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2116U -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 Google Patents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2116U
CN206072116U CN201620644608.2U CN201620644608U CN206072116U CN 206072116 U CN206072116 U CN 206072116U CN 201620644608 U CN201620644608 U CN 201620644608U CN 206072116 U CN206072116 U CN 206072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space bar
slide rail
ball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446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勇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446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2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2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2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用于显示器支撑架中升降模块在立柱上的升降用滑轨,包括:从横断面看,一呈U字形的外轨,一呈板体状的内轨,内轨又包括一滚槽部和一体延伸形成的一结合部,滚槽部伸入外轨的U字形开口内且与外轨各处保持间隙;分居在滚槽部两外侧面并抵触滚槽部和外轨U字形开口相对着的内壁面上的两列滚珠;对应的用于容纳、间隔两列滚珠的珠架;其特征是,珠架呈II字形而非U字形,II字形对应物是两长形薄板体状的间隔板,两间隔板沿纵向均分别设有用于容纳、间隔两列数个滚珠的容纳部;珠架的两间隔板纵向方向的上顶端互相连接并形成会被往复上升的内轨上顶端碰触的止挡部。

Description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涉及一种滚珠滑轨,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具有升降功能的显示器(包括平板型、监视器,液晶显示器,下同)升降支撑架中升降模块相对立柱升降所依托使用的滚珠滑轨。
背景技术
由于滚珠式滑轨具有滚动摩擦阻力小,动作顺畅,结构稳固、相互运动件间几无间隙而使运动刚度高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显示器升降型支撑架中升降模块与立柱之间的相对滑动导引结构上。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机构设计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越来越多显示器支撑架追求其中的立柱具有修长的外观,而要实现立柱更修长的外观,其关键是从横断面看立柱内安装的两滑轨外形尺寸要小,具体应要求滑轨横断面外形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尺寸都需更小才行,目前,滑轨在其中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已比较小,但另一方向(该方向为沿滑轨内的外轨的开口方向,业内通常称为第二厚度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外形尺寸还偏大。
目前,显示器升降支撑架立柱中与本实用新型最为接近的现有技术结构如下(本说明书对滑轨内的常用件及构造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名称,请留意,下同):
请参见图1所示,其具体构造包括,从横断面看,一大致呈U字形的外轨1a,一大体呈U字形的内轨2a,所述内轨2a又包括一滚槽部21和一体延伸形成的一结合部22a,所述滚槽部22a伸入所述外轨1a的U字形开口内且与所述外轨1a各处保持间隙;分居在所述内轨2a的所述滚槽部21a两外侧面并抵触所述滚槽部21a和所述外轨1a的U字形开口相对着的内壁面上的两列滚珠3a(每列滚珠包括数个滚珠3a), 以及从横断面看,对应的一设置在外轨1a和内轨2a之间、大体呈U字形用于容纳、间隔两列滚珠3a的珠架4a;显然,所述外轨1a如从纵向看由于U字形而形成了一纵向导引空间,可供所述内轨2a的所述滚槽部21a容置于其中,所述外轨1a与所述内轨2a在与滚珠3a接触、抵顶的壁面上均沿纵向设有相对应的滚珠导引及均载用的滚道,显然,每根滑轨共有四条滚道,分别共同形成两条滚珠滚动通道,这使得内轨2a和外轨1a间通过数个滚珠3a沿滚道滚动的方式相互移动,以产生所需的内轨2a和外轨1a相互间移动时的阻力减少的效果,并因此也同时实现两者间接地紧密抵顶(通过滚珠3a)而实现无间隙(仅升降方向有自由度)的相对升降移动,而这也意味着与之相连的显示器在被导引升降时因相互移动的件无间隙而不会产生晃动等缺陷而影响使用。
当然,这里珠架4a从横断面看,呈U字形,其中开口的两相对着的段(相当于假设去除U字形底部的封底段后的剩余的部分,也即仅保留U字形两侧的II字形段)分别用于容纳和间隔所述两列滚珠3a,U形中的这两段部分我们也可称之为(是本实用新型为便于叙述和理解而特别称呼,现有技术是U字形,不存在分离状态)间隔板41a,两间隔板41a的每一间隔板41a沿纵向都设有对应所述每列滚珠数量的容纳部411a(通常是一个不完整的圆孔),用以将所述每列的各滚珠3a相间隔并容纳保持在容纳部411a内,以免滚珠3a间滚动时相互擦碰干涉(同时也便于运输组装);外轨1a和内轨2a分别和显示器支撑架底座上的立柱与作升降移动的升降模块相互固连,最终使显示器支撑架的升降模块可沿该滚珠3a滑轨导引路径相对立柱做无晃动间隙的往复直线位移。
但也正如前所述,现有技术的滚珠滑轨中的珠架4a其主要部分从横断面看近似为开口状的U字形构造,即,两间隔板41a的各自纵向一侧边缘(在邻近外轨1a的U字形开口内的最里内壁处的一侧边缘)相互延伸弯曲连接成一体件(即从横断面看,相当于将II形一体封底成为U字形),其目的是使两间隔板41a不悬空、分离,成为一体,特别是也为了很容易在封底处设置止挡;所谓设止挡,是指珠架4a在内轨2a升降移动的必经路径的上端做一止挡结构(图1未绘示该止挡结构),使能与上升运动的内轨2a会相碰而被内轨2a强制带动,用于防止珠架4a无止挡时,内轨2a在外轨1a中往复升降多次后,珠架4a因重力原因加上滚珠3a滚动中难免有不同步而使珠架4a整体逐渐跟不上内轨2a而不断向下掉落,造成同时抵顶的有效工作的滚珠3a数量的减少,即两者多次相对移动后所述珠架4a相对所述内轨2a的重叠度会逐渐减少,显然,这时内轨2a、外轨1a滚珠通道内同时参与抵触、滚动工作的所述滚珠3a总数量就会相应减少,这就势必影响滑轨的运动刚度,显示器有可能不稳定、晃动;而设止挡结构则可借助内轨2a每次上升到高点时会有机会碰触一次珠架4a的止挡处而强制带动滚珠4a重新回归原位置、不往下逐次掉落(止挡结构位置从珠架4a纵向看通常设置的靠近上端,具体对现有技术,比如在所述封底部分纵向看靠上的局部冲压凸起等形成)。
但现有技术的珠架4a也因此将受限于此U形中封底段的构造因素,造成滑轨在沿外轨1的U形开口方向(业内称之为第二厚度方向或第二方向)厚度偏厚,这是因为,该弯曲连接的封底段的钢板部分自身就有厚度(因需要有一定强度),特别是加上该封底段还要同时为避免碰擦外轨1a和内轨2a而不得不留的两个该第二方向的间隙,因此其必定要占用一定的滑轨第二方向厚度,这就使得整个滚珠3a滑轨在此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仍较厚,从而限制了其在立柱有更修长要求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中的应用(即难以安装容纳下),或换句话说,在相同的外形条件下立柱刚度和强度更低(因立柱修长时,立柱刚度比较低,立柱要强度或刚度高就需依靠有更多空间进行金属填充,故如果滑轨的外观在各方向尺寸大,就无法腾出更多空间给立柱本体充实金属以提高刚度和强度)。
因此,总的说来,现有技术滚珠滑轨在第二方向的厚度仍偏厚,在外观要求更修长型的立柱时或不改变立柱外观而要求立柱强度和刚度更高时,其用途仍受到很大限制,无法很好地适用于此类外观要求立柱修长结构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产品。故滚珠滑轨如何藉由现有结构在第二方向厚度进行减少的改良,使现有滚珠滑轨能被运用于更多种立柱有更修长要求的显示器支撑架中,即拓展其使用范围,已成为本行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第二方向上厚度尺寸更小、更薄的滚珠滑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滚珠滑轨在第二方向上厚度偏厚的缺陷,而使其能够运用于立柱要求更修长型的显示器支撑架中或不改变立柱外观条件下而要求立柱强度和刚度更高时。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用于显示器支撑架中升降模块在立柱上的升降用滑轨,包括:从横断面看,一大体呈U字形的外轨,一大体呈板体状的内轨,所述内轨又包括一滚槽部和一体延伸形成的一结合部,所述滚槽部伸入所述外轨的U字形开口内且与所述外轨各处保持间隙;分居在所述滚槽部两外侧面并抵触所述滚槽部和所述外轨U字形开口相对着的内壁面上的两列滚珠;对应的用于容纳、间隔所述两列滚珠的珠架;其特征是,所述珠架大体呈II字形而非U字形, 所述II字形对应物是两长形薄板体状的间隔板,两所述间隔板沿纵向均分别设有用于容纳、间隔所述两列数个滚珠的容纳部;所述珠架的两所述间隔板纵向方向的上顶端互相连接并形成会被往复上升的内轨上顶端碰触的止挡部。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由两所述间隔板在所述上顶端相互向对方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并互连一体形成;所述止挡部及两所述间隔板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或一体成形的金属板冲压件。
进一步地, 所述止挡部由两所述间隔板在所述上顶端之间夹设带孔隔垫并相互用铆钉铆接而成。
进一步地, 所述止挡部由两所述间隔板在所述上顶端之间通过带有两凸肩的铆钉铆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更包括一U字形的板体状桥接弯板,所述桥接弯板设于两所述间隔板的所述上顶端之间,所述桥接弯板两端与两所述间隔板分别各用一铆钉铆接固连形成止挡部。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由两所述间隔板在所述上顶端处相互向对方所在侧方向延伸使两者呈上下重叠状并在所述重叠处焊接或设铆钉孔而后用铆钉上下方向铆接固连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内轨的所述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连接用螺丝孔及、或通孔,以供连接所述升降模块用;所述内轨为粉末冶金一体成形或钢板冲压成形。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板上的每一容纳部为大于所述滚珠直径的孔,每一所述孔边缘在所述间隔板两侧板面上均分别形成向所容纳的所述滚珠表面一体弯曲延伸扣持的至少两扣持构件,使每个所述滚珠保持于对应的各个所述容纳部之中。
进一步地, 所述外轨、所述内轨、和所述间隔板均为金属板一体冲压件。
进一步地,沿第二方向,所述外轨的所述U字形开口内最里内壁,距每一所述间隔板邻近的纵向边缘和所述内轨邻近的纵向边缘的间距均小于3㎜;所述间隔板的宽度小于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突破了现有技术滚珠滑轨珠架习用的横断面为U形的珠架结构模式,即从珠架横断面看,将珠架由其U字形改成II型,省去了原有珠架U形弯曲的封底段,也即仅保留所剩余的两间隔板部分而去掉两间隔板纵向侧边缘相互连接的弯曲封底部分,因无封底段的板厚,减少了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且因还无需考虑与珠架与内轨和外轨防相碰的尺寸间隙,从而又减少了一个第二方向所占据的厚度尺寸,明显减少了原有U字形珠架结构在滑轨第二方向厚度的尺寸,且同时通过转移止挡结构的设置位置,很好地解决了需保留止挡结构的要求,即止挡结构改为由两间隔板的纵向两顶端中至少上部顶端相互连接来形成止挡部,结构更加简单;从而在另一厚度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第二方向厚度也很薄的滑轨,因此适合用于立柱外观要求更修长的显示器支撑架或立柱外形如要求不变而刚度和强度需增加时,因此大大增加了滚珠式滑轨的运用范围,使支撑架产品更加美观修长,满足人们追求时尚的需求和审美趣味。且还带来额外的优点,珠架结构更加简单,因省掉了原有的间隔板纵向侧边缘较长的弯曲连接长段,整个滑轨其他件如外轨和内轨等也因珠架尺寸减小而相应减小,其材料消耗也有所减少;滑轨加工制造更简单、方便、成本更低。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滚珠滑轨的组合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滚珠滑轨的组合横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滚珠滑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珠滑轨中止挡部的第一种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滚珠滑轨中止挡部的第二种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滚珠滑轨中止挡部的第三种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滚珠滑轨中止挡部的第四种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1a外轨
2a内轨
21a滚槽部
22a结合部
3a滚珠
4a珠架
41a间隔板
411a容纳部
本实用新型:
1外轨
2内轨
21滚槽部
22结合部
3滚珠
4珠架
41间隔板
411容纳部
42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之可能的变形及其它优点及功效。
须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其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对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方向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同理, 请注意,本说明书中如涉及 “上” 、 “下”、“前”、“后”、“左”、“右”、“纵向”、“横断面”等涉及方向的用语或内容,是针对附图从操作者面对显示屏方向来看时各件正常使用时的大体方位,也包括“一”、等用语,都是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适当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技术内容变更下,包括各种修饰与变更等,当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受保护的可实施的范围。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2至图7所示并着重参见图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用于显示器支撑架中升降模块在立柱上的升降用滑轨,包括:从横断面看,一大体呈U字形(近似)的外轨1(横断面看即从滑轨纵向的横断面看(下同),呈近似U字形,显然,其沿纵向会形成用于容纳内轨2升降移动的容置空间;所述外轨1由钢板冲压或滚压成形;另还有一些公知技术,即外轨1纵向两端钢板局部近90°弯折一小段,用于阻挡移动的内轨1防止脱出;同时外轨1的U字形封底段所在侧的纵向长形面上设置数个螺纹孔或光孔用于与升降支撑架的立柱固连),一大体呈板体状(近似)的内轨2,所述内轨2又包括一滚槽部21和一体延伸形成的一结合部22,所述滚槽部21伸入所述外轨1的U字形开口内且与所述外轨1各处保持间隙(因两者有相对运动,为防止擦碰);分居在所述滚槽部21两外侧面并抵触所述滚槽部22和所述外轨1U字形开口相对着的内壁面上的两列滚珠3(即滚珠3沿纵向分为两列,每列各含数个滚珠3,滚珠3为钢球;从滑轨横断面看,两列滚珠分居在U形的内轨2与U形的外轨1两对相互重叠但有间距并相对着的面之间,当然,内轨2和外轨1与滚珠抵触的面上均沿纵向设有供滚珠滚动导引和受力均匀的滚道。另请注意,因滚珠3比较小和多,为突出清晰看主要部分起见,附图中的几个图多省略了滚珠的绘示),对应的用于容纳、间隔所述数个滚珠3的珠架4;其特征是,所述珠架4大体呈II字形(近似,也是从横断面看)而非U字形, 所述II字形对应物是两长形薄板体状(即从纵向看为长形薄板体状)的间隔板41(这就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珠架结构,现有技术珠架从其横断面看为U字形而不是II型,其在邻近所述外轨的U字形开口内最里壁面处的纵向上的侧边缘相互连为一体,显然,珠架的U字形的封底段因需有强度和刚度需有厚度,而内轨与外轨为要避让、防碰该封底段还都需要设有一定安全间距,这就意味着在滑轨的第二方向厚度上尺寸仍较大,而本实用新型因是II型,无该封底段,只需外轨1留出与内轨2不碰的安全间隙即可,省掉了两个占用第二方向厚度的尺寸,从而使滑轨在该第二厚度方向上更薄)(间隔板41可由长条状薄钢板冲压成形或塑料一体注塑成形,分别邻设于所述内轨2的所述滚槽部21的两外侧壁与所述外轨1相对着的内侧壁之间),两所述间隔板41沿纵向均分别设有用于容纳、间隔所述两列数个滚珠3的容纳部411(两间隔板41上容纳部总数量上分别对应两列滚珠3的数量);所述珠架4的两所述间隔板41纵向方向的上顶端(滑轨基本都是大体竖向安装,故有纵向方向的上下之分)互相连接(这样两所述间隔板41能成为一体动作的珠架4,两所述间隔板41上顶端之间可直接向对方弯折一体成形,或通过另一个件桥接间接将两间隔板41顶端连成一体;相互连接后,珠架4总体外观大致呈倒U字形)并形成会被往复上升的内轨上顶端碰触的止挡部42(从而可被往复升降移动的内轨2的上端时常碰触,使珠架4被强制带动跟随内轨2向上,而不会因珠架4自重及、或滚珠3滚动有时不同步等而造成多次往复后逐次掉落、失步现象,因这造成有效工作的滚珠数量减少而影响滑轨运动刚度甚至无法工作等问题;显然,所述间隔板41与止挡部42可由长条状薄钢板一体冲压成形或塑料件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请同时重点结合图4所示),所述止挡部42由两所述间隔板41在所述上顶端上(如前述,对升降型显示器支撑架从起止挡作用看显然应选最上面的顶端)相互向对方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并互连一体形成(即所述间隔板41与止挡部42可由长条状薄钢板一体冲压成形或塑料件一体注塑成形,纵向看,珠架4总体外观大致呈倒U字形,当然下顶端也顺便连接则呈口字形也可,可提高珠架4的刚度);所述止挡部42及两所述间隔板41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或一体成形的金属板冲压件(总体外观大致呈倒U字形);此法无需额外的件,一体形成,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请同时重点结合图5所示,注意其中容纳部411孔未显示),所述止挡部42由两所述间隔板41在所述上顶端之间夹设带孔隔垫并相互用铆钉铆接而成(其带孔隔垫结构很简单,如带孔的垫圈等即可,垫圈厚度不够还可几个复合加厚,夹在两所述间隔板41上顶端之间,当然,两间隔板41对应连接处设有对应孔,再借助铆钉一同铆接,当然也可焊接在一起,显然,所述间隔板41与止挡部42连接后的珠架4的总体外观大致仍呈倒U字形;此法使止挡部42的强度会更高些)。
进一步地(请同时重点结合图6所示,注意其中容纳部411孔未显示),所述止挡部42由两所述间隔板41在所述上顶端之间通过带有两凸肩的铆钉铆接而成(这是另一种分段固接成形而非一体成形的止挡部连接结构;其可省掉前述的带孔隔垫,而采用特制两头可铆的铆钉,未铆前,铆钉中间粗两头细,铆钉在接近两端处形成两个肩形面,两所述间隔板41靠在肩形面上(间隔板41对应连接处设有铆钉孔,其套在铆钉两头细的部分上,一起铆接固连);当然,所述间隔板41与止挡部42连接后的总体外观大致仍呈倒U字形);此法止挡部42的结构稍简单些,强度也比较高)。
进一步地(请同时重点结合图7所示,注意其中容纳部411的孔未显示),所述止挡部42更包括一U字形的板体状桥接弯板(U形显然可倒放呈倒U形,功能相近),所述桥接弯板设于两所述间隔板41的所述上顶端之间,所述桥接弯板两端与两所述间隔板41分别各用一铆钉铆接固连形成止挡部42(所述桥接弯板板相当于两端各带一连接耳孔的弯曲横梁或弯曲桥板,当然,相应地,所述每个耳上及对应的间隔板41顶端均相应设一铆钉孔以便铆钉铆接,显然也可点焊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42由两所述间隔板41在所述上顶端处相互向对方所在侧方向延伸(外形相当于两间隔板41的各自顶端向对方侧弯折90°一段段长)使两者呈上下重叠状并在所述重叠处焊接或设铆钉孔而后用铆钉上下方向铆接固连而成(显然,也可点焊等焊接固接。此法因结构比较简单,故附图未图示)。
显然,两间隔板顶端的连接方法与结构还可多样,不限于此几种方法,故还可采用其它有关两间隔板件相互连接的公知方法;通过连接,珠架4可成为一体,并同时也形成了止挡部42。
进一步地,所述内轨2的所述结合部22上设有至少一连接用螺丝孔及、或通孔,以供连接所述升降模块用(其孔具体形状结构数量等可根据相互连接要求适当适配变化);所述内轨为粉末冶金一体成形或钢板冲压成形。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板41上的每一容纳部411为大于所述滚珠3直径的孔(直径只是微微大于所述滚珠3直径,显然其孔的形状不一定非为完整的圆,只要主要部分是圆即可),每一所述孔边缘在所述间隔板41两侧板面上均分别形成向所容纳的所述滚珠3表面一体弯曲延伸(略微延伸一点即可)扣持的至少两扣持构件(图中未显示)(这里孔所在的间隔板41的板面两侧各设2个扣持构件并注意应在孔直径上分开布置比较好,以便能扣持滚珠3的球面不掉落)使每个所述滚珠3保持于对应的各个所述容纳部41之中(实际该扣持构件工作原理是一利用所述间隔板41材料自身的弹性,即利用小扣持构件局部产生微小弹性,滚珠3稍用力就能安装进容纳部411的孔里,同时又弹性抵挡该滚珠3球表面装进去后因回弹而不会自行脱落,此结构对冲压形成的该珠架4更适合)(当然,如该间隔板41采用塑料成形,则该间隔板41实际最好厚一些,将该容纳部411两侧面的孔口边缘直径都做得稍小于该滚珠3的球径,形成微微包覆所述滚珠3,也可以采用变通的方法,即该容纳部411的两侧孔口直径稍小于该滚珠3球直径,孔其余里面按该滚珠3的球面成形,这样均可因材料的微小弹性实现轻松将该滚珠3装入该容纳部411后因回弹而不会再掉落;也即这些方法均可实现该扣持构件之目的)(当然,上述中,所述间隔板41的板面上所述孔的直径略微小于钢球直径也可部分实行容纳滚珠3的目的,显然,这时钢球只能在容纳的所述孔中一个方向被限位,第二方向则滚珠3会在此方向掉落,但如装配在滑轨中后就不会掉落了,不影响滑轨整体使用功能,不过不便于半成品零件的周转和安装)(上述间隔板41的结构,使得多个所述滚珠3能够于容纳部411之中自由旋转,能沿着滑轨内轨2和外轨1的滚珠3导引槽滚动,不掉落且不会使所述滚珠3彼此相碰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外轨1、所述内轨2、和所述间隔板41均为金属板一体冲压件(当然,如前述,显然间隔板41还可为塑料件,可更便于与所述止挡部42一体成形,加工更简单)。
进一步地,沿第二方向(此方向就是滑轨厚度要减薄的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外轨1的所述U字形开口内最里内壁,距每一所述间隔板41邻近的纵向边缘和所述内轨2邻近的纵向边缘的间距均小于3㎜(经实际测试,该尺寸可兼顾工艺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减薄性能,比较好);所述间隔板的宽度小于6㎜(经实际测试,该尺寸可比较好地兼顾间隔板41自身减少占据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及又使自身强度满足容纳孔411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滚珠滑轨,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即从外轨U字形开口的方向的第二厚度方向上看,即珠架因去除了U形中封底段,U形中封底段的钢板部分自身板厚所占据的厚度被节约出来,且因无需考虑珠架与内轨和外轨所需预留的安全间距,只需考虑两间隔板、滚道部与外轨U形最里处的间距(实际只需考虑内轨与外轨的间隙,因一般应设置珠架更远离外轨),这又节省了一个间距,显然,这就使得整个滚珠滑轨在此滑轨的第二方向厚度可更小或更薄。当然,与此同时这还必须很好地解决相应止挡部的结构才能实现,而这恰是被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间隔板上顶端相互连接而很好地一体解决了(一举两得,即能使珠架成为一体件,又同时形成止挡部),从而拓展了其在立柱有更修长要求的显示器支撑架或不改变立柱外观而要求立柱强度和刚度相对更高时的应用;并且在减少第二方向厚度的同时,结构反而更简单,加工、安装更方便,成本更低,更环保,尺寸更小更紧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用于显示器支撑架中升降模块在立柱上的升降用滑轨,包括:从横断面看,一大体呈U字形的外轨,一大体呈板体状的内轨,所述内轨又包括一滚槽部和一体延伸形成的一结合部,所述滚槽部伸入所述外轨的U字形开口内且与所述外轨各处保持间隙;分居在所述滚槽部两外侧面并抵触所述滚槽部和所述外轨U字形开口相对着的内壁面上的两列滚珠;对应的用于容纳、间隔所述两列滚珠的珠架;其特征是,所述珠架大体呈II字形而非U字形, 所述II字形对应物是两长形薄板体状的间隔板,两所述间隔板沿纵向均分别设有用于容纳、间隔所述两列数个滚珠的容纳部;所述珠架的两所述间隔板纵向方向的上顶端互相连接并形成会被往复上升的内轨上顶端碰触的止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其特征是, 所述止挡部由两所述间隔板在所述上顶端相互向对方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并互连一体形成;所述止挡部及两所述间隔板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或一体成形的金属板冲压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其特征是, 所述止挡部由两所述间隔板在所述上顶端之间夹设带孔隔垫并相互用铆钉铆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其特征是, 所述止挡部由两所述间隔板在所述上顶端之间通过带有两凸肩的铆钉铆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其特征是,所述止挡部更包括一U字形的板体状桥接弯板,所述桥接弯板设于两所述间隔板的所述上顶端之间,所述桥接弯板两端与两所述间隔板分别各用一铆钉铆接固连形成止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其特征是,所述止挡部由两所述间隔板在所述上顶端处相互向对方所在侧方向延伸使两者呈上下重叠状并在所述重叠处焊接或设铆钉孔而后用铆钉上下方向铆接固连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其特征是, 所述内轨的所述结合部上设有至少一连接用螺丝孔及、或通孔,以供连接所述升降模块用;所述内轨为粉末冶金一体成形或钢板冲压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其特征是, 所述间隔板上的每一容纳部为大于所述滚珠直径的孔,每一所述孔边缘在所述间隔板两侧板面上均分别形成向所容纳的所述滚珠表面一体弯曲延伸扣持的至少两扣持构件,使每个所述滚珠保持于对应的各个所述容纳部之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其特征是, 所述外轨、所述内轨、和所述间隔板均为金属板一体冲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其特征是,沿第二方向,所述外轨的所述U字形开口内最里内壁,距每一所述间隔板邻近的纵向边缘和所述内轨邻近的纵向边缘的间距均小于3㎜;所述间隔板的宽度小于6㎜。
CN201620644608.2U 2016-06-24 2016-06-24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Active CN206072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44608.2U CN206072116U (zh) 2016-06-24 2016-06-24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44608.2U CN206072116U (zh) 2016-06-24 2016-06-24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2116U true CN206072116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2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44608.2U Active CN206072116U (zh) 2016-06-24 2016-06-24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21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2772A (zh) * 2016-06-24 2018-01-05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2772A (zh) * 2016-06-24 2018-01-05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7936A (zh) 移动件为板体的滚珠滑轨
CN2487678Y (zh) 放置架
CN206333606U (zh) 缓冲装置和家具
CN105025753B (zh) 联接构件及使用该联接构件的组装架
CN206072116U (zh)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CN107202226B (zh) 一种滚珠式升降支撑架
CN108959206A (zh) 一种优化Vue前端表格组件渲染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206072117U (zh) 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CN103591759B (zh) 可调搁物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冰箱
CN107542772A (zh) 板体内轨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CN107542771A (zh) 第二方向厚度减薄的滚珠滑轨
CN107131209B (zh) 一种四列滚珠滑轨及刀式升降支架
CN206310165U (zh) 四列滚珠平行四边形分布式薄型滑轨
CN204584087U (zh) 一种提升汽车模具板料定位精度的定位机构
CN206377425U (zh) 四列滚珠斜平行四边形分布式薄型滚珠滑轨
CN206329629U (zh) 四列等腰梯形分布滚珠式薄型滚珠滑轨
CN206377146U (zh) 两侧联锁等腰梯形分布滚珠式薄型滑轨
CN205504360U (zh) 移动件为板体的滚珠滑轨
CN206309775U (zh) 三列交错式薄型滚珠滑轨
CN206786247U (zh) 一种滚珠式升降支撑架
CN205446394U (zh) 一种圆弧形且移动件为板体型的滚珠滑轨
CN206386389U (zh) 一种超薄三排珠滑轨及其显示器支撑装置
CN206830654U (zh) 三角形珠列薄型滚珠滑轨
CN206386390U (zh) 一种超薄三排珠滑轨及其显示器支撑装置
CN209573898U (zh) 一种抽屉托底导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