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3600U -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3600U
CN206863600U CN201720594244.6U CN201720594244U CN206863600U CN 206863600 U CN206863600 U CN 206863600U CN 201720594244 U CN201720594244 U CN 201720594244U CN 206863600 U CN206863600 U CN 206863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trol
guide rail
line guide
straight lin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942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凯格
蔡奕松
周雪峰
程韬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riority to CN2017205942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3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3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360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包括力控本体,力控本体包括上盖、防护罩和底板;力控本体内设置有固定机构、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和运动平台机构;中间运动连接机构设置在固定机构上并沿其滑动,运动平台机构设置在上盖的下侧面且运动平台机构可沿固定机构滑动;上盖开设有螺纹孔,待控制的力控对象通过螺纹孔安装在力控本体上;力控本体还设有用于检测运动平台机构位置变化的直线光栅传感器。本装置成本低、通用性强,安装灵活简便,力控本体可加装各种自定义工具即可进行力控制;其动态响应速度快、力控精度高;采用伺服电机与直线光栅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组成全闭环,能够克服自重及负载,可简易调节双向力控制及负载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主动柔性力控制是指在机构运动过程中还能够同时控制运动构件输出力的大小。在自动化及机器人应用领域中,主动力控制技术是众多应用场景中需要用到的关键技术之一,例如自动化抛光,自动化磨削及自动化装配等应用。在这类应用中现有解决方案大部分是利用气缸作为驱动,通过控制内部压力实现输出力控制,在机器人技术应用中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六轴通用机器人其末端安装力传感器,根据力反馈来控制各关节电机输出力矩大小,进而控制末端接触力的大小。市面上大部分采用的力控制技术为被动式力控制,只能实现单一环境下的力控制,不具有通用性和智能性。
采用气缸作为驱动的方式成本较低,在低速应用中对力控制要求不高的条件下非常合适,缺点是采用气动驱动,输出力会有比较长的滞后,无法适用于相对高速的环境下。采用六轴通用机器人时根据末端力传感器的力反馈来控制各关节电机力矩输出,准确性和速度良好,缺点是成本非常高,试用于高端自动化装备,对于低端自动化应用成本太高。
其次,现有设备还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设备的力控制不具备通用性;2)对于力控制末端的自重影响没有消除;3)由于末端自重影响只能实现固定方向的力控制(采用力传感器的六轴机器人除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包括力控本体,所述力控本体包括上盖、防护罩和底板,防护罩环绕底板周边设置,并且上盖封合防护罩的上侧面,底板封合防护罩的下侧面;所述力控本体内设置有固定机构、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和运动平台机构;所述中间运动连 接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并沿其滑动,所述运动平台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下侧面且所述运动平台机构可沿所述固定机构滑动;所述上盖开设有螺纹孔,待控制的力控对象通过所述螺纹孔安装在所述力控本体上;所述力控本体还设有用于检测运动平台机构位置变化的直线光栅传感器。
防护罩用于保护本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运动平台与上盖配合,从而将待控制的力控对象安装好并进行柔性力控制的检测;直线光栅传感器可检测运动平台机构位置变化,从而确认待控制的力控对象的表征力的大小。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伺服电机、丝杆模组、同步带、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安装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伺服电机、丝杆模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二直线导轨对称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伺服电机与丝杆模组位于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二直线导轨之间;所述丝杆模组包括传动丝杆、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固定在第一固定座内的第一轴承、以及固定在第二固定座内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传动丝杆的两端分别套入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内;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同步轮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同步轮设置在由所述第一轴承伸出的传动丝杆上,第一同步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二同步轮联结在一起。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设置,使得传动丝杆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在两轴承内转动;伺服电机转动时,第一同步轮转动,通过同步带联动第二同步轮,从而转动传动丝杆。
所述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包括运动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并沿其滑行的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并沿其滑行的第二滑块、滚珠轴承、弹簧;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运动支架的两端,所述滚珠轴承与所述弹簧分别固定在所述运动支架上,且所述滚珠轴承将所述运动支架两端贯穿,所述传动丝杆穿设在所述滚珠轴承上;所述直线光栅传感器包括光栅支架和光栅读数头,所述光栅支架设置在所述运动支架上,所述光栅读数头固定在所述光栅支架上。在传动丝杆的传动之下,滚珠轴承带动运动支架沿传动丝杆移动。
所述运动平台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盖下侧面上的滑块连接板、光栅尺、链接板、以及开光挡板,所述滑块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链接板在所述运动平台机构移动时抵触或脱离所述弹簧的自由端;所述光栅读数头对准所述光栅尺;所述第三滑块及滑块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四个,每两个滑块连接板位于上盖板的同一侧边上,上盖板两侧的滑块连接板对称设置;位于一侧边的两个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并沿其滑行,位于另一侧边的两个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并沿其滑行。第三滑块的设置,可使得运动平台机构可沿两条直线导轨滑行;光栅读数头对准光栅尺,可及时对光栅尺进行读数;运动平台机构滑行时,链接板抵触或脱离弹簧的自由端,光栅读数头读出光栅尺上初始状态的读数,从而检测到距离的变化,即弹簧伸缩量的大小,可获知力控对象的受力,根据力的反馈来控制伺服电机输出力矩大小。
所述底板设置有顺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光电限位传感器、第二光电限位传感器、第三光电限位传感器,所述开光挡板随所述运动平台机构的移动而穿过第一光电限位传感器或第二光电限位传感器或第三光电限位传感器。开光挡板的穿过,使得各光电限位传感器的光信号切断,从而确认运动平台机构行进的位置信息。
所述底板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伺服电机输出力与重力轴的夹角的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检测出伺服电机输出力与重力轴的夹角后,根据负载自重计算出要输出设定的末端推力需要伺服电机提供相应的输出力。
以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相对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挡块。缓冲挡块即可增加对上盖的支撑,又可避免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对两个固定座的撞击,形成对固定座的缓冲保护。
所述上盖的下侧面设置有垫板,垫板上下侧面贯穿开设有缺口,所述光栅尺位于缺口内。
所述底板下侧面设置有连接法兰。力控本体可通过连接法兰固定在与其连接的部件上。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成本低、通用性强,安装灵活简便,力控本体可加装各种自定义工具,进行力控制;采用伺服电机进 行驱动,其动态响应速度快;采用直线光栅传感器检测的位置信息来表征离的大小,力控精度高;本装置采用伺服电机与直线光栅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组成全闭环,能够克服自重及负载,具有双向力控制及负载范围可简易调节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仰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机构安装在底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机构安装在底板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运动连接机构的立体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运动连接机构的立体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运动连接机构的立体图之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动平台机构安装在上盖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动平台机构安装在上盖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动平台机构安装在上盖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机构与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安装后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A-A向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机构与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安装后的立体图之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机构与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安装后的立体图之二;
图15为图11加装垫板后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1加装垫板后的立体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上盖;2、防护罩;3、底板;4、螺纹孔;5、第一直线导轨;6、第二直线导轨;7、伺服电机;8、同步带;9、第一同步轮;10、第二同步轮;11、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13、第三限位块;14、第四限位块;15、传动丝杆;16、第一固定座;17、第二固定座;18、第一轴承;19、第二轴承;20、安装板;21、运动支架;22、第一滑块;23、第二滑块;24、滚珠轴承;25、弹簧;26、光栅支架;27、光栅读数头;28、滑块连 接板;29、光栅尺;30、链接板;31、开光挡板;32、第三滑块;33、第一光电限位传感器;34、第二光电限位传感器;35、第三光电限位传感器;36、倾角传感器;37、缓冲挡块;38、垫板;39、缺口;40、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16,为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包括力控本体,力控本体包括上盖1、防护罩2和底板3,防护罩2环绕底板3周边设置,并且上盖1封合防护罩2的上侧面,底板3封合防护罩2的下侧面;力控本体内设置有固定机构、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和运动平台机构;中间运动连接机构设置在固定机构上并沿其滑动,运动平台机构设置在上盖1的下侧面且运动平台机构可沿固定机构滑动;上盖1开设有螺纹孔4,待控制的力控对象通过螺纹孔4安装在力控本体上;力控本体还设有用于检测运动平台机构位置变化的直线光栅传感器。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运动平台机构部的运动方向。
防护罩2用于保护本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运动平台与上盖1配合,从而将待控制的力控对象安装好并进行柔性力控制的检测;直线光栅传感器可检测运动平台机构位置变化,从而确认待控制的力控对象的表征力的大小。
参阅图3及图4,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直线导轨5、第二直线导轨6、伺服电机7、丝杆模组、同步带8、第一同步轮9、第二同步轮10和安装板20,第一直线导轨5、第二直线导轨6、伺服电机7、丝杆模组分别固定在底板3上;第一直线导轨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12,第二直线导轨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限位块13和第四限位块14,第一直线导轨5与第二直线导轨6对称设置且相互平行,伺服电机7与丝杆模组位于第一直线导轨5与第二直线导轨6之间;丝杆模组包括传动丝杆15、第一固定座16、第二固定座17、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6内的第一轴承18、以及固定在第二固定座17内的第二轴承19,第二固定座17固定在底板3上,传动丝杆15的两端分别套入第一轴承18、第二轴承19内;伺服电机7通过安装板20固定在底板3上,第一固定座16设置在安装板20上,第一同步轮9设置在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上,第二同步轮10设置在由第一轴承18伸出的传动丝杆15上,第一同步轮9通过同 步带8与第二同步轮10联结在一起。第一轴承18与第二轴承19的设置,使得传动丝杆15在伺服电机7的驱动下在两轴承内转动;伺服电机7转动时,第一同步轮9转动,通过同步带8联动第二同步轮10,从而转动传动丝杆15。
参阅图5至图7,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包括运动支架21、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5上并沿其滑行的第一滑块22、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6上并沿其滑行的第二滑块23、滚珠轴承24、弹簧25;第一滑块22与第二滑块23分别固定在运动支架21的两端,滚珠轴承24与弹簧25分别固定在运动支架21上,且滚珠轴承24将运动支架21两端贯穿,传动丝杆15穿设在滚珠轴承24上;直线光栅传感器包括光栅支架26和光栅读数头27,光栅支架26设置在运动支架21上,光栅读数头27固定在光栅支架26上。在传动丝杆15的传动之下,滚珠轴承24带动运动支架21沿传动丝杆15移动。
参阅图8及图9,运动平台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盖1下侧面上的滑块连接板28、光栅尺29、链接板30、以及开光挡板31,滑块连接板28上设置有第三滑块32;链接板30在运动平台机构移动时抵触或脱离弹簧25的自由端;光栅读数头27对准光栅尺29;第三滑块32及滑块连接板28分别设置有四个,每两个滑块连接板28位于上盖1板的同一侧边上,上盖1板两侧的滑块连接板28对称设置;位于一侧边的两个第三滑块32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5上并沿其滑行,位于另一侧边的两个第三滑块32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6上并沿其滑行。第三滑块32的设置,可使得运动平台机构可沿两条直线导轨滑行;光栅读数头27对准光栅尺29,可及时对光栅尺29进行读数;运动平台机构滑行时,链接板30抵触或脱离弹簧25的自由端,光栅读数头27读出光栅尺29上初始状态的读数,从而检测到距离的变化,即弹簧25伸缩量的大小,可获知力控对象的受力,根据力的反馈来控制伺服电机7输出力矩大小。
底板3设置有顺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光电限位传感器33、第二光电限位传感器34、第三光电限位传感器35,开光挡板31随运动平台机构的移动而穿过第一光电限位传感器33或第二光电限位传感器34或第三光电限位传感器35。开光挡板31的穿过,使得各光电限位传感器的光信号切断,从而确认运动平台机构行进的位置信息。
底板3设置有用于检测伺服电机7输出力与重力轴的夹角的倾角传感器36。倾角传感器36检测出伺服电机7输出力与重力轴的夹角后,根据负载自重计算 出要输出设定的末端推力需要伺服电机7提供相应的输出力。
以第一固定座16与第二固定座17相对的一侧为内侧,第一固定座16的内侧与第二固定座17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挡块37。缓冲挡块37即可增加对上盖1的支撑,又可避免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对两个固定座的撞击,形成对固定座的缓冲保护。
上盖1的下侧面设置有垫板38,垫板38上下侧面贯穿开设有缺口39,光栅尺29位于缺口39内。
底板3下侧面设置有连接法兰40。力控本体可通过连接法兰40固定在与其连接的部件上。
本实施例中,倾角传感器36能够检测伺服电机7输出力与重力轴的夹角,并根据负载自重计算出要输出设定的末端推力需要伺服电机7提供相应的输出力。
上述结构直线光栅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变化为弹簧25的伸缩量的大小,根据胡克定律,即运动平台机构所受到的弹簧25推力大小可通过光栅传感器检测到的位置信息来表征。直线光栅传感器作为伺服电机7的位置反馈可以实现根据光栅传感器的位置信息控制伺服电机7的转动,即控制位于中间运动连接机构的运动支架21与运动平台机构的链接板30的相对距离L,弹簧25位于中间运动连接机构的运动支架21与运动平台机构的链接板30之间,两者的相互作用力正比于L,即实现了全闭环的力控制系统。
本装置实现空间任意方向的快速精确力控制,配合独立控制器,可自由安装在所需位置,并可在短距离内(数厘米)实现任意位置的力控制。
本装置中倾角传感器36又称陀螺仪传感器,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系统平衡时,图13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内部的弹簧25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弹簧25产生的弹力Fc、重力Gf分力(根据倾角传感器36反馈的倾角计算)与运动平台机构及输出力Fo平衡。
当扰动外力△F作用在运动平台机构(图8)时,运动平台机构将沿图1所示箭头所示方向产生运动,从而使弹簧25产生压缩或拉伸并产生△X的变形量,由于光栅读数头27和光栅尺29分别位于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和运动平台机构上,弹簧25变形量△X可直接由光栅传感器检测出来,因△F与△X为线性关系,即光栅尺29此时作为力传感器使用,扰动外力△F引起弹簧25产生△X的形 变。
控制系统为双闭环形式的随动系统,即通过控弹簧25一端(与传动丝杆15上的滚珠轴承24固定)的位置来使△X为零,即△F为零,来实现输出力Fo的力控制。
如下为恒力控制的示例:当输出力Fo为10N时,弹簧25原压缩量为Xo外部突然有2N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运动平台机构上,此时弹簧25受力平衡被破坏,假设弹簧25弹性系数为1mm/N,此时弹簧25的一端(与运动平台机构相连接的一端)与运动平台机构将同时产生2mm的移动,此时系统输出力为Fo为12N,由于系统为双闭环随动系统,光栅传感器检测出2mm的移动后,通过控制伺服电机7带动传动丝杠旋转使与弹簧25另一端固定的滚珠轴承24产生沿传动丝杠轴向的移动,移动量为2mm,此时弹簧25将又恢复到原压缩量Xo,运动平台机构输出力又变回Fo。即实现了Fo输出恒为10N的力。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力控本体,所述力控本体包括上盖(1)、防护罩(2)和底板(3),防护罩(2)环绕底板(3)周边设置,并且上盖(1)封合防护罩(2)的上侧面,底板(3)封合防护罩(2)的下侧面;所述力控本体内设置有固定机构、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和运动平台机构;所述中间运动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并沿其滑动,所述运动平台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盖(1)的下侧面且所述运动平台机构可沿所述固定机构滑动;所述上盖(1)开设有螺纹孔(4),待控制的力控对象通过所述螺纹孔(4)安装在所述力控本体上;所述力控本体还设有用于检测运动平台机构位置变化的直线光栅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直线导轨(5)、第二直线导轨(6)、伺服电机(7)、丝杆模组、同步带(8)、第一同步轮(9)、第二同步轮(10)和安装板(20),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第二直线导轨(6)、伺服电机(7)、丝杆模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3)上;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12),所述第二直线导轨(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限位块(13)和第四限位块(14),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与第二直线导轨(6)对称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伺服电机(7)与丝杆模组位于第一直线导轨(5)与第二直线导轨(6)之间;所述丝杆模组包括传动丝杆(15)、第一固定座(16)、第二固定座(17)、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6)内的第一轴承(18)、以及固定在第二固定座(17)内的第二轴承(19),所述第二固定座(17)固定在所述底板(3)上,所述传动丝杆(15)的两端分别套入所述第一轴承(18)、第二轴承(19)内;所述伺服电机(7)通过所述安装板(20)固定在所述底板(3)上,所述第一固定座(16)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0)上,所述第一同步轮(9)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同步轮(10)设置在由所述第一轴承(18)伸出的传动丝杆(15)上,第一同步轮(9)通过所述同步带(8)与所述第二同步轮(10)联结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运动连接机构包括运动支架(21)、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上并沿其滑行的第一滑块(22)、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6)上并沿其滑行的第二滑块(23)、滚珠轴承(24)、弹簧(25);所述第一滑块(22)与第二滑块(23)分别固定 在所述运动支架(21)的两端,所述滚珠轴承(24)与所述弹簧(25)分别固定在所述运动支架(21)上,且所述滚珠轴承(24)将所述运动支架(21)两端贯穿,所述传动丝杆(15)穿设在所述滚珠轴承(24)上;所述直线光栅传感器包括光栅支架(26)和光栅读数头(27),所述光栅支架(26)设置在所述运动支架(21)上,所述光栅读数头(27)固定在所述光栅支架(2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平台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盖(1)下侧面上的滑块连接板(28)、光栅尺(29)、链接板(30)、以及开光挡板(31),所述滑块连接板(28)上设置有第三滑块(32);所述链接板(30)在所述运动平台机构移动时抵触或脱离所述弹簧(25)的自由端;所述光栅读数头(27)对准所述光栅尺(29);所述第三滑块(32)及滑块连接板(28)分别设置有四个,每两个滑块连接板(28)位于上盖(1)板的同一侧边上,上盖(1)板两侧的滑块连接板(28)对称设置;位于一侧边的两个所述第三滑块(32)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上并沿其滑行,位于另一侧边的两个所述第三滑块(32)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6)上并沿其滑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设置有顺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光电限位传感器(33)、第二光电限位传感器(34)、第三光电限位传感器(35),所述开光挡板(31)随所述运动平台机构的移动而穿过第一光电限位传感器(33)或第二光电限位传感器(34)或第三光电限位传感器(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伺服电机(7)输出力与重力轴的夹角的倾角传感器(3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固定座(16)与所述第二固定座(17)相对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第一固定座(16)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17)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挡块(3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下侧面设置有垫板(38),垫板(38)上下侧面贯穿开设有缺口(39),所述光栅尺(29)位于缺口(39)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下侧面设置有连接法兰(40)。
CN201720594244.6U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63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4244.6U CN206863600U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4244.6U CN206863600U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3600U true CN206863600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4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94244.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63600U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36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2657A (zh) * 2017-05-25 2017-08-29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2657A (zh) * 2017-05-25 2017-08-29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0870B (zh) 可变结构参数柔索并联机器人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697003U (zh) 高速上下料智能机器人
KR100454714B1 (ko) 작업용 로봇, 작업용 로봇을 위한 액츄에이터 및 작업용 로봇의 제어방법
CN103017726B (zh) 一种直角坐标方式的机器人位姿误差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7985946A (zh) 一种双举升agv小车
CN108724247A (zh) 用于扩大机器人动作范围的高精度伸缩臂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01049B (zh) 一种具有新型冗余驱动支链的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构
CN106826892B (zh) 吸附式机械手
CN201421681Y (zh) 机械手实训装置
CN103429400A (zh) 接触作业的主动操作装置和方法
CN107102657A (zh)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WO2011107798A4 (en) A counterforce mechanism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CN206863600U (zh) 一种主动柔性力控制设备
CN201672934U (zh) 二维平面气浮导轨零重力吊架
Garcia et al. Trajectory control of planar closed chain fully compliant mechanism
CN108858145B (zh) 一种双柔性机器人同步运动控制装置与方法
CN104949648A (zh) 一种板材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13644736U (zh) 一种新型点胶平台
CN104669266A (zh) 柔性双轴联动反馈控制伺服装置
CN207771443U (zh) 一种数控加工数据综合测量装置
CN219854578U (zh) 一种主动力控液压浮动装置及机器人
CN208215333U (zh) 一种nxt独立式机械手
CN111811508B (zh) Mems组合惯性导航测量单元的固定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5749152U (zh) 一种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检测分支
CN220278355U (zh) 一种单轴机器kk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611, building 13, No. 100 Xianlie Middl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510070 room 611, building 13, compound 100, Xianlie Middle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2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