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19857U - 共模电感 - Google Patents

共模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19857U
CN206819857U CN201720736217.8U CN201720736217U CN206819857U CN 206819857 U CN206819857 U CN 206819857U CN 201720736217 U CN201720736217 U CN 201720736217U CN 206819857 U CN206819857 U CN 206819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on mode
connecting portion
mode inductance
base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62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362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19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19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19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磁芯,及对称缠绕在所述磁芯上的两个线圈,所述底座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中间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的两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设有贴合引脚。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共模电感中,由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贴合引脚,所以使得所述共模电感便于通过贴片的方式与电路板焊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共模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模电感。
背景技术
计算机、各种服务器、电信产品以及等电子仪器内部的主板上混合了各种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它们中的开关电源工作时会产生大量高频的电磁干扰,而在主板上设置共模电感能够用于过滤电磁干扰信号,抑制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共模电感主要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磁芯及设于磁芯上的两个线圈,两个线圈的匝数和相位都相同。为了便于将共模电感焊接在主板上,一般会在底座上设有引脚,且引脚主要设置在底座的底面上,形成插接式结构。
现有技术中的共模电感,其引脚为插接式结构,只能够采用人工进行插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模电感,便于采用贴片的方式与电路板焊接,以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共模电感,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磁芯,及对称缠绕在所述磁芯上的两个线圈,所述底座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中间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的两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设有贴合引脚。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共模电感中,由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贴合引脚,所以使得所述共模电感便于通过贴片的方式与电路板焊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引脚包括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接线部,与所述接线部连接的引脚连接部,与所述引脚连接部连接的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间隔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底板平行,所述引脚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接线部和所述贴合部之间呈圆弧过渡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采用的导线为聚氨酯漆包线。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部为“T”字型的截面结构,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间隔连接部及设于所述间隔连接部上的吸取部,且所述吸取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隔连接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连接部与所述吸取部之间呈圆弧过渡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部高出所述支撑部的部分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四周分别设有四个支点,所述支点和所述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相对表面上,且位于所述接线部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支点到所述接线部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贴合部到所述接线部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为“口”字型,所述磁芯的两边粘结在所述支撑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底座上形成两个容纳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共模电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共模电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共模电感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共模电感,包括底座10,设于所述底座10上的磁芯11,及对称缠绕在所述磁芯11上的两个线圈12,所述底座10包括底板101,设于所述底板101中间的间隔部102,所述间隔部102的两端设有支撑部103,所述支撑部103的两端设有贴合引脚104。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03对称设于所述间隔部102的两端。
所述磁芯11为“口”字型,所述磁芯11的两边粘结在所述支撑部103上,另外两边用于绕制所述线圈12。所述磁芯11为锰锌铁体磁芯,所述磁芯11的外表面上喷涂环氧树脂来绝缘,且通过环氧树脂胶粘结在所述支撑部103上。
请参阅图1至图3,两个所述线圈12对称缠绕在所述磁芯11的两边上,每一线圈12的两个接线端缠绕在所述贴合引脚104上。所述线圈12采用的导线为聚氨酯漆包线,耐温等级为H级,且可以直接焊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线圈12的中的漆包线截面形状为扁平状,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漆包线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贴合引脚104包括与所述支撑部103连接的接线部1041,与所述接线部1041连接的引脚连接部1042,与所述引脚连接部1042连接的贴合部1043,所述贴合部1043与所述间隔部102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01的两侧,且所述贴合部1043与所述底板101平行。
所述引脚连接部1042分别与所述接线部1041和所述贴合部1043之间呈圆弧过渡方式连接,能够减小应力,增加所述引脚连接部1042分别与所述接线部1041和所述贴合部1043之间的强度,避免贴片时在连接处折断。每一所述线圈12的两个接线端缠绕在所述贴合引脚104的所述接线部1041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采用塑胶材料,所述贴合引脚104采用铜包钢材料,其中,所述贴合部1043用于在贴片焊接时,与电路板上的焊盘直接焊接。
所述贴合部1043与所述接线部1041平行,且背向所述底座10向外延伸,便于在贴片时进行焊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引脚连接部1042与所述接线部1041之间、与所述贴合部1043之间的夹角都为钝角。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贴合部1043朝向所述底座10的方向延伸,此时,所述引脚连接部1042与所述接线部1041之间夹角为钝角、与所述贴合部104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请参阅图4,所述间隔部102为“T”字型的截面结构,包括与所述底板101连接的间隔连接部1021及设于所述间隔连接部1021上的吸取部1022。所述吸取部1022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隔连接部1021的宽度,便于在贴片时,增大贴片机自动吸取所述共模电感的吸附面积。所述间隔连接部1021与所述吸取部1022之间呈圆弧过渡方式连接,这样可以减小所述间隔连接部1021与所述吸取部1022之间的应力,增大所述间隔部102的使用寿命。
所述间隔部102高出所述支撑部103的部分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支撑部103之间的距离,便于放置所述磁芯11。
所述间隔部102与所述支撑部103在所述底座10上形成两个容纳槽105,所述容纳槽105用于收容所述线圈12。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共模电感中,由于所述底座10上设有所述贴合引脚104,且所述贴合引脚104中的贴合部1043与所述底座10的底板101平行,所以使得所述共模电感便于通过贴片的方式与电路板焊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10a,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a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底座10a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底座10a四周分别设有四个支点106,所述支点106和所述支撑部103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0a的两相对表面上,且位于所述接线部1041的正下方。
所述支点106到所述接线部1041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贴合部1043到所述接线部1041的垂直距离。所述支点106与所述底座10a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点106一方面是增加所述接线部1041与所述底座10a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是在进行贴片焊接时,加大所述底座10a的底面与电路板上的焊点之间的距离,避免焊点对所述共模电感造成干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共模电感,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磁芯,及对称缠绕在所述磁芯上的两个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中间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的两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设有贴合引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引脚包括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接线部,与所述接线部连接的引脚连接部,与所述引脚连接部连接的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间隔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底板平行,所述引脚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接线部和所述贴合部之间呈圆弧过渡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采用的导线为聚氨酯漆包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为“T”字型的截面结构,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间隔连接部及设于所述间隔连接部上的吸取部,且所述吸取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隔连接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连接部与所述吸取部之间呈圆弧过渡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高出所述支撑部的部分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四周分别设有四个支点,所述支点和所述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相对表面上,且位于所述接线部的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到所述接线部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贴合部到所述接线部的垂直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为“口”字型,所述磁芯的两边粘结在所述支撑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底座上形成两个容纳槽。
CN201720736217.8U 2017-06-22 2017-06-22 共模电感 Active CN206819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6217.8U CN206819857U (zh) 2017-06-22 2017-06-22 共模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6217.8U CN206819857U (zh) 2017-06-22 2017-06-22 共模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19857U true CN206819857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6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6217.8U Active CN206819857U (zh) 2017-06-22 2017-06-22 共模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19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29762U (zh) 环形电感固定座、环形电感及电路板
CN206819857U (zh) 共模电感
CN208444728U (zh) 平板变压器
CN212136106U (zh) 一种多气隙高绝缘大电流电感
CN206312709U (zh) 新型变压器
CN201717109U (zh) 超薄变压器
CN202285194U (zh) 平板变压器
CN208908181U (zh) 贴片电感及电子设备
CN208570313U (zh) 一种卧式薄型化屏蔽大电流电感器
CN201138594Y (zh) 信号隔离、耦合及阻抗匹配的电感器
CN207731758U (zh) 一种适用于有源滤波器逆变侧的环形立绕电感器
CN209056363U (zh) 用于脉冲滤波器的变压器
CN210245284U (zh) 一种双线卷绕变压器
CN211237950U (zh) 一种简易结构的变压器骨架
CN103489567B (zh) 共模电感
CN209357581U (zh) 一种电感
CN209561149U (zh) 一种无骨架大电流电感
CN208954770U (zh) 一种开关电源变压器
CN214123799U (zh) 一种具有防倾斜功能的继电器轭铁
CN209374247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电感
CN209526003U (zh) 一种底板电感
CN204390853U (zh) 电感器
CN213340026U (zh) 一种高饱和电流的复合电感器
CN211654531U (zh) 一种新型Class-D功率电感
CN209374248U (zh) 一种便于出线的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