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45180U - 一种煤岩识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岩识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45180U
CN206845180U CN201720672817.2U CN201720672817U CN206845180U CN 206845180 U CN206845180 U CN 206845180U CN 201720672817 U CN201720672817 U CN 201720672817U CN 206845180 U CN206845180 U CN 206845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antenna
back timb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728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哲
张剑华
刘混田
杨增福
魏子良
艾兵
刘军乐
陈良
罗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728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45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45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45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煤岩识别装置,包括:与采煤机配合使用的液压支架的本体、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分站;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顶梁伸缩梁的上端面和顶梁伸缩梁的前端面,所述分站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前连杆与所述本体上的控制器安装架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识别煤层厚度的问题,通过第一天线获取顶板方向的煤岩分界面的信息,使采煤机根据信息调整滚筒割煤的高度;通过第二天线获取煤壁方向的煤岩分界面的信息,使采煤机根据信息对煤壁内部的断层、断裂带和冲刷带等异常构造进行识别与探查,保证了采煤机能够避免对断层的切割,使采煤机不被断层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煤岩识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岩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煤炭行业中,综采采煤工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采、装、运、支、处五大工序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如何快速、高效和自动化地识别煤岩分界以及采煤机如何自动识别割煤高度是大中型高产高效矿井期待解决的问题。煤岩识别的准确程度对于准确地掌握顶底煤割的煤力度、保证煤质、准确地计算回收率和节约煤炭资源非常重要。
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打眼的方法对煤岩分界进行识别,不仅劳动强度大并且跟不上工作面的推进,严重影响工作面生产效率。而且,目前与采煤机配合使用的液压支架也不具备自动识别煤层厚度的功能,所以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煤岩识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煤设备不能自动识别煤层厚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煤岩识别装置,包括:
与采煤机配合使用的液压支架的本体、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分站;
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顶梁伸缩梁的上端面和顶梁伸缩梁的前端面,所述分站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前连杆与所述本体上的控制器安装架之间。
此外,所述顶梁伸缩梁的上端面的前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天线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此外,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顶梁伸缩梁的上端面的前部的中部。
此外,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顶梁伸缩梁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30mm。
此外,所述顶梁伸缩梁的前端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天线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此外,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顶梁伸缩梁的前端面的中部。
此外,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顶梁伸缩梁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5mm。
此外,所述第二凹槽外部焊接有耳座。
此外,所述煤岩识别装置还包括电缆,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电缆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所述本体上的顶梁箱体、所述本体上的柱窝前端胶管出口和所述本体上的平衡油缸耳座处胶管环后与所述分站连接。
此外,所述本体上的四连杆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至少1个电缆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识别煤层厚度的问题,通过第一天线3获取顶板方向的煤岩分界面的信息,使采煤机根据信息调整滚筒割煤的高度;通过第二天线4获取煤壁方向的煤岩分界面的信息,使采煤机根据信息对煤壁内部的断层、断裂带和冲刷带等异常构造进行识别与探查,保证了采煤机能够避免对断层的切割,使采煤机不被断层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煤岩识别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煤岩识别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煤岩识别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煤岩识别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只意在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产生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煤岩识别装置,包括:
与采煤机配合使用的液压支架的本体、第一天线3、第二天线4和分站9;
第一天线3和第二天线4分别安装在本体上的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A和顶梁伸缩梁2的前端面B,分站9安装在本体上的前连杆6与本体上的控制器安装架10之间。
通过将第一天线3安装在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A实现对顶板方向的煤岩分界面的探测,通过将第二天线4安装在顶梁伸缩梁2的前端面B实现对煤壁方向的煤岩分界面的探测。顶梁1上的顶梁伸缩梁2可以进行拉伸。可选地,第一天线3和第二天线4为雷达天线,护帮板5用于保护顶梁伸缩梁2。
本体上的前连杆6与本体上的控制器安装架10之间有凹陷的平台,将分站9安装在凹陷的平台上,使分站9能够被固定,同时凹陷的平台也对分站9起到保护的作用。
第一天线3、第二天线4与分站之间9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可选地,通过电磁波进行通信。第一天线3和第二天线4将探测到的煤岩分界面的信息发送给分站9,分站9与采煤机进行通信,从而使采煤机能够根据煤岩分界面的信息进行割煤。煤岩分界面的信息可以为煤层厚度。
本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识别煤层厚度的问题,通过第一天线3获取顶板方向的煤岩分界面的信息,使采煤机根据信息调整滚筒割煤的高度;通过第二天线4获取煤壁方向的煤岩分界面的信息,使采煤机根据信息对煤壁内部的断层、断裂带和冲刷带等异常构造进行识别与探查,保证了采煤机能够避免对断层的切割,使采煤机不被断层损坏。
参照图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A的前部设有第一凹槽12,第一天线3置于第一凹槽12内。
由于天线容易损坏,所以需要对天线进行保护,在安装第一天线3的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A的前部开设第一凹槽12,将第一天线3置于第一凹槽12内,以保护天线在探测煤岩分界面的时候不被损坏。
可以对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支架进行改造得到本实施例中的煤岩识别装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设置于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A的前部的中部。通过将第一凹槽12设置于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A的前部的中部,使第一天线3能够得到两端端面的保护,也使探测的时候更加的方便。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与顶梁伸缩梁2的前端面B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30mm。通过与顶梁伸缩梁2的前端面B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使第一天线3能够得到安全的保护,以避免被撞击。通过实验表明,当第一凹槽12与顶梁伸缩梁2的前端面B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30mm时,第一天线3能够得到安全的保护的同时也不影响第一天线3的探测。可选地,第一凹槽12的尺寸可以为125mm*105mm*60mm。
可选地,可以用半自动火焰切割机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支架的本体上的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进行切割得到第一凹槽12。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顶梁伸缩梁2的前端面B设有第二凹槽13,第二天线4置于第二凹槽13内。同样为了保护第二天线4,在顶梁伸缩梁2的前端面B设有第二凹槽13,使第二天线4置于第二凹槽内,以避免第二天线4在探测中受到损伤。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3设置于顶梁伸缩梁2的前端面B的中部。通过将第二凹槽13设置于顶梁伸缩梁2的前端面B的中部使第二天线4能够得到前端面B两端的保护。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与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A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5mm。通过与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A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使第二天线4能够得到保护,避免第二天线4与顶板冲撞。当第二凹槽12与顶梁伸缩梁2的上端面A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5mm时,第二天线4受到的振动和损坏最小。可选地,第二凹槽12的尺寸可以为165mm*125mm*75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外部焊接有耳座。通过焊接耳座,加强本体的支护强度。
参照图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煤岩识别装置还包括电缆14,电缆14的一端与第二天线4连接,电缆12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天线3、本体上的顶梁箱体、本体上的柱窝前端胶管出口和本体上的平衡油缸耳座处胶管环后与分站9连接。通过电缆14将第一天线3、第二天线4和分站9进行连接,以实现对三者的供电和通信。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上的四连杆设置有用于电缆14穿过的至少1个电缆环。通过在四连杆上设置电缆环,使电缆14的走线时更加的顺畅,整体布线更加整体,不影响在液压支架上工作人员的作业,同时电缆14的长度需要留有余量,以保证工作时电缆不被损坏。可选地,电缆环为2个,对称设置在四连杆的两边。可选地,煤岩识别装置还包括进回液钢管组件7、主阀架8和底座11。
可选地,可以对液压支架的本体上的控制器电源进行接口改造,使分站9从控制器电源取电,电压为12V。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采煤机配合使用的液压支架的本体、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分站;
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顶梁伸缩梁的上端面和顶梁伸缩梁的前端面,所述分站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前连杆与所述本体上的控制器安装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梁伸缩梁的上端面的前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天线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顶梁伸缩梁的上端面的前部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顶梁伸缩梁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梁伸缩梁的前端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天线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顶梁伸缩梁的前端面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顶梁伸缩梁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5mm。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外部焊接有耳座。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煤岩识别装置还包括电缆,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电缆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所述本体上的顶梁箱体、所述本体上的柱窝前端胶管出口和所述本体上的平衡油缸耳座处胶管环后与所述分站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煤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上的四连杆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至少1个电缆环。
CN201720672817.2U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煤岩识别装置 Active CN206845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72817.2U CN206845180U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煤岩识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72817.2U CN206845180U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煤岩识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45180U true CN206845180U (zh) 2018-01-05

Family

ID=60799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72817.2U Active CN206845180U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煤岩识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451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4159A (zh) * 2019-01-31 2019-05-28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极窄脉冲超宽带雷达技术的特厚顶煤厚度探测装置
CN109826626A (zh) * 2019-01-08 2019-05-31 浙江大学 一种智能的采煤机切割模式识别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6626A (zh) * 2019-01-08 2019-05-31 浙江大学 一种智能的采煤机切割模式识别系统
CN109814159A (zh) * 2019-01-31 2019-05-28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极窄脉冲超宽带雷达技术的特厚顶煤厚度探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2066B (zh) 急倾斜煤层伪斜支撑式可伸缩柔性掩护支架机械化采煤法
CN101666230B (zh) 三软煤层加长前梁综采、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及设备
CN203430527U (zh) 护盾式连续掘锚机
CN206845180U (zh) 一种煤岩识别装置
CN106401623A (zh) 一种类土质煤工作面全封闭采煤装置及其采煤方法
CN106150512A (zh) 一种盾构接收用钢套筒反力车装置
CN202391424U (zh) 支护式综合掘锚机
CN203531747U (zh) 综采面过断层用架柱式乳化液钻机
CN110905502A (zh) 一种掘进机机载锚护装置
CN207647510U (zh) 一种采煤工作面掘、装、护装备系统
CN206329337U (zh) 急倾斜煤层的采煤系统
CN203905987U (zh) 回填液压支架
CN203285470U (zh) 一种适用于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液压支架
CN108222995A (zh) 一种支护推进安装保护设备
CN104389605A (zh) 一种采煤工作面密集钢丝绳掩护回撤方法
CN106761874A (zh) 一种带侧护板的自移式超前支护液压支架
CN108286431A (zh) 一种用于钻爆法隧道施工的多功能施工设备
CN205778524U (zh) 一种一人可控多台凿岩机的台车
CN205654063U (zh) 高空拆除塔吊混凝土承台的安全防护平台
CN201606075U (zh) 一种掘护机械
CN203730023U (zh) 一种架棚梁装置
CN210714751U (zh) 一种双伸缩液压柔性掩护支架
CN103352704A (zh) 一种盾构通过竖井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1344038Y (zh) 矿用生存主动式支护网
CN207761644U (zh) 隧道掘进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