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出光模块和投影设备,可以对光学元件进行调整,保证光束能够很少损失并准确地被传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具有用于安装光学元件的安装孔;微调组件,微调组件用于调整安装支架的位置。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光学元件调节组件通过调节微调组件来调整安装支架安装的位置,从而达到调整安装于安装支架的安装孔的光学元件位置的目的,保证光学元件中心轴线与在光束传输方向上位于光学元件下游的光接收部件的中心轴线准确对位。
进一步的,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设置有用于安装光学元件的安装孔,第二支架设有与安装孔相对的架孔,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连接,微调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一调节件与第二支架相连接,通过第一调节件施加于第二支架的作用力以驱动第二支架带动第一支架产生第一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架在第一调节件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支架一起移动,从而带动光学元件进行移动,实现对光学元件的位置进行调整。
又进一步的,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弹性件的一自由端与第二支架相抵接,在第一调节件对第二支架施加作用力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增长或缩短。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使得第一调节件对第二支架所施加的作用力更稳定,也使得第二支架的移动更平稳,更利于对第二支架的位置的准确调整。
再进一步的,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设置有第一预留孔,第一调节件与第一预留孔相连接,第一预留孔在第一调节件驱动下沿着第一调节件的轴向方向移动。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件通过与第一预留孔连接来实现与第二支架可靠连接,且能够保证第一调节件稳定、平稳地驱动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移动。
再进一步的,微调组件还包括两个限位孔、两个凸起部和两个第二调节件,两个凸起部设置于第一支架,两个限位孔设置于第二支架,两个凸起部分别置于两个限位孔中,两个凸起部均设置有第二预留孔,第二调节件对应地与第二预留孔相连接,通过分别拨动两个第二调节件的其中一个使得两个凸起部能够沿着两个限位孔产生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且方向相对的移动,从而驱动第一支架相对于第二支架产生第二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对两个第二调节件的操作,能够实现对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光学元件的位置进行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调整。
再进一步的,第二支架还设置有第二凸块,在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设有一个限位孔。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凸块以使得一个限位孔设在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可以使安装支架整体结构紧凑,节省了空间。
再进一步的,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件,第二凸块设置有第三预留孔,第一锁紧件与第三预留孔相连接并抵压第一支架。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锁紧件与第三预留孔相连接并抵压第一支架,可以防止第一支架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发生非必要的位移。
再进一步的,第二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台板和第一凸台,第二支架设有贯通第一台板并延伸至第一凸台内的第一预留孔,第一调节件与第一预留孔相连接,第一预留孔在第一调节件驱动下沿着第一调节件的轴向方向移动。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调节件与第一预留孔相连接,使得第一调节件与第二支架可靠连接且第一调节件可以稳定、平稳地驱动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移动,从而对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光学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准确地调整。
再进一步的,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件,第二支架设有贯通第一台板和第一凸台的第二预留孔,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预留孔相连接并抵压第一支架。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锁紧件,当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预留孔相连接并抵压第一支架时,可以实现对第一支架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再进一步的,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件,第二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凸台和第二台板,第二台板上设有第一贯通开口,第二凸台设有与第一贯通开口相对的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包括第一过孔、背对第一支架的第一沉孔和位于第一过孔与第一沉孔之间的第一阶梯面,第一支架上设有与第一过孔相对的第三预留孔,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二调节头和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头置于第一沉孔中,第二调节杆经过第一过孔与第三预留孔相连接,第一贯通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二调节头的尺寸,第三预留孔在第二调节件驱动下沿着第二调节件的轴向方向移动,通过第二调节件驱动第一支架相对于第二支架产生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调节件,能够对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光学元件的位置实现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调整。
再进一步的,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在第一支架与第二凸台相对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凹孔,在第二支架上设有与第一凹孔相对的抵板,第二弹性件沿第二方向压缩布置在第一凹孔和抵板之间。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由于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因而使得第二调节件对第一支架所施加的作用力更稳定,也使得第一支架的移动更平稳。
再进一步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还包括支座组件,支座组件包括支座本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微调组件容纳于支座本体的容纳腔中,支座本体包括第一调节开孔和第一支板,第一支板设于第一调节开孔中,在第一支板上设有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包括第二过孔、背对第二支架的第二沉孔和位于第二过孔和第二沉孔之间的第二阶梯面,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头和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头置于第二沉孔中,第一调节杆经过第二过孔与第一预留孔相连接,支座本体还包括与第一支板固定连接并具有第二贯通开口的盖板,第二贯通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一调节头的尺寸。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支座本体的容纳腔不仅容纳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微调组件还可很大程度防止外界杂物对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微调组件的污染,通过第二阶梯面或/和盖板对第一调节头在的位置第一方向上的限制,使得第一预留孔在第一调节件驱动下沿着第一调节件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实现通过对第一调节件的调节来调整第二支架相对于支座本体的位置。
再进一步的,第一调节开孔中设有与第一支板相邻的第一贯通孔,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件,第二支架设有贯通第一台板和第一凸台的第二预留孔,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预留孔相连接并抵压第一支架,第一贯通孔与第二预留孔相对,第一锁紧件经第一贯通孔与第二预留孔相连接。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锁紧件,当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预留孔相连接并抵压第一支架时,可以实现对第一支架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再进一步的,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二锁紧件,支座本体还包括第二调节开孔和第二支板,第二支板设于第二调节开孔中,在第二支板上设有第四预留孔,第二锁紧件经第四预留孔抵压第二台板除第一开孔之外的部分。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锁紧件,当第二锁紧件经第四预留孔抵压第二台板除第一开孔之外的部分,可以实现对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再进一步的,第二调节开孔中设有与第二支板相邻的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与第三预留孔相对,第二调节件经第二贯通孔与第三预留孔相连接。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贯通孔,能够方便第二调节件与第三预留孔的连接以及对第二调节件的调节。
再进一步的,支座组件还包括与支座本体固定连接以密封第一调节开孔的第一密封板以及与支座本体固定连接以密封第二调节开孔的第二密封板。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可以提高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密封性能,避免外界杂物进入第一调节开孔和第二调节开孔,以及进一步避免外界杂物进入容纳腔。
再进一步的,在支座本体和第二支架之间布置有第一弹性件,随着第一预留孔在第一调节件驱动下沿着第一调节件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增长或缩短。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座本体和第二支架之间布置第一弹性件,使得第一调节件对第二支架所施加的作用力更稳定,也使得第二支架相对于支座本体的移动更平稳,更利于对第二支架的位置的准确调整。
再进一步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腰形定位孔,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一腰形定位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第一定位组件经第一腰形定位孔与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将第一支架抵接于第二支架,当第一支架相对于第二支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一腰形定位孔在第一定位组件的引导下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组件和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的第一腰形定位孔,既通过第一定位组件实现了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固定,也通过第一支架借助第一腰形定位孔在第一定位组件的引导下沿着第二方向的移动实现第一支架相对于第二支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再进一步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腰形定位孔,支座本体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二腰形定位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二定位组件经第二腰形定位孔与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第二定位组件用于将第二支架抵接于支座本体,当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腰形定位孔在第二定位组件的引导下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定位组件和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腰形定位孔,既通过第二定位组件实现了对第二支架和支座本体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固定,也通过第二支架借助第二腰形定位孔在第二定位组件的引导下沿着第一方向的移动实现第二支架相对于支座本体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再进一步的,第一定位组件或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紧固件、调节机构弹簧和垫片,调节机构弹簧和垫片套设于紧固件的外周,且第一腰形定位孔或第二腰形定位孔内布置有调节机构弹簧和垫片。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设置成包括紧固件、调节机构弹簧和垫片,可以在施加弹性抵压力的同时起到连接、固定作用,使得连接、固定作用稳定、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光模块,包括光学元件,光学元件为出光透镜,还包括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光学元件调节组件为如上文所述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出光模块包括上述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且光学元件为出光透镜,从而通过调节光学元件调节组件来调整出光透镜的位置,从而使得光束经过出光透镜能够很少损失并准确地出射至下游光接收部件,保证了出光模块具有很高的光束传输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包括光源组件,还包括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光学元件调节组件为如上文所述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
本实施技术方案中,投影设备包括光源组件和上述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从而通过调节光学元件调节组件来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从而使得光源组件所产生的光束经过光学元件能够很少损失并准确地出射至下游光接收部件,保证了投影设备具有很高的投影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及具有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出光模块和投影设备,当进行组装时将光学元件安装于安装支架所设置的安装孔,然后将安装支架安装于出光模块或投影设备相应位置处,通过调节微调组件,可以调整安装支架安装的位置,如此达到调节光学元件位置的目的,从而可以保证光学元件的中心轴线与在光束传输方向上位于光学元件下游的光接收部件的中心轴线准确对位,经过光学元件后出射的光束可很少损失并准确地被光接收部件接收及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出光模块及投影设备,可以对光学元件进行调整,保证经过光学元件后出射的光束很少损失并准确地被接收及利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2、3和图12,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支架和微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和微调组件,其中安装支架具有用于安装光学元件的安装孔;微调组件设置于安装支架,微调组件用于调整安装支架的位置。
如此,当进行组装时将光学元件安装于安装支架所设置的安装孔,通过调节微调组件,可以调整安装支架安装的位置,如此达到调整光学元件位置的目的,从而可以保证光学元件中心轴线与在光束传输方向上位于光学元件下游的光接收部件的中心轴线准确对位。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元件可以为透镜、扩散片、反射镜片等,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优选的为出光透镜,在下文中将以安装出光透镜为例对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进行说明。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相应的光学元件进行安装。
还需要说明的,安装支架可以作为整体结构安装于相应的投影设备中,当然,也不排除将安装支架安装于出光外壳13中后,再安装于投影设备中,在本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均以安装支架安装于出光外壳13作为优选的安装方式且光学元件优选为出光透镜来对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可知的是,该学元件调节组件也可以应用于对其他类型的透镜或者扩散片、反射镜片等光学元件进行位置调节,则这些光学元件根据其在投影设备中对光束的不同作用被安装在投影设备中相应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2和3,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优选设置方式为: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其中第一支架1设置有用于安装出光透镜的安装孔,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相连接。第二支架2设有与安装孔相对的架孔,架孔的孔径优选地设置成略大于安装孔的孔径,使得安装在安装孔中的出光透镜的整体面向架孔以接收光束而不受第一支架的位置改变的影响。另外,架孔也可以由架口所替代,也就是说,只要第二支架设有敞开空间以供光束经过并射向安装孔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光束经过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传输方向,第一支架1相较于第二支架2,位于该光束的更下游侧,因此,光束在传输过程中,从第二支架2的架孔经过第二支架2后入射至安装在安装孔中的出光透镜并进一步出射。微调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3,第一调节件3与第二支架2相连接,例如,第一调节件可以穿过出光外壳13的通孔并与第二支架2相连接。优选的,第一调节件3采用内六角圆柱调节螺丝,通过旋转第一调节件3,使得第一调节件3对第二支架2施加作用力,驱动第二支架2带动第一支架1产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更具体来说,在利用六角螺丝刀对采用内六角圆柱调节螺丝的第一调节件3进行旋转时,由于第二支架2的螺纹孔与该第一调节件3螺纹连接,且具体为第一调节件3只是围绕其轴线旋转而没有在轴向方向移动,因此,螺纹孔在第一调节件3驱动下相对于第一调节件3产生沿着第一调节件3的轴向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支架2产生如图3所示的Y方向上的移动,又由于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是相连接的,第二支架2在第一调节件3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支架1一起移动,也就带动出光透镜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出光透镜的位置进行调整。进一步可知的是,如上,在利用六角螺丝刀对第一调节件3进行正反方向的旋转时可以使得第二支架2产生如图3所示的Y+和Y-两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第一调节件3对第二支架2所施加的作用力更稳定,也使得第二支架2的移动更平稳,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第一弹性件5优选地选为弹簧并初始状态处于压缩状态,该第一弹性件5可以对第二支架2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具体来说,第一弹性件5的一端与第二支架2相抵接,第一弹性件5的另一端可以与出光外壳13相抵接,另外,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也可以由一弹片的一端固定,而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架上,在弹片的两端之间设置一支点,该支点与出光外壳或投影设备的某个部件相固定,从而该弹片的一端可以支撑第一弹性件并与第一调节件共同作用于第一弹性件以使增加或减少其压缩量,弹片的另一端可以随第一支架的移动产生相应形变。此外,还可以将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相连接,第二支架设置有通孔,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过该通孔与出光外壳相抵接。总而言之,为了实现第二支架在第一调节件的作用下产生移动,只要第一弹性件的远离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被可靠地相对固定,以提供第二支架在第一弹性件的轴向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定预设移动距离,并在第一调节件驱动第二支架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的轴向长度被相应改变。
如此,参照图2和3,对于第一弹性件5的一端与出光外壳13相抵接的情形,通过第一方向旋转第一调节件3(可以理解为旋紧第一调节件3),以使第一调节件3驱动第二支架2沿Y-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5进一步受力压缩即第一弹性件5的轴向长度缩短,第二支架2在第一调节件3和第一弹性件5的作用下沿着第一弹性件5的轴向长度方向靠近出光外壳13,通过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第一调节件3(可以理解为旋松第一调节件3),使得第一调节件3驱动第二支架2沿Y+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5受到的压缩力减小,从而第一弹性件5的压缩变形量减小且轴向长度增长,第二支架2在第一调节件3和第一弹性件5的作用下沿着第一弹性件5的轴向长度方向远离出光外壳13。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第一弹性件5的轴向长度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处于初始位置时即处于压缩状态,当旋紧第一调节件3时,第一弹性件5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压缩,当旋松第一调节件3时,第一弹性件5所受到的压缩力减小,如此,第一弹性件5的弹性形变减小,第一弹性件5的轴向长度延长。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调节件3和第一弹性件5可以对出光透镜进行Y方向(对应于图3,为上下方向)的调整,当然,第一调节件3和第一弹性件5的具体设置位置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可以包括两组第一调节件3和第一弹性件5,如此其中一组第一调节件3和第一弹性件5可以对出光透镜进行上下方向的调整,另一组第一调节件3和第一弹性件5可以对出光透镜进行左右方向的调整。
作为第一调节件3与第二支架2相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结合参照图2和3,第二支架2设置有第一凸块2a,第一凸块2a设置有第一预留孔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留孔2b设为螺纹孔,采用内六角圆柱调节螺丝的第一调节3件与第一预留孔2b螺纹连接,第一预留孔2b在第一调节件3驱动下沿着第一调节件3的轴向方向移动。优选的,当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设置了上述第一弹性件5,通过第一调节件3的驱动力和第一弹性件5的弹性恢复力对第二支架2的共同作用以驱动第二支架2带动第一支架1产生共同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从而不仅第一调节件1与第二支架2实现了可靠连接,且第一调节件3可以稳定、平稳地驱动第二支架2和第一支架1移动,从而对安装在第一支架1上的出光透镜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准确地调整。
为了实现对安装在第一支架1上的出光透镜的位置进行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调整,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微调组件还包括两个限位孔2d、两个凸起部1a和两个第二调节件4,具体的,两个凸起部1a设置于第一支架1,两个限位孔2d设置于第二支架,两个凸起部1a分别置于两个限位孔2d中,其中,两个限位孔2d的孔宽分别大于位于其中的凸起部1a的宽度,上述限位孔2d可以理解为第二支架2在第二方向上为凸起部1a移动所提供的空隙,并且,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限位孔2d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是敞口的,另一个限位孔2d在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是封闭的。两个凸起部1a均设置有第二预留孔1b,第二调节件4对应地与第二预留孔1b相连接,优选的是,第二调节件4和第二预留孔1b分别是螺纹连接的内六角圆柱调节螺丝和螺纹孔。通过拨动两个第二调节件4使得凸起部1a能够沿着限位孔2d产生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从而驱动第一支架1相对于第二支架2产生第二方向的移动。例如,对于第二调节件4与第二预留孔1b相连接并被拨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出光外壳13具有与两个第一预留孔2b相对应的两个第一通孔,两个第二调节件4能够穿过与之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伸入至第二预留孔1b内,通过拨动第二调节件4能够带动第一支架1沿着限位孔2d移动,通过设置两个凸起部1a和两个限位孔2d,两个第二调节件4能够伸入至相对应的第二预留孔1b内,两个第二调节件4能够分别对第一支架1进行向左方向的调节和向右方向的调节,即分别使得第一支架1产生如图3所示的X-和X+两方向上的移动,如此,可以消除力矩的作用。因此,各凸起部1a能够沿着限位孔2d的宽度方向也就是第二方向进行移动,通过调整各凸起部1a的位置,从而实现调整第一支架1相对于第二支架2的位置,也就实现了调整第一支架的出光透镜相对于经过第二支架的架孔入射的光束的位置的作用,进而保证通过调节出光透镜的位置实现出光透镜中心轴线与上述光接收部件中心轴线准确对位。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3,根据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的设置方位,如将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设置于安装支架的顶部(安装支架的顶部分别对应第一支架1的顶部和第二支架2的顶部,安装支架的其他方位以此类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2和第一支架1的顶部,限位孔2d的宽度为沿着第二支架2的顶部的延伸方向延伸,如此可以实现对出光透镜进行左右方向(相对于使用者的左右手的方向,对应于图3所示的X方向)的调整。另外,若将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设置于安装支架的侧部,限位孔2d的宽度方向为沿着安装支架的侧部的延伸方向进行延伸,如此可以实现对出光透镜进行上下方向(安装支架的顶部至其底部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与左右方向相垂直,对应于图3所示的Y方向)的调整。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架2和第一支架1的顶部,以此实现对出光透镜进行左右方向的调整,当然,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还可以设置于安装支架的底部,实现对出光透镜进行左右方向的调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只分别在第二支架2和第一支架1的顶部设置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设置形式,如同时在安装支架的顶部和侧部均设置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设置于安装支架的顶部的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对出光透镜进行左右方向的调整,设置于安装支架的侧部的限位孔2d和凸起部1a能够对出光透镜进行上下方向的调整。
还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a只能沿着限位孔2d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对出光透镜进行左右方向的调整,当然,凸起部1a还可以沿着限位孔2d的长度方向移动,如此,可以对出光透镜进行上下方向的调整。或者凸起部1a只能沿着限位孔2d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对于上述一个限位孔2d的具体设置方式,在第二支架还设置有第二凸块2e,在第一凸块2a和第二凸块2e之间设有一个限位孔2d,因而安装支架整体结构紧凑,节省了空间。进一步来说,第二支架2设置有第一凸块2a,两个限位孔2d通过第一凸块2a相隔开,第一凸块2a设置有第一预留孔2b,出光外壳13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预留孔2b与第二通孔相对应设置,第一调节件3穿过第二通孔伸入至第一预留孔2b内且能够调节第一预留孔2b相对于第一调节件3轴向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保证第一调节件3和第二调节件4暴露于出光外壳13的同一端部的外侧,便于进行安装,同时还便于对出光透镜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结合参照图2,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件6,第二凸块2e设置有第三预留孔2f,第一锁紧件6与第三预留孔2f相连接并抵压第一支架1,第一锁紧件6可以为螺丝、螺栓或胀丝等,第一锁紧件6的具体设置方式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确定,第三预留孔2f可以为螺纹孔。如此的话,当利用第二调节件4将第一支架1的设置位置调整到位后,为了避免第一支架1的设置位置发生不必要的改变,通过将第一锁紧件6的自由端穿过第三预留孔2f并抵压住第一支架1的一表面,借助该抵压力可以固定第一支架1,防止第一支架1的位置发生非必要的位移。
在上文中对包括第一调节件3和第二调节件4及两者相应配合结构的微调组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了解的是,第一调节件3及相应配合结构和第二调节件4及相应配合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择一设置或者同时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微调组件同时设置了第一调节件3和第二调节件4及两者的相应配合结构,其中,第一弹性件5的轴向方向与凸起部1a沿着限位孔2d移动的方向相垂直。优选的,利用凸起部1a和限位孔2d对出光透镜进行左右方向的调节,利用第一弹性件5和第一调节件3对出光透镜进行上下方向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3和第二调节件4均暴露于出光外壳13的顶部的外侧,当然,也不排除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其他的设置方式,如第一调节件3和第二调节件4分别暴露于出光外壳13的底部的外侧和侧部的外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7,结合参照图3和12,第一支架1设置有第一腰形定位孔1c,第一腰形定位孔1c的延伸方向与凸起部1a沿着限位孔2d移动的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X相平行;第一定位组件7安装于第一腰形定位孔1c内且第一定位组件7用于将第一支架1抵接于第二支架2;当凸起部1a沿着限位孔2d移动时,第一腰形定位孔1c在第一定位组件7的引导下沿着与凸起部1a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的第二方向移动。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组件7和第一腰形定位孔1c,可以保证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抵接,同时由于第一腰形定位孔1c延伸方向与限位孔2d的延伸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X相平行,如此,当利用第二调节件4拨动凸起部1a时,第一支架1随之移动,此时第一定位组件7相对于第二支架2的设置位置不变,在第一支架1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腰形定位孔1c相对于第一定位组件7的移动方向与凸起部1a相对于限位孔2d的移动方向相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设置有四个第一腰形定位孔1c,当然,也不排除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其他的设置数目。
进一步的,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8,第二支架2设置有第二腰形定位孔2c,第二定位组件8安装于第二腰形定位孔2c且第二定位组件8用于将第二支架2抵接于出光外壳13;第二定位组件8能够相对于第二腰形定位孔2c沿着第二腰形定位孔2c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腰形定位孔2c在第二定位组件8的引导下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方向移动
如此,利用第二定位组件8可以保证安装支架与出光外壳13相抵接,保证两者连接的紧固性。由于第二腰形定位孔2c的延伸方向与弹性件5的轴向长度方向相平行,因此,当旋紧或旋松第一调节件3时,弹性件5的轴向方向的长度改变,此时第二定位组件8相对于出光外壳13的设置位置不动,第二支架2随之移动,在第二支架2的移动过程中,第二腰形定位孔2c相对于第二定位组件8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设置有四个第二腰形定位孔2c,每一个第二腰形定位孔2c均有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定位组件8,当然,也不排除设置其他数目。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结合参照图12,第一定位组件7和第二定位组件8均包括紧固件9、调节机构弹簧10和垫片11,调节机构弹簧10和垫片11套设于紧固件9的外周,且调节机构弹簧10和垫片11置于相对应的第一腰形定位孔1c和第二腰形定位孔2c内。
如此,通过利用调节机构弹簧10和垫片11可以保证紧固件9能够卡置于相对应的第一腰形定位孔1c和第二腰形定位孔2c内,实现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连接的紧密性以及第二支架2与出光外壳13连接的紧密性。
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9优选的为等高螺丝,当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设置形式。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弹簧10和垫片11的具体型号根据紧固件9和定位孔的设置方式进行确定。
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第二实施例
对于本实施例,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等内容不相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等内容也可以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中,并且不再赘述,下文主要对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不同之处做出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均以安装支架安装于支座本体(下文将作详细说明)作为优选的安装方式且光学元件为出光透镜来对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进行详细的介绍,该支座本体与上文所描述的出光外壳的作用类似,两者均用于安装光学元件调节组件,以实现光束经过由光学元件调节组件所调整的光学元件后进一步准确出射至例如方棒、光阀或投影镜头等下游光接收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和微调组件,其中安装支架具有用于安装光学元件的安装孔;微调组件设置于安装支架,微调组件用于调整安装支架的位置。如此,当进行组装时将光学元件安装于安装支架所设置的安装孔,通过调节微调组件,可以调整安装支架安装的位置,如此达到调节光学元件位置的目的,从而可以保证光学元件的中心轴线与位于光学元件下游的光接收部件的中心轴线准确对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仅是以光学元件的中心轴线与位于光学元件下游的光接收部件的中心轴线准确对位为例,来对调节光学元件位置的目的进行说明,但是,只要通过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调节光学元件的位置,达到了提高光束传输和投影的质量,则均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请参见图4至12并重点参照图4和7,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其中第一支架100设置有用于安装出光透镜600的安装孔(未标记),第一支架100与第二支架200相连接。第二支架200设有与安装孔相对的架孔(未标记),对于光束经过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传输方向,第一支架100相较于第二支架200,位于该光束的下游侧,因此,光束在传输过程中,从第二支架200的架孔经过第二支架200后入射至安装在安装孔中的出光透镜600并进一步出射。微调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210,第一调节件210与第二支架200相连接,例如,第一调节件210可以穿过支座本体的通孔并与第二支架200相连接。优选的,上述第一调节件210采用内六角圆柱调节螺丝,第二支架200设有与该第一调节件210螺纹连接的螺纹孔,通过旋转第一调节件210,使得第一调节件210对第二支架200加作用力,驱动第二支架200带动第一支架100产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更具体来说,利用六角螺丝刀对例如内六角圆柱调节螺丝的第一调节件210进行旋转,当该第一调节件210设置成只是围绕其轴线旋转而没有在轴向方向移动时,第二支架200上的螺纹孔在第一调节件210驱动下相对于第一调节件210产生沿着第一调节件210的轴向方向的移动,使得第二支架200产生如图4所示的Y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又由于第二支架200与第一支架100是相连接的,第二支架200在第一调节件210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支架100一起移动,也就带动透镜进行Y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对出光透镜600的位置进行调整。进一步可知的是,如上,在利用六角螺丝刀对第一调节件210进行正反两方向的旋转时可以使得第二支架200产生如图4所示的Y+和Y-两方向上的移动。更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均为大致矩形体板件,其中,第二支架200具有一内凹部201,该内凹部201用于容纳第一支架100的一部分,且由该内凹部201形成一敞口的矩形空心体,该矩形空心体包括一对相对的第一表面202和与敞口相对的支撑面203,第一支架100从上述敞口插入内凹部201中,支撑面203对第二支架200起到支撑作用,一对第一表面202在第二方向(以下将作进一步说明)的间距大小设置成满足第一支架100相对于第二支架200在第二方向的移动距离。需要了解的是,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其他形状的板件。
进一步的,结合参照图4和6,为了使得第一调节件210对第二支架200施加的作用力更稳定,并使得第二支架200的移动更平稳,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30,第一弹性件230优选地选为弹簧并初始状态处于压缩状态,该第一弹性件230可以对第二支架200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具体来说,第一弹性件230的一端与第二支架200相抵接,第一弹性件230的另一端可以与支座本体相抵接,另外,第一弹性件230的另一端也可以由一弹片的一端固定,而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架上,在弹片的两端之间设置一支点,该支点与支座本体或投影设备的某个部件相固定,从而该弹片的一端可以支撑第一弹性件并与第一调节件共同作用于第一弹性件以使增加或减少其压缩量,弹片的另一端可以随第一支架的移动产生相应形变。此外,还可以将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相连接,第二支架设置有通孔,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过该通孔与支座本体相抵接。总而言之,为了实现第二支架200在第一调节件210的作用下产生移动,只要满足第一弹性件230的远离第二支架200的另一端被可靠地相对固定,以提供第二支架200在第一弹性件230的轴向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预设移动距离,并当第一调节件210驱动第二支架20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230的轴向长度被相应改变即可。
具体来说,结合参照图4、6和8,对于第一弹性件230的一端与支座本体310相抵接的情形,通过以正方向旋转第一调节件210(可以理解为旋紧第一调节件210),以使第一调节件210驱动第二支架200沿Y-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230进一步受力压缩即第一弹性件230的轴向长度缩短,第二支架200在第一调节件210和第一弹性件230的作用下沿着第一弹性件230的轴向长度方向靠近支座本体310,通过以与正方向相反的反方向旋转第一调节件210(可以理解为旋松第一调节件210),使得第一调节件210驱动第二支架200沿Y+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230受到的压缩力减小,从而第一弹性件230的压缩变形量减小且轴向长度增长,第二支架200在第一调节件210和第一弹性件230的作用下沿着第一弹性件230的轴向长度方向远离支座本体310。
结合参照图4、7和9,作为第一调节件210与第二支架200相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第二支架200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台板221和第一凸台220,第二支架200设有贯通第一台板221并延伸至第一凸台220内的第一预留孔222,具体来说,对于上述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均为大致矩形体板件的情形,第一凸台220由第二支架200与敞口平齐的第二表面204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支架200一体成型,第一凸台220大致为实心矩形体形状,第一台板221为与第二表面204相对的平面状板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板221与第一凸台220为一体成型而一体相连,另外,第一台板也可以与第一凸台为分体结构,两者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方式分体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留孔222位于第一凸台220内的部分设为螺纹孔,另外,第一预留孔222位于第一台板22内的部分可以设为螺纹孔或通孔,因此,例如为内六角圆柱调节螺丝的第一调节件210与第一预留孔222螺纹连接,第一预留孔222在第一调节件210驱动下沿着第一调节件210的轴向方向移动。优选的,当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设置了上述第一弹性件230,通过第一调节件210和第一弹性件230对第二支架200的共同作用以驱动第二支架200带动第一支架100一起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从而不仅第一调节件210与第二支架200实现了可靠连接,且第一调节件210可以稳定、平稳地驱动第二支架200和第一支架100移动,从而对安装在第一支架100上的出光透镜6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准确地调整。
结合参照图4、7和8,为了对安装在第一支架100上的出光透镜600的位置实现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调整,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件110,具体的,第二支架20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凸台250和第二台板251,也就是说,第二凸台250与第二台板251为分体结构,该固定连接可以利用螺钉和螺纹孔的可拆卸连接而实现。第二台板251上设有第一贯通开口252,该第一贯通开口252优选为贯通圆孔,第二凸台250设有与第一贯通开口252相对的第一阶梯孔253,第一阶梯孔253包括第一过孔253A、背对第一支架100的第一沉孔253B和位于第一过孔253A与第一沉孔253B之间的第一阶梯面253C,其中,第一过孔253A优选为光孔。第一支架100上设有与第一过孔253A相对的第三预留孔120,第二调节件110包括第二调节头111和第二调节杆112,第二调节头111置于第一沉孔253B中,第二调节杆112经过第一过孔253A与第三预留孔120相连接,与上述第一调节件210与第一预留孔222相类似,第二调节件110和第三预留孔120优选地设为螺纹连接的内六角圆柱调节螺丝和螺纹孔。第一贯通开口252的尺寸小于第二调节头111的尺寸,也就是说,第二调节头111无法脱离第一贯通开口252,如此的话,第二调节件110在其轴向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位置通过第一阶梯面253C或/和第二台板251对第二调节头111的抵接所限制,因此,当采用螺丝刀穿过第一贯通开口252而旋转第二调节件110时,由于第二调节件110在其轴向方向的移动距离(最大移动距离为第一阶梯面253C与第二台板251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被限制,第二调节件110只是围绕其轴线旋转而没有在轴向方向移动,根据相对运动可知,第三预留孔120在第二调节件110驱动下沿着第二调节件110的轴向方向移动,通过第二调节件110驱动第一支架100相对于第二支架200产生垂直于如图4所示的Y方向的X方向即第二方向的移动,从而在利用六角螺丝刀对第二调节件110进行正反两方向的旋转时可以使得第一支架200相对于第二支架200产生如图4所示的X+和X-两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实现调整第一支架1001相对于第二支架200的位置,也就实现了调整了安装在第一支架100上的出光透镜600相对于经过第二支架200的架孔入射的光束的位置的作用,保证通过调节出光透镜600的位置实现出光透镜的中心轴线与位于出光透镜下游的光接收部件的中心轴线准确对位。
结合参照图7和9,为了实现对第一支架10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固定,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件240,第二支架200设有贯通上述第一台板221和第一凸台220的第二预留孔223,第一锁紧件240与第二预留孔223相连接并抵压第一支架100,第一锁紧件240可以为螺丝、螺栓或胀丝等,相应的,第二预留孔223可以为螺纹孔。如此的话,当利用第二调节件110在第二方向上将第一支架100的设置位置调整到位后,为了避免第一支架100的设置位置发生不必要的改变,通过将第一锁紧件240的自由端穿过第二预留孔223并抵压住第一支架100的一表面,可以借助该抵压力固定第一支架100,防止第一支架100的位置发生非必要的改变。
进一步的,结合参照图4,为了使得第二调节件110对第一支架100所施加的作用力更稳定,也使得第一支架100的移动更平稳,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30,第二弹性件130优选地选为弹簧并初始状态处于压缩状态,该第二弹性件130可以对第一支架100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具体来说,在第一支架100背对第二凸台250相对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凹孔(未图示),相应的,在第二支架200上设有与第一凹孔相对的抵板260,该抵板260邻接上述一第一表面202设置,优选的,该第一凹孔和抵板260均设为两个,且该两个第一凹孔和抵板260分别相对于沿第二方向并经过第一支架100的安装孔的中心的径向线和第二支架200的架孔的中心的径向线成对称设置。第二弹性件130的一端位于上述第一凹孔中,另一端与抵板260相抵接,从而第二弹性件130沿第二方向被压缩布置在第一凹孔和抵板260之间,因此,当第一支架100在第二调节件110的作用下产生移动时,第二弹性件130被可靠地布置在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之间,以提供第一支架100在第二弹性件130的轴向长度方向即第二方向上具有一定预设移动距离,并在第二调节件110驱动第一支架100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130的轴向长度被相应改变。可知的是,第一凹孔和抵板260也可以相应地设置在第二支架200和第一支架100上。
进一步的,结合参照图5至11,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还包括支座组件300,支座组件300包括支座本体310,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和微调组件容纳于支座本体310的容纳腔311中,需要了解的是,支座本体310具有允许光束射入第二支架200的架孔的透光结构(未图示)。支座本体310包括第一调节开孔312和第一支板314,第一支板314设于第一调节开孔312中,在第一支板314上设有第二阶梯孔315,第二阶梯孔315包括第二过孔315A、背对第二支架200的第二沉孔315B和位于第二过孔315A和第二沉孔315B之间的第二阶梯面315C,其中,第二过孔315A优选为光孔。第一调节件210包括第一调节头211和第一调节杆212,第一调节头211置于第二沉孔315B中,第一调节杆212经过第二过孔315A与第一预留孔222相连接,支座本体310还包括与第一支板314固定连接并具有第二贯通开口321的盖板320,第二贯通开口321的尺寸小于第一调节头211的尺寸,也就是说,第一调节头211无法进入第二贯通开口321中,如此的话,第一调节件210在其轴向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的位置通过第二阶梯面315C或/和盖板320对第一调节头211的抵接所限制,因此,当采用螺丝刀经过第一调节开孔312、第二贯通开口321而旋转第一调节件210时,由于第一调节件210在其轴向方向的移动距离(最大移动距离为第二阶梯面315C与盖板320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被限制,第一调节件210只是围绕其轴线旋转而没有在轴向方向移动,根据相对运动可知,第一预留孔222在第一调节件210驱动下沿着第一调节件210的轴向方向移动。优选的,通过第一调节件210的驱动力和第一弹性件230的弹性恢复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第二支架200带动第一支架100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通过对第一调节件210的调节,能够实现调整第二支架200相对于支座本体310的位置,也就实现了调整第一支架100的透镜相对于经过第二支架200的架孔入射的光束的位置的作用,进而保证通过调节出光透镜600的位置实现出光透镜600的中心轴线与位于出光透镜600下游的光接收部件的中心轴线准确对位。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支座组件300并不一定是必须的,比如,也可以是在安装了本实施例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投影设备中设置相应的配合结构,以实现上述第一调节件210的作用,举例来说,可以在投影设备中的壳体中设置两个分体可相对位移的突起,两突起均为中空圆柱体,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头和第一调节杆,其中,首先,第一调节杆被插入一个中空圆柱体,再移动另一中空圆柱体并固定,使第一调节头被该另一中空圆柱体的一自由端限位或抵压,另一中空圆柱体的中空部分供螺丝刀插入以调节第一调节头。
结合参照图7和9,进一步的,第一调节开孔312中设有与第一支板314相邻的第一贯通孔313,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件240,第二支架200设有贯通上述第一台板221和第一凸台220的第二预留孔223,第一锁紧件240与第二预留孔223相连接并抵压第一支架100,优选的是,第一锁紧件240可以为螺丝、螺栓或胀丝等,第二预留孔223为螺丝孔,第一贯通孔313与第二预留孔223相对,第一锁紧件240经过第一贯通孔313与第二预留孔223相连接。较佳的是,第一贯通孔313的内径设置成略大于上述螺丝刀的外径,从而对螺丝刀的操作有一定的引导和限位作用。由此可知,在利用例如螺丝刀来锁定例如螺丝的第一锁紧件240时,螺丝刀穿过第一贯通孔313并旋转螺丝以使螺丝抵压第一支架100,从而能够通过螺丝对第一支架100的抵压力产生阻止第一支架10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摩擦力,从而防止第一支架10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意外改变,保持第一支架100处于第二方向上保证光束经出光透镜准确出射的理想位置。
结合参照图5和7,为了提高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密封性能,支座组件300还包括与支座本体310固定连接以密封第一调节开孔312的第一密封板330,优选的,第一密封板330被螺钉固定方式固定在支座本体310上。
进一步,结合参照图7和8,为了防止第二支架2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意外改变,保持第二支架200处于第一方向上保证光束经出光透镜600准确出射的理想位置,微调组件还包括第二锁紧件340,支座本体310还包括第二调节开孔316和第二支板318,第二支板318设于第二调节开孔316中,在第二支板318上设有第四预留孔319,第二锁紧件340经第四预留孔319抵压第二台板251除第一贯通开口252之外的部分,优选的是,第二锁紧件340可以为螺丝、螺栓或胀丝等,第四预留孔319为螺丝孔,从而可以通过螺丝刀经过第二调节开孔316而旋转与第四预留孔319螺纹连接的螺丝,使得螺丝抵压第二台板251除第一贯通开口252之外的部分,通过螺丝对第二台板251除第一贯通开口252之外的部分的抵压力产生阻止第二支架20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摩擦力。由上所述,当本实施例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同时设置了第一锁紧件240和第二锁紧件340时,由于第一锁紧件240和第二锁紧件340的作用相互独立,因此,当第一锁紧件240锁紧第一支架100且第二锁紧件340没有锁紧第二支架200时,第二支架200仍可以进行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调整;而当第二锁紧件340锁紧第二支架100且第一锁紧件240没有锁紧第一支架100时,第一支架200仍可以进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调整,从而有助于精准地调整出光透镜600的位置。
也可以上下左右位置都调整好后,再锁定上面和右面的紧定螺丝。本专利中,如果锁定上下方向的紧定螺钉后,也可以进行左右调节,其是相对独立的;同样锁定左右方向的紧定螺钉后,也可以进行上下调节。
优选的,结合参照图7和8,第二调节开孔316中设有与第二支板318相邻的第二贯通孔317,第二贯通孔317与第三预留孔120相对,第二调节件110经过第二贯通孔317并插入第一阶梯孔253,进而与第三预留孔120相连接,具体来说,在利用例如螺丝刀来旋转例如螺丝的第二调节件110时,第二凸台250未与第二台板251固定连接,以方便螺丝刀穿过第二贯通孔317并旋转螺丝以调节第三预留孔120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在通过调节第三预留孔120以使得第一支架处于理想位置后,再将第二凸台250与第二台板251固定连接,实现对第一调节件110在其轴向方向的移动距离的限制。较佳的是,第二贯通孔317的内径设置成略大于螺丝刀的外径,从而对螺丝刀的操作有一定的引导和限位作用。
结合参照图5和7,为了提高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密封性能,支座组件300还包括与支座本体310固定连接以密封第二调节开孔316的第二密封板350,优选的,第二密封板350被螺钉固定方式固定在支座本体310上。
结合参照图5和7,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密封性能,支座组件300还包括与支座本体310固定连接以将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和微调组件密封在容纳腔311中的第三密封板360,在第三密封板对应于出光透镜600的区域设置透光结构。优选的,第三密封板360被螺钉固定方式固定在支座本体310上。
结合参照图4和6,作为设置第一弹性件2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弹性件230压缩布置在支座本体310和第二支架200之间,例如,可以在支座本体310和第二支架200相对的表面上均设置相对的类似于上述第一凹孔的凹槽,第一弹性件230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一凹槽之中,从而实现对第一弹性件230两端的良好固定,保证第二支架200的移动更平稳。随着第一预留孔222在第一调节件210驱动下沿着第一调节件210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增长或缩短,优选的,第一弹性件230相对于沿第一方向并经过第二支架200的架孔的中心的径向线成对称设置。
结合参照图4、7和12,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多个实施方式中任一个,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400,第一支架100设置有第一腰形定位孔140,第二支架200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未图示),第一腰形定位孔14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第一定位组件400经第一腰形定位孔140与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第一定位组件400用于将第一支架100抵接于第二支架200,当第一支架100相对于第二支架200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一腰形定位孔140在第一定位组件400的引导下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结合参照图4、6、7和12,对于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500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支架200设置有第二腰形定位孔223,支座本体310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未图示),第二腰形定位孔2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二定位组件500经第二腰形定位孔223与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且第二定位组件500用于将第二支架200抵接于支座本体310,当第二支架200相对于第一支架100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腰形定位孔223在第二定位组件500的引导下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结合参照图12,上述第一定位组件400和第二定位组件500的一种较优实施方式是两者均包括紧固件410、510、调节机构弹簧420、520和垫片430、530,调节机构弹簧420、520和垫片430、530套设于紧固件410、510的外周,且调节机构弹簧420、520垫片430、530第一腰形定位孔140或第二腰形定位孔223内布置有调节机构弹簧420、520和垫片430、530,紧固件410、510起到连接、固定作用,调节机构弹簧420、520和垫片430、530起到施加弹性抵压力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第一定位组件400和第二定位组件500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定位组件7和第二定位组件8,更具体的描述请参照上文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结合参照图3和4,在本实施例及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均还可以包括压片12、150,压片12、150设置于第一支架1、100的安装孔的周向外缘;压片12、150通过例如螺钉的连接件与第一支架1、100相连接。这样的话,通过设置压片12、150,可以便于将出光透镜安装于安装孔并保证出出光透镜安装的紧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压片12、150的尺寸与安装孔的尺寸相对应,如此可以保证出光透镜安装的紧固性。此外,压片150包括至少两段弧形部,弧形部沿着第一支架100用于安装出光透镜的安装孔的周向分布。如此,将压片150设置为多段式结构,通过调整弧形部之间的间隔,可以避免由于生产误差所导致的出光透镜尺寸与安装孔的尺寸不一致而无法进行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压片150设置有三段弧形部,当然,也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其他的数目。
出光模块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出光模块,该出光模块包括上述任一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上文中已对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进行了详细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出光模块还包括作为由光学元件调节组件所调整位置的光学元件的出光透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使得光束经过出光透镜能够很少损失并准确地出射至下游光接收部件,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出光模块是投影设备的光机,下游光接收部件是方棒,经位置调整后的出光透镜能保证出光透镜的中心轴线与光棒的中心轴线平行,可以减少光束进入方棒的损失,保证了出光模块具有很高的光束传输质量。
投影设备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该投影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光学元件调节组件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上文中已对光学元件调节组件进行了详细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投影设备还包括光源组件,光源组件产生的光束经过光学元件调节组件的光学元件被进一步传输至下游光接收部件从而最后通过投影镜头投射至屏幕上,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光学元件调节组件,使得光束经过光学元件能够很少损失并准确地出射至下游光学元件,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光学元件为出光透镜,下游光接收部件是方棒,经位置调整后的出光透镜能保证出光透镜的中心轴线与光棒的中心轴线平行,从而减少光束进入方棒的损失,也就使光束减少损失地经投影镜头投射,因此,保证了投影设备具有很高的投影质量。需要说明的是,投影设备可以为投影仪、激光电视、微投机或影院机等。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例如,参照上文的相关描述,与第一调节件、第一锁紧件相配合的第一凸台和支座组件的相应结构、与第二调节件、第二锁紧件相配合的第二凸台和支座组件的相应结构可以互换、对调,即将第一凸台和支座组件的相应结构应用于与第二调节件和第二锁紧件相配合,将第二凸台和支座组件的相应结构应用于与第一调节件第一锁紧件相配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微调组件”中“微调”术语仅在于说明可以精细地对安装支架进而光学元件进行位置的调整,但并不是对具体调整程度的限制,术语“大致”,意在对有关形状等的概述性描述,而非精准限制。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所描述的及附图所表示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分别以竖直或上下方向、水平或左右方向为例进行说明,但根据镜头调整模组的实际工作情况,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也可以是相应其它方向,另外,对于本文中对于上、下、左、右等方位性描述术语,仅是为针对具体附图更清楚地描述,故不应作限制性解释。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和技术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