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31494U -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31494U
CN206831494U CN201720471453.1U CN201720471453U CN206831494U CN 206831494 U CN206831494 U CN 206831494U CN 201720471453 U CN201720471453 U CN 201720471453U CN 206831494 U CN206831494 U CN 206831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ring
burner body
deep
ai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714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佳强
王维亮
陈雄
晁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Dishwash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Dishwash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Dishwash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714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31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31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31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包括由内至外的第一环燃烧器本体、第二环燃烧器本体、第三环燃烧器本体、第四环燃烧器本体,所述第一环燃烧器本体、第二环燃烧器本体、第三环燃烧器本体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分别为大气式燃烧器或红外线燃烧器,均由混气腔和设置在混气腔顶部的火盖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好、火力大、热效率高、负荷调节比更大、尾气排放低的优点,特别适合中餐烹饪。

Description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燃气灶上的集成大气式燃烧和红外线燃烧的浓淡组合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烧器普遍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大气式燃烧器,另一种是红外线燃烧器。其中,大气式燃烧器属于部分预混式燃烧方式,产生的高温火焰主要以对流换热的方式对加热物进行加热,火焰对加热物进行加热过程中存在化学热损失和物理热损失,大气式燃烧器由于预混燃气浓度较浓,所以大气式燃烧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较好,热负荷调节比较大。红外线燃烧器属于完全预混式远红外线辐射燃烧方式,燃气利用引射器预混燃气燃烧所需要的全部空气量,燃烧时在燃烧板的表面接近无焰状态,燃烧板和高温烟气对加热物进行辐射和对流加热,相比大气式燃烧器,具有传热速度快的优点,从而避免了因火焰与加热物接触时间短暂,导致大量热量未被利用就散发至空间的问题出现,红外线燃烧方式的特点是:尾气排放量极低、热效率高、热负荷调节范围比大气式燃烧方式小,助燃板寿命比大气式火盖寿命短,当出现燃气气源不纯、管道压力变化等特殊情况时容易出现点火困难、回火等现象。
综合上述两种燃烧器的优点,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混合了大气式燃烧和红外线燃烧的浓淡组合燃烧器,这种浓淡组合燃烧器继承了红外线燃烧器节能高效、尾气排量低的优点,也继承了大气式燃烧器稳定性好,火力大、热负荷调节比大的优点。市场上现有的组合燃烧器都以大气式燃烧方式为主,以远红外线燃烧方式为辅,在节能和尾气排放量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另外,市场上现有的不论是大气式燃烧器、红外线燃烧器、还是浓淡组合式燃烧器,点火针和感应针不是放置在燃烧器火盖的中心部位就是放置在内外环火之间部位,这样设计不但会导致火盖上表面存在大量的加热盲区,也使得点火针和感应针长时间忍受高温加热,导致点火针和感应针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觖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力大、热效率高的燃烧器,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包括由内至外的第一环燃烧器本体、第二环燃烧器本体、第三环燃烧器本体、第四环燃烧器本体,所述第一环燃烧器本体、第二环燃烧器本体、第三环燃烧器本体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分别为大气式燃烧器或红外线燃烧器,均由混气腔和设置在混气腔顶部的火盖组成。
进一步,大气式燃烧器和红外线燃烧器相间隔设置。
进一步,最内层的第一环燃烧器本体为红外线燃烧器。
进一步,红外线燃烧器的出火孔设置在火盖的上表面上;大气式燃烧器的出火孔设置在火盖的上表面上,或设置在火盖的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第三环燃烧器本体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中的混气腔分上下两层设置,位于下层的混气腔向上延伸出燃气通道与顶部的火盖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环燃烧器本体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中的混气腔分别与一下引射管连接,或,所述第三环燃烧器本体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中的混气腔中的一个与引射管连接,在两个混气腔之间设置通气口。
进一步,所述燃气通道为多个沿周向相间隔设置,相对应的位于顶部的火盖沿周向设置多个并相间隔设置,或在火盖上设置的出火孔分成多组,各组之间相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燃烧器的燃气量占总燃气量的50%以上。
进一步,还包括点火针和感应针,在所述第一环燃烧器本体的中心设置中心通孔,所述点火针和感应针安装在所述中心通孔内;或在所述第二环燃烧器本体和第三环燃烧器本体之间设置有环形通道,所述点火针和感应针安装在所述环形通道内;或所述点火针和感应针安装在第四环燃烧器本体的外侧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灶,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设置有四环燃烧器本体,集合了大气式燃烧器和红外线燃烧器的优点,具有稳定性好、负荷调节比更大、尾气排放低、火力大、热效率高的优点,特别适合中餐烹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燃烧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燃烧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燃烧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燃烧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燃烧器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燃烧器结构剖视图。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环燃烧器本体1,第二环燃烧器本体2,第三环燃烧器本体3,第四环燃烧器本体4,燃气通道5,点火针6,感应针7,长明火通道8,通气口9,环形通道10;
第一混气腔11,第一火盖12,第一引射管13;
第二混气腔21,第二火盖22,第二引射管23;
第三混气腔31,第三火盖32,第三引射管33;
第四混气腔41,第四火盖42,第四引射管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包括由内至外的第一环燃烧器本体1、第二环燃烧器本体2、第三环燃烧器本体3、第四环燃烧器本体4。第一环燃烧器本体1、第二环燃烧器本体2、第三环燃烧器本体3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4分别为大气式燃烧器或红外线燃烧器。
本实施例中,优选大气式燃烧器和红外线燃烧器相间隔设置,更优选最内层的第一环燃烧器本体1为红外线燃烧器,第二环燃烧器本体2为大气式燃烧器,第三环燃烧器本体3为红外线燃烧器,第四环燃烧器本体4为大气式燃烧器。
本实施例中,优选以红外线燃烧为主,大气式燃烧为辅的方式,其中红外线燃烧器的燃气量占总燃气量的50%以上,并优选最佳值为70%-80%,相比较于同类型的大气和红外混合燃烧的燃烧器,更加节能高效,燃烧器火盖的利用率也更高,尾气排放量更低。
第一环燃烧器本体1由第一混气腔11和设置在第一混气腔11顶部的第一火盖12组成,第一混气腔11与第一引射管13连接。第二环燃烧器本体2由第二混气腔21和设置在第二混气腔21顶部的第二火盖22组成,第二混气腔21与第二引射管23连接。第三环燃烧器本体3由第三混气腔31和设置在第三混气腔31顶部的第三火盖32组成,第三混气腔31与第三引射管33连接。第四环燃烧器本体4由第四混气腔41和设置在第四混气腔41顶部的第四火盖42组成,第四混气腔41与第四引射管43连接。
第二火盖22套装在第一火盖12的外侧,第三火盖32套装在第二火盖22的外侧,第四火盖42套装在第三火盖32的外侧。第一火盖12、第二火盖22、第三火盖32和第四火盖42的出火孔均设置在火盖的上表面上。其中,最外圈的第四火盖42上的出火孔也可以设置在第四火盖42的侧壁上。第一火盖12和第三火盖32优选采用堇青石蜂窝陶瓷红外线燃烧板或金属蜂窝红外发热板。
第二混气腔21围绕在第一混气腔11的外围设置。第四混气腔41围绕在第三混气腔31的外围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三混气腔31和第四混气腔41分上下两层设置,第三混气腔31设置在上层,第四混气腔41设置在下层,第四混气腔41向上延伸出燃气通道5与顶部的第四火盖42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燃气通道5为多个沿周向相间隔设置,对应地,第四火盖42沿周向设置多个并相间隔设置,每个燃气通道5的顶部对应一个第四火盖42。或者,第四火盖42呈完整的环形,但其上的出火孔分成多组,每个燃气通道5的顶部对应一组出火孔。这种结构在两个相邻的第四火盖42之间或相邻的两组出火孔之间形成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通路,在保证加大火力的前提下,更有利于空气进入第三火盖32、第二火盖22及第一火盖11内,利于燃气在从出火孔喷出后再表面进行二次预混,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本实施例中,点火针6和感应针7设置在第四环燃烧器本体4的外侧壁上,点火针6和感应针7不位于火焰的中心,避免了长时间高温加热,大幅延长了点火针6和感应针7的使用寿命。而且点火针6和感应针7设置在燃烧器的外侧壁上,不会占用有效的燃烧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燃烧效率。
还可以在第一环燃烧器本体1的中心设置一中心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一火盖12围绕中心通孔设置,将点火针6和感应针7安装在中心通孔内。
为了保证使用安全,燃烧器上一般都设置有长明火,如图2所示,第三混气腔31内设置有一长明火通道8,长明火通道8的一端抵达第四火盖42外侧壁的内侧后向上穿过第四火盖42。长明火通道8的另一端与第一混气腔11连通,因为第一环燃烧器本体为红外线燃烧器,但为确保感应针7能够检测到长明火的火焰,长明火通道8内即第一混气腔11内的一次空气系数a<1,燃烧处于明火状态。对于将点火针6和感应针7安装在中心通孔内的结构,则不需要设置长明火通道8。
本实施例中,第一环燃烧器本体1、第二环燃烧器本体2、第四环燃烧器本体4内预混燃气的一次空气系数a<1,预混燃气分别从第一引射管13、第二引射管23、第四引射管43分别进入第一混气腔11、第二混气腔21和第四混气腔41后,分别从顶部的第一火盖12、第二火盖22、第四火盖42上喷出燃烧,形成向上的火焰。同时,第三环燃烧器本体3内预混燃气的一次空气系数a≥1,预混燃气从第三引射管33进入第三混气腔31后从顶部的第三火盖32上喷出燃烧,燃烧板发红火焰处于微焰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为四环四控的独立燃烧器,最小的火焰为第一环燃烧器本体1燃烧,再为第一环燃烧器本体1和第二环燃烧器本体2同时燃烧,再增加第三环燃烧器本体3燃烧,最大火时为四个燃烧器本体同时燃烧。该燃烧器可以实现独立四环火焰随意调节,使用效果更好。
该燃烧器的火盖发热面积利用率高,没有加热盲区,几乎燃烧器火盖的全部区域都在燃烧放热,热效率大幅提高,而且设有四环火焰,火力较大,特别适合中餐烹饪。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混气腔31和第四混气腔41分为上下层设置,由第四混气腔41与第四引射管43连通,第三混气腔31和第四混气腔41之间通过通气口9相互连通,通气口9可以只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预混燃气由第四引射管43进入第四混气腔41后,经过燃气通道5从顶部的第四火盖42喷出燃烧,同时,预混燃气经过通气口9进入第三混气腔31,从顶部的第三火盖32喷出燃烧。本实施例中,四个燃烧器本体内预混燃气的一次空气系数a均小于1,燃烧时四个火盖均处于有火焰的明火状态。
实施例三:
如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环燃烧器本体2和第三环燃烧器本体3之间设置有环形通道10,点火针6和感应针7安装在环形通道10内。本实施例中,由于点火针6和感应针7安装在燃烧器的中心,无需实施例一中的长明火通道8。
本实施例中,第二火盖22套装在第一火盖12的外侧,第一火盖12的出火孔设置在上表面上,第二火盖22的出火孔可以设置在第二火盖22的上表面上,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火盖22外侧的侧壁上。
第四火盖42套装在第三火盖32的外侧,第三火盖32的出火孔设置在上表面上,第四火盖42的出火孔可以设置在第四火盖42的上表面上,还可以设置在第四火盖42外侧的侧壁上。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混气腔31和第四混气腔41分为上下层设置,由第四混气腔41与第四引射管43连通,第三混气腔31和第四混气腔41之间通过通气口9相互连通。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壳体、面板、燃气阀、控制开关、风机及如上所述的燃烧器等,在面板上还安装有用于支撑锅体的支撑架。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的第一环燃烧器本体、第二环燃烧器本体、第三环燃烧器本体、第四环燃烧器本体,所述第一环燃烧器本体、第二环燃烧器本体、第三环燃烧器本体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分别为大气式燃烧器或红外线燃烧器,均由混气腔和设置在混气腔顶部的火盖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大气式燃烧器和红外线燃烧器相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最内层的第一环燃烧器本体为红外线燃烧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红外线燃烧器的出火孔设置在火盖的上表面上;大气式燃烧器的出火孔设置在火盖的上表面上,或设置在火盖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燃烧器本体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中的混气腔分上下两层设置,位于下层的混气腔向上延伸出燃气通道与顶部的火盖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燃烧器本体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中的混气腔分别与一个引射管连接;或,所述第三环燃烧器本体和第四环燃烧器本体中的混气腔中的一个与引射管连接,在两个混气腔之间设置通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通道为多个沿周向相间隔设置,相对应的位于顶部的火盖沿周向设置多个并相间隔设置,或将在火盖上设置的出火孔分成多组,各组之间相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燃烧器的燃气量占总燃气量的5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火针和感应针,在所述第一环燃烧器本体的中心设置中心通孔,所述点火针和感应针安装在所述中心通孔内;或在所述第二环燃烧器本体和第三环燃烧器本体之间设置有环形通道,所述点火针和感应针安装在所述环形通道内;或所述点火针和感应针安装在第四环燃烧器本体的外侧侧壁上。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浓淡组合燃烧器。
CN201720471453.1U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 Active CN206831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1453.1U CN206831494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1453.1U CN206831494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31494U true CN206831494U (zh) 2018-01-02

Family

ID=60769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71453.1U Active CN206831494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314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7110A (zh) * 2018-06-04 2019-09-06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三环燃烧器
CN112432174A (zh) * 2020-11-27 2021-03-02 华中科技大学 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7110A (zh) * 2018-06-04 2019-09-06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三环燃烧器
CN112432174A (zh) * 2020-11-27 2021-03-02 华中科技大学 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9923B (zh) 一种高效三环火燃烧器及燃气灶
US4510890A (en) Infrared water heater
CN207334729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低焰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6524161A (zh) 一种家用灶具燃烧器
CN206310493U (zh) 一种家用灶具燃烧器
CN206831494U (zh)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2212328A (zh) 燃烧器及其应用
CN202253785U (zh) 商用节能灶
CN201909354U (zh) 具有二次燃烧结构的节能炉
CN102734797A (zh) 家用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
CN109307267A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低焰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8800124A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7334727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8253582U (zh) 一种聚热催化型多头燃烧器
CN203385026U (zh) 回火式节能燃气灶
CN102538026B (zh) 一种天然气炕灶
CN205560858U (zh) 炊用燃气大锅灶
CN102537960B (zh) 商用大功率高效环保无焰红外线灶芯
CN102062418B (zh) 具有二次燃烧结构的节能炉
CN202109534U (zh) 一种高效低污染中餐燃气炒菜灶
CN108413398A (zh) 一种聚热催化型多头燃烧器
CN203273967U (zh) 一种组合式高热负荷燃烧器
CN204786405U (zh)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N108224489A (zh) 一种高效环保燃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6439937A (zh) 一种防回火民用燃气锅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5

Address after: 266000, Haier Industrial Park, 236 Qingdao Bay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DISHWASH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