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4467U - 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4467U
CN206854467U CN201720595332.8U CN201720595332U CN206854467U CN 206854467 U CN206854467 U CN 206854467U CN 201720595332 U CN201720595332 U CN 201720595332U CN 206854467 U CN206854467 U CN 206854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lamp button
lower bending
stamping
stamp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953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安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ENGHU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ENGHU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ENGHU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ENGHU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953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4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4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44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卡扣冲压模具。所述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包括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活动压合抵接;所述第一冲压模具有冲压面,所述冲压面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若干冲压安装位以及落料工位;每一所述冲压安装位设置有一冲压组件,各个所述冲压组件中,至少两个所述冲压组件为下弯曲组件,每一所述下弯曲组件包括一下弯曲固定块和至少一个下弯曲镶件,所述下弯曲固定块开设有至少一个下弯曲固定孔,每一所述下弯曲镶件可拆卸地插设于一所述下弯曲固定孔内。所述弹簧卡扣冲压模具通过优化模具结构以及产品排样方法,从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在诸多电器产品加工领域,经常采用塑料材质进行生产,而采用塑料材质安装产品时需要通过卡扣固定。其中弹簧卡扣作为一种连接通用件,单量需求度高,然而采用传统的冲压模具结构及其排样方法生产弹簧卡扣时,一般通过一次开模成型,这样往往会造成所生产的弹簧卡扣的成品率较低,且由于每道冲压工序每次只能完成一个弹簧卡扣的生产,使得生产效率较低,同时造成生产弹簧卡扣的材料利用率低,制造成本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模具生产弹簧卡扣成品率较低、生产效率低以及生产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优化模具结构以及产品排样方法,从而提高材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以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一种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包括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活动压合抵接;所述第一冲压模具有冲压面,所述冲压面朝向所述第二冲压模,所述冲压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冲压面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若干冲压安装位以及落料工位;每一所述冲压安装位设置有一冲压组件,各个所述冲压组件中,至少两个所述冲压组件为下弯曲组件,每一所述下弯曲组件包括一下弯曲固定块和至少一个下弯曲镶件,每一所述下弯曲固定块设置于一所述冲压安装位中,所述下弯曲固定块开设有至少一个下弯曲固定孔,每一所述下弯曲镶件可拆卸地插设于一所述下弯曲固定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下弯曲组件相邻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下弯曲镶件具有下弯曲抵接面,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大于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一端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一端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为4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为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压面还设置有校正工位,所述校正工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小于所述下弯曲组件对应的冲压安装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所述校正工位设置有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包括校正固定块和至少一个校正镶件,所述校正固定块开设有至少一个校正固定孔,每一所述校正镶件可拆卸地插设于一所述校正固定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压面还设置有吹气工位,所述吹气工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小于所述下弯曲组件对应的冲压安装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所述吹气工位设置有吹气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落料工位设置有落料组件,所述落料组件设置有吹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冲压安装位包括四个加工位,所述落料工位设置有四个落料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弯曲固定块开设有四个所述下弯曲固定孔,所述下弯曲镶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下弯曲镶件一一对应地插设于四个所述下弯曲固定孔内。
上述弹簧卡扣冲压模具,通过在冲压安装位上设置多个下弯曲组件,以形成分体式下弯曲组件,使得在弯曲弹簧卡扣成形的过程中,分步骤进行下弯曲,通过各下弯曲组件能够逐步地使得弹簧卡扣弯曲成形,使得所生产的弹簧卡扣相比于经一次成形的生产工序而言,由于多次弯折可有效调整其弯折偏差,因而使得所生产弹簧卡扣的成品率相对较高。并且,通过具有多个弯曲固定孔的弯曲固定块与多个下弯曲镶件相配合的弯曲组件,使得采用同样规格的生产原材料,在一次完整的工步操作中可同时生产出多个标准的弹簧卡扣,相比于传统冲压模具在一次完整的工步程序中只能生产出一个弹簧卡扣而言,其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提升了生产材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的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下弯曲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冲压模具冲压弹簧卡扣工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校正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落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弹簧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顶部”、“底部”、“底端”、“顶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包括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活动压合抵接;所述第一冲压模具有冲压面,所述冲压面朝向所述第二冲压模,所述冲压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冲压面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若干冲压安装位以及落料工位;每一所述冲压安装位设置有一冲压组件,各个所述冲压组件中,至少两个所述冲压组件为下弯曲组件,每一所述下弯曲组件包括一下弯曲固定块和至少一个下弯曲镶件,每一所述下弯曲固定块设置于一所述冲压安装位中,所述下弯曲固定块开设有至少一个下弯曲固定孔,每一所述下弯曲镶件可拆卸地插设于一所述下弯曲固定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弹簧卡扣冲压模具10,包括第一冲压模100和第二冲压模200,所述第一冲压模100和所述第二冲压模200活动压合抵接。即第一冲压模与第二冲压模相对设置,且通过移动第一冲压模与第二冲压模能够使二者相互压合抵接于一起或彼此远离。所述第一冲压模100具有冲压面300,所述冲压面300朝向所述第二冲压模20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冲压模上也具有冲压面,二者的冲压面彼此相对且在其之间可形成一过料空间,即在冲压产品时,产品原材料放置于该过料空间中,通过第一冲压模与第二冲压模的相互压合使得产品材料被抵压形成需要的产品。所述冲压面300具有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所述冲压面300由所述第一端310向所述第二端320依次设置有若干冲压安装位以及落料工位。每一所述冲压安装位设置有一冲压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冲压组件为下弯曲组件400。即在两个冲压模的冲压面上依次设置多个用于安装阶段式成形的冲压组件的冲压安装位。例如,其中弯曲组件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这样在生产弹簧卡扣时通过多个弯曲组件可保证弹簧卡扣被弯曲的效果优于经过一次弯曲成形的效果,这样可提升模具生产弹簧卡扣的成品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冲压模100与第二冲压模200分别连接驱动器(图未示),驱动器可以是液压缸,也可以是电机。这样通过外力驱动,能够使得两个冲压模相互活动地抵接于一起,例如,其相互靠近抵接或彼此远离。通常模具在加工产品时,其中一冲压模固定不动,称之为静模,驱动另一冲压模使其朝向或远离与其相对设置的一冲压模移动,称之为动模。这样当第一冲压模靠近第二冲压模且相互抵接于一起时,会使得不断通过两者之间的生产材料在经过各个冲压安装位上的冲压组件时被抵压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产品,最终于落料工位处脱离模具。例如,在生产弹簧卡扣时,通过下弯曲组件时,可将在前序工位抵压形成的弹簧片弯曲形成弹簧卡扣。
如图2所示,每一所述下弯曲组件400包括一下弯曲固定块410和一个或多个下弯曲镶件420,即下弯曲镶件可以为1个、2个或3个,优选为4个。每一所述下弯曲固定块420设置于一所述冲压安装位中,所述下弯曲固定块410开设有至少一个下弯曲固定孔430,例如,下弯曲固定孔可以有1个、2个或3个,优选为4个。每一所述下弯曲镶件420可拆卸地插设于一所述下弯曲固定孔430内。即下弯曲镶件可根据需要活动地装配于与其相匹配的弯曲固定孔。例如,当具有4个下弯曲镶件和4个弯曲固定孔对应插设时,则在弯曲工步中可一次性弯折形成4个相同规格的产品,这样相比于一次只能生产出一个产品的弯曲组件而言,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例如,如图3所示,冲压模具冲压弹簧卡扣的生产工序具体为:
将生产弹簧卡扣的原材料放置于冲压模具的冲压面的一端,通过输送带使原材料缓慢地通过第一冲压模与第二冲压模之间,并驱动第一冲压模与第二冲压模抵接与远离。其中输送带在输送原材料至冲压模具上的每一冲压组件的时间,与第一冲压模与第二冲压模每一次相互抵接于一起的时间预设相同。这样能够保证在原材料进入到每一道工序时,第一冲压模与第二冲压模可靠地完成相应工序上的产品成形工作。具体地,生产如图6所示的弹簧卡扣20在各冲压安装位上的冲压工序依次包括:在压线工序中的弹簧卡扣201、上字印时的弹簧卡扣202、进行冲预孔时的弹簧卡扣203、第一次切边工序时的弹簧卡扣204、第一次空步工序时的弹簧卡扣205、下成形状态的弹簧卡扣206、整形工序时的弹簧卡扣207、第二次空步时的弹簧卡扣208、第一次下弯曲45度时的弹簧卡扣209、连续地第三次空步工序时的弹簧卡扣210、第一次下弯曲90度时的弹簧卡扣211、第四次空步工序中的弹簧卡扣212、第二次切边工序时的弹簧卡扣213、冲孔工序完成时的弹簧卡扣214、上成形时的弹簧卡扣215、第二次下成形时的弹簧卡扣216、第二次下弯曲45度时的弹簧卡扣217、第五次空步工序时的弹簧卡扣218、第二次下弯曲90度时的弹簧卡扣219、第六次空步工序完成时的弹簧卡扣220、宽度调整工序时的弹簧卡扣221、第七次空步工序完成时弹簧卡扣222、第八次空步工序时弹簧卡扣223以及落料工步时的弹簧卡扣224。即弹簧卡扣依次在不同的安装工位上的冲压组件的作用下分别形成不同的冲压形状,例如,在压线工位预先冲压出所要生产一弹簧卡扣需要的材料面积,继而在上字印工位上冲压产品字印,预先于冲孔位置冲压孔形,然后依次经过下成形以及整形形成弹簧卡扣的一侧形状,进一步经过两次弯折工序完成弹簧卡扣的一侧形状的冲压,然后经过切边使得成形一侧脱离板材,在另一侧需要冲孔位置进行冲压孔操作,然后依次经过两次成形工序对弹簧卡扣的另一侧进行冲压,然后再进过两次不同角度的弯折以形成弹簧卡扣的另一侧形状。到最终工步中经过整形使得冲压形成最终的弹簧卡扣产品得到校正,然后经落料工序使得所生产的弹簧卡扣脱离冲压模具。可以理解的是,弹簧卡扣在冲压成形时依次先对其一侧进行冲压成形,然后进行另一侧的冲压成形,从而形成一成形的弹簧卡扣,最后通过调整成形的弹簧卡扣的宽度,由落料孔位处脱离模具。
上述弹簧卡扣冲压模具,通过在冲压安装位上设置多个下弯曲组件,以形成分体式下弯曲组件,使得在弯曲弹簧卡扣成形的过程中,分步骤进行下弯曲,通过各下弯曲组件能够逐步地使得弹簧卡扣弯曲成形,使得所生产的弹簧卡扣相比于经一次成形的生产工序而言,由于多次弯折可有效调整其弯折偏差,因而使得所生产弹簧卡扣的成品率相对较高。并且,通过具有多个弯曲固定孔的弯曲固定块与多个下弯曲镶件相配合的弯曲组件,使得采用同样规格的材料在一次完整的工步程序中可同时生产出多个标准的弹簧卡扣,相比于传统冲压模具在一次完整的工步程序中只能生产出一个弹簧卡扣而言,其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提升了生产材料的利用率。同时通过所述弹簧冲模具的成功研发,对于后续同类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了形成良好的弹簧卡扣弯折效果以提升生产成品率,例如,两个所述下弯曲组件400相邻设置。这样通过两个连续设置的弯曲组件,使得弹簧卡扣能够被连续地弯曲成形,减少中间工序环节,保证弹簧卡扣的弯折成形效果。为了便于在弯曲工序中有效地调整冲压模具,例如,每一所述下弯曲镶件420具有下弯曲抵接面,靠近所述冲压面300的第二端320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大于靠近所述冲压面300的第一端310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图未示)。这样可形成不同弯曲角度的下弯曲镶件,例如,在弯曲弹簧卡扣的两侧时,分别预先冲压形成一卡口较大的弹簧卡扣,为了进一步调整冲压弹簧卡扣的弯曲角度使其符合最终的产品要求尺寸,继而在另一下弯曲组件上进行再一次的弯曲冲压,以形成最终符合生产要求的标准卡扣尺寸的弹簧卡扣。这样的冲压工序,相比于经过一次冲压弯曲所生产的弹簧卡扣,其产品生产良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为了使得弹簧卡扣能够逐渐下弯曲,使得形变效果更佳,有利于弯折成合格的弹簧卡扣,例如,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一端310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300之间的夹角为45°,进一步地,为了形成最终弹簧卡扣的卡扣尺寸,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320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为90°,即依次通过45度的弯折冲压与90度的弯折冲压从而形成标注尺寸的弹簧卡扣。并且,在设计下弯曲组件时,由于45度与90度弯折设计较其他角度更加方便,有利于直接通过观察角度进行产品冲压调整,从而可有效减少因调整效果不佳而产出较多的不合格弹簧卡扣。
为了增强弹簧卡扣的稳定性,请再次参阅图1,例如,所述冲压面300还设置有校正工位,所述校正工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320距离小于所述下弯曲组件400对应的冲压安装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所述校正工位设置有校正组件500,即沿着弹簧卡扣的加工路径,校正工位设置于下弯曲组件400的后方,或者说,校正组件500对应的加工工序为下弯曲组件400对应的加工工序之后。如图4所示,所述校正组件500包括校正固定块510和四个校正镶件520,所述校正固定块开设有至少一个校正固定孔530,每一所述校正镶件520可拆卸地插设于一所述校正固定孔530内。这样的校正组件与下弯曲组件形成完全一样的结构,即当弹簧卡扣被冲压成最终形状后,进一步进过校正组件的冲压,保证形成符合标准规格的弹簧卡扣,从而有效避免由于弹性材料自然的收缩性使得最终所生产的卡扣不符合标准要求。
为了进一步稳定地限制校正组件,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合格率,例如,请一并参阅图1,所述冲压面300还设置有限位工位,所述限位工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320距离小于所述校正组件500对应的冲压安装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所述限位工位设置有限位组件600,且所述限位组件600紧邻校正组件500,这样当进行校正冲压时,限位组件能够可靠地抵接于校正组件上,可有效防止在校正工序中,校正组件在受力时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要求尺寸,限位组件的安装有效提高了校正效果,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为了在产品落料以后,使得废料吹出模具冲压面,例如,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冲压面300还设置有吹气工位,所述吹气工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320距离小于所述下弯曲组件400对应的冲压安装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320距离,所述吹气工位设置有吹气组件700。例如,吹气组件包括多个吹气孔,例如,吹气孔的数量为3个或5个。这样当弹簧卡扣被冲压后,当通过落料工位离开模具冲压面时,会在模具的冲压面上残留有废料,为了避免由于废料的残存而影响冲压弹簧卡扣,通过在冲压面上设置吹气工位并于该工位上设置吹气组件,例如,吹气孔贯通开设于模具的冲压面,外接一气源,通过启动气源可将废料吹出冲压面。
为了使得最终的弹簧卡扣脱离模具,例如,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5,所述落料工位,设置有落料组件800,例如,落料组件开设有多个落料孔810,最终的弹簧卡扣能够通过各落料孔离开模具。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地保持落料组件处干净整洁,所述落料组件设置有吹气孔,例如,在落料孔的侧壁上开设吹气孔,这样通过外接气源的作用下使得落料组件处不会残留废料或厂房中的灰烬,以保证弹簧组件干净整洁,可在脱离模具时即可集成包装运输。
为了进一步有效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例如,每一所述冲压安装位包括四个加工位,所述落料工位设置有四个落料孔。这样在一次冲压程序中可同时产出四个规格相同的弹簧卡扣,这样在工程上允许弹簧卡扣的卡口尺寸公差为+/-0.05的情况下,在实际生产经验中,相比于原来为1出1的模具结构,变更为本实施例中1出4的模具结构,产品毛重由原来的0.71g降低至0.53g,这样生产每个产品的原材料可节省0.18g,这样可极大地减少成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接近4倍,与此同时还能够提升生产材料利用率。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调整在一次冲压程序中的每一工位上产出四个相同规格的弹簧卡扣,例如,所述下弯曲固定块400开设有四个所述下弯曲固定孔430,所述下弯曲镶件42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下弯曲镶件一一对应地插设于四个所述下弯曲固定孔内。即每个下弯曲组件包括四个下弯曲镶件,这样能够在一次工步中对应地只产出4个弹簧卡扣,并且为了固定每个下弯曲镶件,每个下弯曲固定块开设四个与下弯曲镶件相对应的下弯曲固定孔,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在第一冲压模与第二冲压模相互挤压的过程中造成下弯曲镶件的设置位置偏离,而影响弹簧卡扣的成形。
为了切割余料,使得最终弹簧卡扣相对于与其相连接的材料分离,例如,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冲压面300还设置有切刀工位,所述切刀工位紧邻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320,所述切刀工位设置有切刀组件900。这样当有多个弹簧卡扣相连接地被冲压时,通过切刀组件切割后,使得相连接的多个弹簧卡扣彼此分离,继而掉落于落料组件中的落料孔中脱离模具。与此同时,在一次生产工序完成后,留存于冲压面上的余料可通过吹气组件将其清理于模具冲压面,以保证冲压模具的整洁。如图6所示,被切刀组件切割后的一独立的弹簧卡扣20,其作为行业内通用件,生产需求量大。而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一块板材在所述冲压模具上一次可生产出4个弹簧卡扣20,因此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满足行业供应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活动压合抵接;
所述第一冲压模具有冲压面,所述冲压面朝向所述第二冲压模,所述冲压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冲压面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依次设置有若干冲压安装位以及落料工位;
每一所述冲压安装位设置有一冲压组件,各个所述冲压组件中,至少两个所述冲压组件为下弯曲组件,每一所述下弯曲组件包括一下弯曲固定块和至少一个下弯曲镶件,每一所述下弯曲固定块设置于一所述冲压安装位中,所述下弯曲固定块开设有至少一个下弯曲固定孔,每一所述下弯曲镶件可拆卸地插设于一所述下弯曲固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弯曲组件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下弯曲镶件具有下弯曲抵接面,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大于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一端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一端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的所述下弯曲抵接面与所述冲压面之间的夹角为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面还设置有校正工位,所述校正工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小于所述下弯曲组件对应的冲压安装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所述校正工位设置有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包括校正固定块和至少一个校正镶件,所述校正固定块开设有至少一个校正固定孔,每一所述校正镶件可拆卸地插设于一所述校正固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面还设置有吹气工位,所述吹气工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小于所述下弯曲组件对应的冲压安装位与所述冲压面的第二端距离,所述吹气工位设置有吹气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工位设置有落料组件,所述落料组件设置有吹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冲压安装位包括四个加工位,所述落料工位设置有四个落料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簧卡扣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弯曲固定块开设有四个所述下弯曲固定孔,所述下弯曲镶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下弯曲镶件一一对应地插设于四个所述下弯曲固定孔内。
CN201720595332.8U 2017-05-24 2017-05-24 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54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5332.8U CN206854467U (zh) 2017-05-24 2017-05-24 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5332.8U CN206854467U (zh) 2017-05-24 2017-05-24 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4467U true CN206854467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9533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54467U (zh) 2017-05-24 2017-05-24 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44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2153A (zh) * 2018-02-12 2020-09-25 Smc模制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柔性抗冲击垫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2153A (zh) * 2018-02-12 2020-09-25 Smc模制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柔性抗冲击垫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1817A (zh) 一种盆架自动送料连续模具
CN106426397B (zh) 聚酯薄膜全自动凸包成型工艺及其凸包成型模切机
CN206854467U (zh) 弹簧卡扣冲压模具
CN207479327U (zh) 一种储液器支架的连续冲压模具
CN102430647A (zh) 一种生产空调连接件的连续模及连续生产空调连接件的方法
CN205110534U (zh) 一种布丁模的落料拉伸模具
CN102430646A (zh) 一种生产挂扣的连续模及连续生产挂扣的方法
CN107008804A (zh) 一种多次拉伸模
CN104998968A (zh) 车辆隔板制造用连续模具及连续制造方法
GB0205267D0 (en) Method of making a helmet
CN204770217U (zh) 车辆隔板制造用连续模具
CN208084786U (zh) 一种片材气压成型模具及冲切系统
CN209812530U (zh) 一种具有刀模和冲模作用的复合模具
CN209887721U (zh) 一种复合下料模具
CN207463945U (zh) 一种汽车esp支架连续自动冲压模
CN204842670U (zh) 车辆大梁加强板拼接件制造用连续模具
CN112091050A (zh) 一种复合端子成型方法及复合端子模具
CN205571183U (zh) 一种调整产品角度的包角折弯机构
CN207681299U (zh) 一种右侧小支架级进模
CN206464444U (zh) 带脱料板的冲压模具
CN105170791B (zh) 车辆大梁加强板拼接件制造用连续模具及连续制造方法
CN205763298U (zh) 一种车门铰链连续模的成型结构
CN107952878B (zh) 一种汽车esp支架连续自动冲压模及冲压工序
CN211637973U (zh) 58弹链搭扣成型级进模
CN2742002Y (zh) 缝纫机底板级进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