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4887U -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 Google Patents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4887U
CN206884887U CN201720543246.2U CN201720543246U CN206884887U CN 206884887 U CN206884887 U CN 206884887U CN 201720543246 U CN201720543246 U CN 201720543246U CN 206884887 U CN206884887 U CN 206884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ssemblied
pushing block
screw rod
swing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432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兴正
李振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Kai Lingchep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Kai Lingchep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Kai Lingchep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Kai Lingchep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432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84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4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48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包括装配于车体上的连接支架,与连接支架一端转动连接的摆动支架,客车后视镜装配于摆动支架上跟随摆动支架在水平方向形成往复摆动,以及装配于连接支架中驱使摆动支架摆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基于连接支架上进行直线型往复运动的推动块、由推动块驱使工作的杠杆推拉机构,以及带动推动块形成直线型往复运动的动力供应机构;推动块运动产生的推力通过杠杆推拉机构的传递产生对摆动支架以转动处形成摆动的力。通过杠杆推动机构能够采用较小的动力便可以驱使摆动支架围绕中心轴转动形成折叠;且可以通过变化杠杆推拉机构中杠杆力臂,来对匹配动力供应机构的输出,以及改变折叠器的折叠角度。

Description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背景技术
客车后视镜装配于客车体的前方,便于驾驶者观察车体侧部及后方的交通情况,在转向与倒车时,起到主要观察作用;而目前装配在客车前方的后视镜基本采用固定方式进行装配,在需要对后视镜进行折叠(停车时,车辆前方空间小或转弯角度小或在车辆进行清洗时的折叠)时无法进行自动折叠,导致客车的驾驶受到驾驶空间的影响较大。
客车的后视镜体积相对于普通轿车的后视镜较大,且安装方式与普通轿车的后视镜安装方式不同,从而无法直接采用普通轿车后视镜的安装及折叠方式;由于客车后视镜的较大体积、重量也较重,则需要较大的推动力来驱使客车后视镜的折叠,才能够驱使客车后视镜实现折叠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使用方便且产生较大推力实现后视镜折叠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包括装配于车体上的连接支架,与连接支架一端转动连接的摆动支架,客车后视镜装配于摆动支架上跟随摆动支架在水平方向形成往复摆动,以及装配于连接支架中驱使摆动支架摆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于连接支架上进行直线型往复运动的推动块、由推动块驱使工作的杠杆推拉机构,以及带动推动块形成直线型往复运动的动力供应机构;
所述推动块运动产生的推力通过杠杆推拉机构的传递产生对摆动支架以转动处形成摆动的力。
所述连接支架为至少具有一侧面敞开的壳体,在该壳体内形成装配空间,上述驱动机构处于装配空间中;
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将壳体装配于车体上的装配块,壳体的另一端装配有中心轴,摆动支架上具有套设在中心轴上并围绕中心轴进行转动的旋转部。
所述动力供应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由正反转电机驱使围绕自身旋转的转动螺杆,转动螺杆的两端转动方式装配于连接支架上,以及处于正反转电机与转动螺杆之间将正反转电机的转动力传递给转动螺杆进行转动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所述推动块装配于转动螺杆上,在转动螺杆围绕自身转动时,推动块在转动螺杆上产生运动。
所述壳体的装配空间中沿着转动螺杆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导向壳体,导向壳体内形成供转动螺杆穿过的导向通道,推动块装配于转动螺杆上后处于导向通道中并在导向通道的导向下运动,在导向壳体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让位槽口,推动块上固定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穿过让位槽口处于导向壳体外部与杠杆推拉机构连接。
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至少包括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第一蜗杆装配于正反转电机输出轴上跟随电机输出轴转动,第一蜗轮、第二蜗杆进行同轴装配,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形成啮合传动,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形成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蜗轮装配于转动螺杆的端部以驱使转动螺杆转动。
所述杠杆推拉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
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推动块连接受推动块的驱使,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连接支架上;在第一连接件的推拉下,第二连接件以其与连接支架的活动连接处为中心形成摆动;
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件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摆动支架连接;第二连接件摆动能够带动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运动,以带动摆动支架以转动处形成摆动。
所述第三连接件至少为一侧面形成弧形凹面的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靠近第三连接件的弧形凹面。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双头调节螺栓、两个叉形连接头,两个叉形连接头一一对应的螺纹连接于双头调节螺栓的两端,以及螺纹配合在双头调节螺栓上通过旋转调整在双头调节螺栓上位置的锁定螺母。
所述中心轴中部装配有轴承,在中心轴的两端部分别套设有自润滑轴套,所述旋转部套设于轴承、自润滑轴套上。
客车,包括车体,还包括上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折叠器装配于车体前方。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客车后视镜重量较重,需要较大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方案中的杠杆推动机构能够采用较小的动力便可以驱使客车后视镜围绕中心轴转动形成折叠;从而本方案中动力供应机构需要提供的动力较小;其中,连接支架为整体式壳体,提升了连接支架及整个折叠器的强度;且可以通过变化杠杆推拉机构中杠杆力臂,来匹配动力供应机构的输出,以及改变折叠器的折叠角度与扭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支架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支架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隐去连接支架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隐去电机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隐去动力供应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隐去导向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中心轴与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壳体的端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附图中,1为连接支架,2为装配空间,3为装配块,4为连接柱,5为连接孔,6为摆动支架,7为中心轴,8为旋转部,9为后视镜装配架,10为插管,11为套管,12为轴承,13为自润滑轴套,14为装配孔,15为锁紧螺母,16为通孔,17为推动块,18为杠杆推拉机构,19为动力供应机构,20为正反转电机,21为转动螺杆,22为支承块,23为承载孔,24为轴套,25为导向壳体,26为导向通道,27为让位槽口,28为连接部,29为第一连接件,30为第二连接件,31为第三连接件,32第四连接件,33为连接座,34为双头调节螺栓,35为叉形连接头,36为锁定螺母,37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38为第一蜗杆,39为第一蜗轮,40为第二蜗杆,41为第二蜗轮,42为电机箱体,43为变速箱体,44为轴承座,45为挡位块,46为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13所示,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包括装配于车体上的连接支架1,连接支架为具有一侧面敞开的长方形壳体,在该壳体内形成敞开的长方形装配空间2;装配时,敞开侧面对着客车车体面进行装配;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将壳体装配于车体上的装配块3,该装配块上具有与客车车体连接的连接柱4,该连接柱上开有将壳体连接到客车车体上的连接孔5,通过连接件(螺栓或螺钉)连接到客车车体上;装配块可为连接支架的一体成型或通过常用的固定方式(螺栓或螺钉或铆接等等)另外固定连接形成。
在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的摆动支架6,壳体的另一端装配有中心轴7,在壳体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装配孔14,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装插于装配孔中,中心轴与装配孔之间可通过轴承或直接装配,中心轴可以围绕自身转动或不转动,当中心轴不需要围绕自身转动时,可以在中心轴的两端部分别加工出螺纹段,通过采用与螺纹段配合的锁紧螺母15将中心轴限定在壳体上,避免中心轴在其轴线方向上产生位移;摆动支架上具有套设在中心轴上并围绕中心轴进行转动的旋转部8,以及与旋转部连接的后视镜装配架9,后视镜装配架向前作一定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后视镜的装配位置;具体实施中,旋转部上一体成型有插管10(套管),后视镜装配架的端部为与插管对应的套管11(插管),通过套管与插管的插入式配合并可以采用连接螺钉进行轴向连接形成两管之间的装配;插管的轴线方向与旋转部的轴线方向形成垂直布置以便于插管与套管的装配以及在后视镜折叠过程中,更好的对折叠力进行传递。于旋转部中部开设通孔16以供中心轴的插入,当中心轴可围绕自身转动时,旋转部可以与中心轴固定连接,即随着中心轴的转动而转动;而当中心轴不采用围绕自身转动设置在壳体上时,旋转部可以空套在中心轴,这样旋转部可以围绕中心轴进行转动,而旋转部的转动便会带动整个摆动支架以中心轴为中心形成转动;本实施例中,在中心轴外周的中部装配有轴承12,轴承处于中心轴外周与旋转部的通孔内壁之间,这样通过轴承的设置能够保证旋转部能够围绕中心轴进行顺畅的转动;为了保证旋转部及摆动支架的转动平稳、灵活性以及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在中心轴的两端部分别套设有自润滑轴套13,减小摩擦系数,自润滑轴套可以采用尼龙材料制作;当旋转部通孔内壁为平滑通道时,轴承的外表面与自润滑轴套的外表面齐平,当旋转部通孔内壁为台阶通道时,自润滑轴套外表与轴承外表面可以不齐平,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轴承及自润滑轴套的至少一段处于旋转部中的通孔中,以对旋转部形成转动支承。
客车后视镜装配于摆动支架的后视镜装配架9上并跟随摆动支架在水平方向形成围绕中心轴进行往复摆动,以及装配于壳体装配空间中驱使摆动支架摆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基于壳体中进行直线型往复运动的推动块17(推动块在壳体内的装配空间中,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由推动块驱使工作的杠杆推拉机构18,以及带动推动块形成直线型往复运动的动力供应机构19。推动块运动产生的推力通过杠杆推拉机构的传递产生对摆动支架以转动处形成摆动的力。即杠杆推拉机构与摆动支架的旋转部形成连接,这样在动力供应机构驱使推动块运动时,通过推动块的带动,杠杆推拉机构能够带动旋转部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即摆动支架上的后视镜能够在车体的水平方向向内形成折叠或向外复位,通过杠杆推拉机构的设置,能够降低动力供应机构的动力输出,提升对摆动支架的折叠推动力。
其中,动力供应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20、由正反转电机驱使围绕自身旋转的转动螺杆21,转动螺杆的两端转动方式装配于连接支架上,具体实施中,在壳体的装配空间中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螺栓或螺钉方式)支承块22,在两个支承块之间形成转动螺杆的装配空间,两个支承块内部分别开设有供转动螺杆插入的承载孔23,两个支承块上的承载孔轴心线处于一条直线上;转动螺杆的两端部为光杆端,不设置螺纹,在承载孔中装配有轴套24(可以采用自润滑轴套)或轴承,以便于转动螺杆装配到支承块后的转动。具体实施中,两个支承块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即可以在壳体上开设多组装配孔,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装配孔将支承块装配在壳体上,以调整两个支承块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不同长度的转动螺杆的装配。
在壳体的装配空间中沿着转动螺杆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螺栓或螺钉连接于壳体上)有导向壳体25,导向壳体内形成供转动螺杆穿过的导向通道26,导向通道的截面为非圆形通道,可以为矩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或椭圆形等等;导向壳体的两端分别顶在两个支承块的侧面或伸入支承块中,在支承块中开设有与导向壳体结构相适应的槽口,以供导向壳体插入;推动块装配于转动螺杆上后处于导向通道中并在导向通道的导向下运动,推动块上具有与转动螺杆螺纹配合的螺纹通道,转动螺杆的转动能够驱使推动块在转动螺杆上形成往复运动,推动块的外壁与导向通道的内壁接触,通过导向通道的内壁对推动块在转动螺杆上的运行形成导向;具体实施中,在导向壳体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让位槽口27,该让位槽口贯穿导向壳体的长度方向,推动块上固定设置有连接部28,该连接部穿过让位槽口处于导向壳体外部与杠杆推拉机构连接,推动块运动时,连接部在让位槽口内往复运动,在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杠杆推拉机构进行连接的连接孔。
本实施例中,杠杆推拉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29、第二连接件30、第三连接件31、第四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推动块上的连接部连接,当推动块运动时,第一连接件受推动块的驱使,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连接支架上,即在连接支架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3,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连接座之间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件的推拉下,第二连接件以其与连接支架上连接座的活动连接处为中心形成摆动;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件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摆动支架的旋转部连接,第四连接件可以为旋转部延伸而成;第二连接件摆动能够带动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运动,以带动摆动支架以中心轴形成摆动。第三连接件为一侧面形成弧形凹面的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靠近第三连接件的弧形凹面,这样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推出时,对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形成让位空间;第三连接件由两个连接件构成,两个连接件的同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另一同一端与第四连接件形成连接;这里所述描述的活动连接于本实施例附图中示出的为销轴方式形成的铰接进行实现,需要说明的是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如上的活动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或螺钉方式的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第二连接件的中部开设多组供第三连接件一端进行连接装配的安装孔,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安装孔位置对第三连接件进行连接,改变杠杆的力臂,以改变摆动支架旋转部的旋转角度以及对正反转电机的输出力进行调整。具体实施中,第二、第三、第四连接件可以采用杆或片状。另外,为了便于对摆动支架旋转部的摆动角度进行调整,第一连接件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进行设置,其包括双头调节螺栓34、两个叉形连接头35,两个叉形连接头一一对应的螺纹连接于双头调节螺栓的两端,以及螺纹配合在双头调节螺栓上通过旋转调整在双头调节螺栓上位置的锁定螺母36。在装配时,通过旋转调节螺栓,调整两个叉形连接头之间的距离,调整到位后通过锁定螺母进行锁定,这样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以及处于正反转电机与转动螺杆之间将正反转电机的转动力传递给转动螺杆进行转动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37,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蜗杆38、第一蜗轮39、第二蜗杆40、第二蜗轮41,第一蜗杆装配于正反转电机输出轴上跟随电机输出轴转动,第一蜗轮、第二蜗杆进行同轴装配,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形成啮合传动,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形成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蜗轮装配于转动螺杆的端部以驱使转动螺杆转动。正反转电机通过电机箱体42装配于连接支架中的装配空间内,第一蜗杆38、第一蜗轮39、第二蜗杆40、第二蜗轮41集中装配在变速箱体43内部空间中;在具体实施中,在变速箱体与靠近变速箱体的支承块之间可以设置轴承座44,由该轴承座对转动螺杆的一端部形成支撑,而该侧的支承块中可以取消轴套或轴承的设置。另外,为了便于对旋转部的转动角度形成限定,在连接支架装配空间处于旋转部的一侧固定装配有挡位块45,在旋转部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块46,当旋转部正向转动到位后,一个定位块与挡位块形成接触挡位,当旋转部反向转动到位后,另一定位块与挡位块形成接触挡位。
一种客车,包括车体,在车体的前方装配上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后视镜装配于折叠器的摆动支架上,当需要折叠后视镜时,向正反转电机通电,正反转电机转动,并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驱使转动螺杆转动,而转动螺杆的转动则能够带动推动块运动,通过杠杆推拉机构驱使摆动支架以中心轴进行转动,即摆动支架带着后视镜在车体的水平方向向车体方向折叠,从而实现后视镜的折叠,而需要后视镜复位后,正反转电机反转即可。

Claims (10)

1.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包括装配于车体上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连接支架一端转动连接的摆动支架,客车后视镜装配于摆动支架上跟随摆动支架在水平方向形成往复摆动,以及装配于连接支架中驱使摆动支架摆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于连接支架上进行直线型往复运动的推动块、由推动块驱使工作的杠杆推拉机构,以及带动推动块形成直线型往复运动的动力供应机构;
所述推动块运动产生的推力通过杠杆推拉机构的传递产生对摆动支架以转动处形成摆动的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为至少具有一侧面敞开的壳体,在该壳体内形成装配空间,上述驱动机构处于装配空间中;
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将壳体装配于车体上的装配块,壳体的另一端装配有中心轴,摆动支架上具有套设在中心轴上并围绕中心轴进行转动的旋转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供应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由正反转电机驱使围绕自身旋转的转动螺杆,转动螺杆的两端转动方式装配于连接支架上,以及处于正反转电机与转动螺杆之间将正反转电机的转动力传递给转动螺杆进行转动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所述推动块装配于转动螺杆上,在转动螺杆围绕自身转动时,推动块在转动螺杆上产生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装配空间中沿着转动螺杆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导向壳体,导向壳体内形成供转动螺杆穿过的导向通道,推动块装配于转动螺杆上后处于导向通道中并在导向通道的导向下运动,在导向壳体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让位槽口,推动块上固定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穿过让位槽口处于导向壳体外部与杠杆推拉机构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至少包括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第一蜗杆装配于正反转电机输出轴上跟随电机输出轴转动,第一蜗轮、第二蜗杆进行同轴装配,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形成啮合传动,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形成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蜗轮装配于转动螺杆的端部以驱使转动螺杆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推拉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
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推动块连接受推动块的驱使,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连接支架上;在第一连接件的推拉下,第二连接件以其与连接支架的活动连接处为中心形成摆动;
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件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摆动支架连接;第二连接件摆动能够带动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运动,以带动摆动支架以转动处形成摆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至少为一侧面形成弧形凹面的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靠近第三连接件的弧形凹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双头调节螺栓、两个叉形连接头,两个叉形连接头一一对应的螺纹连接于双头调节螺栓的两端,以及螺纹配合在双头调节螺栓上通过旋转调整在双头调节螺栓上位置的锁定螺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中部装配有轴承,在中心轴的两端部分别套设有自润滑轴套;
所述旋转部套设于轴承、自润滑轴套上。
10.客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客车倒车镜折叠器,折叠器装配于车体前方。
CN201720543246.2U 2017-05-15 2017-05-15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84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3246.2U CN206884887U (zh) 2017-05-15 2017-05-15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3246.2U CN206884887U (zh) 2017-05-15 2017-05-15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4887U true CN206884887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42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4324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84887U (zh) 2017-05-15 2017-05-15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48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5834A (zh) * 2017-05-15 2017-12-01 常州市凯凌车配有限公司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5834A (zh) * 2017-05-15 2017-12-01 常州市凯凌车配有限公司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CN107415834B (zh) * 2017-05-15 2023-08-29 常州市凯凌车配有限公司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4021B (zh) 一种越野车电动自动伸缩踏板
CN202225798U (zh) 自动平移伸缩踏板
KR20220019618A (ko) 매니퓰레이터(manipulator) 기반 세차 로봇
CN206884887U (zh)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CN206677967U (zh) 一种机器人颈部装置
CN208962925U (zh) 一种滑轨总成及采用该滑轨总成的汽车
CN102616175B (zh) 一种afs执行器
CN204609735U (zh)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悬折平开门
CN107415834A (zh) 客车倒车镜折叠器
CN202806457U (zh) 翻转式脚托装置
CN203902283U (zh) 儿童汽车
CN209096533U (zh) 一种具有双操纵杆换挡操纵机构的旋转座椅
CN208411848U (zh) 一种电子式折叠方向盘
CN209409772U (zh) 一种天窗机械组
CN205417602U (zh) 一种汽车轮速传感器辅助安装装置
CN201264593Y (zh) 挂车底盘前导向支撑装置
CN205627075U (zh) 一种太阳能差动转向三轮玩具车
CN203651717U (zh) 一种汽车刮水器装置
CN207173831U (zh) 儿童电动车
CN214930577U (zh) 一种无人机双腿起落架联动机构
CN205503966U (zh) 一种拖拉机选换挡操纵连杆机构
CN220884328U (zh) 一种直输传动万向倾斜清洗立刷结构
CN204701481U (zh) 后驱动调高式汽车坐垫总成
CN205549534U (zh) 多功能儿童摇摆机
CN105667488B (zh) 一种汽车轮速传感器辅助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