作者在摇动该施力装置10前,可以根据检测需要,设定扭力限制器的当前设定扭矩,当操作者所施加的扭矩大于该设定值时,摇柄打滑,无法继续施加扭矩,说明此时压力施加装置40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所施加的压力大小以达到要求,即可测定此时压力施加装置40的位移量。
另外,施力装置10可以包括供操作者握持的把手部11,把手部11外表面可以设置防滑层,例如设置橡胶防滑层,由此可以防止操作者在操作把手部11时由于手心出汗等原因而出现操作时打滑的现象。
压力施加装置40可以包括与直线运动件31连接的顶杆41以及位于顶杆41前端的、用于与车辆侧防护装置接触的施压部42,施压部42可以呈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施压部42的表面积可以尽可能较大,并且施压部42上用于与车辆侧防护装置接触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以便于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较为均匀的作用力。
车辆侧防护装置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会产生形变,因此,通过位移检测装置可以获取不同压力下的变形量,由于强度越高,受压时所产生的形变越小,反之,强度越低,受压时所产生的形变越大,因此,可以利用车辆侧防护装置在受压时所产生的位移量来评价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性能。
该位移检测装置可以选用设置有显示屏幕51的位移传感器,以用于在直接显示出所检测到的位移数据,便于操作者观察,而不需要另外连接显示装置,以提高整个车辆侧防护装置的操作便捷性。
位移检测装置上的显示屏幕优选为液晶显示屏,该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较好,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当然设计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其他类型的显示屏,例如LED显示屏等,在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首先,操作者可以根据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所需要施加的标准推力大小来设定施力装置10的扭力大小,然后操作者给施力装置10施加扭矩,施力装置10带动动力输出装置20旋转输出旋转动力,进而动力输出装置20带动运动转化装置30的直线运动件31直线运动,直线运动件31推动压力施加装置40向前伸出直至作用于车辆侧防护装置上。
然后操作者可将位移检测装置归零,然后操作者继续操作施力装置10,由于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反作用力,使得操作者操作施力装置10的扭力不断增大,压力施加装置40对车辆侧防护装置的推力也不断增大,当施力装置10的扭力达到预先设定的值时,此时推力达到标准要求值,施力装置10便不再输出动力,此时位移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位移值被锁定并通过显示出来,由此,操作者便可根据所显示出的位移值判断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性能,若位移量在国标范围内,则说明此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满足要求,否则不满足强度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由于设置手动施加扭力的施力装置,并通过动力输出装置传递扭力,再通过运动转化装置将从动力传输装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压力施加装置与运动转化装置的直线运动件固定连接,用于沿直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向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并通过位移检测装置检测压力施加装置在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位移,并显示所检测到的位移数据,由此通过在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预设压力时检测压力施加装置的位移量,通过所检测到的位移大小表征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大小,相较于现有技术,整个检测装置通过手动实现,不需要电力驱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动力输出装置20可以包括齿轮系,齿轮系的传动比大于1。齿轮系可以包括多级齿轮,通过设置传动比大于1的齿轮系来输出动力,能够使得操作者在操作施力装置10时更为省力,方便操作者操作。
如图2所示,具体的,齿轮系可以包括蜗杆21、蜗轮22,以及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
其中,蜗杆21可以与施力装置10连接,蜗轮22与蜗杆21啮合,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中的动力输入齿轮23与蜗轮22通过轮轴连接,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中的动力输出齿轮24与运动转化装置30配合,以将旋转动力提供给运动转化装置30,以使运动转化装置30的直线运动件31作直线运动。由于蜗杆21与蜗轮22的旋转轴相互垂直,而蜗杆21与施力装置10连接,因此,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操作者在操作施力装置10时,手臂的操作平面垂直于压力施加装置40,因此不会与压力施加装置40产生相互干涉,便于操作。
运动转化装置30是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装置,其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例介绍能够实现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优选的,如图2所示,运动转化装置30可以包括丝杠32,直线运动件31为与丝杠32螺纹配合的滑块;其中,丝杠3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丝杠32分别位于压力施加装置40的顶杆41的两侧,对应的,动力输出齿轮24的数量也未两个,两个丝杠32的一端分别对应与动力输出齿轮24固定连接,以在动力输出齿轮24的驱动下旋转;滑块在丝杠32的旋转力作用下沿丝杠作直线运动。通过丝杠32与滑块的方式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其传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寿命长,由于本实施例是用于检测车辆侧防护装置在受压情况下的位移量,因此,采用传动精度较高的丝杠传动,能够保证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强度检测精确度和可靠性。
第二种,运动转化装置可以包括齿条(图中未示出),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动力输出齿轮,动力输出齿轮与齿条啮合,以驱动齿条作直线运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同样可以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其传动效率较高,能够有助于提高强度检测效率,但是其相较于丝杠的传动方式,其传动精度稍低。
运动转化装置30具体采用上述何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选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箱体60,动力输出装置20和运动转化装置30可以容纳在箱体60内,压力施加装置40伸出于箱体60。箱体60可以由多块平板可拆卸地拼接而成,以便于对箱体60内的动力输出装置20和运动转化装置30进行维护,当然,箱体60也可以不可拆卸,或仅一面可拆卸或打开,本实施例也不具体限定。
通过将动力输出装置20和运动转化装置30容纳在箱体60内,一方面可以保证整个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外观较好,另一方面可以阻碍灰尘、杂质等粘附到动力输出装置20和运动转化装置30上,从而提高动力输出装置20和运动转化装置30的传动精度,进而提高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箱体60上背离压力施加装置40的一侧可以通过杆体70连接有尾部支撑板80。尾部支撑板80的结构可以与压力施加装置40的施压部42类似,例如呈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操作者在操作该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进行强度检测时,可以顶住该尾部支撑板80,以便于操作。
更进一步的,在箱体60的底部还可以设有高度调节装置90,高度调节装置90用于调节箱体60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由此,可以提高该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操作灵活性。其中,高度调节装置90可以包括多节相互嵌套的套管,并可包括锁紧装置,锁紧装置例如可以包括螺栓,采用螺栓头抵顶到套管的侧壁上的摩擦力来对套管进行锁紧。通过调节各个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调节高度,在高度调节完毕后通过锁紧装置锁紧,便可固定箱体60的高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位移检测装置可以为容栅式位移传感器,容栅式位移传感器的定栅模块设置于箱体60上朝向压力施加装置40的一侧,容栅式位移传感器的动栅条设置于压力施加装置40上,并与定栅模块相对。容栅式位移传感器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赘述。
容栅式位移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重量小等优点,通过采用容栅式位移传感器进行位移检测,相较于采用其他位移检测装置,能够在整体上减小整个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体积和重量,提高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的便携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由于采用手动操作的施力装置40提供动力,因此可以不需要例如液压装置或电机等复杂的重量较大的动力设备,箱体60、尾部支撑板70和压力施加装置40的施压部42等均由板状结构构成,因此,整个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还具有重量较轻,便携性较好的优点。另外,由于采用手动提供动力,不需要外接电源,在使用时,不受场地限制,可操作性也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力装置,用于供操作者手动施加预设扭力;
动力输出装置,与所述施力装置连接,用于在所述施力装置所提供的扭力作用下输出旋转动力;
运动转化装置,包括直线运动件,所述运动转化装置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配合,用于将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直线运动件的直线运动;
压力施加装置,与所述直线运动件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直线运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直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向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
位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压力施加装置在对车辆侧防护装置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位移,并显示所检测到的位移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装置包括摇柄和扭力限制器,所述扭力限制器连接于所述摇柄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摇柄的扭力传递给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并在所述扭力达到预设值时阻止所述摇柄的扭力传递给所述动力输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装置还包括用于供操作者握持的把手部,在所述把手部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齿轮系,所述齿轮系的传动比大于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系包括蜗杆、蜗轮,以及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
所述蜗杆与所述施力装置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中的动力输入齿轮与所述蜗轮通过轮轴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中的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运动转化装置配合,以将旋转动力提供给所述运动转化装置,以使所述运动转化装置的直线运动件作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转化装置包括丝杠,所述直线运动件为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的滑块;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固定连接,以在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的驱动下旋转;所述滑块在所述丝杠的旋转力作用下沿丝杠作直线运动;
或者,所述运动转化装置包括齿条,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驱动所述齿条作直线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2、4、5、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箱体,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和所述运动转化装置容纳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压力施加装置伸出于所述箱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检测装置为容栅式位移传感器,所述容栅式位移传感器的定栅模块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朝向所述压力施加装置的一侧,所述容栅式位移传感器的动栅条设置于所述压力施加装置上,并与所述定栅模块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上背离所述压力施加装置的一侧通过杆体连接有尾部支撑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箱体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CN201720578814.2U 2017-05-23 2017-05-23 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 Active CN206891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8814.2U CN206891860U (zh) 2017-05-23 2017-05-23 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8814.2U CN206891860U (zh) 2017-05-23 2017-05-23 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1860U true CN206891860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19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78814.2U Active CN206891860U (zh) 2017-05-23 2017-05-23 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918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8418A (zh) * 2021-07-08 2021-11-02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覆盖件表面刚度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15931571A (zh) * 2023-02-28 2023-04-07 山东鼎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检测用强度检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8418A (zh) * 2021-07-08 2021-11-02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覆盖件表面刚度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15931571A (zh) * 2023-02-28 2023-04-07 山东鼎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检测用强度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91860U (zh) 车辆侧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装置
CN101578159A (zh) 电动马达的负荷转矩检测装置
CN105571776B (zh) 电动-手动扭矩扳手校验平台机构
CN201341635Y (zh) 高度可调布艺椅
CN209292885U (zh) 一种缆索检修设备的辅助行走机构
CN207730447U (zh) 一种引导轮跑合测试装置
CN202212858U (zh) 数控变频调速液压升降球类研磨机
CN201945843U (zh) 扭矩加载控制器
CN203287140U (zh) 预紧力测量机构
CN206357436U (zh) 纯电动混凝土搅拌车及用于混凝土搅拌车的操纵装置
CN206326543U (zh) 一种内燃高精密数显螺栓扳手
CN206515166U (zh) 电动四联应变控制式直剪仪
CN203848981U (zh) 一种密封性检测仪
CN103407339B (zh) 一种汽车轮胎拆装设备
CN110987688A (zh) 一种便于避免滑脱的新材料研发用表面性能检测装置
CN106608601A (zh) 多功能机械千斤顶
CN105134105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修井机
CN208721398U (zh) 一种离合器橡胶轮毂扭转检测装置
CN207731151U (zh) 一种改进型电机控制器的试验台架
CN203629932U (zh) 一种用于金相试件夹持的夹具
CN202281585U (zh) 一种转角测量装置
CN206192573U (zh) 手动重载扭矩扳手检定装置
CN206561259U (zh) 一种基于三轴互通型拧紧机器人平台
CN201666150U (zh) 电铲上的铲杆齿条与齿轮间隙调整装置
CN206484477U (zh) 一种带位置识别功能的助力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