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0019U -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0019U
CN206890019U CN201720538220.9U CN201720538220U CN206890019U CN 206890019 U CN206890019 U CN 206890019U CN 201720538220 U CN201720538220 U CN 201720538220U CN 206890019 U CN206890019 U CN 206890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ball
plate
support
sl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82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工
宋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0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00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涉及显示器升降支架领域,刀状升降支撑架包括底座、支架、滑轨、升降模块以及至少一气弹簧;滑轨包含外轨、内轨以及三列或者四列滚珠;内轨通过所述滚珠的滚动及导引能相对所述外轨进行往复直线移动。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技术支撑架的内部结构薄型化的滑轨内部结构与定力弹簧排布量大瓶颈难题,滚珠及他们所夹的板体厚度因改为滚珠错位斜着排布而使滑轨厚度明显减小,并同时另辟蹊径,采用气弹簧取代定力弹簧,解决了定力弹簧的厚度方向占位大的另一个支架减薄瓶颈难题,从而摆脱了滑轨对现有技术结构整个支架厚度的限制瓶颈。

Description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器(指液晶型的,包括显示器、监视器、平板型显示器,下同并简称显示器)的升降支撑架,尤其涉及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个人电脑及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是以液晶显示器为主,液晶显示器为一种平板式的显示器,因其本身无法自行竖立,而必须借助支撑架的方式将显示器设于预定位置。显示器支撑架除了提供支撑显示器的功能外,多数必须具备调整显示器高度位置的功能,这就要求显示器支撑架中连接显示器的升降模块能在支撑架中的大体竖向设置的立柱或称支架中升降,而升降模块的升降移动要顺畅,由于滚珠式滑轨具有动作顺畅,结构稳固、耐用,运动件间隙小、晃动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中并安装在其中的竖向的支架中用作升降模块升降时的依托(滑轨通常成一对使用,互相平行地竖向安装设置在显示器支撑架中支架内的两侧附近)。当然,要使具有较大重量的显示器升降时操作轻便,支撑架内还必须有一能平衡显示器重量分力的力源,定力弹簧因力值恒定,结构特别简单、小巧、成本低,拉伸工作时占位空间小,而被广泛采用,定力弹簧两端设于支架与升降模块6a(或滑轨中的内轨,因升降模块与内轨是固连的)上。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时下人们审美趣味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要求显示器升降支撑架的更加薄型化(主要是其中支架的薄型化,要求呈长而扁的板体状),但支撑架发展历史很长,已经几代减薄,再进一减薄将非常困难,目前与本实用新型最为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薄型显示器升降支撑架其构造大致如下(请参见图9、1所示),包括:
一板体状的底座;
一支架7a,为板体状,大体竖直地设置在底座上,其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
两滑轨10a,相互平行地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的两侧并固定在形成所述容置槽的壁面上;
一升降模块6a,包括一滑动件61a、一屏俯仰枢纽单元、屏自身摆转枢纽单元、一连接显示器的屏连接板;两所述滑动件两侧分别对应两所述滑轨;屏俯仰枢纽单元用于调节显示器的俯仰视角;屏自身摆转枢纽单元用于调节显示器自身的摆转角度;
至少一定力弹簧8a,所述每一定力弹簧8a包括一卷绕部81a和一连接端82a,且所述卷绕部81a的卷绕轴线大体水平并平行于所述两滑轨10a所在的公有面,所述连接端82a和卷绕部81a分别设连所述滑动件61a(或后面所述滑轨10a中的内轨上)与支架7a;
当所述滑动件61a沿所述两滑轨导引路径向下方滑动时,所述定力弹簧8a被相应拉伸而保持弹性拉力恒定以用来平衡显示器重力,使显示器可任意随停在所需要的高度位置;
为能进一步调节显示器的视角,支架7a底部有的还设有支架摆转枢纽单元91a。
特别需指出的是,上述中所述滑轨10a对支架的薄型化很重要,在现有技术其具体又包括:
一外轨1a,从横断面看大致呈U字形,也即包括一连体部12a和由连体部12a相连的两大体平行、相邻的板状滚道板11a;所述连体部12a一般为所述两滚道板11a的同侧纵向边缘一体延伸弯曲互连而成并与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中的支架7a内的两侧固连;
一内轨2a,具有一滚道部21a和一连接部22a,滚道部21a为板体状并设置于该两滚道板11a之间且与外轨1a各处保持间隙;所述连接部22a由滚动部21a板体一体弯延形成,用于连接显示器支撑架中的升降模块6a中的滑动件61a。
两列滚珠(滚珠3a为钢珠)及一对应的珠架4a,所述珠架4a从滑轨横断面看大体呈U字形,设于所述外轨1a与内轨2a之间,其开口方向与外轨1a的开口方向朝向相同;两列滚珠3a中的每个滚珠3a均被间隔、容纳保持于对应的珠架4a对应的两列容纳孔中;滚道部21a板体的两侧面与邻近的两滚道板11a之间各分别共同夹持抵触一列滚珠3a;且内轨2a与外轨1a在与各滚珠3a接触的面上均设有相对应的凹槽状的滚珠导引与均载用的滚道(每一滑轨的内轨1a与外轨2a上各自所属的两列滚道共同对应形成两条滚珠3a滚动的通道)。
由此,内轨a2与外轨1a之间通过滚珠a3的滚动的而相对移动,使显示器支撑架的升降模块受滚珠滑轨滚道的导引而沿着一直线路径往复位移。
但现有技术薄型支撑架中的滚珠滑轨为两列滚珠且排布为对位排布,即从滑轨的横断面看,该现有技术中的滑轨中两列滚珠的滚珠排布(假设两列滚珠恰各有一个滚珠运动到在该横断面上)为:其两滚珠的连心线是沿滑轨厚度方向的(滑轨的厚度方向业界定义为大体垂直于外轨两滚道板板面的方向),也即业内所称之为的滚珠列的“对位”排布(据此我们在该横断面上也可对通过两列滚珠的连心线的面的法线方向与该滑轨厚度方向倾斜一角度的滚珠排布称之为“错位”排布,当然目前现有技术的滑轨尚未见此种错位排布,因如两列滚珠处于错位排布则内轨2a将在外轨中无法被定位、稳定住)。使得滑轨的总厚度为:外轨1a的两滚道板11a的厚度+两列滚珠的直径+两列滚珠之间处所述内轨2a板体的最小厚度;显然会依然比较厚。
支撑架的薄型化的主要瓶颈除了在滑轨厚度还有定力弹簧的布置,而现有技术中定力弹簧的所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大体水平并平行于所述两滑轨所在的公有面,而卷绕部因是弹簧用薄钢片卷绕而成,其外形的直径因升降拉伸次数的寿命要求而不能很小,因此也成了第二个支架减薄的一大瓶颈,当然,现有滑轨还有其它一些结构因素阻碍支架的减薄。
因此,现有技术受限于这些构造因素,限制了其在有更薄滑轨要求的显示器支撑架内的使用。
由于近年来显示器支撑架等电子产品机构设计的进步,人们追求越来越薄的支架外观,因此现有技术的用途将受到相当限制,无法适用于更加薄型的显示器支撑架产品。故如何由现有结构进行支架厚度减少的改良,实现生产具有更薄要求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已成为本行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以克服现有技术支架厚度仍旧偏厚的缺陷,以及需两根滑轨同时使用才比较有刚度、结构复杂的缺陷,使显示器升降支撑架的外观更薄、更加美观,满足人们追求薄型化和新的时尚审美要求,进一步扩大其在具有更加薄型的要求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中的应用。本申请的在先申请的申请号分别为2016206109765和2016206141915。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其包括:
一板体状的底座,设于工作面上;
一支架,大体呈长形的板体状并大体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板体的长侧窄面朝向显示器方向,所述支架沿纵向设有一容置槽,所述支架朝向显示器的窄面开设有一竖向槽并与容置槽相通;
一滑轨,竖向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容置槽的纵向内壁上,其中又包含:
一外轨,包括两邻设并大体平行的板体状滚道板,两所述滚道板一同侧的纵向边缘相互弯延互连一体形成一连体部;
一内轨,包括一大体呈板体状的滚道部并设置于两所述滚道板之间,和由所述滚道部一侧纵向边缘向外延伸出的一连接部,所述内轨与所述外轨各处保持间隙;
三列或者四列滚珠及对应的长形珠架,每一列滚珠均沿滑轨纵向方向排列,每列滚珠均包括复数个滚珠,所述每列滚珠中的每个滚珠均被间隔、容纳保持于对应的所述珠架上对应数量的容纳孔内;
四列滚珠时,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设置有两列滚珠,该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一连心线;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的另两列滚珠,该另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二连心线;所述第一连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心线,两所述连心线同侧的两端点的连线方向倾斜于两所述滚道板板面;所述第一连心线与所述第二连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四列滚珠的平均直径加5mm的和值;即所述第一连心线与所述第二连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四列滚珠的平均直径+5mm);
三列滚珠时,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所述三列滚珠的球心大体呈等腰三角形排布,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点的一个滚珠,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点的两滚珠;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高小于等于所述三列滚珠的平均直径加5mm的和值;即,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高≤(所述三个滚珠的平均直径+5mm);
所述内轨通过所述滚珠的滚动及导引能相对所述外轨进行往复直线移动;
所述外轨分别固设于形成所述容置槽的壁面上;
一升降模块,包括一滑动件、一屏连接板;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连接部固连;
至少一气弹簧,大体沿所述支架纵向设置,所述气弹簧下端连接所述支架下部,上端连接所内轨;当所述滑动件连同所述内轨向下方移动时,所述气弹簧被压缩并保持近似恒定的弹性顶力。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连接用的螺孔或透孔。
进一步地,所述珠架上设有止挡部,以便能被上升运动的所述内轨碰触、驱带而避免自行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由一短横板分别与所述珠架的上顶端固连而形成,当所述内轨上升时能碰触所述横板而带动所述珠架跟着向上,避免因珠架往复升降多次而自行逐次下落,同时又不影响所述珠架往复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为所述珠架上顶端分别设有一凸起,所述凸起在所述内轨上升时能被所述内轨碰触而带动所述珠架跟着向上,避免因珠架往复升降多次而自行逐次下落,同时又不影响所述珠架往复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模块还包括一屏俯仰枢纽单元设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屏连接板之间,用于显示器视角的俯仰调节;所述升降模块内还包括至少一扭簧用以提供显示器俯仰用平衡力。
进一步地,更包含一支架摆转枢纽单元,所述支架摆转枢纽单元枢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之间,其枢转轴线大体为竖向,从而使所述支架能相对所述底座摆转。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及所述容置槽为铝合金挤出成形或压铸成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摆转枢纽单元与所述支架下部两者之间通过手动螺钉锁紧以便利支架的快速拆装。
进一步地,从滑轨横断面看,两所述滚道板为两薄钢片冲压或滚压成形并贴靠在支架容置槽内壁上,所述连体部由形成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兼顾替代,所述支架包括内部的容置槽为金属沿纵向挤压成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前部与所述滑动件后部两者为一对沿水平方向适配的楔形凹凸,以便快速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滚道部板面及所述滚道板板面在与各滚珠抵触的对应位置上分别沿纵向设有滚珠用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突破了现有技术支撑架的内部结构薄型化的滑轨内部结构与定力弹簧排布量大瓶颈难题,对其内部使用的滚珠滑轨的滚珠沿滑轨厚度方向对位排布的结构模式进行重大改变,使得滑轨的总厚度公式(外轨的两滚道板的厚度+两列滚珠的直径+两列滚珠之间处的最小所述内轨板体厚度)得以改写,即滚珠及他们所夹的板体厚度因改为滚珠错位斜着排布而使滑轨厚度明显减小,并同时另辟蹊径,采用气弹簧取代定力弹簧,解决了定力弹簧的厚度方向占位大的另一个支架减薄瓶颈难题,从而摆脱了滑轨对现有技术结构整个支架厚度的限制瓶颈,而且还在支架结构及支架相关件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其在底座上设置的支架板体板面的方向与现有技术的支架板面相垂直,更有新意,最终能够提供厚度更薄、更具满足时下人们审美要求的支架,因此适合用于支架要求外观特别薄的显示器支撑架产品上,使得产品更加薄形、美观,满足人们时下追求时尚和超薄的审美新要求;进一步增加显示器升降支撑架的运用范围。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支架主要部分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架内的滑轨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架内的滑轨中的第一种止挡部结构的组合横断面方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架内的滑轨中的第二种止挡部结构的组合横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架内一种使用的滑轨外轨分为两个件时的组合横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架内的滑轨的一体式珠架的组合横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刀状升降支撑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架内的滑轨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断面剖视示图;
图9为现有技术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架内的滑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断面剖视示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支架内的滑轨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支架内的滑轨中的第一种止挡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支架内的滑轨中的第二种止挡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支架内一种使用的滑轨外轨分为两个件时的组合横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支架内的滑轨的一体式珠架的组合横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支架内的滑轨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断面剖视示图。附图标记:
1a-外轨;11a-滚道板;12a-连体部;2a-内轨;21a-滚道部;22a-连接部;3a-滚珠;4a-珠架;6a-升降模块;61a-滑动件;7a-支架;8a-定力弹簧;81a-卷绕部;82a-连接端;91a-支架摆转枢纽单元;1-外轨;11-滚道板;12-连体部;2-内轨;21-滚道部;22-连接部;3-滚珠;4-珠架;5-止挡部;51-横板;52-铆钉;53-铆钉;6-升降模块;61-滑动件;62-屏连接板;63-屏俯仰枢纽单元;7-支架;71-容置槽;74-竖向槽;8-气弹簧;9-底座;91-支架摆转枢纽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之可能的变形及其它优点及功效。
须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其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对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进行的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方向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同理,请注意,本说明书中如涉及“上”、“下”、“前”、“后”、“左”、“右”等涉及方向的用语或内容,是针对附图从操作者面对显示屏方向来看时各件正常使用时的大体方位,也包括“一”、等用语,都是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适当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技术内容变更下,包括各种修饰与变更等,当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见图2至图8所示,并着重参见图7、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其包括:
一板体状的底座9,设于工作面上;
一支架7,大体呈长形的板体状(因要薄型,所以大体为板体状;举例说但不限与此,材料及成形比如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形),并大体竖直地设置在底座9上,支架7板体的长侧窄面朝向显示器方向(这与现有技术通行的设置方位不一样,偏转九十度),支架沿纵向设有一容置槽71,支7架朝向显示器的窄面开设有一竖向槽74并与容置槽相通(竖向槽74用于后述的连接部22横穿出支架7外以便连接滑动件61及用于升降避位);
一滑轨,竖向设置在形成于容置槽71的纵向内壁上,其中又包含:
一外轨1,包括两邻设并大体平行的板体状滚道板11(两滚道板11之间大体平行,同时其之间因相间而形成一容纳空间),两滚道板11一同侧的纵向边缘相互弯延互连一体形成一连体部12(举例来说但不限于此:即从横断面看外轨1总体呈近似U字形,其中的连体部12,相当于U字形的封底段,两滚道板11则相当于U字形去除封底段余留下的两段;外轨1可由钢板一体冲压或滚压成形;必要时在连体部12沿纵向的面上设置数个螺纹孔或透孔用于与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中的立柱或支架7固连,外轨1其纵向两端还可增设封挡,以阻挡移动的内轨2脱出);
一内轨2(比如但不限于此,可由钢板冲压或铁基粉末冶金一体成形),包括一大体呈板体状的滚道部21并设置于两滚道板之间之间(滚道部21可只是其大部分处于其之间),和由滚道部21一侧纵向边缘向外延伸出的一连接部22(连接部22用于与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上的件如升降模块6等进行连接,可设置数个螺纹孔或透孔,其具体怎样弯延伸出应考虑与待连接的升降模块6中的滑动件61结构适配),内轨2与外轨1各处保持间隙(因两者间有相对运动不能相互擦碰,所以应有间隙);
四列滚珠及对应的长形珠架4,每一列滚珠均沿滑轨纵向方向排列,每列滚珠均包括复数个滚珠3(比如滚珠3采用钢珠),每列滚珠中的每个滚珠3均被间隔、容纳保持于对应的珠架4(比如但不限于,珠架4结构为带一列对应滚珠列中滚珠3数量的容纳孔的长条形薄钢片)上对应数量的容纳孔内;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滚道部21板体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滚道板11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的两列滚珠(形成了共同夹持抵触该两列滚珠的两条滚珠通道)且该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一连心线,滚道部21板体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滚道板11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的另两列滚珠(形成了共同夹持抵触该列滚珠的另两条滚珠通道)且该另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二连心线,第一连心线平行于第二连心线,两连心线同侧的两端点的连线方向倾斜于两滚道板板面(其意味着:四个滚珠球心间相邻连线形成了一个可称之为斜平行四边形,其要求一对边互相平行,但未要求等长,另其余两边无平行要求,也无等长要求,显然其可包括等腰梯形,而平行四边形只是其特例,另两连线要求倾斜是为避免两个两列滚珠形成对位排布,相当于避免形成为矩形或半边为垂直的梯形,因这将形成滚珠对位排布而无法使滑轨减薄),第一连心线与第二连心线之间的距离≤(四列滚珠的平均直径(即,如果四列滚珠直径不等则平均计算)+5)(㎜)(从滑轨横断面看,显然,在一定条件下,两连心线之间的距离越小,意味着处于两连心线上的两对滚珠越靠近,滑轨厚度也就越小,这也意味着滚道部21的局部板体弯曲的越甚;这样,与采用两列对位排布的两现有技术结构滑轨在相同条件下对比,采用滚珠错位排布明显可减少滑轨厚度,结构简化,只需单根滑轨;经实际表明,在此公式尺寸区间进行错位排布尺寸的变化,能更有利于减少滑轨厚度方向的尺寸,加工工艺最佳;可使滑轨在厚度方向尽可能的最小、滑轨最薄);滚道部板面及滚道板板面在与各滚珠抵触的对应位置上分别沿纵向设有滚珠用滚道(滚道一般是以浅槽的形式出现,比如本例为与滚珠3直径相当的局部圆弧形槽的滚道,滚道用于滚珠3滚动的导向使内轨2相对外轨1位置稳定,不会横向滑开分离,同时,滚珠3与滚道的槽面以面接触还可均载以分散力的作用,避免或减轻受力集中于面上一点,提高接触刚度和使用寿命,这是容易理解的;当然在内轨2与外轨1上省却其中特别的某一至两处滚道仍可能使内轨2相对外轨1的位置得以确定,但毕竟这时内轨2与外轨1相对运动的刚度、强度会下降,该一至两处受力也过于集中于材料表面的一点、不好,不建议采用,也因此,为统一描述,可认为该一至两处滚道的滚道仍有只是深度近似为零);珠架4上设有止挡部5,以便能被上升运动的内轨2碰触、驱带而避免自行滑落(滑轨是用于升降的,应用时外轨1固定在大体为竖向设置的支架内,内轨2则往复升降,珠架4也跟着往复升降,但显然珠架4多次升降后,因珠架4自身重力原因及因滚珠3滚动中难免有不同步等原因而使珠架4逐渐向下掉落,也即多次相对移动后珠架4相对内轨2的重叠度会逐渐减少,这时参与滚动工作的滚珠3总数量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内轨2与外轨1同时抵顶的滚珠3数量,影响滑轨的工作如运动刚度,显示器有可能晃动、不稳;因此,所谓设止挡,是指在该珠架4上做一止挡结构,如局部冲压凸起、铆接、焊接小件等,使该止挡结构在内轨2上升移动的近最高点位置上能被内轨2碰挡而被强制驱带一同向上,当然该止挡结构又不开太大,要能顺利在外轨1内下行,即它是借助内轨2每次上升到近最高点时碰触珠架4的止挡结构而强制带动珠架4重新回归原有位置、不至于逐次往下掉落,该止挡结构即所谓止挡部);
内轨通过四列滚珠的滚动及导引能相对外轨进行往复直线移动(这是很显然的自然结果);
外轨分别固设于形成该容置槽的壁面上;
一升降模块6,包括一滑动件61(为板块类件,比如冲压件组合而成或压铸成形)、一屏连接板62(为板状件,比如钢板冲压件,用于连接显示屏,一般上下边沿还设有卡子以便实现快拆装显示器用);滑动件61与连接部22固连(比如连接部22穿过竖向槽74伸出支架7外后与滑动件61固连,反过来滑动件61伸进支架7内与其固连效果也是一样的,可视具体结构看哪种更方便、更符合要求而选择;本例,连接部22的前部与滑动件61后部两者为一对沿水平方向适配的楔形凹凸,并通过手动螺钉螺锁,以便快速拆装);
至少一气弹簧8(其被压缩时顶力近似恒定,本例采用两个以减少气弹簧8的外形直径,使更有利于支架7更薄)大体沿支架纵向设置,气弹簧8下端连接支架7下部,上端连接内轨2(连接可在连接部22及滚道部21上均可;连接的位置最好在容置槽71内尽可能离显示器最近,这样对滑轨的受力比较好)(因气弹簧8与底座通常连接,故气弹簧8下端也可连接底座9上的件;又因连接部22与滑动件61是固连一体的,故气弹簧8上端也可连接在滑动件61上,这要具体看滑动件61是否伸入支架7内及连接是否便利而定,可灵活选择;容置槽71及外轨均应考虑对气弹簧8外形的让位以便容纳气弹簧8),当滑动件61连同内轨2向下方移动时,气弹簧8被压缩并保持近似恒定的弹性顶力(其力保持近似恒定,可大体平衡显示器的重力,使显示器在任意高度位置实现随停,当然在实际结构上还可在升降行程内设一摩擦副以产生额外的摩擦阻力,使显示器停的位置更稳、升降操作手感更好)。
以上请同时着重参见图7和图2。
进一步地,连接部22上设有连接用的螺孔或透孔(具体应与对应连接件结构适配选择)。
进一步地,请同时着重参见图3所示(图中为突出起见,只在其中一个滑轨内进行了示意表达且略去了内轨2),每一滑轨的止挡部5由一短横板51(比如,采用比较硬的短钢板条)分别与四个珠架4的上顶端固连而形成(比如但不限于此:在短钢板条上间隔设四个铆钉52孔,对应的四个珠架4的上顶端也开设对应的铆钉孔,然后用铆钉52固连,当然也可用焊接如点焊等替代铆钉52固连),当内轨2上升时能碰触横板51而带动珠架4跟着向上,避免因珠架4往复升降多次而自行逐次下落,同时又不影响珠架4往复升降运动(这种止挡部结构可靠、稳定、简单、容易实现,珠架同步性好)。
进一步地,请同时着重参见图4所示(图中为突出起见,只在其中一个滑轨内进行了示意表达且略去了内轨2),止挡部5为珠架4上顶端分别设有一凸起(比如但不限于此:采用在四个珠架4上顶端各开设一铆钉孔,然后用铆钉53等铆固而自然构成凸起,注意铆钉53铆后,以珠架4两侧面看,铆钉的材料分配在靠内轨侧应比远离内轨侧的材料多些,以便材料多的凸起可止挡内轨,同时又不影响在外轨1滚道中升降;再比如,如珠架4采用塑料一体件则可在其上顶端一并一体注塑一凸起状结构形成止挡部5;显然,类似的凸起结构可有多种变式;注意凸起的形状以保证能在外轨1滚道内升降滑动同时又能使内轨2上顶端碰触挡住而不会被绕过),凸起在内轨2上升时能被内轨2碰触而带动珠架4跟着向上,避免因珠架4往复升降多次而自行逐次下落,同时又不影响珠架4往复升降运动(这种止挡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但三珠架升降不一定同步)。
进一步地,请同时着重参见图7所示,升降模块6还包括一屏俯仰枢纽单元63设于滑动件61与屏连接板62之间,用于显示器视角的俯仰调节;升降模块6内还包括至少一扭簧用以提供显示器俯仰用平衡力。
进一步地,请同时着重参见图7所示,更包含一支架摆转枢纽单元91,支架摆转枢纽单元91枢设于支架7与底座9之间,其枢转轴线大体为竖向,从而使支架7能相对底座9摆转。
请同时着重参见图10、8、7所示,支架7及容置槽71为铝合金挤出成形或压铸成形(比如本例,支架采用铝合金挤出成形时连同容置槽71一并挤出,容置槽71内壁的一部分应考虑与外轨1的滚道板11外形一致以便其贴靠和定位两滚道板11,这时常可省去连体部12而由支架7兼顾形成,以简化结构及组装和降低成本)。
支架摆转枢纽单元91与支架7下部两者之间通过手动螺钉锁紧以便利支架的快速拆装。
进一步地,请同时着重参见图7、8、10所示,从滑轨横断面看,两滚道板11为两薄钢片冲压或滚压成形并贴靠在支架容置槽71内壁上,连体部12由形成于容置槽71的内壁兼顾替代,支架7包括内部的容置槽71为金属沿纵向挤压成形。
进一步地,请同时着重参见图7所示,连接部22的前部与滑动件61后部两者为一对沿水平方向适配的楔形凹凸,以便快速拆装(举例来说,但不限于此,一对凹凸楔形副之间最好设置一塑料隔垫,并相互通过弹性卡扣副或螺钉螺锁使拆装更便利)。
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滑轨显示器升降支撑架实施例中各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10分别是两种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合横断面剖视示意图,主要是滑轨略有不同。其中支架采用金属沿纵向挤压成形,支架内同时形成纵向内腔且其部分内腔适配本滑轨的外轨,支架内腔一侧向外开有长槽以便内轨的连接部伸出支架外去连接升降模块并升降,至少一气弹簧(图中未绘示)提供升降平衡显示器重力的力源,气弹簧沿支架内腔局部纵向设置在其内,气弹簧上端连接内轨的下端,下端连接支架下部(如支架下部连接有底座也可连接在底座上,因显示器的重力远离支架,故最好连接在连接部下端中离显示器最近的位置(注意内腔甚至外轨都要做一些结构避让气弹簧),这样受力比较好,支架上端有顶盖,下端通常连接底座。这样显示器就可轻松地随停任意高度。显然,也可用上下多排分布的多个定力弹簧取代气弹簧,定力弹簧一端连接内轨,另一端连接支架形成升降平衡用弹力,定力弹簧的位置可设置在型腔中外轨的旁边或设置在型腔中外轨的下部再通过上下两个及以上的导轮由绳索牵引内轨实现显示器调整用的平衡力。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支撑架滑轨受限于其滚珠只有两列且为对位排布型所致的滑轨厚度仍很厚的缺陷,通过采用三列滚珠的错位排布对其进行实质性地重要改进,使滑轨进一步减小,同时,在支架顶部安放定力弹簧处局部隆起,从而能容纳定力弹簧的设置但又不影响整个支架的厚度,从而提供了一种更薄型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使显示器支撑架实现超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显示器升降支撑架的应用领域,使显示器升降支撑架外观更薄、更加美观,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新的时尚追求和审美要求。同时珠架单独使用,只要四个,加工安装简单。一根滑轨可代替现有技术两根滑轨,结构更简单、刚度更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请参见图1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包括:
三列滚珠3及对应的长形珠架4,每一列滚珠均沿滑轨纵向方向排列,每列滚珠均包括复数个滚珠3(比如滚珠3采用钢珠),每列滚珠中的每个滚珠3均被间隔、容纳保持于对应的珠架4(比如但不限于,珠架4结构为带一列对应滚珠列中滚珠3数量的容纳孔的长条形薄钢片)上对应数量的容纳孔内;从滑轨横断面上看,三列滚珠的球心大体呈等腰三角形排布(分属三列滚珠的3个滚珠球心用直线连起来看),滚道部21板体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滚道板11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点的滚珠3(形成共同夹持抵触该列滚珠的一条滚珠通道),滚道部21板体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滚道板11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点的两滚珠(形成共同夹持抵触该列滚珠的另两条滚珠通道);等腰三角形的高≤(三列滚珠3的平均直径(如三列滚珠直径不等则平均计算)+5)(㎜)(从滑轨横断面看,显然,在一定条件下,等腰三角形的高越小,意味着处于顶角点的滚珠3越向另两滚珠方向移动,滑轨厚度越小,也意味着滚道部21的中部局部板体沿着滑轨厚度方向越向等腰三角形底边侧方向弯曲凸出;这样,与采用两列对位排布的现有技术结构滑轨在相同条件下对比,采用三列滚珠错位排布明显可减少滑轨厚度,经实际表明,在此公式尺寸区间进行错位排布尺寸的变化,能更有利于减少滑轨厚度方向的尺寸,加工工艺最佳;可使滑轨在厚度方向尽可能的最小、滑轨最薄)(注意,如现有技术两列滚珠对位排布也想减薄而改错位排布则显然因内轨得不到三角形滚珠的支撑而无法保持位置稳定和定位,很难使用,更无法单独作为滑轨使用,而采用三列滚珠错位排布显然可以使内轨位置得到支撑而稳定住,且滑轨一根也可单独使用在支撑架中,这是容易理解的);
滚道部板面及滚道板板面在与各滚珠抵触的对应位置上分别沿纵向设有滚珠用滚道(滚道一般是以浅槽的形式出现,比如本例为与滚珠3直径相当的局部圆弧形槽的滚道,滚道用于滚珠3滚动的导向使内轨2相对外轨1位置稳定,不会横向滑开分离,同时,滚珠3与滚道的槽面以面接触还可均载以分散力的作用,避免或减轻受力集中于面上一点,提高接触刚度和使用寿命,这是容易理解的;当然在内轨2与外轨1上省却其中特别的某一至两处滚道仍可能使内轨2相对外轨1的位置得以确定,但毕竟这时内轨2与外轨1相对运动的刚度、强度会下降,该一至两处受力也过于集中于材料表面的一点、不好,不建议采用,也因此,为统一描述,可认为该一至两处滚道的滚道仍有只是深度近似为零);珠架4上设有止挡部5,以便能被上升运动的内轨2碰触、驱带而避免自行滑落(滑轨是用于升降的,应用时外轨1固定在大体为竖向设置的支架内,内轨2则往复升降,珠架4也跟着往复升降,但显然珠架4多次升降后,因珠架4自身重力原因及因滚珠3滚动中难免有不同步等原因而使珠架4逐渐向下掉落,也即多次相对移动后珠架4相对内轨2的重叠度会逐渐减少,这时参与滚动工作的滚珠3总数量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内轨2与外轨1同时抵顶的滚珠3数量,影响滑轨的工作如运动刚度,显示器有可能晃动、不稳;因此,所谓设止挡,是指在该珠架4上做一止挡结构,如局部冲压凸起、铆接、焊接小件等,使该止挡结构在内轨2上升移动的近最高点位置上能被内轨2碰挡而被强制驱带一同向上,当然该止挡结构又不开太大,要能顺利在外轨1内下行,即它是借助内轨2每次上升到近最高点时碰触珠架4的止挡结构而强制带动珠架4重新回归原有位置、不至于逐次往下掉落,该止挡结构即所谓止挡部);
内轨通过三列滚珠的滚动及导引能相对外轨进行往复直线移动(这是很显然的自然结果);
外轨分别固设于形成该容置槽的壁面上;
一升降模块6,包括一滑动件61(为板架类件,比如冲压件组合而成或压铸成形)、一屏连接板62(为板状件,比如钢板冲压件,用于连接显示屏,一般上下边沿还设有卡子以便实现快拆装显示器用);滑动件61分与连接部22固连(比如连接部22穿过竖向槽74伸出支架7外后与滑动件61固连,反过来滑动件61伸进支架7内与其固连效果也是一样的,可视具体结构看哪种更方便、更符合要求而选择;本例,连接部22的前部与滑动件61后部两者为水平方向凹凸楔形适配,并通过手动螺钉螺锁,以便快速拆装);
至少一气弹簧8(其被压缩时顶力近似恒定,本例采用两个以减少气弹簧8的外形直径,使更有利于支架7更薄)大体沿支架纵向设置,气弹簧8下端抵顶支架7下部,上端抵顶内轨2(抵顶可在连接部22及滚道部21上均可;抵顶的位置最好在容置槽71内尽可能离显示器最近,这样对滑轨的受力比较好)(因气弹簧8与底座通常连接,故气弹簧8下端也可抵顶底座9上的件;又因连接部22与滑动件61是固连一体的,故气弹簧8上端也可抵顶在滑动件61上,这要具体看滑动件61是否伸入支架7内及连接是否便利而定,可灵活选择;容置槽71及外轨1和内轨2均应根据需要考虑对气弹簧8外形的让位或容纳气弹簧8),当滑动件61连同内轨2向下方移动时,气弹簧8被压缩并保持近似恒定的弹性顶力(其力保持近似恒定,可大体平衡显示器的重力,使显示器在任意高度位置实现随停,当然在实际结构上还可在升降行程内设一摩擦副以产生额外的摩擦阻力,使显示器停的位置更稳、升降操作手感更好)。
连接部22上设有连接用的螺孔或透孔(具体应与对应连接件结构适配选择)。
请同时着重参见图12所示(图中为突出起见,进行了示意表达且略去了内轨2),每一滑轨的止挡部5由一短横板51(比如,采用比较硬的短钢板条)分别与三个珠架4的上顶端固连而形成(比如但不限于此:在短钢板条上间隔设三个铆钉52孔,对应的三个珠架4的上顶端也开设对应的铆钉孔,然后用铆钉52固连,当然也可用焊接如点焊等替代铆钉52固连),当内轨2上升时能碰触横板51而带动珠架4跟着向上,避免因珠架4往复升降多次而自行逐次下落,同时又不影响珠架4往复升降运动(这种止挡部结构可靠、稳定、简单、容易实现,珠架同步性好)。
请同时着重参见图13所示(图中为突出起见,进行了示意表达且略去了内轨2),止挡部5为珠架4上顶端分别设有一凸起(比如但不限于此:采用在三个珠架4上顶端各开设一铆钉孔,然后用铆钉53等铆固而自然构成凸起,注意铆钉53铆后,以珠架4两侧面看,铆钉的材料分配在靠内轨侧应比远离内轨侧的材料多些,以便材料多的凸起可止挡内轨,同时又不影响在外轨1滚道中升降;再比如,如珠架4采用塑料一体件则可在其上顶端一并一体注塑一凸起状结构形成止挡部5;显然,类似的凸起结构可有多种变式;注意凸起的形状以保证能在外轨1滚道内升降滑动同时又能使内轨2上顶端碰触挡住而不会被绕过),凸起在内轨2上升时能被内轨2碰触而带动珠架4跟着向上,避免因珠架4往复升降多次而自行逐次下落,同时又不影响珠架4往复升降运动(这种止挡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但三珠架升降不一定同步)。
支架7及容置槽71为铝合金挤出成形或压铸成形(比如本例,支架采用铝合金挤出成形时连同容置槽71一并挤出,容置槽71内壁应考虑与外轨1的滚道板11外形一致以便贴靠和定位滚道板11,这时常可省去连体部12而由支架7兼顾形成,简化结构及组装和降低成本。
支架摆转枢纽单元91与支架7下部两者之间通过手动螺钉锁紧以便利支架的快速拆装。
请同时着重参见图14所示,从滑轨横断面看,两滚道板11为两薄钢片冲压或滚压成形并贴靠在支架容置槽71内壁上,连体部12由形成于容置槽71的内壁兼顾替代,支架7包括内部的容置槽71为金属沿纵向挤压成形。
连接部22的前部与滑动件61后部两者为水平方向凹凸楔形(凹凸楔形之间最好设置一塑料隔垫)适配(并通过手动螺钉螺锁或弹性卡扣副卡住),以便快速拆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板体状的底座,设于工作面上;
一支架,大体呈长形的板体状并大体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板体的长侧窄面朝向显示器方向,所述支架沿纵向设有一容置槽,所述支架朝向显示器的窄面开设有一竖向槽并与容置槽相通;
一滑轨,竖向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容置槽的纵向内壁上,其中又包含:
一外轨,包括两邻设并大体平行的板体状滚道板,两所述滚道板一同侧的纵向边缘相互弯延互连一体形成一连体部;
一内轨,包括一大体呈板体状的滚道部并设置于两所述滚道板之间,和由所述滚道部一侧纵向边缘向外延伸出的一连接部,所述内轨与所述外轨各处保持间隙;
三列或者四列滚珠及对应的长形珠架,每一列滚珠均沿滑轨纵向方向排列,每列滚珠均包括复数个滚珠,所述每列滚珠中的每个滚珠均被间隔、容纳保持于对应的所述珠架上对应数量的容纳孔内;
四列滚珠时,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设置有两列滚珠,该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一连心线;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相隔的另两列滚珠,该另两列滚珠的球心的连心线定义为第二连心线;所述第一连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心线,两所述连心线同侧的两端点的连线方向倾斜于两所述滚道板板面;所述第一连心线与所述第二连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四列滚珠的平均直径加5mm的和值;
三列滚珠时,从滑轨横断面上看,所述三列滚珠的球心大体呈等腰三角形排布,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一侧面与邻近的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点的一个滚珠,板体状的所述滚道部的另一侧面与邻近的另一所述滚道板板面之间共同抵触处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点的两滚珠;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高小于等于所述三列滚珠的平均直径加5mm的和值;
所述内轨通过所述滚珠的滚动及导引能相对所述外轨进行往复直线移动;
所述外轨分别固设于形成所述容置槽的壁面上;
一升降模块,包括一滑动件、一屏连接板;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连接部固连;
至少一气弹簧,大体沿所述支架纵向设置,所述气弹簧下端连接所述支架下部,上端连接所内轨;当所述滑动件连同所述内轨向下方移动时,所述气弹簧被压缩并保持近似恒定的弹性顶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珠架上设有止挡部,以便能被上升运动的所述内轨碰触、驱带而避免自行滑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由一短横板分别与所述珠架的上顶端固连而形成,当所述内轨上升时能碰触所述横板而带动所述珠架跟着向上,避免因珠架往复升降多次而自行逐次下落,同时又不影响所述珠架往复升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为所述珠架上顶端分别设有一凸起,所述凸起在所述内轨上升时能被所述内轨碰触而带动所述珠架跟着向上,避免因珠架往复升降多次而自行逐次下落,同时又不影响所述珠架往复升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块还包括一屏俯仰枢纽单元设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屏连接板之间,用于显示器视角的俯仰调节;所述升降模块内还包括至少一扭簧用以提供显示器俯仰用平衡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支架摆转枢纽单元,所述支架摆转枢纽单元枢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之间,其枢转轴线大体为竖向,从而使所述支架能相对所述底座摆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及所述容置槽为铝合金挤出成形或压铸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从滑轨横断面看,两所述滚道板为两薄钢片冲压或滚压成形并贴靠在支架容置槽内壁上,所述连体部由形成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兼顾替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前部与所述滑动件后部两者为一对沿水平方向适配的楔形凹凸,以便快速拆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状升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道部板面及所述滚道板板面在与各滚珠抵触的对应位置上分别沿纵向设有滚珠用滚道。
CN201720538220.9U 2016-06-20 2017-05-12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900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0976 2016-06-20
CN2016206109765 2016-06-20
CN201620614191 2016-06-20
CN2016206141915 2016-06-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0019U true CN206890019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4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822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90019U (zh) 2016-06-20 2017-05-12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90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2226A (zh) 一种滚珠式升降支撑架
CN206377414U (zh) 弹簧正放且三角滚珠式薄型直线升降支撑架
TWI721676B (zh) 彈性伸縮模組及使用該模組之升降裝置
CN205424302U (zh) 显示器用弧形升降支撑架
CN206890019U (zh) 一种刀状升降支撑架
CN107131209A (zh) 一种四列滚珠滑轨及刀式升降支架
CN206786247U (zh) 一种滚珠式升降支撑架
CN206831081U (zh) 一种三珠列式显示器支撑架
CN206545761U (zh) 一种超薄显示器支架及其显示器
CN201297482Y (zh) 显示器支架的可滑移底座
CN206377426U (zh) 三珠列式薄型显示器支撑架
CN102041544B (zh) 自动开合式电镀挂架
CN108819501A (zh) 一种pcb板夹具
CN206191206U (zh) 修长立柱型升降支撑架
CN107061944A (zh) 一种三珠列式显示器支撑架
CN206377422U (zh) 三珠列式薄型显示器支撑架
CN206377425U (zh) 四列滚珠斜平行四边形分布式薄型滚珠滑轨
CN206310165U (zh) 四列滚珠平行四边形分布式薄型滑轨
CN208812767U (zh) 一种pcb板夹具
CN206329629U (zh) 四列等腰梯形分布滚珠式薄型滚珠滑轨
CN206386389U (zh) 一种超薄三排珠滑轨及其显示器支撑装置
CN207830871U (zh) 一种用于超薄显示器支架的升降机构
CN206309775U (zh) 三列交错式薄型滚珠滑轨
CN206072116U (zh)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CN206377146U (zh) 两侧联锁等腰梯形分布滚珠式薄型滑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