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7584U -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7584U
CN206797584U CN201720543279.7U CN201720543279U CN206797584U CN 206797584 U CN206797584 U CN 206797584U CN 201720543279 U CN201720543279 U CN 201720543279U CN 206797584 U CN206797584 U CN 206797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ed end
connecting rod
utility
bevele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432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谊
林骥
李星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432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7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7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7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转折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第一斜面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有第二斜面端,所述第二斜面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使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旋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连接杆设置有第一斜面端,第二连接杆设置有第二斜面端,并通过第二斜面端与第一斜面端配合连接,以使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斜面端的端面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可贴合,从而使使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不存在间隙。

Description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背景技术
可折叠自行车、可折叠滑板车在是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可手动将车折叠或展开。折叠自行车、可折叠滑板车具有携带方便、占用较小空间等优点,已经广泛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为使可折叠自行车、可折叠滑板车实现折叠功能,通常在车身、把手等位置设置有转折机构。现有技术中,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设置有转轴,通过转轴在平面空间内进行旋转,实现第二连接杆的转动。这种结构,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存在空隙,容易进入杂物,进而影响车辆的折叠功能,致使用户体验很差。
图1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转折机构的结构图;所述转折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101、第二连接杆102,转轴103。第二连接杆102可沿着转轴103旋转。第二连接杆102旋转时在一平面空间内完成旋转。图1B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转折机构转折后的状态图。由图1A和图1B可看出,该转折机构中存在间隙104。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转折机构,以使连接杆之间不存在间隙,成为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折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第一斜面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有第二斜面端,所述第二斜面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使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旋转。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端与所述第二斜面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转轴沿第一斜面端旋转。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旋转范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斜面端上,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斜面端上,在所述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斜面端旋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配合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旋转范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范围的取值范围为0°~180°。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杆完成旋转后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端中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5°~75°。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为卡槽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斜面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包括:所述第二斜面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贴合。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为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连接的第二斜面端的端面为平面;
或者,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为曲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连接的第二斜面端的端面为曲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把手,其包括:把手杆、握把;所述把手杆设置为如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握把设置为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杆。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连接杆设置有第一斜面端,第二连接杆设置有第二斜面端,并通过第二斜面端与第一斜面端配合连接,以使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斜面端的端面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可贴合连接,使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不存在间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转折机构的结构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转折机构转折后的状态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折机构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折机构中卡槽的内轨纵切面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折机构中卡槽的外轨纵切面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折机构中卡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转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转折机构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折机构中第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折机构中第一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连接杆设置有第一斜面端,第二连接杆设置有第二斜面端,并通过第二斜面端与第一斜面端配合连接,以使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斜面端的端面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斜面端与第二斜面端可贴合连接,使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不存在间隙。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不必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实现。
参见图2A,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转折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201、第二连接杆202;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201设置有第一斜面端(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连接杆202设置有第二斜面端(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斜面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使所述第二连接杆202可沿第一斜面端旋转。或者,在另外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201可沿第二斜面端的端面旋转。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202沿第一斜面端旋转时的轴心线203垂直于所述第一斜面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斜面端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贴合接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为平面,对应地,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的第二斜面端的端面同样为平面。本机构将第一斜面端和第二斜面端端面同时设置为平面,可使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不存在间隙。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也可以为第一曲面,对应地,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的第二斜面端的端面为第二曲面,第二曲面和第一曲面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实现在第二连接杆旋转或者第一连接杆旋转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不存在间隙即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折机构还包括:固定结构(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杆完成旋转后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均为平面,则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01水平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θ(或称之为平面的倾角)的取值范围为15°~75°,优选的,可以为30°~60°,如45°、5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20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02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可节省所述转折机构的耗材,并且可减轻所述转折机构的重量。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折机构转折后的状态图。如图所示,将所述第二连接杆202沿轴心线203转折90°后,第二连接杆202折叠向第一连接杆201。在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二连接杆为在立体空间内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斜面端与第二斜面端可保持贴合并可转动。
本实施例在第一连接杆设置有第一斜面端,第二连接杆设置有第二斜面端,并通过第二斜面端与第一斜面端配合连接,以使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斜面端的端面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斜面端与第二斜面端可贴合,使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不存在间隙。
在本申请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为卡槽连接。图3A为本申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折机构中一种卡槽的内轨纵切面示意图;图3B为本申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折机构中一种卡槽的外轨纵切面示意图;图3C为本申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折机构中一种卡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3A-3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轨301的外侧长度302小于外轨304的内侧长度305,内轨301的外侧肩高303小于外轨304的内侧肩高306,以使内轨301可嵌入外轨304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内轨301可设置于第一连接杆的第一斜面端上,外轨304可设置于第二连接杆的第二斜面端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为环形卡槽。本实施例卡槽设置为环形卡槽,以实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旋转,本实施例简化了所述转折机构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槽,还可包括轴承结构(Bearing),以支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旋转。轴承可降低第二连接杆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可保证旋转过程中的精确度。
参见图4A,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现中,所述转折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401、第二连接杆402、转轴403;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401设置有第一斜面端(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连接杆402设置有第二斜面端(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斜面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通过转轴40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02可通过所述转轴403沿第一斜面端的端面旋转。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一端可固定于所述第一斜面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斜面端,以可使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转折机构转折后的状态图。如图4B所示,将图4A中所述第二连接杆402沿轴心线(图中未示出)转折90°后,第二连接杆402折叠向第一连接杆401。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斜面端与第二斜面端可保持贴合状态,使所述第二连接杆40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01之间不存在间隙。
本实施例在第一斜面端与第二斜面端之间设置转轴,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本实施例可增加所述转动机构的灵活性。
参见图5A、5B,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现中,所述转折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501、第二连接杆502、转轴505、第一限位块506,第二限位块507;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506和第二限位块507组成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杆502的旋转范围,或者,在另外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限制第一连接杆501的转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506固定于所述第一斜面端503上,所述第二限位块507固定于所述第二斜面端504上,当需要打开第二连接杆502时,用户手动操作所述第二连接杆502使其沿第一斜面503端的端面旋转,所述第二斜面端504在所述第二连接杆502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限位块507同步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块506的一端处时与第一限位块506配合从而起到限制所述第二限位块507的旋转范围的作用,该旋转范围的大小具体可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506在所述第一斜面端503上的设置位置来控制;或者,所述第二限位块507在所述第二斜面端504上的设置位置来控制。在具体实施时,第二限位块507比如为一凸起,而第一限位块506比如为一凹陷结构或者缺口结构,通过凸起与凹陷或者缺口卡合从而起到旋转范围的限制,即通过凸起结构在凹陷结构或者缺口结构中进行运动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当需要折叠第二连接杆502时,用户手动操作所述第二连接杆502使其沿第一斜面503端的端面旋转(与上述打开时的旋转方向相反,当然也可以相同,即打开和折叠第二连接杆502时各旋转半周,从打开位置旋转一周又重新回到打开位置,而从折叠位置旋转一周又重新回到折叠位置),所述第二斜面端504在所述第二连接杆502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限位块507同步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块506的另一端时与第一限位块506配合从而起到限制所述第二限位块507的旋转范围的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旋转范围的取值范围为0°~18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结构(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杆完成打开后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该固定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一插销以及一插孔,插销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插孔设置在第二连接杆上,在第二连接杆打开后,操作插销穿入到插孔中,从而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固定。类似地,也可以上述类似的固定结构,在完成折叠后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把手,其包括:把手杆、握把;所述把手杆设置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折机构中的第一连接杆,所述握把设置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折机构中的第二连接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连接可以是部件之间存在物理连接,或者存在物理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转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第一斜面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有第二斜面端,所述第二斜面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使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端与所述第二斜面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转轴沿第一斜面端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旋转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斜面端上,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斜面端上,在所述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斜面端旋转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配合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旋转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范围的取值范围为0°~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杆完成旋转后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5°~7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为卡槽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包括:所述第二斜面端与所述第一斜面端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为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连接的第二斜面端的端面为平面;
或者,所述第一斜面端的端面为曲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端配合连接的第二斜面端的端面为曲面。
11.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杆、握把;所述把手杆设置为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握把设置为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第二连接杆。
CN201720543279.7U 2017-05-16 2017-05-16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Active CN206797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3279.7U CN206797584U (zh) 2017-05-16 2017-05-16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3279.7U CN206797584U (zh) 2017-05-16 2017-05-16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7584U true CN206797584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4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43279.7U Active CN206797584U (zh) 2017-05-16 2017-05-16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758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5029A (zh) * 2017-05-16 2017-08-01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WO2021077664A1 (zh) * 2019-10-26 2021-04-29 俪新集团有限公司 新型旋转折叠结构
WO2021077665A1 (zh) * 2019-10-26 2021-04-29 俪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旋转折叠结构
WO2021254522A1 (zh) * 2020-06-19 2021-12-23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杆及自拍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5029A (zh) * 2017-05-16 2017-08-01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WO2018209850A1 (zh) * 2017-05-16 2018-11-22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CN106995029B (zh) * 2017-05-16 2020-06-19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US11242108B2 (en) 2017-05-16 2022-02-08 Ninebot (Beijing) Tech Co., Ltd Turning mechanism and handle
WO2021077664A1 (zh) * 2019-10-26 2021-04-29 俪新集团有限公司 新型旋转折叠结构
WO2021077665A1 (zh) * 2019-10-26 2021-04-29 俪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旋转折叠结构
WO2021254522A1 (zh) * 2020-06-19 2021-12-23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杆及自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97584U (zh)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CN106995029A (zh) 一种转折机构和把手
CN206344132U (zh) 一种大转角两转动一移动并联机构
CN105834765A (zh) 一种复杂曲面法向制孔装置
CN204215318U (zh) 一种计算机显示器
CN203743188U (zh) 电子设备
CN106585970A (zh) 一种可折叠式的航拍器
CN107577905A (zh) 一种三自由度混联机械臂的运动学正解求解方法
CN201736655U (zh) 可调等距激光辅助尺
CN205010295U (zh) 童车轮子自动折叠结构
CN204548482U (zh) 一种能定位展开与回收状态的折叠型螺旋桨机构
CN104786231B (zh) 内置非完整球面约束结构
CN206938903U (zh) 一种柔性的蚯蚓仿生机器人
CN207021576U (zh) 摇把及具有其的开关柜手车
CN206796967U (zh) 具有可旋转操作箱的精雕机
CN105314823B (zh) 制肩/口成型装置、制瓶机
CN103358676A (zh) 立体表面印刷设备
CN204871134U (zh) 一种折叠关节且具有折叠关节的儿童推车
CN104209944A (zh) 一种机器人手臂装置
CN204820790U (zh) 一种新型丁字尺
CN206230528U (zh) 一种用于喷涂示教机构的新型手腕结构
CN216331112U (zh) 可折叠节省空间的教学圆规
CN206855454U (zh) 一种仿人眼运动装置
CN206476103U (zh) 一种可折叠式的航拍器
CN206406455U (zh) 双拼多色3d打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