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6408U - 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6408U
CN206806408U CN201720656826.2U CN201720656826U CN206806408U CN 206806408 U CN206806408 U CN 206806408U CN 201720656826 U CN201720656826 U CN 201720656826U CN 206806408 U CN206806408 U CN 206806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air
partition
bottom plate
battery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568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通
吴传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angta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568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6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6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6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电池模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若干风扇;电池箱包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隔板与底板间隔形成第一风道;底板与冷却装置相连;电池模组放置在第一隔板上并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间隔形成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第二隔板安装在电池模组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第二隔板上开设有若干导风孔;若干风扇设置在底板上且每个风扇的抽风口朝向第三风道、吹风口朝向第一风道;第三风道的空气在若干风扇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风道并在第一风道内与冷却装置进行热交换,然后依次经过第二风道及第二隔板的导风孔进入到电池模组内的电芯空隙中与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最后回到第三风道中。

Description

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市场也急速增大。面对日益增长的动力电池需求,为了规范市场,国家对能量密度和快充提出了需求。而快充的实现离不开电池模组的均温和散热。在众多散热方式中,风冷是目前最经济、环保、安全的一种散热方式,但是现有的风冷散热结构还存在如下缺点:1、风冷设备的安装破坏电池箱防水防尘条件;2、风道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解决高温问题。
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来克服以上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保证电池箱的密封结构,风道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电池模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若干风扇;所述电池箱包括一底板及间隔相对且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隔板架设在所述电池箱内并与所述底板间隔形成第一风道;所述底板背离所述第一风道的一侧与冷却装置相连;所述电池模组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并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间隔形成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通过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隔板安装在所述电池模组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电池模组内的电芯空隙对应的导风孔;每个风扇设有一个抽风口和一个吹风口且所述抽风口和所述吹风口分别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上,若干风扇依次排列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每个风扇的抽风口朝向所述第三风道、吹风口朝向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三风道通过若干风扇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三风道的空气在若干风扇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并在所述第一风道内与所述冷却装置进行热交换,然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风道及所述第二隔板的导风孔进入到所述电池模组内的电芯空隙中与所述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最后回到所述第三风道中。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肋条且每根肋条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隔板架设在若干肋条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根肋条为截面是等腰梯形的四棱柱,截面较长的一条底边所在的侧面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截面的两个腰所在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的凹槽;相邻两根肋条之间的底板上设有若干间隔的凸起。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设有若干风扇密封块;若干风扇密封块位于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并抵靠在所述底板上;每个风扇密封块位于两个相邻的风扇之间并抵靠在两个相邻的风扇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固定在所述电池箱的底板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垫板为导热硅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利用若干抽风口与吹风口方向垂直的风扇作为电池箱内空气流动的动力,并结合合理的风道设计,在密闭的电池箱内形成空气循环,使电池模组散热均匀,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池箱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述第一隔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10、电池模组20、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及若干风扇50。
请同时参阅图2,所述电池箱10为密封的箱体结构并包括一底板11和间隔相对且与所述底板11垂直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所述第一隔板30架设在所述电池箱10内并与所述底板11间隔形成第一风道301。所述底板11背离所述第一风道301的一侧与冷却装置(图未示)相连,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第一风道301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所述第一风道301中的空气降温。具体的,所示底板11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肋条101且每根肋条101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12。所述第一隔板30架设在若干肋条101上。本实施方式中,每根肋条101为截面是等腰梯形的四棱柱,截面较长的一条底边所在的侧面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截面的两个腰所在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的凹槽102。相邻两根肋条101之间的底板11上设有若干间隔的凸起103。若干肋条101可以加强所述底板11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强所述第一隔板30在所述电池箱10内的连接稳定性。若干凹槽102和若干凸起103可以增大所述第一风道301内的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增强热交换能力。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5,所述电池模组20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30上并与所述第一侧板12和所述第二侧板13分别间隔形成第二风道302和第三风道303。所述第二风道302和所述第三风道303通过所述第一风道301连通。所述第二隔板40安装在所述电池模组20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2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40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电池模组20内的电芯空隙对应的导风孔401。每个风扇50设有一个抽风口51和一个吹风口52且所述抽风口51和所述吹风口52分别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上,若干风扇50依次排列放置在所述底板11上且每个风扇50的抽风口51朝向所述第三风道303、吹风口52朝向所述第一风道301。所述第三风道303通过若干风扇与所述第一风道301连通。所述第三风道303的空气在若干风扇50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一风道301并在所述第一风道301内与所述冷却装置进行热交换,然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风道302及所述第二隔板40的导风孔401进入到所述电池模组20内的电芯空隙中与所述电池模组20进行热交换,最后回到所述第三风道303中,依此持续进行空气循环,对所述的电池模组20散热降温。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30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3的一端设有若干风扇密封块31;若干风扇密封块31位于所述第一隔板30靠近所述底板11的一侧并抵靠在所述底板11上。每个风扇密封块31位于两个相邻的风扇50之间并抵靠在两个相邻的风扇50上,确保所述第三风道303内的空气只能通过若干风扇50进入到所述第一风道301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垫板60,所述垫板60固定在所述电池箱10的底板11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垫板60为导热硅胶垫,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效果,可以提高所述第一风道301内的空气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的交换效率。
工作时,首先,所述第三风道303内的空气在若干风扇50的作用下,通过若干风扇50的抽风口51从对应的吹风口52进入到所述第一风道301中,并在所述第一风道301中与所述冷却装置进行热交换,对所述第一风道301中的空气进行降温;接着,降温后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风道302及所述第二隔板40的导风孔401进入到所述电池模组20内的电芯空隙中与所述电池模组20进行热交换,对所述电池模组20降温,最后回到所述第三风道303中,依此在密封的电池箱10内持续进行空气循环,达到对所述电池模组20散热降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利用若干抽风口与吹风口方向垂直的风扇作为电池箱内空气流动的动力,并结合合理的风道设计,在密闭的电池箱内形成空气循环,使电池模组散热均匀,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同等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6)

1.一种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电池模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若干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包括一底板及间隔相对且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隔板架设在所述电池箱内并与所述底板间隔形成第一风道;所述底板背离所述第一风道的一侧与冷却装置相连;所述电池模组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并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间隔形成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通过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隔板安装在所述电池模组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电池模组内的电芯空隙对应的导风孔;每个风扇设有一个抽风口和一个吹风口且所述抽风口和所述吹风口分别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上,若干风扇依次排列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每个风扇的抽风口朝向所述第三风道、吹风口朝向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三风道通过若干风扇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三风道的空气在若干风扇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并在所述第一风道内与所述冷却装置进行热交换,然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风道及所述第二隔板的导风孔进入到所述电池模组内的电芯空隙中与所述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最后回到所述第三风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肋条且每根肋条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隔板架设在若干肋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肋条为截面是等腰梯形的四棱柱,截面较长的一条底边所在的侧面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截面的两个腰所在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的凹槽;相邻两根肋条之间的底板上设有若干间隔的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设有若干风扇密封块;若干风扇密封块位于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并抵靠在所述底板上;每个风扇密封块位于两个相邻的风扇之间并抵靠在两个相邻的风扇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固定在所述电池箱的底板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为导热硅胶垫。
CN201720656826.2U 2017-06-07 2017-06-07 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 Active CN206806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6826.2U CN206806408U (zh) 2017-06-07 2017-06-07 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6826.2U CN206806408U (zh) 2017-06-07 2017-06-07 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6408U true CN206806408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45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56826.2U Active CN206806408U (zh) 2017-06-07 2017-06-07 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64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3177A (zh) * 2018-01-31 2018-06-05 河南国能电池有限公司 极片冷却装置
CN111834699A (zh) * 2020-07-17 2020-10-27 河南工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能源散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3177A (zh) * 2018-01-31 2018-06-05 河南国能电池有限公司 极片冷却装置
CN111834699A (zh) * 2020-07-17 2020-10-27 河南工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能源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85511B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及汽车
CN207098009U (zh) 一种风冷电池包
CN10914900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装置
CN20416742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包
CN206806408U (zh) 电池箱风冷散热结构
CN109037837B (zh) 锂电池包热管理装置
CN106374164A (zh) 一种分区域空冷散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218568987U (zh) 电池插箱
CN10591431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
CN114614157A (zh) 一种电池簇热管理设备
CN206976529U (zh) 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CN207368167U (zh) 一种电池包
WO2019062938A1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06893674U (zh) 一种散热电池箱
CN206332141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风冷结构
CN207800826U (zh) 一种分流式散热的电池包
CN207719339U (zh) 一种具备导风功能的电池模组
CN207338578U (zh) 电池装置以及车辆
CN109449529B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冷却结构
CN207719367U (zh) 一种新型散热结构及电池包
CN209626372U (zh) 储能模组用逆流式双风道冷却系统
CN207368164U (zh) 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CN112113394A (zh) 一种循环水冷风机箱
CN207097872U (zh) 一种风冷电池包
CN218299901U (zh) 一种基站储能电池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Chuanguan

Inventor before: Deng Tong

Inventor before: Wu Chuangua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651 buildings C and D, No. 18, zhongkeng Road, Sanzhong village,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Langtait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651 buildings C and D, No. 18, zhongkeng Road, Sanzhong village,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WOTAITONG NEW ENER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