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9289U -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9289U
CN206799289U CN201720435758.7U CN201720435758U CN206799289U CN 206799289 U CN206799289 U CN 206799289U CN 201720435758 U CN201720435758 U CN 201720435758U CN 206799289 U CN206799289 U CN 206799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sewage disposal
disposal device
sedimentation basin
aerobic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357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艳章
杨树先
江文斌
沈添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zhi carbon and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rce Zhejiang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rce Zhejiang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rce Zhejiang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357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9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9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9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通过隔板隔开,隔板上部设有溢水管;调节池设有进水管,沉淀池上部设有出水管,好氧池设有曝气管和曝气控制阀;好氧池与沉淀池上部有进气口,进气口连接曝气管以及两条污泥回流管,其中一侧污泥回流管从沉淀池底部通向调节池,另一侧污泥回流管从好氧池底部通向厌氧池。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气流回流系统,只需一台风机自动切换就能曝气、污泥回流,从而省去污泥回流泵,同时可以将污泥中的菌种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环保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乡镇污水收集管网设计不完善,建设滞后,大部分镇区和农村都是雨污合流,沿沟渠排放,污水收集率低。乡镇污水一般由镇政府编制管理,设有污水管理员,负责日常工作,但由于站点分布较散,非专业管理员缺乏运管经验,管理不规范,政府所制定的长效管理机制不能有效落实。由于缺乏运行管理的专业人员,致使出水水质很难达标,设施维护水平较低,不及时维修维护易造成设备过快损坏、过早报废,致使前期建设投入和预期成效付诸东流。
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设备种类多样,但是采用的工艺基本相同。比较典型的为收集、沉淀、厌氧、兼氧、好氧、二沉、消毒。但是由于过水管路设计问题,很多水处理设备在运行时常出现死区,导致出水效果不理想。又因为存在污泥沉淀池的设计,而该污泥沉淀池在使用时一般不进行或者难以进行清理,所有很容易造成污泥堆积,从而导致污泥沉淀池堵塞,后续工作难以继续进行。
现有技术中也有设计污泥回流管道的,如中国专利: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专利号:CN201620031557.6,该专利在描述道:经好氧池处理的部分污水通过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回流至兼氧池。好氧池内的污水会通过下部开孔的好氧池右隔板进入沉淀池池底。污水所带的污泥会在沉淀池的底部沉淀,然后经过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回到隔油池的导流槽内,然后积累在隔油池的底部,在一定时间进行抽吸运走处理。污水经过溢流堰后进入经出水管排出。
该种污泥回流管路结构单一,将污泥单一的引入隔油池后再进行抽吸运走处理,污泥处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循环利用污泥并不造成沉淀池堵塞的污水处理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顺序设置并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部设有溢水管;
所述调节池设有进水管,沉淀池上部设有出水管,厌氧池和好氧池内部设有微生物填料,好氧池设有曝气管和曝气控制阀,所述曝气管通向好氧池底部;
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设有气管回流装置,所述气管回流装置包括所述好氧池与沉淀池上部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曝气管以及两条污泥回流管,其中一侧污泥回流管横穿好氧池和厌氧池,一端位于沉淀池底部,另一端位于调节池,另一侧污泥回流管从进气口通向好氧池底部,在好氧池底部设置污泥进口,再从好氧池底部通向厌氧池;所述两条污泥回流管以及所述曝气管设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池右侧隔板处以及沉淀池左侧隔板处分别设有缓冲板。
作为优选,所述一侧污泥回流管一端位于沉淀池底部,另一端位于调节池上部,另一侧污泥回流管通向厌氧池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右侧底部设有导流板。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75°。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内部与出水口相连处设有消毒装置,消毒装置侧壁设有出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厌氧池底部设有立体网状填料,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悬浮球填料。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设置有弯头。
作为优选,安装于所述厌氧池的溢水管连接导流管,所述导流管顶部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气流回流系统,只需一台风机自动切换就能曝气、污泥回流,从而省去污泥回流泵,同时可以将污泥中的菌种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的内部管路图;
图3是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的剖面图中的管路结构,其中视角为从右往左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1、厌氧池2、好氧池3和沉淀池4,调节池1、厌氧池2、好氧池3和沉淀池4顺序设置并通过隔板隔开,隔板上部设有溢水管;调节池1和厌氧池2之间的隔板上部的溢水管连接导流管5,该导流管5向下通到厌氧池2下部,并且该导流管5顶部6开口。
调节池1设有进水管7,进水管7设置有弯头8,用于对污水进入调节池1的缓冲。沉淀池4上部设有出水管9,沉淀池4内部与出水口相连处设有消毒装置10,消毒装置侧壁设有出水孔。调节池1右侧隔板处设有缓冲板一11以及沉淀池4左侧隔板处设有缓冲板二12,用于出水和进水的缓冲。
厌氧池2底部设有立体网状填料13,立体网状填料13中含有厌氧微生物,好氧池3底部设有悬浮球填料14,悬浮球填料14中含有好氧微生物。好氧池3设有曝气管15和曝气控制阀16,曝气管通向好氧池3底部用于给好氧微生物供氧。
本污水处理设备设有气管回流装置,气管回流装置包括好氧池3与沉淀池4上部的进气口17,进气口17外接到风机18,进气口17连接曝气管15以及两条污泥回流管,曝气管15通向好氧池3底部,曝气管15上部设有自动控制阀门。
其中一侧污泥回流管19横穿好氧池3和厌氧池2,一端20位于沉淀池4底部,另一端21位于调节池1上部。污泥回流管19设置自动控制阀门22,然后先向下通到沉淀池4底部,再从沉淀池4底部向上,最后横穿好氧池3和厌氧池2进入调节池1。该设置可以通过风机将沉淀池4中的污泥回流到调节池1。
另一侧污泥回流管23同样设置自动控制阀门24,该污泥回流管23从进气口通向好氧池3底部,在好氧池3底部设置污泥进口25用于抽取污泥,再从好氧池3底部通向厌氧池2上部。该设置可以将好氧池3中的污泥回流到厌氧池2中。
沉淀池4底部右侧设有导流板26,导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根据不同的水质和污水处理装置的大小调整导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55°-75°为最佳。
污水处理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污水经调节池的进水口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调节水量、均化水质,污水通过调节池和厌氧池之间的溢水管进入厌氧池,由导流管流进立体网状填料过滤,利用厌氧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污水中有机物进行分解,对污水中的氨、氮、磷去除,厌氧池上层的污水经流入好氧池,当厌氧池的污水流入好氧池,与好氧池中的悬浮球填料接触,悬浮球填料中的好氧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接触后污水就分解成CO2、H2O,控制系统控制风机,将水中的CO2排出,然后好氧池中的污水(以下称水)通过好氧池和沉淀池之间的溢流管和导流板进去沉淀池,沉淀池是让好氧池中的水进行二次沉淀,沉淀池底部设有导流板可加速污泥等固体物沉淀,污泥中含有大量菌种,多余的污泥通过风机的动力回流到调节池、厌氧池、从而增加厌氧池的浓度,提高厌氧池的处理效率,沉淀处理后的水流进消毒装置进行消毒,水经消毒达标后进行排放。由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并不大,但是一直处于沉淀池不进行清理会造成堆积堵塞,通过风机和气管回流装置将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到调节池和厌氧池可以重复利用污泥,并且无需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顺序设置并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部设有溢水管;
所述调节池设有进水管,沉淀池上部设有出水管,厌氧池和好氧池内部设有微生物填料,好氧池设有曝气管和曝气控制阀,所述曝气管通向好氧池底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设有气管回流装置,所述气管回流装置包括所述好氧池与沉淀池上部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曝气管以及两条污泥回流管,其中一侧污泥回流管横穿好氧池和厌氧池,一端位于沉淀池底部,另一端位于调节池,另一侧污泥回流管从进气口通向好氧池底部,在好氧池底部设置污泥进口,再从好氧池底部通向厌氧池;所述两条污泥回流管以及所述曝气管设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右侧隔板处以及沉淀池左侧隔板处分别设有缓冲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侧污泥回流管一端位于沉淀池底部,另一端位于调节池上部,另一侧污泥回流管通向厌氧池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右侧底部设有导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部与出水口相连处设有消毒装置,消毒装置侧壁设有出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底部设有立体网状填料,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悬浮球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置有弯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所述厌氧池的溢水管连接导流管,所述导流管顶部开口。
CN201720435758.7U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06799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5758.7U CN206799289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5758.7U CN206799289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9289U true CN206799289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33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35758.7U Active CN206799289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92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5789A (zh) * 2018-02-08 2018-08-28 四川隆科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协同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工艺
CN111470738A (zh) * 2020-05-26 2020-07-31 舆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5789A (zh) * 2018-02-08 2018-08-28 四川隆科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协同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工艺
CN111470738A (zh) * 2020-05-26 2020-07-31 舆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3252B (zh) 一种处理光伏有机废水的装置和工艺
CN104710078B (zh)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7082540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WO2020220670A1 (zh) 一种处理化粪池污水的人工生态湿地系统
CN107459213A (zh) 一种圆筒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6872639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1072230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6799289U (zh) 一种新型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CN111807662A (zh) 一种在线浓缩的连续流模块化储泥池
CN104961303B (zh) 无泵式深度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5973977U (zh) 一种ibr生物水处理装置
CN204530848U (zh) 一种智能雨水回收处理利用系统
CN105174645B (zh) 一种废水处理节能设备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1585641A (zh) 人工湿地高效预曝气污水处理系统
CN203613066U (zh) 一种防止外置式mbr管式膜的堵塞的工艺装置
CN105692737A (zh) 集除砂撇渣除油于一体的曝气沉砂池
CN208857108U (zh) 一种环保污水处理系统
CN208898710U (zh) 楼层式化生组合池
CN207047055U (zh) 一种可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6858258U (zh) 一种具有mbr膜处理功能的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101585646A (zh) 高浓度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205527818U (zh) 集除砂撇渣除油于一体的曝气沉砂池
CN206940526U (zh) 一种改良型sbr污水处理系统
CN214360733U (zh) 一种铁路隧道施工期生产废水处理及回用系统
CN205953778U (zh) 轨道交通污水综合处理与回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411 Building 2, No. 20, Panlongshan Road, Changkou Town,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Xinzhi carbon and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411 No. 20, Panlongsha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OT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